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三局沉积岩、变质岩实验.ppt_第1页
冶三局沉积岩、变质岩实验.ppt_第2页
冶三局沉积岩、变质岩实验.ppt_第3页
冶三局沉积岩、变质岩实验.ppt_第4页
冶三局沉积岩、变质岩实验.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积岩鉴定方法,碎屑岩的鉴定,关键是碎屑粒度大小和碎屑成分的识别。按照粒度划分出四大类,再按照矿物成分和填隙物种类进一步划分细类,在成分成因分类中,每一种类岩石都具有特殊的成因意义,也赋予了特定的作为矿产使用和工程使用方面的实际意义。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颜色。 碎屑的结构(重点为粒度、分选性、圆度、含量)。胶结类型和支撑关系。 构造特征:层理、层面及其它构造。 碎屑的成分和含量(碎屑颗粒总含量为100计)。 胶结物成分和含量。 杂基成分和含量。 其他特征 命名:颜色+粒度+填隙物+特征矿物+成分+岩石基本名称 例如:灰绿色中粗粒钙质胶结海绿石石英砂岩。,碎屑岩观察和描述内容,一、颜色,可以反映岩石成分和形成条件。 白色:纯的石英、方解石、高岭土、白垩等组成。 灰色、黑色: 含有机质(碳质、沥青质),沼泽环境。 含分散状硫化铁 (黄铁矿、白铁矿),海湖相环境。 含量越高、颜色越深。为还原或强还原条件。 褐黄色、褐红色、红色、紫红色: 反映岩石中含水氧化铁的脱失变化,脱失越多,氧化越强,颜色越红。氧化条件。 绿色:含海绿石、绿泥石。弱氧化、弱还原条件。 紫色:含氧化锰、氧化铁。 蓝色、青色:石膏、硬石膏、天青石、岩盐等。干燥氧化条件。,二、结构,碎屑岩结构包括: 碎屑结构+填隙物结构+孔隙结构。 碎屑结构+胶结物结构+杂基结构+孔隙结构。 1. 碎屑结构 指碎屑本身的粒度、圆度、分选度。 2. 胶结物结构 非晶质结构:如蛋白石、铁质、磷酸盐等。 隐晶质结构:如玉髓、隐晶质磷酸盐、碳酸盐等。 显晶质结构:常见矿物如碳酸盐等胶结物。 3. 杂基结构 泥质结构、含粉砂泥质结构、粉砂泥质结构、微晶结构、泥晶结构等。 4. 胶结类型 1)基底式胶结杂基(泥晶基质)支撑 2)孔隙式胶结颗粒支撑 3)接触式胶结颗粒支撑 4)镶嵌式胶结(无胶结物式胶结),值粒级与教材划分对照表 相应粒级分别称为相应结构,如砾状结构、细砂结构等。,三、杂基和胶结物的宏观鉴定方法,杂 基粘土:灰白色、硬度低、胶结不牢固、断口粗糙。 胶结物钙质:灰白色、硬度低、胶结较牢固、滴酸起泡。 白云质:灰白色、硬度低、胶结较牢固、滴酸不起泡。 硅质:灰白色、硬度高、胶结牢固、断口平坦。 铁质:红色、褐色、比重大,其它特征与风化有关。 磷质:灰黑色、硬度高、胶结较牢固、 断口平坦、比重大、滴 钼酸铵有黄色沉淀物。 海绿石:绿色,硬度较小。填隙状或粒状。氧化环境常变为褐铁 矿,呈褐紫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象铁质胶结。,(一)粗碎屑岩观察内容,手标本观察 1.颜色:与主要砾石和填隙物的颜色有关。 2.结构: 1)观察砾石的形态,当砾石为扁平状或长条状时,要注意最大扁平面和长轴的定向性,有无叠瓦状构造、叠瓦角的大小或其它定向构造。 2)描述砾石的粒度(或范围),以及最大、最小砾石的粒度 (或范围),并据此判断其分选程度。 