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现代心理学第章.ppt_第1页
课件:现代心理学第章.ppt_第2页
课件:现代心理学第章.ppt_第3页
课件:现代心理学第章.ppt_第4页
课件:现代心理学第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动机与情绪,第一节 动机的性质 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 第三节 动机理论 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 第五节 情绪理论,第一节 动机的性质,一、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因某种内在状态,该状态促使个体产生某种外显行为活动,并维持已产生之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历程。 此定义中含有几点意义,须加以解释: 1.动机是内在状态 2.动机是隐而不显的 3.动机对行为具有促发、维持及导向作用,第一节 动机的性质,二、动机的相关概念 在心理学中,有很多名词在概念上,其意涵与动机有关,以下几个概念是最常见的: (一)本能(instinct) 本能一词意涵复杂,在心理学上至少有四种解释: (1)本能是指同一属种所有个体所共同表现的不学而能的行为反应。(2)本能是指某一属种生而具有的行为潜势或倾向;由于行为潜势或倾向所形成的内在作用,即促发同属种个体表现出不学而能的同样行为模式。(3)本能是指某一属种的个体在其生命中某阶段所表现的某种特殊行为模式。,第一节 动机的性质,(4)本能是指促发人类某种行为但不为当事人所知的内在力量,这是精神分析创始人弗洛伊德的独特看法。 (二)需求与驱力 . 需求(或需要)是指因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内在紧张状态。需求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 驱力(或内驱力)是指因某种内在紧张状态促发个体活动,并藉活动结果使紧张状态得以消失的历程。,第一节 动机的性质,(三)诱因 所谓诱因,是指诱发个体行为反应的外在原 因。 就诱因所诱发的行为看,诱因有两种: 凡是引起个体趋近或接纳行为并由之获得满足着, 称为正诱因。凡是引起个体躲避或逃离行为并因而获得满足着,称为负诱因。 (四)意志 意志是指促使个体自愿选定目标并自愿努力达成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动力。因此也称意志为自由意志。,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一、生理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指以生理变化为基础的动机。在此只就心理学上研究最多的饥饿与性两种动机,分别讨论于下。 (一)饥饿动机 人为什么要吃饭?这个问题的最简单答案,人尽皆知是 因为饥饿。因此,饥饿动机(或饥饿驱力)。自然就成了吃饭行为之原因的解释。,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1.饥饿的生理心理学解释 (1)饥饿动机产生时会有饥饿感,饥饿感是如何产生的? 答:饥饿感的产生是葡萄糖与胰岛素二者交互作用的结果;每当胰岛素的化学作用将葡萄糖转化为热能以促进新陈代谢时,葡萄糖被利用而需要补充,因而形成饥饿感。,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2)饥饿则需进食,进食到某种程度时即因饱足的感觉而停止进食,饱足感的生理变化,究竟受身体内何种器官管制? 答:生理心理学家们一直认为在下丘脑部位有两个神经组织,分别控制进食与停止进食的反应。第一个神经组织在下丘脑的外侧,主控个体的进食反应,称为进食中枢。第二个神经组织在下丘脑的腹内侧,主控个体停食反应,称为饱食中枢。,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2.肥胖症及其成因 肥胖症指体重超过标准而形成的身材过度肥胖的疾病。肥胖不仅影响个人自尊、自信,更严重的是,肥胖是健康的敌人,它是导致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的主要原因。 身体质量指数(简称BMI)指采用个人身高和体重的比值代表身体发育正常的指标数字。公式是: BMI体重(公斤)身高(公尺),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一般正常人的BMI界于2024.9之间;如BMI在2529.9之间,就算过重,如BMI在3039.9之间,就算肥胖;超过40以上,就是肥胖症。 目前公认的有两种理论解释肥胖症: (1) 一种理论是将人体内脂肪细胞的数量与大小视为形成身体肥胖的原因。 (2)另一种生理心理学理论是定点论。定点论是指个体的肥胖表现在体重超常,而每个人的体重决定于初生及幼年体内脂肪细胞的定值数量(Keesey,1980),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3.厌食症与贪食症 所谓进食异常,实在没有身体疾病的情形之下,个 人进食习惯完全异于常人的心理异常现象。 进食异常有两种情况: (1)一种是节食不当所引起的严重体重失常的神经 性厌食症。 (2)另一种是进食时极为贪吃,但是饭后又极端恐惧会因贪吃而肥胖,而以呕吐方式将吃进去的食物呕吐出来的神经性贪食症。,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二)性动机 1.人类性动机的生理基础 2.人类两性之间的相吸与相斥 就人类所表现的性行为来看,并不完全符合“异性相吸”自然法则。在两性上违反异性相吸自然法则者有两种变异,一为变性症,另一为同性恋。,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二、心理性动机 心理学家在研究人类心理性动机时,通常多将亲和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三者分别列为研究主题。 (一)亲和动机 亲和动机是指个体与别人接近的内在动力。 人世间的亲情、友情、爱情等所有人际关系维系的原动力,就是亲和动机。,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二)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设定的目标下追求学业或事业成就的内在动力。 成就动机含有三点意义: (1)指个人追求进步以期达成希望目标的心理倾向 (2)指从事目标追求时,个人自我投入精益求精的心理倾向 (3)指个人在不顺利的情境中,冲破阻碍克服困难奋力达成目标的心理倾向。,第二节 生理性动机与心理性动机,(三)权力动机 权力动机是指个体在行为上的所作所为,其背后隐藏着一种内在力量;而此种内在力量,乃是由于个人所怀的一种强烈的影响别人或支配别人的欲望所促动。 