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1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2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3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4页
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在封建时代,本来有很多家庭有他们世袭的特权,这些皆所谓贵族。但从秦汉以后,单只皇室一家是世袭的,政府里便没有第二个职位,第二个家庭,可以照样承袭。”这一历史现象表明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B. 分封制度已退出历史舞台C. 选官用官权力已收归到中央D. 宗法血缘制度的逐渐瓦解【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秦汉以后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这体现了宗法血缘制度是在逐渐瓦解的,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中的现象和分封制度无关系,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到选官的问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靠血缘世袭的越来越少体现的是宗法血缘制度是的瓦解。2.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十分发达,唐朝时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汉唐以来“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B. 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称中国为“丝国”C. 唐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D. 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全球化意义【答案】B【解析】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被称为“瓷路”,A错误;“丝国”因中国很早即向西方输出蚕丝而得名,B正确;清朝只特许广州一口统一经营对外贸易,C错误;唐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不具有全球化意义,D错误。3.下图是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录取的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其中父辈有官职者,低等级的又占了半数以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结束贵族体制B. 选官推动社会阶层流动C. 南宋时科举制走向成熟D. 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答案】B【解析】依据题中进士出身统计数据表可见,三代不仕者300人,父辈有官职的100多人中低等级的又占了一半以上。因此科举选官推动了社会下层向上层流动,B项正确。依据题中科举制度“含宗室”可知贵族体制并未结束,A项错误。“科举制度走向成熟和考试成为做官必经之路”在题文中没有提及,故C、D两项不符合题意。4.御倭杂著载:“商道不通,商人失其生理,于是转而为寇。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华夷同体,有无相通,实理势之所必然。”这主要反映了A. 小农经济的脆弱B. 重农抑商政策的危害C. 海禁政策的恶果D. 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严禁商道于是转而为寇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可见材料认为海禁政策是倭寇横行的重要诱因,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小农经济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的信息,排除B;材料揭示的是倭寇与海禁政策的关系,和社会矛盾激化没直接关系,排除D。【点睛】“严禁商道于是转而为寇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是解题的关键。5.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一材料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A. 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B. 推行灵活务实外交原则C. 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D. 认为税率不高可以接受【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并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信息本质上反映出清朝统治者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模糊,没有意识到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问题,没有体现出清政府的外交原则,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天朝上国”思想,故C项排除;材料“这个税率比现有的帝国税率还高”说明D项错误。【点睛】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南京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6.据统计,1894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产业近代化的进程。这一时期产业工人数量增多主要得益于A. 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快B.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 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D. 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答案】D【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在此之前,洋务运动的开展带来近代产业工人不断增多,故答案为D项。鸦片战争后至甲午战争前,中国自然经济初步解体,进一步解体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是在甲午战争之后,排除B项;当时国内外环境没有改善的表现,排除C项。点睛: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19世纪中叶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里。中国另外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展的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里。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多年里,由洋务派创办和经营的军事和民用企业有40多个,雇佣工人3万余人,是当时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重要来源之一。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第三个来源是19世纪6、70年代创办的民族工业中。7.“中华民族”概念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但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A. 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B. 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 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D. 