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身边的中草药.pptx_第1页
课件:身边的中草药.pptx_第2页
课件:身边的中草药.pptx_第3页
课件:身边的中草药.pptx_第4页
课件:身边的中草药.ppt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身边的中草药,中草药简介 中医小知识,目录,草本类 灌木类 乔木类 果木类 农作类,中草药简介,返回目录,菊花 野菊花 仙人掌 蒲公英 马鞭草 鸡冠花 凤仙花 鱼腥草 荷叶 莲子 山药 车前草,草本类,返回目录,草牡丹 十大功劳 杜仲 木芙蓉 山楂,灌木类,返回目录,合欢 桑叶,乔木类,返回目录,龙眼 荔枝 榧子 枇杷叶 石榴皮 白果,果木类,返回目录,稻芒 生姜 大蒜 辣椒 冬瓜 南瓜 西瓜 丝瓜 黄瓜,农作类,返回目录,【别名】甘菊花、白菊花、黄甘菊、药菊、白茶菊、茶菊、怀菊花、滁菊、毫菊、杭菊、 【来源】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亳菊 、滁菊、贡菊、杭菊。 【性状】亳菊:呈倒圆锥形或圆筒形,有时稍压扁呈扇形,直径1.53cm,离散。总苞碟状;总苞片34层,卵形或椭圆形,草质,黄绿色或褐绿色,外面被柔毛,边缘膜质。花托半球形,无托片或托毛。舌状花数层,雌性,位于外围,类白色,劲直,上举,纵向折缩,散生金黄色腺点;管状花多数,两性,位于中央,为舌状花所隐藏,黄色,顶端5齿裂。瘦果不发育,无冠毛。体轻,质柔润,干时松脆。气清香,味甘、微苦。滁菊: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尖白色,不规则扭曲,内卷,边缘皱缩,有时可见淡褐色腺点;管状花大多隐藏。贡菊:呈扁球形或不规则球形,直径1.52.5cm。舌状花白色或类白色,斜升,上部反折,边缘稍内卷而皱缩,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少,外露。杭菊:呈碟形或扁球形,直径2.54cm,常数个相连成片。舌状花类白色或黄色,平展或微折叠,彼此粘连,通常无腺点;管状花多数,外露。 【性味】甘、苦,微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 【摘录】中国药典,菊花,【别名】野菊、野黄菊、苦薏 【来源】秋、冬二季花初开放时采摘,晒干,或蒸后晒干。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0.31cm,棕黄色。总苞由45层苞片组成,外层苞片卵形或条形,外表面中部灰绿色或淡棕色,通常被有白毛,边缘膜质;内层苞片长椭圆形,膜质,外表面无毛。总苞基部有的残留总花梗。舌状花1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芳香,味苦。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肝、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摘录】中国药典,野菊花,【别名】风尾竻、龙舌、平虑草、老鸦舌、神仙掌,霸王、观音掌、观音刺、 【来源】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 同属植物绿仙人掌亦同等入药。 【性状】灌木,高13米。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肉质,扁平,绿色,具节;每节卵形至矩圆形,长1530厘米,光亮,散生多数瘤体,每一小瘤体上密生黄褐色卷曲的柔毛,并有利刺。叶肉质细小,披针形,先端尖细,紫红色,基部绿色,生于每个小瘤体的刺束之下,早落。花黄色,径达78厘米,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扁化茎顶部边缘;雄蕊多数,数轮排列,花药2室;雌蕊1,花柱白色,圆柱形,通常中空,柱头6裂。浆果,肉质,卵圆形,长57厘米,紫红色,被细硬毛;种子多数。以上植物的花(神仙掌花)、果实(仙掌子),以及肉质茎的浆汁凝结物(玉芙蓉),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苦,寒。 【归经】闽东本草:入心、肺、胃三经。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疔疮,汤火伤,蛇伤。 【摘录】中国药典,仙人掌,【别名】黄花地丁、婆婆丁 【来源】春至秋季花初开时采挖,除去杂质,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皱缩卷曲的团块。根呈圆锥形,多弯曲,长37cm;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叶基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呈倒披针形,绿褐色或暗灰色,先端尖或钝,边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状,下表面主脉明显。