3)确定磨圆度。根据大多数砾石的圆度确定。 4)估计砾石含量,注意其支撑类型,进而观察相邻砾石的接触关系。,3.判断砾石的岩性 砾石常是岩石碎屑,而矿物(晶体)碎屑多在细砾岩或填隙物中出现。分别估计不同岩性的砾石含量,或用主要、其次、少量或较多、较少、偶见等程度词表述。 如果砾石内部结构过细,肉眼不能准确鉴别其岩石类型时,可根据颜色、断口、光泽、硬度等整体特征推测其所属大类。 4.填隙物 可能是基质或胶结物,也可能两者皆有。特征明显时,应尽量分开。常见胶结物为硅质、钙质和铁质,粘土基质重结晶后也可将砾石粘结起来。,5.命名方法 陆源砾级碎屑30的岩石,称为砾岩或角砾岩。 按粒度:如细砾岩、中砾岩、粗砾岩、巨砾岩。 按砾石成分:成分单一时如燧石岩砾岩、花岗岩砾岩; 成分复杂时称复成分砾岩。 按胶结物:如硅质砾岩、钙质砾岩。 综合命名: 颜色+粒度+胶结物 +成分+砾岩/角砾岩 如灰白色粗砾硅质胶结燧石岩砾岩、 深灰色中砾钙质胶结复成分砾岩。,砾岩鉴定举例,标本编号:B001;产地:河北宣化 浅灰色,中细粒砾状结构,块状构造。砾石均为等轴状,以次圆和次棱角状为主。大小不均匀,粒径最大20mm,最小2mm,以1015 mm多见,分选程度中等。砾石约占80,填隙物约占20。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 砾石以白云岩岩屑为主,其次硅质岩岩屑。白云岩岩屑灰白色,硬度低,粉末滴稀盐酸起泡。硅质岩岩屑深灰或黑色,致密坚硬。另有少量砾石呈浅紫红或暗灰色,无光泽,断口粗糙,可能为中性喷出岩岩屑。 胶结物灰色,局部带绿色色调,滴稀盐酸反应,为钙质胶结,胶结十分紧密。 岩石命名:浅灰色中细砾钙质胶结复成分砾岩。,(二)中碎屑岩观察内容,手标本观察 1颜色。注意观察颜色分布是否均匀。 2结构、构造 确定是哪个粒级砂状结构,以及具体的粒度分布。 粒度划分是根据主要粒级的粒度大小,手标本上一般难以看出粒度的确切数值,可与砂样管进行对比,经过几次砂岩实验后,能对粗砂、中砂、细砂集合体获得一个整体印象。 观察粒度大小时,要注意其大小分布是否均匀(分选性), 并用放大镜从不同角度观察砂粒的磨圆情况。 手标本一般块度不大,常常不能反映构造形迹的空间特征,可省略对构造的观察。但如果手标本上有明显的构造特征显示,也应按要求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度量。,3.碎屑成分 矿物碎屑常见石英、长石和白云母。 岩屑多是结构较致密或隐晶质物质,颜色较深,光泽暗谈,如暗灰、 暗红、暗绿等,但也有颜色较浅的岩屑,如燧石岩、石英岩等。 应分别估计百分含量。 4.填隙物 常见胶结物有硅质(自生石英、玉髓和蛋白石)、方解石、白云石、铁质、石膏和海绿石等,常见基质为粘土。手标本上有时难以区分胶结物和基质,可统称为填隙物。,5.命名方法 按颜色命名:如红色砂岩、绿色砂岩等。 按粒度命名:如中砂岩、细砂岩、中细粒砂岩等。 按胶结物命名:如钙质砂岩、铁质砂岩等。 按杂基含量命名:如净砂岩和杂砂岩。 按碎屑组成命名:如石英砂岩、长石砂岩等。 按粒级含量:含量50%的粒级决定岩石基本名,如中砂岩 含量5025 %的粒级称为“质”, 含量255 %的粒级称为“含”, 含量 5 %的粒级不参加命名。 如:含细砾的粗砂质中粒砂岩。 综合命名:颜色+粒度+胶结物+碎屑组成+(杂)砂岩 如:暗绿色细粒硅质胶结海绿石石英砂岩。,砂岩分类图 1. 