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答案】A【解析】在1913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结合所学知识,1911年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国旗为五色旗,表明五族共和,认识到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必须团结起来,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故A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中华民族概念的由来,B、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8.中华民国建立时,孙中山曾通电全国使用公历。但在整个民国时期,改换公历因与民众的传统文化习惯相悖,引起民间诸多反对。由此可见A. 政府构建政治权威的努力受挫B. 全盘西化在中国是行不通的C. 传统文化因素制约制度的构建D. 民主共和观念缺乏群众基础【答案】C【解析】改换公历受到民众反对,主要是新的历法与民众传统的习惯不符,说明新制度建设受到传统文化阻碍,故C错误;A中政治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公历并不是全盘西化表现,故B错误;材料中体现是习俗,不是思想,故D错误。9.下表是1894年1920年间中国产业资本的估计情况。此由可得出认定的史实是中国产业资本估计A. 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B. 国有企业已经走向全面衰落C. 民国政府鼓励发展产业经济D. 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从表中的数据可知,私人资本、国家资本的资本额都成增长的趋势,但私人资本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而国家资本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表明近代工业化的力量不断增强,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国家大力扶植私人产业资本,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国有企业的发展状况,故B项排除;民国政府是1912年成立的,无法反映1894-1913年的情况,故C项排除。10.全面抗战爆发前后,国民党形成了“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的持久消耗战略思想,制定了“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作战方针,还提出“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这说明国民党A. 为正面战场的失利寻找借口B. 建立了务实有效的作战方略C. 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 对抗战形势作出了准确判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全面抗战爆发前后”这一时间限定可知,全面抗战前,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积极“剿共”,没有所谓的正面战场,而国民党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战略思想和方针也就不能成为正面战场失利的借口,故A项错误;材料突出强调的是战略思想和作战方针,没有涉及具体的作战方略,而且“团结海内外全民族一切力量”、“训练全国壮丁,充实民众武力”,国民党并未真正具体执行,而实行的是单纯依靠正规军的“片面抗战路线”,不能说“务实有效”,故B项错误;积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在“西安事变”后才被迫接受抗日主张,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当时敌强我弱,持久消耗战和游击战是对抗战形势作出准确判断后的应对措施,故D项正确。11.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A. 缺乏变革的创断性B. 具有历史的延承性C. 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D. 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答案】B【解析】【详解】从题干中“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确立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表明了它具有创新性,故A错误。 从题干中“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表明1954年宪法继承了共同纲领的部分内容,体现了1954年宪法具有历史继承性,故B正确。 题干主要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对于共同纲领的继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宪法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但是共同纲领并没有,与题目主旨不符,故CD错误。12.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积累率(国民收入中用于扩大再生产的部分所占比例)为24.2%,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1958年积累率为39%,1959年为43.8%,1960年为39.6%。这表明,当时我国A. 工业经济快速稳步发展中B. 经济调整措施发挥成效C. 开始调整工农业投资比例D. 工业发展投资急于求成【答案】D【解析】从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看出,1958年我国开始“大跃进”运动,国家用于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比例不断提高,这反映了当时我国在工业发展方面投资高且急于求成的状况,故D正确; A、B、C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3.1985年,羊城晚报记者刘婉玲以一篇从“星期六工程师”引出的文章,报道了许多工程师周末下乡镇企业“走穴”的情况。这是这个群体第一次被定义。材料中的“走穴”现象说明A. 我国知识经济开始兴起B. 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C. 计划经济体制已被打破D. 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答案】C【解析】“星期六工程师”,主要指上世纪80年代初,那些在国企捧着铁饭碗尚觉“吃不饱”的工程师们,每逢周末就到外地挣外快的情景。材料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受到冲击,C正确;A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90年代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错误;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D错误。14.下列为新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中三个值得注意的握手细节。这一“握手细节”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现代中国A. 外交空间的逐渐拓展B. 与美关系的逐步改善C. 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D. 不结盟政策正式形成【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比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图片中握手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的对外关系范围日益扩大,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只强调了与美国的关系;C选项局限在区域内,而不是全球化;D选项与此无关。15.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这反映出雅典民主A. 决策程序力求完善B. 公民集体广泛参政C. 民主机构相互制约D. 公民权利逐渐扩大【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公民大会对于重要问题可以进行两次投票,如果公民认为不合法,随时可以提出控诉,来修正问题议案,这有助于问题议案的合法、完善和准确,这体现了决策程序力求完善,C项正确。题干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主要问题的决策过程,并没有体现出公民集体广泛参政和不同机构互相制约的特征,排除BC。题干虽有提到公民具有提出控诉的权利,但是并未涉及公民权利扩大的内容,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16.