花茎1至数条,每条顶生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性味】苦、甘,寒。 【归经】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疮肿毒,乳痈,瘰疠,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摘录】中国药典,蒲公英,【别名】马鞭梢、铁马鞭、白马鞭、疟马鞭 【来源】干燥地上部分。68月花开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主根近木质,黄白色,有多数须根。茎多分枝,四棱形,棱及节上有刚毛。叶对生;基生叶有柄,茎生叶无柄;叶片卵圆至长圆形,通常3裂,不规则羽状分裂。夏、球开淡蓝色小花。朔果包于萼内,成熟时开裂成4个小坚果。 【性状】本品茎呈方柱形,多分枝,四面有纵沟,长0.51m;表面绿褐色,粗糙;质硬而脆,断面有髓或中空。叶对生,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者展平后叶片3深裂,边缘有锯齿。穗状花序细长,有小花多数。无臭,味苦。 【性味】苦,凉。 【归经】归肝、脾经。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截疟,解毒,利水消肿。用于癥瘕积聚,经闭痛经,疟疾,喉痹,痈肿,水肿,热淋。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马鞭草,【别名】鸡公花、鸡髻花、鸡冠头 【来源】秋季花盛开时采收,晒干。 【性状】本品为穗状花序,多扁平而肥厚,呈鸡冠状,长825cm,宽520cm,上缘宽,具皱褶,密生线状鳞片,下端渐窄,常残留扁平的茎。表面红色、紫红色或黄白色。中部以下密生多数小花,每花宿存的苞片及花被片均呈膜质。果实盖裂,种子扁圆肾形,黑色,有光泽。体轻,质柔韧。无臭,味淡。 【性味】甘、涩,凉。 【归经】归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收敛止血,止带,止痢。用于吐血,崩漏,便血,痔血,赤白带下,久痢不止。 【摘录】中国药典,鸡冠花,【来源】夏季花盛开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温。有小毒。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用于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风湿性关节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凤仙花,【别名】侧耳根、猪鼻孔、臭草、鱼鳞草 【来源】本品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干燥地上部分。夏季茎叶茂盛花穗多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茎呈扁圆柱形,扭曲,长2035cm,直径0.20.3cm;表面棕黄色,具纵棱数条,节明显,下部节上有残存须根;质脆,易折断。叶互生,叶片卷折皱缩,展平后呈心形,长35cm,宽34.5cm;先端渐尖,全缘;上表面暗黄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灰绿色或灰棕色;叶柄细长,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穗状花序顶生,黄棕色。搓碎有鱼腥气,味微涩。 【性味】辛,微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用于肺痈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 【摘录】中国药典,鱼腥草,【来源】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 【性状】本品呈半圆形或折扇形,展开后呈类圆形,全缘或稍呈波状,直径2050cm。上表面深绿色或黄绿色,较粗糙;下表面淡灰棕色,较光滑,有粗脉2122条,自中心向四周射出;中心有突起的叶柄残基。质脆,易破碎。稍有清香气,味微苦。 【性味】苦,平。 【归经】归肝、脾、胃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 【摘录】中国药典,荷叶,【别名】莲肉、莲米 【来源】本品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干燥成熟种子。除去莲心者称莲肉。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割莲房,取出果实,除去果皮,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或类球形,长1.21.8cm,直径0.81.4cm。表面浅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细纵纹和较宽的脉纹。