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六讲课时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和护理.ppt_第1页
课件:六讲课时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和护理.ppt_第2页
课件:六讲课时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和护理.ppt_第3页
课件:六讲课时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和护理.ppt_第4页
课件:六讲课时学前儿童常见的疾病的预防和护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疾病:,第一节 疾病的基本知识和护理技能,人体由于致病因素侵扰,导致正常的生理、心理活动受损,社会适应性被扰乱而呈现的无序状态。,早发现疾病,(一)神情及脸色改变 (二)体温异常 (三)哭喊 1非病理性哭喊 2病理性哭喊,(四)食欲改变 1食欲不振 2食欲亢进 3口味异常 (五)睡眠异常 1入睡困难 2睡眠不安 3嗜睡,(六)大小便异常 1大便 (1)鲜血便 (2)脓血便 (3)红果酱样大便 (4)柏油样大便 (5)白陶土样大便 (6)蛋花汤样便 (7)便秘 2小便 (1)尿量及排尿次数 (2)尿液颜色异常,(七)腹痛 1腹痛部位 2腹痛性质 3伴随症状,(八)头痛 1颅内疾病 2颅外疾病 3全身性疾病,(九)多汗 1生理性多汗 (1)运动 (2)环境温度过高 (3)不良精神刺激 (4)特殊的味觉刺激 2病理性多汗 低血糖患儿往往感觉头晕、心慌、脉搏加快,同时出汗增加;佝偻病患儿多汗,但与室温、季节、穿着等无关,表现出情绪易激惹,睡眠不安,伴有枕突;有时机体抵御外来病原体,促进代谢加速,可出现体温升高、出汗的表现,等等。,基本护理技能,(一)测体温 小儿的体温比成人略高,正常体温(腋表)约为36374。一昼夜之间,有生理性波动。 给小儿测体温时,要测腋下,这样既安全又卫生。 测体温前,要先擦去腋窝的汗,把水银表的水银端放在腋窝中间,注意别把表头伸到了外面。夹好后,扶住孩子的胳膊,以免体温表位置移动量不准或折了表。一般测5分钟即可,时间太短、太长都会影响所测体温的准确性。 (二)测脉搏(p89),(三)测呼吸频率 小儿得了肺炎,呼吸会明显加快,所以观察呼吸也是一项重要的护理技术。 小儿的胸腔比较狭窄,肋问肌力量不大,主要靠膈肌上下运动来完成一呼一吸,所以观察呼吸可以通过腹部的起伏来看。每一呼一吸算一次呼吸,数一分钟。 如果小儿在安静时呼吸明显加快,喘气费劲就是病态了。,(四)喂药 对二三岁以上的幼儿,要鼓励他自己吃药,不要吓唬他,也不要捏着鼻子硬灌。把药掺在饭菜里也不是一个好法子,饭菜变了味不仅会引起呕吐,还会影响食欲。 对新生儿、小婴儿或还不懂事的孩子,就需要喂药。如果是药片,要压成粉末,放在小勺里,加点糖和少许水,调成半流状,也可用果汁、糖浆调药。把小儿抱坐在大人腿上,孩子的右胳膊放在大人左侧腋下靠近背部,大人再用左臂压住小孩的左胳膊,使他动弹不得。把小勺从孩子的嘴角伸进去,轻轻压住他的舌头,见他咽下去了,再取出小勺,慢慢地把药全喂下去。喂完药后,喂点糖水或奶,免得药物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对于小婴儿,也可以用包布把孩子全身裹好,抱起来喂药。,(五)高热的护理方法 物理降温 药物降温:物理降温效差,39 以上,3个月以下婴儿切勿自行使用退热药 积极寻找病因,治疗原发疾病,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松开包裹解开衣物 (1)头部冷敷或冰袋法:冷敷或冰袋适合小儿的一般发热,体温并不特别高的孩子。 (2)温水擦浴:是小儿首选的物理降温方法。温水擦浴适合于中度以上发热患儿的降温。 (3)酒精擦浴:酒精擦浴适合于发热较高的患儿。,发热的临床分度,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 (1)低热:体温为37.338。 (2)中度发热:体温为38.139。 (3)高热:体温为39.141。 (4)超高热:体温为41以上者。 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由于婴幼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免疫功能较差,婴幼儿容易受病原体的感染,发生传染病。因此,预防传染病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传染病,传染病,:有各种病原体引起,并能在人与人、动物和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传染病的特点,1有病原体 病原体是指周围环境中能使人感染疾病的微生物。