公元12至16世纪欧洲各国和自治城市兴起了研究罗马法的典籍,并将其基本原则和概念适用到法律实践中去的学术运动,史称“罗马法复兴”。罗马法中有关调整物权和契约的法律十分发达,这能说明罗马法是建立在古罗马A. 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之上B. 幅员辽阔的疆域之上C. 发达的私有商品经济之上D. 复杂的阶级关系之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罗马法中有关调整物权和契约的法律十分发达”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法私法成为一个重要特色,建立在私有经济基础上,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到诚信,故A项错误;罗马法在罗马未成为疆域广大的帝国时,就已经开始形成,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论述罗马私法,不涉及阶级问题,故D项错误。【点睛】“罗马法中有关调整物权和契约的法律十分发达”是关键信息。17.英国人麦考莱指出,“威廉和玛丽被宣布为联合王国的国王和王后,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在英国所有的革命中,这是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这次革命的最大“收效”是A. 宫廷政变没有流血B.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C. 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D. 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次革命是指光荣革命;“光荣革命”表明国王的权力来源于议会,这就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结束了君权神授的历史光环,故C项正确;A项是光荣革命的特点,不是最大“收获”,排除;限制国王的权力的是权利法案而非光荣革命,故B项排除;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故D项错误。【点睛】“标志着英国革命结束”“使用暴力最少但收效最好的一次”是关键信息。18.全球通史记载:到18世纪,规模巨大的洲际贸易已发展起来,但欧洲与亚洲的贸易比不上与南北美洲的贸易。原因可能是A. 欧洲生产能力尚不具备优势B. 欧亚民族矛盾阻碍贸易发展C. 欧洲人更喜爱美洲商品D. 欧洲与亚洲交通不通畅【答案】A【解析】注意材料给出的时间:18世纪,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中国与欧洲国家的贸易处于出超的位置,因此欧洲在与亚洲的贸易上不占优势,欧洲的生产能力不足以支撑其贸易地位,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说法错误,民族矛盾不是主因;C选项浮于表面,没理解到实质;D选项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之处也就是本题的题眼是时间:18世纪,这个时间上我们要联系欧洲的发展史与中国的发展史来分析,分析得出这个时期欧洲的对外贸易特点并与中国比较,由此就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19.“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偶然现象。但是,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恩格斯的这一分析,主要是基于A. 唯物主义B. 时空观念C. 史料实证D. 历史解释【答案】A【解析】从材料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那个时代造就了拿破仑这个人,而不是拿破仑这个人改变了那个时代。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是唯物史观的观点,故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时空观念体现出的是一种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而不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C选项史料论证在材料中没有出现,没有体现出举出历史事实来论证观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某一历史现象进行解释,故排除。点睛:本题是考查历史史观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物来入手。这句话是恩格斯所说的,他是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守护者,因此他所倡导的一定是马克思主义史观,由此,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应该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评价这一时期。20.19世纪中期后,英国人的休闲(指人们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使用)方式从随意休闲日益发展成为定时休闲。这一变化反映了A. 近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迅速B. 民众财富收入的日益增加C. 政治自由民主化得到发展D. 生产方式对生活方式的影响【答案】D【解析】工业革命之后,由于大工厂制度的实施,工人实行上班制,休闲的方式逐渐有了规定,这说明工业革命导致生活方式的变化,故项正确;导致材料中变化的主因是工业革命。故错误;民众财富没有比较项目,故错误;中政治自由化不是材料反映的主因。21.马克思说:“人们对(巴黎)公社有多种多样的解释,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由此可知,巴黎公社A. 是完全的无产阶级专政B. 建立了民主的联合阵线C. 是工农阶级的联合政权D. 政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答案】D【解析】巴黎公社政权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伟大尝试,材料“多种多样的人把公社看成自己利益的代表者”说明组成该政权的代表具有较广代表性,故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绝对;B中联合阵线不符合巴黎公社性质;C中工农联合说法错误,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政权。22.1933年,德国推行“四年计划”,挪威社会民主党派开始采用“计划”一词,英国政府部分官员组织了一个不分党派的智囊团体,称作“政经计划会”。这表明A.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共识B. 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C. 经济危机逐渐得到缓解D. 各国陆续推行法西斯体制【答案】B【解析】材料所述是在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通过“计划”加强对经济干预,说明国家干预经济渐成为共识。故答案为B项。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现计划经济体制,排除A项;C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材料中的“计划”是指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而非计划经济体制。联系时间信息所指向的时代背景,可以分析得出正确答案。23.1970年代初,英国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要求国有企业制订低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同时,为公民提供的许多公共福利也要通过国有企业来实现。1974年英国公营(国营)企业的亏损额达12亿英镑,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因此,我们对英国国营企业亏损的合理解释是A. 经济机制僵化,生产效率低下B. 政府违背市场经济原则的干预C. 冷战背景下抹黑“国营”企业D. 石油危机、美元崩溃冲击英国经济【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低于实际成本的价格”等字眼则说明这种干预已经违背了违背市场经济原则,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机制僵化,效率低下适合斯大林模式,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不是抹黑“国营”企业而是过度干预企业经济,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石油危机、美元崩溃的问题,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4.