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散文(一).ppt_第1页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散文(一).ppt_第2页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散文(一).ppt_第3页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散文(一).ppt_第4页
最新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古代散文(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从;介词,比)(介词,向)(介词,被)(介词,给) 2. 而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3. 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吾从而师之 择师而教之 (名词,老师)(动词,学习)(从师)(以为师)(名词,老师) 4. 之 古之学者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句读之不知 吾欲之南海 凌万顷之茫然 扣舷而歌之 倚歌而和之 (相当于“的”)(用于主谓之间)(构成宾语前置句)(动词“到”)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词)(音节助词)(代词,代“歌”),5. 其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余嘉其能行古道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他)(那些)(他们)(他)(他们的)(大概) 6. 望 吾尝跂而望矣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丙寅三月之望 先达德隆望尊 (远望)(盼望,希望)(农历十五日)(声望),7. 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初闻涕泪满衣裳 以勇气闻于诸侯 扫后更闻香 博闻强志 (听见)(听说)(闻名,出名)(用鼻子嗅)(见闻,见识) 8. 强 挽弓当挽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有力的弓)(强壮)(有余,略多)(强盛) 9. 绝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以为妙绝 佛印绝类弥勒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横渡)(隔绝)(极点)(非常)(停止),1. 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吾师道也(学习) 或师焉(从师)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攻下;向东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卧而梦(做梦) 外与天际(连接),(2)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日与其徒上高山(每天) 箕踞而遨(像箕畚一样) 四望如一(向四面) (3)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2. 动词的活用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 (使跳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3. 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愚人)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卑贱的人;势盛位高的人) 萦青缭白(青色;白色) 自远而至(远方)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疑惑的问题) (2)形容词作动词 穷回溪(走到尽头) 不知东方之既白(变白) 穷山之高而止(走到尽头)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使快)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 始指异之 (以为异),1. 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 今义:学问广博 3. 用心一也 古义:两个词,用,因为;心,心思 今义:集中注意力 4.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党羽,5.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义:寄身、托身、容身 今义:托付。把感情、理想、希望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身上 6.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7.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用来的” 今义: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8. 吾从而师之 古义:两个词,从,跟随;而,而且 今义:因此就,9. 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普通人 今义:常指许多人 10. 小学而大遗 古义:在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常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1.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不一定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12. 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13. 凌万顷之茫然 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14. 游于是乎始 古义:从此,从这时 今义:递进连词 15. 醉则更相枕以卧 古义:更换交替 今义:更加,1. 以为轮(“”同“煣”,用火烘木,使其弯曲) 2.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4. 