每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如麻疹的病原体是麻疹病毒,肺结核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等等。 2有传染性 病原体经过一定途径进入易感者体内,使之感染发病,如感冒患者在咳嗽、打喷嚏时排出感冒病毒,可使周围易感者受传染而患病。,3、有免疫性:大多数患者在疾病痊愈后,都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机体感染病原体后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感染后免疫属于自动免疫。 4、可以预防: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增强人的抵抗力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5、病程有规律性 1潜伏期 从感染病原体到出现最初症状,称为潜伏期。潜伏期的长短因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及人体免疫力的不同而不同。有的数小时(如感冒)、有的数日(如麻疹)、有的数月(如狂犬病)、有的可达数年(如麻风)多数传染病的潜伏期较恒定。 2前驱期 病原体不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可引起患者头痛、发热、乏力等全身反应,称为前驱期,为时12日。有的发病急骤,可不出现前驱期。前驱期病人已具有传染性。 3症状明显期 患病后逐渐出现某种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如猩红热出现细密皮疹,乙型脑炎出现颈项强直等典型特征。 4恢复期 症状逐渐减轻至完全康复。 5、后遗症期,病原体,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流感病毒,鼠疫杆菌,非典病毒,小 儿 感 冒 病 毒,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接触传播,医源性传播,虫媒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传染病的预防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关键在于针对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三个环节,采取综合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者。,1.管理传染源,(1)早发现 在幼托机构中,要健全健康检查制度,及早发现传染病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具体措施: *机构的人员应每年体检一次以上,新来的工作人员必须通过体检才可以工作; *学前儿童入园要做全面体检,入园后定期体检; *健全晨检制度,(一摸,二问,三看) *加强一日活动的观察,(2)早隔离 各托幼机构可以根据本园的条件建立隔离室,使患者和疑似患者得到隔离和照顾,隔离室的人员不要与健康儿童接触,隔离室的用具要专用,其他工作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室,不同传染病患者应分开隔离。 (3)对接触传染病者进行检疫 对于曾经与传染病患者接触过的儿童必须实行检疫,在检疫期,受检疫儿童和健康儿童隔离,但每日的活动照常进行,根据受检疫的传染病种类的特征,密切观察儿童。,2.切断传播途径,(1)经常性预防措施 保持环境卫生、空气新鲜、饮食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等 (2)传染病发生后应采取的措施 通风换气、彻底消毒,3.保护易感人群,(1)增强儿童体质 组织幼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合理营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 (2)预防接种 将疫苗通过适当的途径接种到人体内,使人体产生对该传染病的抵抗力,称为预防接种。为了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进行有系统、有计划地预防接种,称为计划免疫。,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预防和护理,常见传染病 1.水痘 2.麻疹 3.风疹 4.流行性腮腺炎 5.手足口病 6.流行性感冒 7.猩红热 8.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9.