石英砂岩 2.长石石英砂岩 3.岩屑石英砂岩 4. 长石砂岩 5.岩屑长石砂岩 7. 岩屑砂岩 6.长石岩屑砂岩,砂岩鉴定举例,手标本描述 标本编号:B001;产地: 河北唐山 灰绿色、中粒砂状结构,粒度均匀,一般为0.4mm,分选好,磨圆度多为圆状,碎屑含量约85,胶结物约15。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 碎屑几乎全由石英组成。石英无色,透明,贝壳状断口,油脂光泽,硬度大。 胶结物为海绿石,暗绿色,无光泽,小刀可以刻划,部分氧化成褐铁矿,形成疏松的褐色斑点,少量海绿石呈颗粒状,可能为自生碎屑,粒径与石英碎屑相仿。 可见由海绿石含量变化显示的平行纹理,厚约1mm。 岩石命名:灰绿色中粒海绿石质石英砂岩,标本号:B03;产地:四川平武;时代层位:下泥盆统。 岩石呈灰灰白色,不等粒砂状结构,块状构造。 碎屑成分主要有石英、长石、岩屑,可见少量碎屑状白云母;基质以泥质(粘土质) 为主,含少量铁质。石英:无色、微透明,多呈次棱角状,粒度不均匀,一般在0.21.2,含量60%。长石:白色,不透明,多呈碎块状,粒度不均匀,一般在0.31.5,局部可见与石英连生的碎块,粒度1.5,含量约15%。岩屑:以暗色岩屑为主,呈碎块状,分布不均匀,粒度0.51.8,个别2,含量5%。 基质:以泥质(粘土质) 为主,含少量铁质,分布在颗粒碎屑粒间及颗粒接触处,含量约20%。 命名:岩屑长石杂砂岩。,(三)粉砂岩 1.手标本观察 (1) 碎屑组成和含量一般难以确定。常含较多碎屑白云母,平行层面排列,对着光线可见许多针尖状闪亮细点,是粉砂岩的重要鉴定特征。 (2)粉砂有粗细之分。 粗粉砂有明显颗粒感,岩石断面比较粗糙。 细粉砂象泥质,但不如泥质细腻。 (3)粉砂岩中常含有泥质,受压力和其它成岩后生作用影响,有时也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页理,故页理不是粉砂岩和泥质岩的可靠鉴别依据。,2.命名方法 按颜色命名:如灰白色粉砂岩、紫红色粉砂岩。 按粒度命名:如粗粉砂岩、细粉砂岩。 按胶结物命名:如钙质粉砂岩、铁质粉砂岩。 按泥质含量命名: 粉砂岩 含泥量5 含泥粉砂岩 含泥量=525 泥质粉砂岩 含泥量= 2550。 按碎屑组成命名:可借用砂岩的三角分类图。 综合命名 按研究程度,综合上述不同单因素特征命名: “颜色+填隙物+碎屑成分+粒度+粉砂岩” 如紫红色钙质胶结长石石英粗粉砂岩、 灰白色泥质胶结细粉砂岩等。,(四)泥质岩 泥质岩类是陆源沉积岩类中的特殊类型,岩石的颜色、构造、硬度、吸水性、滴稀盐酸反应、污手与否等是主要的鉴定标志。 1) 泥质结构,外观上很细腻,手摸(或碾)无粗糙颗粒感(未固结时小刀切出的面很平滑),常有混入物存在,如粉砂、钙质、铁质、硅质、碳质、细分散黄铁矿和沥青等。 混有粉砂时,断面或小刀切出的面稍有些粗糙; 混有钙质时,滴稀盐酸反应; 混有铁质时,呈各种红、紫、褐、黄等色; 混有硅质时,坚硬、抗风化; 混有碳质时,色黑、污手,有时可见植物化石; 混有细分散黄铁矿时,色黑、黑灰,但不污手; 混有沥青质时,呈黄褐、棕或棕黑色,质地较轻,含量较高时用小刀可刮切成刨花状碎片,烧之冒烟且有沥青味。,2.分类及主要岩石类型 1)据固结强度 粘土未固结或弱固结。 泥岩已固结,具块状构造。 页岩已固结,具页理构造。 粘土岩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的岩石。 