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鲁教版.docx_第1页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鲁教版.docx_第2页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鲁教版.docx_第3页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鲁教版.docx_第4页
(山东专用)高考地理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鲁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内容标准考情统计核心素养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解读:(1)了解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理解荒漠化防治的主要内容、原则、重点及综合治理。(2)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特征,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3)了解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及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生态的脆弱性及雨林被毁的原因和雨林的保护。(4)了解湿地的生态功能,理解湿地的形成原因、破坏的原因及保护措施。2018全国卷T37(1)(4)湿地的形成与保护1区域认知:结合区域图,分析该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的影响。2综合思维:结合区域图文材料、统计图表为载体,运用综合思维,分析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危害和防治措施;分析森林、草地、湿地等的生态效益及其开发利用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3人地协调观: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与某些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不同的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需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实现该区域的持续发展。2018全国卷T911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2016全国卷T36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及保护措施2014全国卷T36(2)(3)(4)沙漠化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2014全国卷T36(1)湿地的形成原因2014全国卷T79森林火灾等发生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恢复措施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植被景观荒漠荒漠草原温带草原年降水量土地生产能力自东向西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逐渐减少(2)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风蚀荒漠化土壤盐渍化113%47%755%85%1该省级行政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区的()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据此完成34题。3一年中重庆的夏季降雨侵蚀力最强,主导因素是()A降雨B植被C气温D地形4一年中重庆的东部降雨侵蚀力最强,主要原因是()A气候炎热B暴雨日数多C土质疏松D地势起伏大答案3A4D(2019河南开封模拟)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充足B水源充足C降水丰富D光照充足6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的可行措施是()A全部种树B种草、种树C种树、种草D种树、种草答案5B6C呼伦贝尔草原是亚洲较为肥美的草原。近年来,该地斑点状荒漠化不断发展,呼伦湖水位不断下降,面积不断缩减,湖水变咸。图示为呼伦贝尔地区及周边区域图。读图,回答78题。7图中沙地形成的人为原因包括()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樵采ABCD8呼伦贝尔地区的发展方向是()A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B退耕还草,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和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C保护天然林,加强森林资源的综合利用D建设自然保护区,变畜牧业为旅游业答案7A8B考点一荒漠化的防治1荒漠化的原因(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2)人为因素决定性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人为因素主要分布地区主要危害过度樵采干旱区的能源缺乏地区林地、草场遭破坏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加速草场退化和沙化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沙质土壤肥力下降,废弃耕地变沙地,使土地沙化连片发展水资源利用不当内陆河流和山麓冲积扇地区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次生盐碱化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开发区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化2荒漠化的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地区措施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干旱的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拓展延伸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次生盐碱化问题次生盐碱化的成因自然原因地形:地势低平,地下水位埋藏较浅的地区;气候: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土壤:表层土层疏松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导致地下水位上升;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渗漏严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碱化的危害土地生产力下降,耕地减少;土壤板结,含盐量高,土地肥力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灌井排;合理灌溉,禁止大水漫灌;农田覆盖,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开挖排碱水沟(2014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厘米30厘米高度范围内。(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3)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治措施。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和人地协调观。运用区域认知素养,了解当地自然地理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分析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以及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运用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解题流程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该区域冬春季节盛行西风,风力大(8级),刮风天数多(157天),集中在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4月)。另外,沙源在本地(就地起沙),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风沙灾害对铁路危害严重。2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1)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2)(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3)(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墙(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的分析方法自然原因地形原因分析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气候原因分析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分析土壤组成、肥力等植被原因分析植被的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分析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2016海南卷)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据此完成13题。1该固定沙丘()浅层土壤含水量低深层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低68月土壤含水量高ABCD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风速较大蒸腾量较大气温较高降水较少ABCD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1C2B3D第1题,读图可知,59月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正确、错误;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5月和9月土壤含水量较高,正确、错误。