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四诊行为规范.ppt_第1页
课件:中医四诊行为规范.ppt_第2页
课件:中医四诊行为规范.ppt_第3页
课件:中医四诊行为规范.ppt_第4页
课件:中医四诊行为规范.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四诊行为规范,2012,四诊要求达标,一、符合行为规范。2分 二、体现中医药理论和中医技术方法。2分 要在诊察疾病全过程中体现中医文化、理念、方法。 展示医生素质和魅力的。,文化渊源,中医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的思想和方法体系。既是精神财富,亦有物质形态。 中医文化核心理念:“医乃仁术,大医精诚”,“医乃仁术”,仁者爱人,仁字,二个人,人与人间相处,相亲、相爱,是为人处世之道。 医者仁: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天职。充分体现尊重生命,爱护生命。 医者仁:对待病人温和有礼,和蔼可亲; 对 待同事谦逊有礼,顾全大局 ; 对待学生为人师表,循循善导。,“大医精诚”,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顾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崄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中医四诊概念,望、闻、问、切诊四种方法。 是诊察疾病和收集疾病有关资料的基本方法。,四诊中医理论,1、整体观 “自身为一个整体”、 “盖 有诸内者,必行之于诸外” 、“天人合一” 2、四诊合参,一、望诊,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神、色、形、态,以推断体内变化。 “望而知之谓之神”, “望而知之为上工”,,望诊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光线充足,避免干扰。 (2)充分暴露,排除假象。 (3)熟悉生理,以常达变。 (4)四诊合参,综合判断。,望神的内容 望神主要从目光、表情、动态方面进行。,望 色,望色是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色(颜色)泽(光泽)变化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正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 主色:先天禀赋,终生不变。 客色:随季节、气候、情绪、运动、 环境、饮食等变化而变化。,14,病色:主要有五色: 青寒,赤热、火,黄湿,白气血 不足、 黑瘀 善色-明润光泽而含蓄-病轻,预后好 恶色-晦暗枯槁而显露-病重,预后差,望 排 出 物,排泄物和分泌物:痰、涎、涕、泪、白带、二便、呕吐物。 总的原则: 清稀、色白的-多属虚证、寒证。 稠浊、色黄的-多属实证、热证。,望 舌,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 舌质-即是舌体,是舌的肌肉脉络组织、包括舌下脉络。 能反映正气情况、脏腑虚实、气血盈亏 舌苔-舌质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 上蒸而成。能反映外邪性质,18,舌与内脏的关系,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 望舌时,医者姿势可略高于患者,以便俯视口舌部位。患者可以采用坐位或仰卧位,而向自然光线,头略扬起,自然地将舌伸出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使舌体充分暴露。如伸舌过分用力,舌体紧张卷曲,或伸舌时间过久,都会影响舌体血液循环而引起舌色改变。 