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_第1页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_第2页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_第3页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_第4页
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仅供参考整理安全管理文书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 日期:_ 单位:_第 1 页 共 9 页驾驶员的视觉特性与夜间行车夜间行车由于车辆行人较少,会车、超车、避让人畜及自行车的机会不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夜间行车应该比白天行车较为安全。但是由于夜间光线暗淡和照明不良等因素,对驾驶员的视觉机能影响较大,导致夜间行车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作为驾驶员应该了解人的视觉机能特性对夜间行车的影响。1、视觉特性对夜间行车的影响11颜色视认性的影响对于驾驶员来说,在一天中最危险的时刻是黄昏,因为在黄昏时,光线较暗,不开灯看不清楚,而当打开前照灯时,其亮度与周围环境亮度相差不大,因而不易看清周围的车辆和行人,往往会因观察失误发生事故。实践证明,在车灯照明条件下,对中等大小的物体,能发现物体颜色的距离以及能看清物体的距离见表1。据表1可知:能发现物体颜色并能辨清是什么物体的距离是随物体颜色而变化的。这样,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由于视觉感知较白天差,很容易造成判断失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其次夜间视力与物体的对比度也有关系,亮度、对比度大的物体比对比度小的物体容易辨认,表2是用国际视标缺口环进行夜间视力实验的一组数据。实验时,在夜间使用汽车开前照灯行驶,当驾驶员看到视标的距离为认知距离,能确认视标缺口方向的距离为确认距离。物体的颜色白黑乳白红灰绿能发现某种颜色的距离834376.667.866.367.6能确认某种物体的距离431932.147.236.436.4能肯定其移动方向的距离199.613.224.017.017.8表1物体的颜色与视认距离光源视标距离对比度为88%的视标对比度为35%的视标大光灯认知距离74.4m20.3m确认距离65.5m17.0m小光灯认知距离43.4m9.7m确认距离25.5m8.0m表2不同对比度下的认知距离和确认距离12眼睛暗适应的影响人从光亮的地方进入黑暗的地方时,开始视觉感受性很低,然后又逐渐提高,这个过程叫暗适应,相反,从暗处进入亮处时,视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叫光适应。例如当驾驶员在白昼行车时,由一般道路驶入黑暗的隧道便产生暗适应。而当车辆驶出隧道时,驾驶员则产生光适应。道路上的光线强度与隧道内的光线强度差异越大,适应过程中的视觉障碍越严重。暗适应过程比光适应所需的时间要长,一般需5-15分钟,完全适应要30分钟,而光适应则较短,不过数秒至一分钟。因此,要求驾驶员掌握眼睛适应特性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夜间行车时,常常遇到照明不均匀的情况。如从市内开到市郊,由有照明的路段到无照明的路段中间,汽车开灯行驶,因会车时需要关灯,在关灯的时刻,都有一个暗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驾驶员不易发现交通标志或其他物体,所以很容易发生事故。当汽车运行在明暗急剧变化的道路上时,由于视觉感受性不能立即适应,容易发生视觉障碍,危及行车安全。为了减轻视觉障碍,必须减少由亮到暗而引起的落差,通常需慢慢减低照度;把这称为缓和照明。13眼睛眩光感的影响光线对驾驶员的另一个影响是视觉的眩光作用。眩光也称耀眼光,是一种由于视场内亮度过高,从而引起视觉不舒适,感觉功能下降,或同时产生该两种效应的现象。眩光可分为直接眩光和间接眩光。如按视觉效应分类,眩光可分为失能眩光和不舒适眩光。能造成视觉功能性损失的称为失能眩光或生理眩光;而把造成舒适程度方面损失的称为不舒适眩光或心理眩光,这两者的作用是不同的,但也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随着视场亮度的增加,开始有不舒适的感觉,但不影响视觉功能,当亮度再增加时,可使视觉作业根本无法进行,直到暂时失明强光盲。这时就根本谈不上舒适与否,完全是失能眩光了。夜间当两车相会时,对方车前照灯造成的眩光影响着驾驶员对路面上目标物的视认距离,当两车快靠近时,对视认距离影响最大。夜间行车时,当驾驶员遇到强光直射时,常将头转向一边,避开强光,这是利用了扩大视线与强光的角度来减低眩光作用的原理。眩光的光源与视线的夹角越大,视功能降低的程度就越小。一般情况下,在道路中心线上的行人比在路侧上的行人更容易被驾驶员发现,但是在夜间会车时,由于对向车前照灯光引起的眩光作用,使驾驶员反而不容易看清中心线附近的人和物。因而夜间处于道路中心线的人是很危险的。经验得知:驾驶员在夜间行车时已经暗适应了眼睛,一旦遇到明亮光线就会感到晃眼,导致视力下降,此时,要恢复原来视力需要一定的时间。一般条件下,要恢复到遇明亮光线之前的视力要2min-3min,恢复到安全视力(指夜间正常视力的1/4)需要10S,如果行车速度为40km/h,那么10S内汽车行驶距离111m,在此段距离内,汽车行驶非常危险。2、夜间行车减少视觉特性影响的措施驾驶员夜间行车时,为了减少或避免人体视觉机能特性对夜间行车的影响,确保夜间行车安全,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21严格控制车速严格控制车速,是保证夜间行车安全的根本性措施。夜间行车由于视觉机能特性发生变化,增加了驾驶员行车的难度和危险,尤其是驶经弯道、坡路、桥梁、窄路和不易看清的路段,以及在繁华街道、霓红灯和其他灯光对驾驶员视线有影响的路段时,另外,在夜间行车遇到雨、雪和雾等恶劣天气时也须降低车速。22灵活使用灯光夜间灯光具有照明和信号两方面作用,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1)在有路灯的街道和市郊公路上,行驶速度在30km/h以上时,可使用近光灯或小灯;在无路灯的街道和公路上,行车速度在30km/h以上时可使用近光灯。2)在通过有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在进入交叉路口30-50m距离以外关闭大灯,改用小灯,并按需要使用转向指示灯示意。3)在雨、雾中,使用防雾灯或近光灯,不宜用远光灯,以免出现眩眼的光幕,妨碍对方驾驶员的视线。4)在夜间交会车辆时,当距对面来车150m以外时,将大灯由远光灯改为近光灯,并降低车速,选择交会地点,并使车辆靠道路右侧保持直线行进;距来车100m-150m时,关闭大灯改用小灯。如来车未能及时变换灯光,应在减速的同时,用喇叭或反复明灭灯示意,切不可以强烈灯光对射,以防发生撞车或翻车事故。5)在夜间停车时,应在车辆停稳停妥后再关闭灯光,如系临时停车,应选择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段,并打开小灯和尾灯,以便过往车辆能够及时发现,防止撞击。23防止夜间疲劳驾驶夜间行车,由于驾驶的时间过长而容易疲劳,尤其是到午夜以后最易瞌睡。如果感觉到疲劳和瞌睡时,切忽勉强行驶,就地停车休息,待体力和精神得到适当恢复后,方可继续行驶。24正确防眩光有些驾驶员职业道德差,趁夜间交通民警少,会车时开远光灯高速行驶,不顾别人行车困难,只图自己方便,迎面而来的灯光直射你的双眼,使你产生眩目,给行车安全带来很大威胁。当遇到此种情况时,首先不能心慌意乱,也不要闭目或眯眼。而应该将头稍转向右侧,用眼睛侧视前方,这样既可以看清前方道路情况,又可以避免眩光感,待会车过后再正视前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