2)据粘土、粉砂、砂的相对含量 泥(页)岩、 含粉砂泥(页)岩、 粉砂质泥(页)岩、 含砂泥(页)岩、砂质泥(页)岩 3)据混入物成分 钙质泥(页)岩:点稀盐酸起泡反应。 硅质泥(页)岩:硬度大,抗风化,易突出岩层之外。 铁质泥(页)岩:色鲜艳。 炭质泥(页)岩:黑色、易污手。 油页岩:未风化时黑色或棕黑色,风化后显淡褐色,比重略小,新鲜时小刀刻 划易形成刨花状碎片。,泥质岩命名表,4)据矿物成分 高岭石粘土(岩):色白、致密、贝壳状断口、具滑感、性 脆、硬度低、可塑性强。 蒙脱石粘土(岩)/膨润土: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胶状 外感,吸收性高、吸水膨胀强,硬度低,可塑性差。 伊利石/水云母粘土(岩):色杂,硬度高,不具上述特点。 5)据颜色 红色泥(页)岩、黑色泥(页)岩、紫色泥(页)岩等。,火山碎屑岩,(一)火山碎屑物 由“三屑”组成,即“岩屑+玻屑+晶屑”。 1.岩屑 粒度一般2mm。可以了解岩浆岩成分。 1)(刚性)岩屑 崩碎形成碎块,棱角状。 2)半塑性岩屑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后成形,降落时已硬化。如: 火山弹:饼状、纺锤状、麻花状等。 火山渣:多气孔,相当于浮岩碎屑。 3)塑性岩屑 岩浆熔团,在空中旋转、碰撞、撞击地表后,缓慢压实、硬化。呈撕裂状、火焰状、透镜状等拉长、定向排列,躲绕 刚性碎屑,似流动现象,称为“假流纹构造”。内部 常见气孔构造、杏仁构造、流纹构造。,2.玻屑 一般2mm。颜色可以推测岩浆成分。 3.晶屑 晶体破碎具棱角状、崩裂纹、暗化边等现 象。主要由石英、钾长石、酸性斜长石,以及黑 云母、角闪石组成。,(二)结构与构造 1)结构 (1)粒度与含量 集块结构: 粒度64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火山角砾结构:粒度642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凝灰结构: 粒度20.0625mm的火山碎屑,含量50%。 (2)据混入物 熔结结构:主要由塑性碎屑组成,紧密镶嵌。如熔结火山角砾结构。 碎屑熔岩结构: 1090%的火山碎屑与熔岩相混合。如火山角砾熔岩结构。 沉火山碎屑结构: 5090%的火山碎屑与正常碎屑相混合。如沉火山角砾结构。 凝灰沉积结构: 1050%的火山碎屑与正常碎屑相混合。如凝灰砂状结构。,2.构造 1)层理: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等。 2)假流纹构造: 塑性碎屑被压扁、拉长、定向排列,似流动特征。 与流纹构造的区别气孔少、斑晶成分杂、棱角状晶屑多、岩屑 多、一端呈鱼尾分叉状。,火山碎屑岩分类表,进一步命名考虑“三屑”相对含量。,内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主要是化学与生物化学沉积,有的内源沉积岩是在水中机械力帮助下实现的(如鲕粒灰岩),有的是已形成的内源沉积岩在盆内经过机械力的破坏,遵循陆源沉积岩的形成规律而形成的。 内源沉积岩综合表,碳酸盐岩类 (1)成分是岩石大类确定的依据,根据滴稀盐酸后反应的强烈程度来鉴别方解石与白云石等。 石灰岩:强烈起泡响声大,气泡大,连续多,有飞溅等。 