综上可知,选项C正确。第2题,毛乌素沙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68月(北半球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水分的蒸腾量较大,造成土壤含水量较低;冬半年的风速较大,降水较少。综上可知,选项B正确。第3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也就是说基本不存在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毛乌素沙漠南缘适合自然演化。(2019河南郑州一模)沙漠治理是干旱区的重要课题。传统工程治沙主要是利用人工设置沙障(如草方格)来阻止沙子移动。近年来,某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化学黏合剂,可增强沙粒间的约束力,从而逐步使沙漠土壤化。在治理后的沙地上,西瓜、西红柿等长势喜人。读图,完成46题。4草方格沙障可以()A黏合沙粒B吸取地下水C拦截水分D减少下渗5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的优势是()A技术难度小B成土时间短C环境污染小D资金投入少6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改造后种植西瓜的优势是()A土层厚B温差大C降水多D风力大4C5B6B第4题,草方格沙障一种常见的机械固沙措施。人工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直接插入沙层内,成方格形的半隐蔽式沙障。其作用:一是使地面粗糙,减小风力,再一个可以截留水分,如雨水,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B、D错误,故选C。第5题,与草方格沙障相比,沙漠土壤化技术难度大,环境污染大,资金投入多,所以A、C、D错误,故选B。第6题,与东部地区相比,沙漠地区土壤层薄,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旱,但温差大,有利于西瓜糖分的积累,所以A、C、D错误,故选B。考点二水土流失及治理1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自然条件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气候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地形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植被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水和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土壤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2)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人文因素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2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所示: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工程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住,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恶化生物措施主要是采取种树种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拓展延伸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2018全国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1)(3)题。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12530无明显洪峰24803无明显洪峰351001无明显洪峰42732无明显洪峰52907洪峰流量346m3/s62544洪峰流量1750m3/s(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历时长强度大下渗少植被截流少ABCD(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素养解读解答本题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素养。运用区域认知素养,了解汾川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运用综合思维,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特征及表中数据,分析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及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的原因。解题流程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2从表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1)B(2)B(3)D(2018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13题。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固定表土减少径流沉积泥沙降低风速ABCD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3“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1A2D3C第1题,黄土高原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植被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故A正确。第2题,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C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D 正确,B错误。第3题,“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C正确。(2019广东湛江模拟)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46题。4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5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爬山难度B增加耕地面积C便于汇集雨水D提高地面美观度6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的特点应具有()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4C5C6A第4题,山体裸露、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故需人工进行修复。第5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则C正确。第6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图表专攻(十八)土地利用类型图的判读土地利用图是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分为非农业用地和农业用地。非农业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等;农业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等。它反映了土地利用的类型,各类土地的面积或比重大小等。第一步:抓住关键,找到依据通过读图名、坐标、图例,了解图中反映的主要信息。图1反映的是在某一时间段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加、负值表示减少。图2反映的是上海市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纵坐标表示增加的面积。图3反映的是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的变化,纵坐标表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第二步:比较信息,找出规律通过比较,找出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地区分布、面积大小、比重变化及变化规律。图1中耕地、沙地比重增加,草地、建设用地、盐碱地、沼泽地比重减少。图2中旱地面积增加最多,其次是建筑用地、水浇地。图3中耕地比重下降、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第三步:推断问题、分析原因根据图中各种土地结构的比重、变化情况,推断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并分析产生的原因。由图1中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可知,大量草地开垦为耕地,沙地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呈退化趋势。由图2中各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增加量可知,农业、工业、城市化较快。由图3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可知,退耕还林、还草致使耕地比重降低,城市化、工业化使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增加。(2019河北石家庄模拟)下表为我国某区域2007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下图示意该区域20072015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据此完成(1)(2)题。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公顷沙地468.7草地58.8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D内蒙古高原西部解题指导从图表材料中获取信息自主尝试(1)B(2)D(2019四川成都质检)根据我国北方半湿润区某小流域不同时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率图,回答(1)(2)题。