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5.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6. 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 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8.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凌驾) 9. 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1.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译文: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它也挺不直了,这是使用“”这种制作方法的缘故啊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文: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2. 状语后置句 (3)师不必贤于弟子 译文:老师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高明 (4)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文:我(苏轼)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3. 宾语前置句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译文:不知句读,有疑难的问题不能解决 (6)而今安在哉 译文:可是如今在什么地方呢 4. 定语后置句 (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劲的筋骨 (8)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译文:以为凡是这个州有奇异姿态的山水,都为我所拥有、欣赏了,5. 被动句 (9)不拘于时 译文:不被时俗拘束(指没有受到时代风气的影响,不以从师学习为耻) (10)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译文:这难道不是孟德被周郎困住的地方吗 6. 固定句式 (11)无以至千里 译文:(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 7. 省略句 (12)居(于)是州 译文:居住在这个州里 (13)故为之文以志 译文:所以为这次游览写了篇文章作为记述,1. (2008全国卷)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 (2008广东卷)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2008福建卷)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4. (2008全国卷)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5. (2008全国卷)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 (2008北京卷)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7. (2008江苏卷)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8. (2008福建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9. (2008广东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 素材点拨 (1)博学与专一劝学(节选) 该文本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人物荀子的作品。课文节选部分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通篇设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方法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荀子重点强调了学习的作用,提倡虚心求教,学无止境,循序渐进,专心致志等,力求博学与专一的有机结合。 课文文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可以用于与“善假于物”、“持之以恒”等立意有关的命题、话题或材料作文中,运用时要注意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2)尊师与成才师说 师说中“人必有师”以及“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至今看来仍为金玉良言。没有人是十全十美的,没有人能在每个方面都做得最好。既然自己有不足,便要向老师请教学习。然而,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有不少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极差,对老师大呼小叫,丝毫不存敬意,古人说“天地君亲师”, “师”对我们十分重要。毛泽东就十分尊敬老师,他八岁的时候进家乡的一家私塾念书,拜毛禹珠为师,后来,毛主席谈起少年时的情形,他还特别感谢毛禹珠对他的启蒙教育。一次,毛主席回到韶山与老人们一起吃饭,席间还给毛禹珠敬酒。尊重老师,虚心学习,既体现了个人的品质修养,也是成人成才的必由之路! 课文素材可用于“尊师重教”、“虚心学习”、“端正学习心态”等相关话题中。,(3)高山与灵悟赤壁赋 课文描绘了赤壁秋夜的优美景色和月夜泛舟的闲逸兴致,采用赋体传统的主客问答的形式,抒发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见解,特别是对江水与明月变与不变的议论,表现了开朗的胸怀和达观的态度,从羽化成仙的超然之乐到现实人生的苦闷,再到从清风明月中找到出路,表现出力求排遣苦闷,听顺自然的思想。 课文素材可以用在“自然与心灵”、“感悟自然山水灵韵”、“面对挫折”等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的写作之中。,2. 精彩片段 (1)身形憔悴的屈子行吟汨罗江畔,向我们蹒跚而来;衣袂飘飘的李白持酒仰天放歌,向我们狂奔而至。