诊舌的方法 望舌的顺序是先看舌尖,舌边,再看舌中,最后看舌根部。望舌应先看舌质,再看舌苔。 1、光线影响 2、饮食或药品影响染苔,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望舌质,正常舌:淡红舌,薄白苔。 淡白虚寒、阳虚证、血虚 红热证 舌质色 绛邪热入营、血分 紫红三焦热极 紫暗瘀热内阻 青寒凝和瘀血,望舌形,老: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苍老,都属实证。 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肿娇嫩。都属虚证。 胖:指舌体较正常舌为大,伸舌满口。称胖大舌-水湿痰饮 阻滞 瘦:指舌体瘦小而薄。称瘦薄舌-气血阴液不足 齿痕:指舌体边缘见牙齿的痕迹,称为齿痕舌。常与胖大舌同见。主脾虚、湿盛。 裂纹:舌面上有多少不等、深浅不一的裂沟。称为裂纹舌。 阴血亏虚,不能上荣润舌面。 舌下络脉粗大迂曲,舌紫有瘀点瘀斑-主血瘀。,望 苔 质,厚薄:可测邪气的深浅、病情的轻重。 润燥: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腐腻:主要测知中焦湿浊及胃气的盛衰情况。 剥脱:测胃气、胃阴之存亡。,.,望 苔 色,白苔:多主表证、寒证、湿证。 黄苔:多主里证、热证。 灰、黑苔:多主里热、里寒之重症。,二、闻 诊,闻诊是通过听声音和嗅气味来诊察疾病的方法。,1、听声音: 总的原则: 声高、气粗者-多属实证 声低、气短不能接续者-多属虚证 2、嗅气味: 总的原则: 有臭味的-多属实证、热证 无味或略带腥味的-多属虚证、寒证,2019/8/22,29,可编辑,注意事项,1.首先要熟悉正常声音和气味,以常达变。 2.对于某些病声、气味,临证一时不易闻得,而病人多能自觉,可通过问诊而获得。 3.利用问诊、切诊时间,进行闻诊诊察。,中医小儿闻诊注意事项,1.听声音中的语言声与啼哭声,应掌握寒热虚实总的原则,如声静属寒,声噪属热,声低属虚,声高属实等。 2.啼哭是小儿的一种语言,除为疾病所致各种啼哭外,还应排除饥饿、口渴、尿布潮湿等非疾病因素引起的啼哭。,三、问 诊,问诊是医生通过对病人或陪诊者进行有目的地询问,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与疾病有关的情况。 是四诊中最重要的诊法。病史要问 得清、得细。,问诊的注意事项,()环境安静,直接向病人或陪属询问有关病情资料。 ()态度严肃认真又和蔼可亲。 ()语言要通俗易懂,忌用医学术语。 ()重视主诉,并围绕主诉深入询问。 ()病人叙述不清楚时,可适当提示,切忌暗示套问。 ()对危重病人应抓住主症扼要询问,以免担误抢救时机。,明代医家张景岳: 十问歌,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35,1、 恶寒发热同时出现多为表证、外感证 恶寒重,发热轻外感风寒证 发热轻而恶风外感风邪,伤风表证 发热重而恶寒轻外感风热证 发热、恶寒、头痛太阳病 2、但寒不热多为里寒证 不热,但寒,手足常冷虚寒证 3、但热不寒多为里热证 发热不恶寒,大渴,脉洪大阳明气分病 潮热、燥热,手足心灼热虚热证 4、寒热往来见于少阳证、疟疾。,(一)、问 寒 热,(二)、问 汗,汗液是阳气蒸腾阴液出于腠理而成。 可辨邪正盛衰、腠理疏密、气血盈亏。,无汗 风寒表实证 有汗-表虚证 自汗-气虚证、阳虚证 盗汗-阴虚证 绝汗(脱汗)-大汗不止为亡阳证、亡阴证,(三)、问 疼 痛,1、疼痛的部位 2、疼痛的机理 不通则痛-实证 不荣则痛-虚证 3、疼痛的性质 新病疼痛,痛势剧烈,持续不解而拒按者-实证 久病疼痛,痛势较轻,时痛时止而喜按者-虚证,问头:1.无休止,有寒热外感 2.头项痛太阳藁本 3.前额痛阳明葛根 4.巅顶痛厥阴吴茱萸 5.痛有间歇,兼有眩晕、肿胀内伤杂症 6.痛、胀、热肝火 7.痛、眩、畏光肝阳上亢 8.痛剧面青肝寒 9.闷痛、眩晕痰湿内阻,清阳不升,问身:1.一身皆痛有表证,为外感 2.痛在关节与气血有关或风寒湿痹 3.