传染性肝炎 10.细菌性痢疾 11.流行性乙脑肝炎 12.急性结膜炎 13 .沙眼,第三节 学前儿童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一、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 儿童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的急、慢性炎症。 (一)症状 1上感症状轻重不同。较大儿童多为鼻咽部症状。鼻塞、流鼻涕、打喷嚏、咳嗽、乏力,可有发热,一般经34天可自愈。 2可能引发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淋巴结炎、气管炎、支气管炎等。 3若出现高热持续不退、咳嗽加重、喘憋等症状时需及时诊治。,(二)护理和预防 1护理 病儿宜卧床休息,多喝开水。饮食应有营养、易消化。对高热病儿可用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法,使体温降至38左右。 2、预防 (1)开展体育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 (2)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成人在室内吸烟。 (3)坚持合理营养,积极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性疾病,要保证充足的饮水。 (4)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婴幼儿的衣服。 (5)在呼吸系统疾病多发季节,不要带婴幼儿到人群拥挤的场所。可采用食醋滴鼻、盐水漱咽等方法加以预防。,2019/8/26,33,可编辑,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护理,1.非感染性腹泻(喂养不当或受凉等原因) 2.感染性腹泻(细菌、病毒、霉菌、原虫等),(一)病因 1感染。因吃了被细菌、病毒、霉菌污染的食物,或食具被污染,引起胃肠道感染,夏秋季多见。秋季,由病毒引起的腹泻,可在托幼园所流行。肠道外感染,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也可发生腹泻。 2饮食不当。多发生于人工喂养的婴儿。如饮食过多、过少、突然改变饮食,个别婴儿对牛奶过敏,也可发生腹泻。 3腹部受凉,贪吃冷食冷饮,可引起腹泻。,(二)症状 1腹泻症状轻的,一日泻数次至十余次,大便稀糊状或蛋花汤样,体温正常或低热,不影响食欲。 2腹泻严重者多因肠道内感染所致。起病急,一日泻十至数十次,呈水样便,尿量减少或无尿,食欲减退,伴有频繁呕吐。因大量失水,使机体脱水,表现为精神萎靡、眼窝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三)护理和预防 1护理 (1)腹部保暖;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2)已有脱水,无论程度轻重,均应立即送医院治疗。无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根据袋上注明的量,倒人适量凉开水,搅匀后即可饮用。(3)不要让腹泻的小儿挨饿。仍在吃母乳的婴儿,可继续喂母乳。已加固体食物,可根据病前的饮食情况,确定食物的种类和量,但烹调宜软、碎、烂,少食多餐。 2预防 合理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合理添加辅食,合理断奶。要悉心照料婴幼儿,避免腹部着凉。要做好日常饮食卫生工作,生吃的瓜果、蔬菜,一定要保证清洁卫生。当发现腹泻患儿时,应进行隔离治疗,要做消毒工作。,三、常见皮肤病的预防和护理,1. 病因 湿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 可因食物引起,例如牛奶、羊奶、鱼、虾、蛋等; 可因灰尘、羊毛、化纤等引起过敏。 2. 症状 多发生于2-3个月的婴儿。湿疹的部位多在面部,最初为细小的疹子,以后有液体渗出,干燥后形成黄色痂皮。因为皮肤刺痒,婴儿睡眠不安、烦躁哭闹。多数在两岁后可自愈。,3. 护理 (1)合理饮食 (2)选用婴儿专用洗涤用品 (3)选用棉质衣料 (4)家庭中最好不用地毯 (5)最好不养宠物,四、常见五官疾病的预防和护理,(一) 、龋齿 1、病因及危害 残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在乳酸杆菌的作用下发酵产酸,腐蚀牙釉质,就形成龋齿。龋齿的病变过程比较缓慢,开始时牙釉质不光滑、色泽灰暗,容易堆积牙垢,而感觉不到疼痛;进一步破坏到牙本质时,则对冷、热、酸、甜等刺激都会感到疼痛;当龋洞扩大到牙髓时,会经常发生剧痛。