白云质石灰岩:较强烈起泡响声较大,气泡较大,较多,连续。 灰质白云岩:较弱起泡响声较小,气泡较小,较少,不连续。 白云岩:常温下不起泡。 (2)结构是颗粒(含种类、大小、含量)、填隙物(泥晶含量)、支撑类型(颗粒支撑还是填隙物支撑)、以及重结晶度(晶粒大小)。常见有颗粒结构(鲕状结构、内碎屑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等)和泥晶结构,以及交代结构、生物骨架结构、结晶粒状结构等。,1.据成分和含量分类法 (1)据混入物的成分和含量分类法 1)方解石、白云石两种组分组成的岩石: (1)含量50%的成分,确定岩石基本名称。 (2)混入物含量5%的成分,不参加命名。 混入物含量525%的成分,称为“含”。 混入物含量2550%的成分,称为“质”。,2)方解石、白云石、粘土三种组分组成的岩石: (1)以含量50%的成分确定岩石基本名称。 (2)混入物命名采用“少前多后”原则。 如含云泥灰岩、含灰泥云岩、含云含泥灰岩等。,(2)按结构特征划分 石灰岩的结构最能反映石灰岩的成因,常见结构有颗粒结构(鲕状结构、内碎屑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等)和泥晶结构,以及交代结构、生物骨架结构、结晶粒状结构等。 注:相同粒度结构,在不同岩石中称呼不同,如0.51mm: 碎屑岩碎屑结构粗砂结构 内源沉积岩内碎屑结构粗砂屑结构 内(外)源沉积岩结晶粒状结构粗晶结构。,分类法 1)颗粒灰岩类: (1)一种颗粒组成时: 颗粒50%,称为颗粒灰岩,如鲕粒灰岩、砂屑灰岩。 亮晶微晶时,称为亮晶鲕粒灰岩、 亮晶砂屑灰岩。 微晶亮晶时,称为微晶鲕粒灰岩、 微晶砂屑灰岩。 颗粒5025 %,称为颗粒微晶灰岩,如鲕粒微晶灰岩。 颗粒2510 %,称为含颗粒微晶灰岩,如含鲕粒微晶灰岩。 颗粒10%,称为微晶灰岩、泥晶灰岩(包括化学成因)。 (2)两种颗粒组成时:采用“少前多后”原则。如鲕粒砂屑微晶灰岩。 (3)三种以上颗粒组成时:统称为颗粒微晶灰岩。 2)原地固着生成的生物灰岩类: 生物骨架灰岩、叠层石灰岩等。 3)重结晶灰岩类: 据晶体粒度定名,如粗晶灰岩、细晶灰岩等。 注: 野外工作时,不区分亮晶、泥晶,填隙物统称为微(泥)晶基质,按上述方法命名。,石灰岩的结构最能反映石灰岩的成因。 石灰岩的结构成因分类表(曾允孚等,1980),白云岩分类表,碳酸盐岩鉴定举例,手标本描述 标本编号:B001;产地: 河北唐山 岩石新鲜,黄褐色,内碎屑结构,平行层面分布。内碎屑以砾屑为主,粒径一般23cm,最大约57cm,最小约12mm,磨圆好,分选中等,含量达90%,其中砾屑含量约80%,砂屑含量约20%。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 内碎屑细腻、致密,滴稀盐酸起泡反应强烈,气泡连续、气泡多、气泡大、声音响,成分以方解石为主,表面具氧化膜,呈黄褐色环带。 填隙物为黄褐色,滴稀盐酸起泡反应强烈,气泡连续、气泡多、气泡大、声音响,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含量约10%。 定名:黄褐色砾屑灰岩,硅质岩类 硅质岩主要特征: 1.颜色: 灰黑、灰、灰白、绿、红等色。 2.结构: 胶状结构、隐晶质结构、微晶结构、生物结构。 有时具鲕状结构、内碎屑结构、交代结构,重结晶后颗粒特征 消失。 