古老的历史与文化的流程中,我们的民族曾有太多的辉煌与记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甘愿让我的父老乡亲们永远铭记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记住我们神色庄重的祖先,如何从绿草如茵的古黄河流域,踏遍荆棘跋涉到今天的艰难历程,以及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引以自豪的远古文明的中华儿女(选自铭记民族的苦难与辉煌) 点评:古老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前人宝贵的经验、卓异的智慧、灿烂的思想,我们平心屏气地拜读他们的文章,铭记他们的教诲,必将少犯错误,创造人生的辉煌,开创民族崭新的未来!,(2)每个活人都像是有一个生命,生命是什么,居多人是不曾想起的,就是“生活”也不常想起。我说的是离开自己生活而检视自己生活这样事情,活人中就很少那么做,因为这么做不是一个哲人,就是一个傻子了。“哲人”不是生物中的人的本性,与生物本性那点兽性离得太远了,数目稀少正见出自然的巧妙与庄严。因为自然需要的是人不离动物,方能传种。虽有苦乐,多由生活小小得失而来,也可望从小小得失得到补偿与调整。一个人若尽向抽象追究,结果纵不至于违反自然,亦不可免疏忽自然,观念将痛苦自己,混乱社会。因为追究生命“意义”时,即不可免与一切习惯秩序冲突。在同样情形下,这个人脑与手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思想家、艺术家,脑与行为能相互为用,或可成为一革命家。若不能相互为用,引起分裂现象,末了这个人就变成疯子。其实哲人或疯子,在违反生物原则,否认自然秩序上,将脑子向抽象思索,意义完全相同。 (选自沈从文生命),点评:我是谁?我们从哪儿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关于人类生存本质的斯芬克斯之谜。曾经有人说,樱花最美的时候,不是它开的如火如荼的艳丽时分,而是它即将死去之时,每一朵花细碎的花瓣都凋零于空中纷纷扬扬。所以生命是简单的,热爱和尊重生命,努力快乐,燃烧希望,温暖他人,掌握爱与被伤害的尺度,而无论何时,请带上感恩的微笑,更快乐地去生活!,(3)清风拂过,淡淡香草气息吸入鼻腔,在这个被污染的世界里,让我感到说不出的受用。虽然耳畔回响着汽车鸣笛的声音与楼旁建筑工地上钢筋的铿锵声。但其中时时透着几丝微弱的麻雀叽喳的叫声,却使我感到分外的悦耳与欣喜。身体也就舒服了些。闭上眼,触碰着窗外树枝上那雨后翠绿的嫩叶,感受自己与大自然融合到了一起。我低低鸣唱,婉转悠扬飘散大地,随即,万物生灵一起长鸣。我起身旋转,在林中翩翩跳跃,随即,万物生灵一起共舞。世界清明了,大地纯净了,心灵升华了!不再有勾心斗角,不再有血腥与厮杀。天空浩瀚无边,蔚蓝宽广,淡云随风清转。,点评:就“环保与和谐”而言,此文的立意颇新颖,作者以画入题、以景表意的巧妙构思显示了其独到之处。荣格曾说:“文化最终沉淀为人格。”从文中我们不难读出作者对美好环境的无限向往。词真意切,句句含情,舒缓而又曲折的行文节奏,正好与作者内心的情感起伏相契合,动人心魄。,1.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苏轼赤壁赋) 2.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苏轼赤壁赋) 3.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轼赤壁赋) 4.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5.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6.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7.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8. 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禅悟 菩提本无树,明镜也无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纤尘。 当五祖弘忍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毅然把宗位传给了慧能这个曾被称为小蛮子的弟子,他缔造了六祖慧能普渡千人的神话。 时常想象这是何等的境界。弘一法师曾经“看山是山,看云是云”,修道十年,“看山不是山,看云不是云”,再十年,便仍“看山是山,看云是云”了,只是,这诸般困惑,又如何释怀,却也言不尽了吧。 春来草自青,何等的智慧。然而,却总不为人知。,我们都不小心踏上了一列飞速疾驰的列车。咔嚓!咔嚓!带我们驶向一个时代,一个纷乱的脚步踩碎了梦想的时代,一个嘈杂的声音湮没了平和的时代,一个无止的欲望充斥内心的时代,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每个人都如受激了的公牛,东突西奔,掠夺般地赢取自己的身份、地位,多少人每日渴求着一步登天,五百万的大奖仿佛就在眼前。每日的生活如同沸了的水,用蒸蒸白气宣告自己的精彩,却于一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 然而,人活一世,这就是你想要的生活?争名夺利,急功近利,摆不开“利”的诱惑,洗不去“欲”的浸染,殊不知,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总也到不了。,平日里我总爱读一些清净的文章。苏子也曾说,“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于其中,让人静心体会顺其自然的诸般智慧。庄子也曾说:“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前人的智慧不可泯灭,世殊事异,唯平心静气,谦和相待,才能从那列疾驰的列车上脱身,去感受风移影动,斗转星移,春来草自青的沁人心脾。 南怀瑾大师笔耕不辍,粗茶淡饭,日日清贫,却几乎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因为他,多少人褪去了贪嗔痴,无数的名誉、赞誉不自觉地便向其涌去,怀瑾大师是不在乎的,可他越不在乎,那就越多。且不说他不屑于出山,如若怀瑾大师下海经商,试问,普天之下,又会有多少人能与其相媲美?有时,春来草自青,不必刻意追求雕饰,平平静静,安安稳稳,该来的,总会到来。 捧一本禅宗之书,坐在青青草地,绿汁浸染了衣服,平心静气,却也可以惬意而幸福。不必有那暴戾而刻薄的心,不必去急功近利,春来草自青,该来的,总会到来。 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顺其自然,平心静气斯已矣,点评:本文是一篇典范的抒情散文,文笔流畅,层次清晰。文章开篇从对“五祖弘忍”、“弘一法师”的人生境界的体悟中引出“春来草自青”的观点主张,可以说得上是观点突出、主题鲜明。然后列举现实生活中人们沉浸于“名”、“利”的种种事实,再用苏轼、庄子、南怀瑾等人的名句或例子说明“顺其自然,平心静气”的重要价值。材料的选择体现了作者对教材的活学活用,同时又关注生活、关注个人体悟。语言整散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