(1)1998年之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化主要表现为()A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B由耕地、草地向水域转化C由耕地、草地向城乡用地转化D由城乡用地向耕地、草地转化(2)据图可以推断,从1976年到2010年该流域生态环境()A前期改善明显,后期改善缓慢B得到持续明显改善C前期改善缓慢,后期改善明显D改善效果不甚明显(1)A(2)C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98年2010年,该地耕地和草地的比重下降,而林地比重大幅度上升,所以土地利用类型表现为由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第(2)题,总体来看,该地森林比重在增加,生态环境有所改善,但1998年以前,林地比重增加幅度较小,1998年以后,林地比重大幅度增加,生态环境改善明显。课时作业(二十八)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1小题,共44分)(2019山东德州一模)2017年10月,重庆交通大学根据土壤的属性,发明了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并在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实验,成功地把4000余亩沙漠变成了绿洲,成为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据此完成12题。1该治沙技术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A技术B土壤C交通D水源2该技术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有()A改变大气环流,增加夏季的降水量B可以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C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二、三产业发展D协调区域联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1D2B第1题,该治沙技术要将沙子和水搅拌形成土壤的黏合剂,在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大面积使用的限制性因素是水源。第2题,该技术可以给当地带来的直接影响有可以保水防渗,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B项正确;不能改变大气环流,增加夏季的降水量,A项错误;沙漠变成绿洲,土壤面积增加,加快第一产业发展,C项错误;与协调区域联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开发无关,D项错误。(2019广东汕头一模)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灌丛沙堆发育的增长、稳定和衰退三个阶段。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35题。3下列区域中,不易出现灌丛沙堆景观的是()A季风区河谷地带B绿洲边缘C沙漠腹地D农牧交错地带4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A维持区域内适量的沙源B增加沙堆内的土壤肥力C降低区内风速D保护沙堆表面植被5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A弱强强B强弱弱C强弱强D强强强3C4D5C第3题,灌丛沙堆的形成,与风沙活动、植被变化、人类活动及环境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在季风区河谷地带、绿洲边缘、农牧交错地带都有灌丛生长,人类不合理活动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灌丛沙堆发育,A、B、D错;沙漠腹地缺少灌丛和人类活动,不易形成,C对。第4题,灌丛沙堆具有保持生态环境稳定的作用,灌丛沙堆是在植被影响下发育的一种风力沉积地貌,保护灌丛沙堆的核心是保护沙堆表面植被,D对;保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减少风沙,不需要维持区域内沙源,A错;缺水,土壤肥力难增加,B错;保护灌丛沙堆的目的是降低区内风速,C错。第5题,在灌丛沙堆发育的三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阻挡风沙,在灌丛区沉积。第二阶段风力减弱,灌丛沙堆发育稳定。第三阶段风力强,沙堆被侵蚀。风力的变化情况可能是强弱强,C对。A、B、D错。(2019山东潍坊模拟)陕西冉家沟流域(约35N),丘陵广布,黄土深厚。由于毁林开荒,该流域土壤侵蚀严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该流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主要种植豆科落叶乔木刺槐。下表示意冉家沟流域不同种植方式的表层土壤状况。据此完成67题。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含量(g/kg)氮含量(g/kg)封山育林485145152117乔灌结合426138138095林草结合425141152112乔木纯林394134128094撂荒地391122123087注:孔隙度是指土壤孔隙容积占土体容积的百分比。水与空气共存于土壤孔隙中。6该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种植刺槐的原因,主要是刺槐()A生长缓慢,消耗养分较少B生长迅速,且有固氮作用C性喜阴湿,适合湿润土壤D木材坚硬,且耐贫瘠土壤7减轻土壤侵蚀最明显的种植方式是()A封山育林B乔灌结合C林草结合D乔木纯林6B7A第6题,退耕还林是为了防治水土流失,如果所种植的植被生长缓慢则生态效益较差,而刺槐生长迅速且具有固氮作用,有利于恢复土壤肥力,A项错误、B项正确;该地黄土深厚、土壤干燥,C项错误;木质坚硬的植被一般生长速度较慢,不适合在该地种植,D项错误。第7题,读表可知,采用封山育林,土壤的孔隙度、含水量、有机质及氮含量都是最大的,所以其减轻土壤侵蚀作用最为明显。(2018安徽合肥二模)浑善达克沙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20世纪80年代,该地区出现众多风蚀坑,坑边发育有植被覆盖的沙丘,研究发现该地区风蚀坑规模逐渐扩大、沙丘高度不断增加。2000年以后,浑善达克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下图示意某风蚀坑及坑边沙丘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89题。8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A风速快B植被多C坡度小D降水多9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营造常绿阔叶林风蚀坑内设置沙障控制越野自驾游种植耐旱农作物ABCD8B9C第8题,图示沙丘高度不断增加是因为沙丘比风蚀坑植被多,可使风速减弱,利于沙尘沉积,B对,A错;此图沙丘迎风一侧坡度不小,C错;沙漠区降水少,沙丘与风蚀坑降水差异不大,D错。第9题,为防止风蚀坑规模扩大,可在该地区风蚀坑内设置沙障,减弱风力侵蚀,对;该区域降水少,而森林耗水量大,不适宜造林;且该地位于温带,不能生长常绿阔叶林,错;控制越野自驾游,有利于保护植被,对;沙漠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错。(2019福建模拟)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1011题。10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11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滴灌技术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D及时深耕土壤10A11D第10题,读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示意图可知,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020 cm土壤的pH值减小到小于7,使土壤呈酸性,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土壤酸化,故选A。第11题,读图可知,连作使大棚内表层土壤呈酸性,而深层土壤pH值变化不大,故可采取及时深耕土壤措施中和土壤酸碱度,以致减缓大棚内土壤酸化及退化速度,故选D。二、综合题(共56分)12(2018广东中山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8分)海南岛西部沿海盛行东北风,全年风季漫长。年降水量达1000mm左右,但干燥度(一定时段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较高。注入沿海的河流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严重。附近海域大陆架平缓且多上升流,曾经广布的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古风成沙。自历史时期海岛西部逐渐形成了狭长的沙漠化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以人工栽种单一的木麻黄为防治沙漠化的主要手段,该树种喜光热,耐干旱、贫瘠,抗风力强,生长快,3050年即衰老,但近年来防护林因经济开发频遭人为破坏。下图示意海南岛西部沙漠地区。(1)推测并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沙物质的主要来源。(10分)(2)试从气候与地形方面分析图中沙漠化地区植被难以自然恢复的主要原因。(9分)(3)近年来,是否继续采用传统的栽种单一木麻黄的治沙方式引发了当地广泛的讨论,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9分)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该地植被下埋藏了大量地质时期形成的古风成沙。地表植被破坏,地质时期形成的古风成沙出露,成为沙源。枯水期,河流水位下降,河床大量泥沙出露。近海上升流携带泥沙向海岸输送。沿海土壤受风蚀作用逐渐沙化,也是图示沙漠化区的沙物质的来源。第(2)题,从气候角度分析,该地是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差异大,冬半年降水稀少,且岛屿纬度低,全年气温高,蒸发强。从地形角度分析,西部地处夏季风背风坡,晴天多,且易产生焚风效应,气温较高,蒸发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