3.构造: 一般为块状层理、块状构造,结核状、条带状构造、叠层构造, 有时条带内具水平层理、交错层理、粒序层理。 4. 其它特征:致密、坚硬、性脆、声响、抗风化、贝壳状断口、刀刃状边 缘、蜡状光泽等。 5. 产状:主要为层状,结核状、条带状、透镜状,与泥岩、碳酸盐岩、火 山岩、火山碎屑岩组合在一起。,7.分类 (1)产状 层状硅质岩、结核状硅质岩、条带状硅质岩、透镜状硅质岩。或称为燧 石层、燧石结核、燧石条带。 (2)硅质矿物 蛋白土(岩)、玉髓硅质岩、石英硅质岩 。 (3)结构 粘结结构:叠层石硅质岩、藻迹硅质岩。 生物结构:硅藻土(岩)、放射虫岩、海绵岩。 颗粒结构:鲕状硅质岩、内碎屑硅质岩。 结晶结构:粗晶硅质岩、细晶硅质岩等。 (4)成因 生物或生物化学:硅藻土(岩)、放射虫岩、海绵岩、叠层石硅质岩。 非生物成因:燧石(岩)、碧玉岩、硅华等。,磷质岩类 磷质岩类主要特征: 是指P2O5=7.819.5%,即含磷灰石2050%的岩石。 若P2O57.8%时,即磷灰石= 520%时,称为含磷沉积岩。 若P2O519.5%时,即磷灰石50%时,称为磷块岩。 基本特征 1.矿物成分 主要为胶磷矿、碳氟磷灰石组成。 2.结构、构造 与碳酸盐岩相似。内碎屑结构、鲕状结构、球粒结构、生物碎屑结构、结晶粒状结构、交代结构。 胶结物具有胶状结构、放射状结构、环带状结构等。 交错层理、粒序层理、波痕、结核等。,3.物化特征 貌似硅质岩、粉砂岩、灰岩。区别为: 颜色:新鲜面为灰色、黄棕色、棕色、黑色,风化面具蓝灰色或白色 膜。 硬度:小于硅质岩。 比重:比重大。与P2O5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击打:捶击具韧性,出现坑。 化学反应:滴钼酸胺形成黄色沉淀物。 4.分类 与碳酸盐岩相同,把“灰岩”改为“磷质岩”、“磷块岩”即可。 如泥晶鲕粒磷质岩、砾屑泥晶磷质岩、泥晶磷质岩。,手标本描述 标本编号:B001;产地: 河北唐山 标本描述: 新鲜面为灰黑色,砾状结构,块状构造。颗粒支撑,孔隙式胶结。 砾石粒径一般为5mm,最大为2mm,最小为1mm,磨圆好,分选中等,砾石含量达95%,滴钼酸铵显示黄色沉淀,含有磷质成分。 填隙物滴盐酸剧烈气泡,为钙质胶结,含量约5%。 岩石定名:钙质胶结砾状磷质岩,变质岩鉴定方法,仍然采用前述岩石描述见方法,即“颜色、结构、构造、矿物成分、其他特征、岩石定名”,但是内容有所不同。 (1) 结构指变晶矿物的粒度、形状、形态、相互关系,不包括结晶 程度。要用“变余结构”或“变质结构”(包括变晶结构、 交代结构、压碎变形结构)术语。尤其是“变晶”结构, 如粗粒变晶结构:主要变晶粒径3mm (2mm) 中粒变晶结构:主要变晶粒径31mm (21mm) 细粒变晶结构:主要变晶粒径1mm 显微(微粒)变晶结构:主要变晶粒径0.1mm。 以及等粒变晶结构、不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变斑晶、变基质)、自形变晶结构、半自形变晶结构、它形变晶结构、粒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束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粒状鳞片变晶结构、角砾结构、碎裂结构、穈棱结构等。