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A CO2可以使人窒息B 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 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 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2.如图是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这四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B 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构成这四种物质的原子种类不同C 常温下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活泼D 这四种物质原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也不同3.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做电极;做滤毒剂;制作固体润滑剂;做燃料;制作装饰品;冶炼金属;制作染料。A B C D 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进行温室种植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二氧化碳,这主要是因为( )A 二氧化碳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B 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C 二氧化碳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D 二氧化碳能灭火,施用后可以防止火灾5.用排空气法收集CO2,下图的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空气含量最少的是( )A AB BC CD D6.下列关于碳单质用途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B 用焦炭炼铁C 用碳粉和铅可制成铅笔芯D 用石墨可做干电池的电极7.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是一种化合物B 乙是一氧化碳C 丙是一氧化碳D 丙是二氧化碳8.为了区分O2和CO2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9.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其原因是( )A 构成它们的原子大小不同B 构成它们的原子数目不同C 金刚石、石墨由不同种原子构成D 金刚石、石墨里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0.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经检验装置气密性合格后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鸡蛋壳发生了分解反应B 中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C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但第步是多余的11.关于C、CO、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都具有还原性CO、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CO2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CO2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 C D 12.某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做了比较,并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 选用的发生装置可能相同B 收集方法可能相同C 反应类型可能相同D 检验方法一定不同13.下列属于温室气体的是()A H2B N2C O2D CO21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B 装置II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C 装置III、IV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D 装置V可以用于收集H2、O2,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CO2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109种B 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C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D 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二、填空题 16.请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1)甲是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于瓶口,观察到_,证明氧气已经集满。该方法能够验满的原因_。(2)乙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丙中,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试管内的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试管在实验过程中的作用是_。17.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1)吸收大气中CO2的环节是_。(2)由于人类消耗化石燃料的增加和森林的乱砍滥伐,使空气中CO2的含量上升,从而导致_增强,全球气候变暖。请写出一条因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影响的情况:_。(3)科学家研究得到:海洋是吸收大量CO2的地方。如果工业生产产生的CO2排放量继续以目前速度增加,海洋将成为“酸化的海洋”。请写出酸化原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4)科学家目前正在研究将空气中过量的CO2和H2在催化剂和适量条件下转化成液态甲醇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3H2甲醇+H2O。则甲醇的化学式是_。18.根据下列图文回答问题:(1)一个C60分子是由_构成的。(2)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_。19.“碳”的世界丰富多彩。(1)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表中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2)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性。20.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金刚石硬度的是_(填序号,下同);利用石墨导电性的是_。A. 玻璃刻刀 B. 铅笔芯 C. 钻探机的钻头 D. 干电池的电极(2)炭雕(如下图)是活性炭成型技术与传统雕刻工艺的完美结合,因为活性炭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_能力。所以,炭雕即可以美化居住环境,又可以净化室内空气。(3)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如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制造金刚石,其化学反应为:3CO2+4NaC(金刚石)+2X,X的化学式为_,反应涉及到的物质属于单质的为_(填化学式)。三、实验与探究 21.已知木炭粉与某红棕色粉末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红棕色粉末中含有氧元素,并测定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装置如下图所示。(1)实验前,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2)实验中,盛放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3)实验中通入纯净而干燥的氮气,其目的是_;(4)如果3.2 g该红棕色粉末与碳充分反应,测得澄清石灰水增重1.32 g,则该红棕色粉末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22.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实验:(1)甲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中(见装置A),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乙同学挤压装置B中滴管的胶头,使其中的澄清石灰水溶液滴入烧瓶,并轻轻振荡,系在导气管一端的气球慢慢胀大,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答案解析1.【答案】C【解析】CO2不支持呼吸,故可以使人窒息,体现了CO2的过;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作气体肥料,体现了CO2的功;而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变暖,使气候反常,这是过,也可提高大棚内的温度,有利于大棚蔬菜的培育,这是功;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体现了CO2的功。2.【答案】A【解析】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完全燃烧时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这四种物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常温下C60和碳纳米管的化学性质很稳定;这四种物质原子构成相同,所以化学性质也相似。3.【答案】D【解析】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做滤毒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性质;制作固体润滑剂是利用了石墨具有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做燃料是利用了碳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制作装饰品,是利用了金刚石的折射和反射光的能力,属于物理性质;冶炼金属是利用了碳的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制作染料是利用了炭黑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4.【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只有当二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才能使害虫死亡,A不正确;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B正确;温室中的温度升高是由于塑料薄膜能让太阳的光、热量进入,阻止冷空气进入和热量挥发,C不正确;室温中施用二氧化碳参与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达到用来防止火灾的目的,D不正确。5.【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为了将空气排净,导管应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所以C中空气含量最少。6.【答案】C【解析】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用活性炭做冰箱除臭剂;焦炭具有还原性,可以用焦炭冶炼金属;用碳粉和泥土可制成铅笔芯,而不是铅;石墨易导电,可以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7.【答案】C【解析】由黑色固体燃烧可以生成两种气体可推断是碳,在氧气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氧气不充足时产生一氧化碳,则乙、丙物质为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又丙点燃也能生成乙的转化关系,则丙为一氧化碳气体、乙为二氧化碳气体。8.【答案】B【解析】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氧气与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无法区分;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氧气不易溶于水,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相同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会变瘪。9.【答案】D【解析】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其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10.【答案】A【解析】鸡蛋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有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把鸡蛋壳加入稀盐酸中,鸡蛋壳会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鸡蛋壳逐渐溶解,产生大量气泡;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鸡蛋壳和盐酸生成了二氧化碳,所以II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III中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根据所学知识及实验,通过前两步BC即可确认鸡蛋壳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第步是多余的。11.【答案】C【解析】C、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CO2会使温度升高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不能很好与氧气结合而中毒;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12.【答案】C【解析】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相同;氧气与二氧化碳都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类型属于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两种,不属于分解反应;检验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用澄清的石灰水。13.【答案】D【解析】化石燃料的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形成了温室效应,与氢气、氮气、氧气等无关。14.【答案】D【解析】装置I适用于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反应,A说法正确;装置II中长颈漏斗用于添加液体,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B说法正确;装置III、IV都是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C说法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D说法不正确。15.【答案】D【解析】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一定是一种,可能有多种,例如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氧气和臭氧;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也有可能为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中只含有氧元素,属于混合物,不是纯净物;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互称同素异形体。16.【答案】(1)木条复燃 瓶口处氧气浓度增大,燃烧剧烈(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3)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对照(或对比实验现象,观察现象更明显等)【解析】根据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从而出现浑浊现象;二氧化碳能与石蕊试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石蕊试液变红色。17.【答案】(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大气逆辐射 海平面上升、某些物种的灭绝、冰川融化等 (3)CO2+H2O=H2CO3(4)CH3OH【解析】(1)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环节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2)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会导致大气逆辐射增强;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海平面上升、某些物种的灭绝、冰川融化等。(3)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其化学式为CH3OH。18.【答案】(1)60个碳原子 (2)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解析】一个C60分子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石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19.【答案】(1)玻璃刻刀 导电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吸附【解析】(1)金刚石的硬度大,可以用作玻璃刻刀、钻探机的钻头等,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电极材料,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20.【答案】(1)AC D (2)吸附 (3)Na2CO3Na、C【解析】(1)制玻璃刻刀和钻探机的钻头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用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2)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可以净化室内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