一端中心呈乳头状突起,深棕色,多有裂口,其周边略下陷。质硬,种皮薄,不易剥离。子叶2,黄白色,肥厚,中有空隙,具绿色莲子心。无臭,味甘、微涩;莲子心味苦。 【性味】甘、涩,平。 【归经】归脾、肾、心经。 【功能主治】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用于脾虚久泻,遗精带下,心悸失眠。 【摘录】中国药典,莲子,【别名】署预、薯蓣、山芋,诸署、署豫、玉延,修脆、几草, 【来源】为薯蓣科植物薯蓣的块茎。1112月采挖,切去根头,洗净泥土,用竹刀刮去外皮,晒干或烘干,即为毛山药。选择粗大的毛山药,用清水浸匀,再加微热,并用棉被盖好,保持湿润闷透,然后放在木板上搓揉成圆柱状,将两头切齐,晒干打光,即为光山药。 【性状】毛山药:呈圆柱形,弯曲而稍扁,长约1530厘米,直径1.56匣米,表面黄白色或棕黄色,有明显纵皱及未除尽之栓皮,并少数根痕。质较硬,断面白色,颗粒状,粉质。气微,味甘微酸,嚼之发粘。 光山药:呈平滑的圆柱形,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淡黄白色,光滑。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微甘味酸,嚼之发粘。以质坚实,粉性足,色洁白者为佳。主产河南。此外,湖南、湖北、山西、云南、河北、陕西、江苏、浙江、江西、贵州、四川等地亦产。一般以河南博爱,沁阳、武陟、温县等地(古怀庆所属)所产质量最佳,习称怀山药。 除上述正品山药外,在少数地区尚有以日本薯蓣(长江以南各省多有野生,其块茎习称野山药,土山药,原植物参见风车儿条)、三角叶薯蓣(分布云南、四川、西藏)等多种薯蓣属植物的块茎也作山药使用。 【性味】甘,平。 【归经】入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 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用于脾虚食少、久泻不止、肺虚喘咳、肾虚遗精、带下、尿频、虚热消渴。麸炒山药补脾健胃。用于脾虚食少,泄泻便溏,白带过多。 【摘录】中国药典,山药,【别名】马舄、车前、当道、陵舄、牛舌草、虾蟆衣、牛遗、胜舄、车轮菜、胜舄菜、蛤蚂草、虾蟆草、钱贯草、牛舄、野甜菜、地胆头、白贯草、猪耳草、饭匙草、七星草、五根草、黄蟆龟草、蟾蜍草、猪肚子、灰盆草、打官司草、车轱辘草、驴耳朵草、钱串草、牛甜菜、黄蟆叶、牛耳朵棵 【来源】夏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车前:根丛生,须状。叶基生,具长柄;叶片皱缩,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宽卵形,长613cm,宽2.58cm;表面灰绿色或污绿色,具明显弧形脉57条;先端钝或短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有不规则波状浅齿。穗状花序数条,花茎长。蒴果盖 裂,萼宿存。气微香,味微苦。 平车前:主根直而长。叶刀较狭,长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514cm,宽23cm。 【性味】甘,寒。 【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尿,祛痰,凉血,解毒。用于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暑湿泻痢,痰热咳嗽,吐血衄血,痈肿疮毒。 【摘录】中国药典,车前草,【别名】牡丹藤 【来源】毛茛科铁线莲属植物大叶铁线莲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以全株入药。夏秋采,切段晒干。 【性味】辛,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用于肠炎,痢疾,风湿关节肿痛;外用治疮疖肿毒,结核性溃疡、瘘管。 【用法用量】36钱。外用适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草牡丹,【别名】功劳木、黄天竹、土黄柏、刺黄柏、刺黄芩四川、木黄连 【来源】为小檗科十大功劳属植株阔叶十大功劳及狭叶十大功劳。以根、茎、叶入药。栽后4-5年,秋、冬砍茎杆挖根,晒干或炕干。茎、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1.阔叶十大功劳:常绿灌木,高达4米,全体无毛。根粗大,黄色。茎粗壮,直立,木材黄色。单数羽状复叶,长25-40厘米,有叶柄;小叶7-15片,厚革质,侧生小叶无柄,卵形,大小不一,长4-12厘米,宽2.5-8厘米,顶生小叶较大,有柄,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每边有2-8刺锯齿,边缘反卷,上面蓝绿色,下面黄绿色。秋季开褐黄色花,芳香,总状花序顶生而直立,6-9个簇生;萼片9,排为3轮,外轮较小,内轮3片较大;花瓣6;雄蕊6;子房上位,1室。浆果卵形,暗蓝色,有白粉。2.