课件:9-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ppt_第1页
课件:9-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ppt_第2页
课件:9-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ppt_第3页
课件:9-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ppt_第4页
课件:9-太阳病变证-热证和虚证.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热证,(一) 栀子豉汤类证,太阳病,病因:误汗吐下,正虚邪陷,变证,较轻者:虚烦不得眠-余热留扰胸膈 较重者:反复颠倒-卧起不安 心中懊憹-烦闷殊甚,不可名状 重者:胸中窒、心中结痛-邪热阻隔,气机不畅,兼证,治疗:栀子豉汤-清热宣郁除烦,兼少气:热扰胸膈,中气受损-栀子甘草豉汤 兼呕者:热扰胸膈,胃气不和-栀子生姜豉汤 兼腹满:热扰胸膈,腑气不畅-栀子厚朴汤 兼中寒:热扰胸膈,中阳受伤-栀子干姜汤,禁例:旧微溏者禁之-脾胃(肾)虚寒者不宜,鉴别: 虚烦: 无形之邪热内扰胸膈。心烦不眠,微热 实烦: 阳明腑实内结致烦。腹满不大便,谵语、潮热 阴烦: 虚寒危证。无热恶寒,神情淡漠或昏睡,脉微细沉伏。,(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 (原文63/P92,162/P93),汗下后,邪热壅肺作喘的证治,太阳病,因:汗后伤津 禁治:不可更行桂枝汤-已无桂枝证 证:汗出-里热熏蒸,津液外泄 喘-热邪壅肺,肺气上逆 无大热-热甚于里,表热不甚 治:麻杏甘石汤-清热宣肺平喘。,(三)白虎加人参汤证 (原文26/P95),服桂枝汤后,热盛津伤,转属阳明病的证治,服桂枝汤后,证,大汗出-表邪虽解,津液耗伤 大烦渴-里热灼津 发热不退-里热炽盛,脉:洪大-热邪内盛,脉道充盈,治:白虎加人参汤-清热益气生津,(四)葛根芩连汤证(原文34/P97) 太阳病误下,里热挟表邪下利的两种证治,太阳病,见桂枝汤证,施治过程,误下转归,(一)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用葛根汤 (二)利不止-理同上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桂枝证-桂枝汤,解肌祛风 医反下之-表证误下,是为误治,(二)利不止-理同上 喘息-里热迫肺,肺失清肃 汗出-邪热内盛,迫津外出 治:葛根芩连汤-清热止利兼透表,(一) 利不止-表邪内陷,胃肠受伤 脉促-表邪未解,正气抗邪 (补):无汗-表寒犹在,毛窍不开 治:(补)用葛根汤,鉴别,葛根芩连汤证与葛根汤证: 同点:下利 异点: 表实无汗-葛根汤证 里热有汗-葛根芩连汤证,三、虚证,(一) 心阳虚证,1 桂枝甘草汤证(心阳虚心悸证 ) (原文64/P100),太阳病,因:汗多损伤心阳 证: 叉手自冒心-望诊所见体征 心下悸 -心阳不足 欲得按-虚则喜按 治:桂枝甘草汤-辛甘化合,恢复心阳,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 (心阳虚烦躁证 )(原文118/P101),病,因:火逆-火疗劫汗 下之-攻下 变证:烦躁-心阳虚损,心神浮越 治:桂甘龙牡汤主之-温补心阳,重镇安神。,更伤阳气,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心阳虚惊狂 )(原文112/P103),伤寒,脉浮-表证之脉 误治-以火迫劫之-火疗夺汗,诊断:亡阳-大汗,心阳浮越于外 变证:惊狂-火热内迫,扰乱神明 卧起不安-惊狂时作,神志不宁 救治:救逆汤-温通心阳,重镇安神兼涤痰浊,4桂枝加桂汤证(心阳虚奔豚 ) (原文117/P105),太阳病,误治:烧针令其汗-烧针取汗,表邪未解,心阳被伤 机转:针处被寒-处理不当,寒邪从针孔而入,证,核起而赤-气血凝滞,针处红肿如核 必发奔豚-心阳虚,复感外寒,引起肾水上犯 气从少腹上冲心-寒水之气上逆,治,外治-灸其核上各一壮-散针处寒邪 内治-服桂枝加桂汤-平冲降逆,兼解表邪。