龋齿不仅影响咀嚼能力,而且可诱发牙髓炎、齿槽脓肿,并进一步危害全身健康。 2、预防(见本书第一章P50),(二)斜视 两眼在注视某一物体时,两眼的黑眼球位置不对称,视轴出现明显的偏斜,这一现象称为斜视。 1.表现 按照视轴的偏斜的方向,可以分为内斜、外斜、上斜和下斜。 儿童中出现的内斜情况绝大多数是因为较严重的远视眼造成的,多发生于3岁左右的儿童,这种斜视容易被早期发现。 外斜多发生于3-8岁儿童,大部分外斜视的造成是因双眼融像功能较差所致。,按照视轴偏斜的原因可以分为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 共同性斜视多发生在儿童双眼视觉反射开始形成和发育过程中,患儿因为远视性屈光不正而引起过度的双眼向鼻侧聚合,从而发生内斜视。 麻痹性斜视是因为先天发育或者后天疾病导致的眼外肌麻痹,表现为眼球运动障碍。,2. 后果及矫治 斜视对儿童的生理心理影响有多方面。除了影响美观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以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斜视可能引起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丧失,从而引发弱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斜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可根据病情配戴矫正眼镜或者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三) 、弱视 1、病因 弱视是指视力达不到正常,但查不出影响视力的明显眼病,验光配镜也不能矫正。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障碍性疾病。 弱视的原因包括: (1)先天性弱视。 (2)斜视性弱视。斜视是指眼睛在注视某一方向时,仅一眼视轴指向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离目标,表现为两眼的黑眼珠位置不匀称。 由于斜视,大脑视觉中枢难以形成正常的视觉形象,出现复视(双影),为排除这种视觉紊乱现象,大脑就抑制来自偏斜眼的刺激,偏斜眼逐渐形成弱视。 (3)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的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有显著差异,称屈光参差。 (4)形觉剥夺性弱视。由于某种原因,某只眼因缺少光刺激,视觉发育停顿。,2、危害 正常视功能包括立体视觉,即物体虽然在两眼视网膜上单独成像,但大脑能将其融合成一个有立体感的物像,称双眼单视功能。 儿童弱视,不能建立完善的双眼单视功能,难以形成立体视觉。缺乏立体视觉将难以分辨物体的远近、深浅等,难以完成精细的技巧,给工作、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3、治疗和预防 弱视、斜视的治疗愈早愈好。因此,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弱视和斜视,就成为恢复患眼正常视觉功能的关键因素。幼儿园应定期给幼儿查视力,并在生活中悉心观察幼儿的行为,发现他们有视觉障碍的表现,如经常偏着头视物,或有斜视时,应及时通知家长,早带孩子去眼科诊治。,(四)急性中耳炎 1 . 病因 小儿的咽鼓管相对粗短,呈水平位,当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时,病原体很容易沿着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起中耳炎。 再者,患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急性传染病时,病菌经血液循环进入中耳。 此外,用力擤鼻,或者喂奶姿势不当(如平卧吸奶)致使乳汁进入中耳,都可能诱发中耳炎。,2.症状 发病较急,起初感觉耳内堵塞、胀痛,吞咽、咳嗽时加重且向颞部或枕部放射,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婴幼儿不会自诉耳痛,常表现为日夜哭闹不安、烦躁、摇头、拒食、抓耳等。 数天后,鼓膜穿孔,脓液流出,耳痛骤减,痊愈后鼓膜小穿孔可愈合,康复后听力不受影响。 小儿急性中耳炎未流出脓液前,有时易被忽视。因此,对不明原因的高热患儿,应检查和了解耳部情况。,3. 预防和护理 (1)一般护理 适当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饮食。 (2)对症治疗 早期给予足量的抗菌药,以便及时控制炎症,以免鼓膜穿孔。根据病情采取局部用药。 (3)保持耳道清洁 洗头、洗澡时,避免污水入耳,保持外耳道清洁。喂奶时姿势正确,应取半卧位,喂奶后将婴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以吐出吞咽下的空气,减少因溢奶而引起的耳部感染。,五、常见营养性疾病的预防和护理,(一)营养不良 度是营养不良刚开始,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15%-25%,没有临床症状,不易引起注意。 度是体重低于正常体重的25%-40%,并伴随有消化功能紊乱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腹泻及呼吸道感染等。 度为重度营养不良,伴全身衰竭,有生命危险。 在幼儿园中,特别要关注度营养不良的幼儿,争取早发现、早矫治。,预防: 1、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喂养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根据婴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正确的喂养方法,是预防婴幼儿营养问题的重要方面。 2、要结合婴幼儿不同年龄段的消化能力特点,同时兼顾心理发育特点,设法增进婴幼儿的食欲。在制作食品时,要讲究色彩搭配合理、品种多样、刀法规则,通过色、香、味等刺激婴幼儿的食欲。 3、克服品种单调、粗制滥造从而抑制婴幼儿食欲的不良做法。另外,平时适当限制幼儿的零食、甜食,这样可提高幼儿对正餐的食欲。,(二)维生素A缺乏症 1、症状 (1)眼部表现。在暗环境下视物不清,定向困难,出现夜盲,若不仔细检查容易忽略。经数周至数月后,结膜与角膜逐渐失去光泽,稍在空气中暴露,就干燥异常, 严重者最终可导致失明。 (2)皮肤表现。皮肤干燥,角化增生、脱屑。角化物充满于毛囊腔内,且突出于表皮,故抚摸时有鸡皮疙瘩或粗沙样感觉。此外,尚有指甲多纹,失去光泽,蝗折裂,毛发干脆易脱落等。 (3)生长发育障碍。身高落后、牙质发育不良。,2、预防保健 (1)、改善饮食,加用牛乳、卵黄、肝类以及富有胡萝卜素的食物。 (2)、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如肠道感染,肝、胆病和其他全身性疾病,使体内代谢恢复正常,以便吸收和利用胡萝卜素和维生素A。,(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3 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病 1. 病因 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使体内的钙、磷不能正常吸收和利用,从而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导致全身生理功能紊乱。 (1)日光照射不足 (2)生长过快 (3)喂养不当 (4)疾病的影响,2.症状 佝偻病早期阶段,婴幼儿表现为情绪不稳、容易激惹,睡眠不安、多汗,由于头皮受汗液刺激而在枕头上来回蹭痒,形成枕秃。有的患儿还表现为食欲不振。 如果没有发现佝偻病的早期症状或治疗不及时,病情会继续发展,进入活动期时,逐渐出现骨骼变化。如出牙迟、方颅、前囟晚闭、串珠肋、鸡胸等。婴儿会坐以后,可见脊柱后凸或者侧弯,学习爬行时,腕、踝处骨骺胀大,形似手镯或脚镯状,会走以后,下肢因为负重而出现弯曲,呈现X型腿或者O型腿。病情严重者甚至全身肌肉松弛,坐、立、行等动作发育滞后,条件反射形成较晚,语言发育迟缓。,3.预防 (1)预防先天性佝偻病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3)经常户外活动,多晒太阳 (4)补充维生素D (5)及时治疗某些疾病,(四)锌缺乏症 1、病因: (1). 锌摄入量不足,母乳初乳中含锌量比成熟乳高,婴儿生后未哺母初乳或母乳不足,又未及时添加富锌辅食可致锌 摄入不足。 (2). 锌吸收不良,如慢性消化道疾病可影响锌的吸收利用。 (3). 锌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易出现锌缺乏。 (4). 锌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 溶血性贫血应用利尿剂,类固醇,胶膜透析等。铁,钙摄入过多则锌的丢失增加。,2、症状 起病缓慢,主要症状有味觉减退,食欲不振,复发性口腔溃疡,异食癖。生长发育落后,性发育迟缓,精神不振,皮肤出 现湿诊,水泡或溃疡,在皮肤和粘膜的交界处及肢端常发生经久不愈的皮炎,脱发,易并发感染性疾病,伤口愈合缓慢 等。孕母锌缺乏可引起胎儿发育不良。此外,因影响维生素A的运转还可伴发夜盲症。,3、预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