狭叶十大功劳:与十大功劳的区别为小叶3-9片,均无柄,矩圆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长4-15厘米,宽0.7-2.5厘米,先端急尖或略渐尖,有锐齿,基部楔形,边缘每侧有6-13刺状锐齿。花黄色,总状花序,4-8簇生。浆果圆形或矩圆形,蓝黑色,有白粉。 【性状】功劳木:不规则的块片,大小不等。外表面灰黄色至棕褐色,有明显的纵沟纹及横向细裂纹,有的外皮较光滑,有光泽,或有叶柄残基。切面皮部薄,棕褐色,木部黄色,可见数个同心性环纹及排列紧密的放射状纹理,髓部色较深,质硬。无臭,味苦。 【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叶:滋阴清热。主治肺结核,感冒。根、茎:清热解毒。主治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传染性肝炎,肺炎,肺结核,支气管炎,咽喉肿痛。外用治眼结膜炎,痈疖肿毒,烧、烫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十大功劳,【别名】扯丝皮、思仲、丝棉皮、玉丝皮 【来源】46月剥取,刮去粗皮,堆置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 【性状】本品呈板片状或两边稍向内卷,大小不一,厚37mm。外表面淡棕色或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或纵裂槽纹;有的树皮较薄,未去粗皮,可见明显的皮孔;内表面暗紫色,光滑。质脆,易折断,断面有细密、银白色、富弹性的橡胶丝相连。气微,味稍苦。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肾经。 【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妊娠漏血,胎动不安;高血压。 【摘录】中国药典,杜仲,【别名】三变花、九头花、拒霜花、铁箍散、转观花、清凉膏 【来源】为锦葵科木槿属植物木芙蓉,以花(芙蓉花)、叶(芙蓉叶)和根入药。夏秋摘花蕾,晒干,同时采叶阴干研粉贮存;秋、冬挖根、晒干。 【性味】微辛,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外用治痈肿疮疖,乳腺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烧烫伤,毒蛇咬伤,跌打损伤。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木芙蓉,【别名】红果子、棠棣子 【来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 【性状】皱缩不平,直径12.5cm,厚0.20.4cm。外皮红色,具皱纹,有灰白小斑点。果肉深黄色至浅棕色。中部横切片具5粒浅黄色果核,但核多脱落而中空。有的片上可见短而细的果梗或花萼残迹。气微清香,味酸、微甜。 【性味】酸、甘、微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功能主治】消食健胃,行气散瘀。用于肉食积滞,胃脘胀满,泻痢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心腹刺痛,疝气疼痛;高脂血症。焦山楂消食导滞作用增强。用于肉食积滞,泻痢不爽。 【摘录】中国药典,山楂,【别名】夜合花、乌绒 【来源】夏季花开放时择晴天采收,及时晒干。 【性状】皱缩成团。花细长而弯曲,长0.71cm,淡黄棕色至淡黄褐色,具短梗。花萼筒状,先端有5小齿;花冠筒长约为萼筒的2倍,先端5裂,裂片披针形;雄蕊多数,花丝细长,黄棕色至黄褐色,下部合生,上部分离,伸出花冠筒外。气微香,味淡。 【性味】甘,平。 【归经】归心、肝经。 【功能主治】解郁安神。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摘录】中国药典,合欢,【别名】铁扇子、蚕叶 【来源】初霜后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本品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展平后呈卵形或宽卵形,长815cm,宽713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圆形或心形,边缘有锯齿或钝锯齿,有的不规则分裂。上表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颜色稍浅,叶脉突出,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性味】甘、苦,寒。 【归经】归肺、肝经。 【功能主治】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 【摘录】中国药典,桑叶,【别名】益智(本经),蜜脾(纲目),龙眼干(泉州本草)。 【来源】为无患子科植物龙眼的假种皮。710月果实成熟时采摘,烘干或晒干,剥去果皮,取其假种皮。或将果实入开水中煮10分钟,捞出摊放,使水分散失,再烤一昼夜,然后剥取假种皮,晒干。 