伴手足麻木,或身体一处麻木气虚 4.仅大手指、或食指觉麻,延及肘臂气血不利 5.身痛而重湿阻经络,(四)、问饮食口味,1、问饮食口味-鉴别脾胃功能的强弱 总的原则: 味口好,能消化者-脾胃功能正常 味口差,不能消化者-脾胃功能不足 2、口渴与否 总的原则: 口渴喜冷饮-多属热盛津伤 渴喜热饮量不多-属痰湿证 口淡-虚证、寒证,(五)、问 二 便,1、问大便 便秘:1)伴胀痛为实证 2)不满不胀为虚证 3)久病、老年:血枯津燥 4)先干后溏:肝郁气滞、中气不足 溏泻:1)经常稀溏:脾虚 2)五更泻:肾虚 3)伴腹痛、泻下臭秽:伤食、湿重 4)痛一阵,泻一阵,泻下赤白,里急后 重:湿热痢疾 5)骤然呕吐,水泻不止,肢麻大汗:霍乱,2、问小便 总的原则: 小便量短少、色黄而热感-多属实热证 小便量多、色清淡而频数-多属虚寒证 清白:寒证 黄赤:热证 浑浊,不爽利:湿重 频数:虚证 溲时淋沥,茎中刺痛:淋证(热淋,石淋,劳淋) 小便不通,腹内胀急:癃闭,四、切 诊,切诊:是医生用手对病人的体表部位进行触、 摸、按、压, 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包括脉诊、按诊。,脉 诊,1、定义:是医生用手指切按患者动脉,根据 脉动应指的形象(脉 象),以了 解病情的诊察方法。 2、临床意义: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病位、 病性、邪正关系、病情轻重及其预 后情况。,3、脉诊的部位:,左手:寸 关 尺 右手:寸 关 尺 心 肝 肾 肺 脾 肾,4、脉诊的方法: 时间:诊脉的时间,以清晨(平旦)未起床、未进食时为最佳。 体位:诊脉时病人的正确体位是正坐或仰卧,前臂自然向前平展,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手指微微弯曲,在腕关节下面垫一松软的脉枕。 指法: 选指:医者在诊脉应当选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指目,手指指端平齐,手指略呈现弓形倾斜,与受诊者体表约呈45度角为宜,这样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紧贴于脉搏搏动处。所以诊脉时三指平按或垂直下指都是不合适的。 布指 运指: 举-轻取或浮取 寻-中取 按-重取或沉取 平息: 五十动: 三部九候:运用三种指力,先浮取(举),再 重取(按),后中取(寻)。 寸关尺 三步,每部有浮中沉三候。,5、脉诊的内容: 脉位:脉搏跳动显现的部位和长度 脉次:脉搏跳动的至数和节律 脉势:脉搏应指的强弱、流畅等趋势 脉形:脉搏跳动的宽度等形态,6、正常脉象:亦称为平脉、常脉。 特点: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四五至),不大不小,从容和缓有力,节律一致。 有胃和缓,流利-脾胃功能好。 有神-有力,律齐-预后良好 有根-尺脉有力,沉取不绝-有肾气 体现气血充盈,阴阳平衡。,常见病脉及主病,按 诊,按诊的注意事项 必须根据疾病的不同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和方法。 医生举止要稳重大方,态度要严肃认真,手法要轻巧柔和,避免突然暴力或冷手按诊。 注意争取病人的主动配合,使病人能准确地反映病位的感觉。 要边检查边注意观察病人的表情变化,以了解病痛所在的准确部位及程度。,按诊,脘腹:按之软弱、空虚-主虚 按之实、胀、拒按主实 叩之如鼓气胀 按之如水囊-水胀 手足:手表热-外感 手心热-阴虚 手足温-病轻 手足冷-病重 趺阳脉微细-后天之气衰弱,四诊合参,唐代孙思邈云:“夫为医者,虽善脉诊,而不知察于气息者,然为未尽要妙也”。,配合四诊,与患者沟通,细致周到,1、教病人如何煎药(时间、水量、先煎、后下),冲服复方配方颗粒 2、根据季节及病人的体质、病性,指导病人的饮食、食疗 3、根据季节及病人的体质、病性,指导病人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