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制止了不涉及美苏等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这说明二战后A. 联合国在维护和平中起重要作用B. 世界呈现和平与动荡的局面C. 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D.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尚未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之所以未能成功制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主要是因为背后存在美苏的因素,故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C项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等一系列局部战争”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世界发展的形式,而是强调大国相互博弈导致世界局势动荡,排除B。联合国就是国际争端解决机制之一,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第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52分,第25题2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6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农田租佃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长期以来,佃农对地主大多表现为直接的人身隶属关系。宋代“不立田制”,土地交易空前频繁,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从此,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据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等材料二 近代以后,敞田在英国仍普遍存在。这些土地掌握在不同的所有者手中,并且分成许多小块,“混杂地散布着”,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土地收益的增长。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所有权不清的敞田等土地被圈围起来,变成领主或某个人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据统计,到1790年,400家大地主所有者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20%25%,而个体农民的只占15%20%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而且,许多土地所有者还投身其他领域,特别是与地产密不可分的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工商业中大显身手。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租佃制的新变化。从宋至清租佃制度长期存续,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与近代英国土地制度的差异,并分析英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对英国历史产生的影响。【答案】(1)变化:租佃关系复杂化(出现二地主现象);租佃者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佃衣法律地位提高);租佃契约关系发展;法律保障规范化。作用:有利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适应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进一步减弱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2)差异: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仍占统治地位,英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大地产制;中国以租佃经营为主,英国以雇佣经营为主。影响: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农业技术的推广;为开展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推动英国社会阶层的变动。【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的土地制度。从租佃关系、英国土地制度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第一小问的新变化,依据材料“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可以得出租佃关系复杂化;“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可以得出租佃者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佃农法律地位提高);租佃契约关系发展;法律保障规范化。第二小问的作用,依据材料和第一小问的变化,结合所学可知,作用是有利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发展;适应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进一步减弱人身依附关系;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2)第一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中“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归纳。第二小问“影响”,从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26.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在19世纪,中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和欧美军事力量的碰撞显示出农业社会在军事上要远远弱于工业化国家。中国社会还经历了由于人口增长、农业生产力进步缓慢、官员腐败和国家财政收入下降所带来的内政虚弱。国家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入侵而带来的统治危机。但是,帝国的统治者有能力限制改革的范围。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围绕材料,结合晚清时期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洋务运动的兴起与破产。阐述:19世纪中期,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被迫发起一场以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但是,“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使这场运用被局限在经济、军事和教育等领域,未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运动的破产。注意:表述。示例二论题:百日维新的昙花一现。阐述:19世纪末,在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和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下,光绪帝支持维新派发起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试图在政治、经济、军事及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学习西方。但变法未涉及设议院、定宪法等内容。最后因顽固势力的镇压,百日维新“昙花一现”宣告失败。注意:表述。【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材料可知是在考查近代中国在晚清政府的压制下失败的改革性的历史事件,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阐述,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215年,封建责族的骑士军队占领了伦敦,挟持了英国国王约翰。在强大压力下,约翰于6月15日签署大宪章。其中一条承认国王只是贵族“同等中的第一个”,没有更多的权力。大宪章中最为重要的条文是第六十一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