【性状】生药为由顶端纵向裂开的不规则块片,长约1.5厘米,宽1.53.5厘米,厚不及1毫米,表面黄棕色,半透明;靠近果皮的一面皱缩不平,粗糙;靠近种皮的一面光亮而有纵皱纹。质柔韧而微有粘性,常粘结呈块状。气香,味浓甜而特殊。以片大、肉厚、质细软、色棕黄、半透明、味浓甜者为佳。 【化学成份】含葡萄糖、酒石酸、蔗糖、维生素B1、B2、P、C。 【药理作用】龙眼水浸剂(1:2)在试管内对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有抑制作用。 【性味】甘,温, 【归经】入心、脾经。 【功能主治】益心脾,补气血,安神。治虚劳羸弱,失眠,健忘,惊悸,怔忡。 【摘录】*辞典,龙眼,【别名】大荔、丹荔 【来源】以根、假种皮(果肉)及核入药。夏秋收集,晒干。 【性味】 根:微苦、涩,温。 假种皮(果肉):甘、酸,温。 核:甘、微苦、涩,温。 【功能主治】 根:消肿止痛。用于胃脘胀痛。 假种皮(果肉):益气补血。用于病后体弱,脾虚久泻,血崩。 核:理气,散结,止痛。用于疝气痛,鞘膜积液,睾丸肿痛,胃痛,痛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荔枝,【别名】香榧、榧树、玉榧、野杉、柀子 【来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假种皮,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卵圆形或长卵圆形,长23.5cm,直径1.32cm。表面灰黄色或淡黄棕色,有纵皱纹,一端钝圆,可见椭圆形的种脐,另端稍尖。种皮质硬,厚约1mm。种仁表面皱缩,外胚乳灰褐色,膜质;内胚乳黄白色,肥大,富油性。气微,味微甜而涩。 【性味】甘,平。 【归经】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润燥通便。用于钩虫、蛔虫、绦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大便秘结。 【摘录】中国药典,榧子,【别名】卢橘 【来源】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无臭,味微苦。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摘录】中国药典,枇杷叶,【别名】石榴壳(雷公炮炙论),酸石榴皮(肘后方),安石榴酸实壳(别录),酸榴皮(纲目),西榴皮(闽东本草)。 【来源】本品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果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的片状或瓢状,大小不一,厚1.53mm。外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暗棕色,略有光泽,粗糙,有多数疣状突起。有的有突起的筒状宿萼及粗短果梗或果梗痕。内表面黄色或红棕色,有隆起呈网状的果蒂残痕。质硬而脆,断面黄色,略显颗粒状。无臭,味苦涩。 【性味】酸、涩,温。 【归经】归大肠经。 【功能主治】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用于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白带,虫积腹痛。 【摘录】中国药典,石榴皮,【别名】白果仁 【来源】秋季种子成熟时采收,除去肉质外种皮,洗净,稍蒸或略煮后,烘干。 【性状】本品略呈椭圆形,一端稍尖,另端钝,长1.52.5cm,宽12cm,厚约1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滑,具23条棱线。中种皮(壳)骨质,坚硬。内种皮膜质,种仁宽卵球形或椭圆形,一端淡棕色,另一端金黄色,横断面外层黄色,胶质样,内层淡黄色或淡绿色,粉性,中间有空隙。无臭,味甘、微苦。 【性味】甘、苦、涩,平;有毒。 【归经】归肺经。 【功能主治】敛肺定喘,止带浊,缩小便。用于痰多喘咳,带下白浊,遗尿尿频。 【备注】(1)服用过量中毒,可出现发烧、呕吐、腹泻、惊厥、抽搐、肢体强直、皮肤青紫、瞳孔散大、脉弱而乱,甚者昏迷不醒。解救方法:可洗胃,导泻,服鸡蛋清,活性炭,并对症处理:如皮肤青紫可给氧气或人工呼吸;出现抽搐可给镇静剂,遇有昏迷可吸入氨水,注射兴奋剂。 【摘录】中国药典,白果,【别名】稻稳、谷颖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的果实上的细芒刺。 拉丁植物名:Oryza sativa L. 采收和储藏:脱粒、晒谷或扬谷时收集,晒干。 【原形态】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功能主治】利湿退黄。主黄疸 【摘录】中华本草,稻芒,【别名】姜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块状,略扁,具指状分枝,长418cm,厚13cm。