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然辩证法概论,陈红兵 东北大学 文法学院 哲学系 2011.09.24,绪 论,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内容 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课程改革 第四节 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第一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内容,一、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英文为Dialectics of Nature,德文为Dialektik der Natur)一词,最初是恩格斯为其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的部分手稿所定的一个归类题目,其本意是“自然界的辩证法”。 (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论。 (2)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带有哲学性质的学科。,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研究和考察自然界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和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作为人和自然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二、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 自然辩证法就其学科性质而言,是一门具有哲学性质的学科,而且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相交叉的特点。 1、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中,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如果说,马克思主要创立了唯物史观,那么辩证自然观主要是恩格斯创立的。,2、同时,自然辩证法又不同于普遍的哲学原理,它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居于一个中间层次。它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规律去探索自然界、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技术研究活动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些规律既不具有最高的抽象性,也不具有完全的具体性。 3、自然辩证法反映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交叉性质。它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反思性的特点。,三、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科学技术与社会。 1、“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做出科学的说明。 2、“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反映了自然观与社会历史观的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辩证法既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必须遵循的规律,也是发展科学技术必须遵循的规律,科学、技术无论是作为一种认识现象还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自身的发展规律,都是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在科学技术发展中具体、生动的表现。,3、“科学技术方法论”研究科学技术活动中的普遍性方法的性质与规律。现代科学技术方法论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技术的研究方法作概括和总结,来阐明科学问题与科学事实、科学思维、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并揭示各种科学技术方法之间的联系和过渡。 4、“科学技术与社会”主要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其互动的规律。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科技发展需要人文关怀,这使得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范围大大拓宽,并在七十年代围绕科学技术的社会、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开始形成了“科学技术与社会”(STS,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这一研究领域。 自然辩证法的四部分内容,构成了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共同揭示人类社会与自然的本质。,第二节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自然辩证法创立于19世纪70年代,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概括和总结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起来的。,一、自然辩证法创立前史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1、古代人类曾以自然哲学的形式,达到对自然界自发的唯物主义和素朴的辩证法的理解。古希腊人的自然观带有浓厚的直观、思辩和猜测的性质。 2、近代自然科学把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之上,并把观察、实验方法与数学方法结合起来,使自然科学在17世纪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但近代自然科学为了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它所采用的主要是分析的方法,这就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人们所获得的关于自然界的认识主要是对机械运动的认识。还缺乏对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认识。因此使得近代的自然观不能不带有形而上学和机械论的特征。,3、19世纪30年代末到70年代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相继涌现出一系列新的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以及自然科学的其它成就,越来越深刻地揭示出了自然界的辩证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当时自然科学以及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在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创立了自然辩证法。,二、自然辩证法的创立 为了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方面已经取得的成果,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止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极其广泛、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自然辩证法、数学手稿、反杜林论、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和资本论等著作中。,1、在自然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本身发展的辩证法。 (1)自然界不仅仅是存在着,而且还演化发展着。从星系、恒星、行星,以及最微小的物质粒子,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过程之中。 (2)生命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这种生命进化的高级形态归根结底也是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产物。 (3)在人的形成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的作用,是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并最终使人类社会独立于自然界。,2、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深刻揭示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 (1)科学技术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 (2)科学技术史是伴随着劳动工具史而产生与发展起来的。从原始的劳动工具、技术和关于自然界的原始知识,到形成近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3、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实践放到认识方法论的首位,阐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法,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三、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发展 1、发展进程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相伴随的。早在20世纪30年代末,我国就出现了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自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建国初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自然辩证法的发展被列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不仅介绍了原苏联自然辩证法方面的研究成果,制订了我国自然辩证法发展远景规划,许多省市成立了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积极开展自然辩证法的学习研究。,改革开放以来,自然辩证法紧密结合中国现代化建设,开始了建制化过程,1978年成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在北京举办了全国自然辩证法第一次讲习会,进而创办了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并把研究扩展到科技发展战略、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科技政策、科技工作管理、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等重大课题上,出现了自然辩证法研究的热潮,表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理论特色 (1)首先,形成了系统的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 1979 年,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主持编写自然辩证法讲义(初稿) ,把自然辩证法的理论体系概括为自然观、自然科学观和自然科学方法论三大部分。现在拓展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理论体系。,(2)其次,提出了“人工自然”论。 于光远先生曾于1961年提出了人工自然的概念。他提出了“人工的自然”和“社会的自然”,并主张“人工的自然”与“天然的自然”相对应,“社会的自然”和“纯粹的自然”相对应,“人工的自然”是“社会的自然”中的一部分。陈昌曙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要重视人工自然范畴,并对人工自然概念进行了界定,把“人工自然”定义为“经过人类改造、创建、加工过的自然界,是与天然自然相区别的第二自然”,还概括了人工自然的特点和演化规律。