惟从个人的外显行为去推测,可将权力动机分为两种:一种是个人化权力动机,另一种是社会化权力动机,前者是为了自己,后者是为了别人。,第三节 动机理论,一、行为论者提出的驱力减降论 二、生理心理学家提出的激发论 三、认知论者提出的期望论 四、人本论者提出的需求层次论,第三节 动机理论,一、驱力减降论 驱力减降论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赫尔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动机理论。 驱力减降论的基本要义是,动机是促发个体行为活动的内在动力,而内在动力的产生,则是由于个体内在生理上各种需求得不到满足时所形成的内驱力。,第三节 动机理论,二、激发论 耶基斯-杜德森法则示意图,第三节 动机理论,耶基斯-杜德森法则的意义是: (1)从事简易工作时激发状态强(动机较强)会有较佳的成绩 (2)从事难易适中工作时激发状态较弱(动机适中)会有最佳的成绩 (3)从事繁杂工作时激发状态较低(动机较弱)会有较佳成绩。,第三节 动机理论,三、期望论 期望论是指人的所作所为都是有目的的,在追求目的的行为活动中,总是期望达到自己预设的目的。 在工业心理学与组织心理学上,多引用期望论的观点来解释工作动机。 所谓工作动机,是指从事职业性工作者行为背后的内在动力。,第三节 动机理论,四、需求层次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由低到高分为七个层次: (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隶属与爱的需求 (4)自尊需求 (5)知的需求 (6)美的需求 (7)自我实现需求,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一、情绪的定义 情绪是指由某种刺激事件引起个体的身心激发状态;当此状态存在时,个体不仅会有主观感受和外露表情,而且会有某种行为伴随产生。 在情绪定义中有四点要说明: 1.情绪系由某种事件所引起 2.情绪状态下伴随产生生理反应 3.情绪状态下产生心理反应 4.情绪兼具行为与动机两种特征,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二、情绪历程中的身心反应 情绪历程中的身心反应有三个方面: (一)情绪的生理反应 现在司法心理学中所用的测谎器的设计,就是根据情绪状态下个人不能控制其生理变化的原理。,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二)情绪的心理反应 情绪的心理反应,是指当事人在情绪状 态时的主观感受;感受到的是快乐还是痛苦。情绪的主观感受,称为情绪经验(或情绪体验)(emotional experience) 下表是研究者列出不同情境下的情绪体验: 有五个不同的情绪,每种情绪的强度又分为五个等级,分别用1,2,3,4,5表示(5表示最强,1表示最弱),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就上表的内容看,可以发现三点意义: (1)按四种情境的性质,都应该引起正面的情绪才是,可是正面的情绪之外,也附带产生了负面情绪 (2)任何生活情境都不会产生单一情绪,而是同时正负两面的多种情绪,其不同者,只是各种情绪间有强弱之分而已 (3)在四种情境中,居然有三种情境会产生相当的焦虑情绪。 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一则以喜,一则以忧”。,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三)情绪的行为反应 多年来心理学家对情绪表达所做的研究,多集中在三种非语言行为的研究。 非语言行为是指人际交往时不以语言为中介即可达到彼此间情意沟通目的的行为方式。,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1.面部表情 情绪状况最容易被人看出来的就是面部表情,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2.眼神表情 “眼睛是灵魂之窗”显示了两点涵义: 其一是个人藉眼神的变化把内心的情绪变化表露出来; 其二是别人从他的眼神变化中了解到他内心的情绪感受。,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3.动作表情 动作表情是指藉身体的动作表露内心情绪感受的一种行为反应。心理学上称动作表情为肢体语言(或体态语言)。 诸如以下成语描述人的动作表情: 手舞足蹈、比手画脚、抓耳挠腮、拂袖而去、摇头晃脑、摊手耸肩,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四)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简称EI)指个体能够适当控制自己情绪及了解别人所表达情绪意义的能力。 智力商数(IQ)是为获取知识与适应环境的能力;情绪商数(EQ)则是待人接物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五)情绪与健康 情绪与健康的关系是心理学家研究的主题之一,影响健康的因素,仅就以下三点加以说明: 1.一般适应症候群 2.挫折与冲突 3.性格特征,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1.一般适应症候群 美国心理学家赛尔耶于1976年提出了一般适应症候群的理论。,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2.挫折与冲突 挫折在心理学上有两种涵义: 其一,是指个体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的外在刺激情境。其二,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 心理冲突有三种情形最常遇到(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第四节 情绪的性质,3.性格特征 A型性格列为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A型性格的特征是,情绪紧张、个性急躁、求成心切、向上进取、争强好胜的一种性格。,第五节 情绪理论,情绪理论(theory of emotion)是指心理学家对情绪产生的原因及情绪状态时的身心变化等所做的系统性理论解释。 情绪理论三种形式: 一、詹姆斯郎格情绪论 二、坎农巴德情绪论 三、沙克特辛格情绪论,第五节 情绪理论,一、詹姆斯郎格情绪论,激发情绪的刺激事件,刺激事件引起生理反应,对生理反应觉知而产生情绪体验,情绪表现,第五节 情绪理论,二、坎农巴德情绪论,激发情绪的刺激事件,刺激事件引起生理反应,觉知刺激事件性质而生情绪体验,情绪表现,第五节 情绪理论,三、沙克特辛格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