表面黄褐色或灰棕色,有环节,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脆,易折断,断面浅黄色,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性味】辛,微温。 【归经】归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 【摘录】中国药典,生姜,【别名】蒜、蒜头 【来源】为百合科葱属植物蒜以鳞茎入药。春、夏采收,扎把,悬挂通风处,阴干备用。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健胃,止痢,止咳,杀菌,驱虫。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治肺结核,百日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蛲虫病,钩虫病;外用治阴道滴虫,急性阑尾炎。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大蒜,【别名】辣子、辣角、牛角椒、红海椒、海椒、番椒、大椒、辣虎 【来源】茄科辣椒属植物辣椒,以果实、根和茎枝入药。67月果红时采收,晒干。 【性味】果:辛、热。 【功能主治】 果:温中散寒,健胃消食。用于胃寒疼痛,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外用治冻疮,风湿痛,腰肌痛。 根:活血消肿。外用治冻疮。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辣椒,【别名】白瓜、水芝、白冬瓜、地芝、濮瓜、东瓜、枕瓜。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冬瓜的果实。 采收和储藏:夏末、秋初,果实成熟时采摘。 【原形态】一年生蔓生或架生草本。茎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有棱沟,长约6m。单叶互生;叶柄粗壮,长5-20cm,被黄褐色硬毛及长柔毛;叶片肾状近圆形,宽15-30cm5-7浅裂或有时中裂,裂片宽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小齿,基部深心形,两面均被粗毛,叶脉网状,在叶背面稍隆起,密被毛。郑须生于叶腋,2-3歧,被粗硬毛和长柔毛。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单生于叶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大辩论,裂片三角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药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或长卵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大型,肉质,长圆柱状或近球形,长25-60cm,径10-25cm,表面有硬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白色或淡黄色,压扁。花期5-6月,果期6-8月。 【性味】味甘;淡;性微寒 【归经】归肺;大小肠;膀胱经 【功能主治】利尿;清热;化痰;生津;解毒。主水肿胀满;淋病;脚气;痰喘;暑热烦闷;消渴;痈肿;痔漏;并解丹石毒;鱼毒;酒毒 【摘录】中华本草,冬瓜,【别名】寒瓜、天生白虎汤 【来源】药材基源:为戎芦科植物西瓜的果瓤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llus lanatus (Thunb.)Matsum.et NakaiC.uulgaris Schrad. Ex Eckl. Et Zeyh.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成熟果实,一般鲜用。 【生境分布】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药理作用】利尿作用:瓜肉中的瓜氨酸及精氨酸部分,据称能增进大鼠肝中的尿素形成,导致利尿。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胃;膀胱经 【功能主治】清热除烦;解暑生津;利尿。主暑热烦渴;热盛津伤;小便不利;喉痹;口疮 【注意】中寒湿盛者忌服。,西瓜,【别名】天丝瓜、天罗、蛮瓜、绵瓜、布瓜、天罗瓜、鱼鲛、天吊瓜、纯阳瓜、天络丝、天罗布瓜、虞刺、洗锅罗瓜、天罗絮、纺线、天骷髅、菜瓜、水瓜、缣瓜、絮瓜、砌瓜、坭瓜。 【来源】药材基源:为葫芦科植物丝瓜或奥丝瓜的鲜嫩果实;或霜后干枯的老熟果实(天骷髅)。 采收和储藏:嫩丝瓜于夏、秋间采摘,鲜用。老丝瓜(天骷髅)于秋后采收,晒干。 【性状】性状鉴别 1丝瓜 果实(瓠果)长圆柱形,长20-60cm,肉质。绿而带粉白色或黄绿以,有不明显的纵向浅沟或条纺,成熟后内有坚韧的网状瓜络。 【性味】味甘;性凉 【归经】归肺;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