,第三,突出了中国自然辩证法的价值取向,强化自然辩证法的理论教化功能。 在研究和发展自然辩证法的过程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为指导,注重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服务,致力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视野广阔,富有启发性,因而自然辩证法课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有战略眼光、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成为理、工、农、医等高校硕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第四,对西方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借鉴。 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分析和借鉴国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成果、与国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相互交流的过程。自1980年代,开始翻译评介西方学术著作,其中包括大量西方科学哲学领域如维也纳学派的代表作以及波普尔、库恩、费耶阿本德、拉卡托斯、劳丹等人的著作;自1990年代至今,技术哲学领域中拉普、米切姆、波塞尔、伊德、费恩伯格等众多学者的著作也大量翻译出版,表现出我国自然辩证法研究对国外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成果的分析和借鉴。,第三节 自然辩证法的课程改革,一、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改革试点 2010年8月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调整意见(教社科20102号)文件正式下发,东北大学等院校参与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试点工作。,1978年改革开放后,东北大学一直结合以工为主的工科院校特色,探索工科院校使用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教材,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体系,分别形成了以20世纪80年代末的工科自然辩证法教程(陈昌曙主编,1988年版),20世纪90年代末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陈昌曙主编,1997年版),2001年版自然辩证法概论新编教材被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陈凡教授还参与了2003年教育部主编的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和第三编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的编写工作。,2005年,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根据教育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要点,采用“一纲多本”的形式,组织编写了理、工、农、医、林、地、党、军等不同系列的“自然辩证法”教学指导用书,陈凡教授主编了全国工科院校教材自然辩证法概论,由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沈阳师范大学和沈阳化工大学等13所院校合作编写。,自然辩证法概论突出了四个方面的特色: (1)结合工科类院校的特点和工学研究生的专业实际,在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的基础上构建自然辩证法概论的体系结构;(2)在叙述自然观的演变等内容时提供了较丰富的科技史材料,便于读者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角度理解全书的基本原理;(3)为适应培养创新型人才素质的要求,本书加大了科学技术方法论尤其是创造性思维方式及方法的比重;(4)在每章章首阐明教学要点,章尾增加了思考题、案例讨论题及进一步阅读书目,以便学生自学和教师教学使用。,2010年8月,根据中宣部、教育部的文件精神和试点要求,东北大学在以往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制定了“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改革试点方案。在教学改革试点方案中对原有的教材体系又有所突破。第一,突破了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结合科技发展与现代产业之间的紧密联系的现实,基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四元论的立场,把“四元论”作为贯穿整个新课程的主线。第二,将“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创新型国家建设”作为最后一章,阐释了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向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历史演变,凸显了自然辩证法教材的与时俱进和中国化的时代特色。,“自然辩证法概论”(试点)教学大纲 第1章 绪论 第1节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性质与内容 第2节 自然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第2章 自然界的辩证发展与自然观 第1节 自然界的辩证发展 第2节 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 第3章 科学观与科学方法论 第1节 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第2节 科学的体系与结构 第3节 科学发展的模式 第4节 科学方法论 第4章 技术观与技术方法论 第1节 技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2节 技术的体系结构 第3节 技术发展的动力 第4节 技术方法论,第5章 工程观与工程方法论 第1节 工程的本质与特征 第2节 工程活动的结构与类型 第3节 工程活动的过程与发展 第4节 工程方法论 第6章 产业观与产业方法论 第1节 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第2节 产业的结构与类型 第3节 产业化过程与机制 第4节 产业方法论 第7章 科技、工程、产业与社会 第1节 科学与社会的互动 第2节 技术与社会的互动 第3节 工程与社会的互动 第4节 产业与社会的互动 第8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创新型国家 第1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第2节 科技创新方法论 第3节 创新型人才培养 第4节 创新型国家建设,二、关于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的编写过程 中宣部和教育部的课程调整意见提出,要把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建设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根据硕士和博士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特点,组织编写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2010年12月1日由中宣部、教育部主持召开高等学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启动会议。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编写组主要有山西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化工大学的专家。,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大纲如下: 绪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第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三、关于“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的界定 1、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界定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辩证法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它站在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上,从整体上研究和考察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在内的自然的存在和演化的规律,以及人通过科学技术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普遍规律;研究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的性质和发展规律;研究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自然辩证法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反思性的特点。,自然辩证法明显区别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各门具体学科。它是从具体科学技术认识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一个中间环节,是联结马克思主义与科学技术的重要纽带。 自然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既是并列的关系,同时又相互渗透融合。与自然辩证法相近的学科有科学技术哲学、自然哲学、科学技术史、科学学等,它们具有不同的学科性质和定位,但在研究领域、方法和目标等方面相互联系和交叉。,2、自然辩证法的学科体系内容 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是一个完整的科学学说体系。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构成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石。其中,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包括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和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是自然辩证法中国化发展的最新形态和理论实践。,(1)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核心。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当代形态。 (2)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在总结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技术思想的历史形成和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体系结构,揭示科学的发展模式和技术的发展动力,进而概括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 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3)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从辩证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总结出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等辩证思维形式,并且吸取具体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数学与系统思维方法等基本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是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出发,探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