,小结,(1)火逆变证 扰乱心神:烦躁、惊狂、谵语等 扰乱气机:腹满,小便难,甚则气从少腹上冲心而发奔豚 热郁胃肠:腹满不大便,但头汗出 热毒上炎:口干、咽燥、咽烂 热入血分:衄血、吐血、便血、发黄 灼伤阴津:口干、小便少,身体枯燥,(2) 桂甘系列方证比较,同点 心阳受损 异点 程度有异 桂枝甘草汤证-轻-心悸 桂甘龙牡汤证-中-烦躁 救逆汤证-重-惊狂,(3)药同,比例不同,功效殊然,桂枝汤: 桂=芍 调和营卫 桂枝加桂汤: 桂 芍 平冲降逆 桂枝加芍药汤: 芍 桂 缓急止痛,5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心阳虚欲作奔豚 ) (原文65/P106),病,因:过汗损伤心、肾之阳 证:脐下悸,欲作奔豚-水停下焦有上逆之势 治:苓桂甘枣汤-温壮心阳,行气化水,(二)脾虚证,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脾虚水停证)(原文67/P108),伤寒,治疗经过:若吐若下-误吐下后,脾伤停饮,证,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饮邪阻逆于胸脘之间 起则头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脉:沉紧-里有水饮 治:苓桂术甘汤-温中阳,化水气 治禁:发汗-阳气更伤,水饮更盛 案例录像 误治后果:动经-扰动经脉 身为振振摇-身体振颤,摇动不定 救治:真武汤(补)。,2019/8/30,19,可编辑,2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证 (脾虚气滞腹胀证)(原文66/P110),病,因:过汗损伤脾阳 证:腹胀满 神疲乏力(补) 治:厚朴生姜法夏甘草人参汤-通补兼施。,中虚失运 气滞不通。,3小建中汤证 (原文102/P112),伤寒,病程:二三日 证:心中悸、烦-气血阴阳俱虚 治:小建中汤-温中补虚,化生气血,4桂枝人参汤证 (原文163/P113),太阳病,原有病:外证未除-尚有寒热头痛脉浮等证 治疗经过:数下之-里气受伤,表邪内陷,证,遂协热而利-里气虚寒,挟未陷之表热下利 利不止-脾胃虚寒,中阳不升 心下痞硬-升降失调,阴寒上逆,诊断:表里不解-表证发热,里证腹泻 治:桂枝人参汤(理中汤加桂枝)-温里解表 案例录像,协热下利,葛根芩连汤证 表里俱热的协热利-辛寒清热 桂枝人参汤证 表里俱寒的协热利-辛温扶阳,葛根芩连汤证 病机:表证误下,邪从热化,病入阳明 证候:身热下利,汗出而喘 治法:清热解表,坚阴止利 鉴别要点:表里俱热(以里为主) 桂枝人参汤证 病机:表证误下,邪从寒化,病入太阴 证候:身热恶寒下利不止,心下痞硬 治法:温中和表 鉴别要点:表里俱寒,(三)肾阳虚证,1干姜附子汤证(肾阳虚烦躁证) (原文61/P115),病人,原发病:太阳阳明合病 误治:大下后,复发汗-大伤阳气,现证,昼日烦躁不得眠 昼日阳气虽虚 尚能与阴邪抗争 夜而安静 夜间阳气更虚 虚阳无力与阴邪相争 不呕、不渴、无表证-非三阳病,脉:沉微-里阳虚衰 身无大热-阳气暴虚,浮越于外 治:干姜附子汤-急复其阳,2茯苓四逆汤证 (阴阳两虚烦躁证 )(原文69/P116),病,因:发汗、下之 误汗下后 病传少阴(心肾) 证:病仍不解-病证不见好转 烦躁-阳虚心神不宁 应有恶寒肢厥下利脉微细 治:茯芩四逆汤 回阳益阴 宁心安神,比较:,茯芩四逆汤 四逆汤+人参+茯芩-益气养阴,宁心安神 大剂复方,回阳益阴 干姜附子汤 四逆汤-甘草-取回阳之力,功专效速 单捷小剂,独任回阳。,茯芩四逆汤证与干姜附子汤证比较:,主证:烦躁 茯四-以烦躁为主证(不分昼夜) 尚有恶寒肢厥下利脉微细 干附-昼日烦躁夜安静,身无大热,脉沉微 病机:肾阳虚 茯四-阳虚为主,阴亦不足或兼水气(病重势缓) 干附-阳气暴虚(病重势急) 治法:回阳救逆 茯四-回阳益阴(兼伐水邪) 干附-破阴回阳,方药:干姜、生附子 / 茯四-加人参、茯芩、甘草,3真武汤证(阳虚水泛证 ) (原文82/P118),太阳病(原发病),因:发汗-汗不如法,证,汗出不解-汗后病邪未除 仍发热-表证未罢,变证已现 心下悸 头眩 身瞤動 振振欲擗地,阳虚水泛,凌心 清阳不升 侵犯四肢经脉,治:真武汤主之-温阳镇水 案例录像,鉴别,真武汤证 阳虚水泛,病在全身、在肾 苓桂术甘汤证 阳虚水停,病在局部,在脾。,(四)阴阳两虚证,1.甘草干姜汤证、芍药甘草汤证 (原文29/P120),伤寒,服桂枝汤后变证,误汗:四肢厥、咽干、烦躁、吐逆-阴阳更伤 处理:先作甘草干姜汤-先复其阳(阳亏),然后随证施治 若厥愈足温,脚不伸-作芍药甘草汤(阴损) 若谵语-调胃承气汤-(热化) 若重发汗,复加温针-四逆汤(寒化),原有证:阳虚-脉浮、自汗出、小便数、恶寒; 阴虚-心烦、脚挛急 治(补):芍药甘草附子汤,2.芍药甘草附子汤证 (原文68/P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