,板状构造板劈理 岩石容易劈开,形成一组平行、光滑、平整破裂面,重结晶程度很低,肉眼难以分辨粒度,隐晶质结构,变余结构。破裂面发育少量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光泽暗淡,坚硬致密。 常形成于粉砂岩、泥质岩石等低级变质岩中。 千枚状构造 岩石较容易劈开,形成一组平行、光滑、不平整破裂面,可见小皱纹,重结晶程度较高,肉眼难以分辨粒度,细粒变晶结构,(变余结构)。破裂面发育大量绢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丝绢光泽明显。 常形成于粉砂岩、泥质岩石等低级变质岩中,变质程度高于前者。,片状构造 岩石较容易劈开,形成一组平行、光滑、不平整破裂面,重结晶程度高,肉眼可以分辨粒度,破裂面发育大量绢云母、绿泥石、白云母等新生矿物,丝绢光泽明显,鳞片变晶结构、纤状变晶结构、鳞片粒状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片、柱状矿物含量30%,形成连续排列。粒状70%,以石英为主。 常形成于粉砂岩、泥质岩石等中高级变质岩中,变质程度高于前者。 片麻状构造 岩石不容易劈开,重结晶程度高,肉眼可以分辨粒度,鳞片(柱状)粒状变晶结构,粒度1mm。片柱状矿物含量 30%,未形成连续排列。粒状 70%,以长石为主。 常形成于粉砂岩、泥质岩石等高级变质岩中,变质程度等于或高于前者。,(2)构造包括变余构造和变质构造(定向构造、无定向构造)。如板 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眼球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肠状构造等,以及斑点构造、眼球状构造、肠 状构造、阴影(雾迷)构造等。 (3)矿物成分特点: 1)矿物种类繁杂。 2)鳞片状、纤维状、针状、长柱状矿物发育。 3)常出现分子体积小、比重大的矿物,如石榴石、十字石等。 4)与岩浆岩相比,含水矿物多。,三大类岩石矿物成分分布汇总表,堇青石 (1)晶体少见,大部分为不完整的柱状、不规则粒状、假六方状。 (2)无色、透明,常风化后形成小坑。堇青石极易与石英相混。 (3) 是泥质岩经较高温热变质的典型产物,多以变斑晶出现于角岩中。 透辉石 (1)常呈短柱状,集合体呈不规则粒状。 (2)颜色白、浅绿或暗绿色。 (3) 常见于超基性岩及基性岩中,又是一种常见的接触变质矿物,在矽卡岩中与石榴石、符山石、硅灰石等共生。 滑石 (1)晶体呈薄片状、鳞片状、致密状,通常为细粒的片状集合体,鳞片常弯曲。 (2)颜色白、浅黄、浅绿、浅褐等色。 (3) 滑石主要产于浅带的结晶片岩中,与磁铁矿、蛇纹石、碳酸盐矿物共生。,透闪石 (1)常呈长柱状、针状、纤维状集合体,或石棉状。 (2)颜色白色或浅灰色。 (3) 主要产于白云质碳酸盐岩与火成岩的接触变质带。 阳起石 ( 1)晶体常呈沿C轴延伸的长柱状、针状,或纤维状、放射状的集合体。 (2)颜色呈鲜绿、暗绿以及黄、褐等色, (3) 常产于铁矿或金属矿脉附近,属热液蚀变产物,也常交代基性和中性岩中的铁镁矿物,并常与绿帘石化伴生,在区域变质岩中阳起石属浅变质的绿片岩相。 红柱石 (1)晶体沿c轴呈斜方柱状,横断面近正方形。或呈杆状、束状、纤维状。有时呈放射状集合体。 (2)颜色灰色、灰黑色。 (3) 广泛分布于泥质岩和花岗岩的接触变质带,与矽线石、蓝晶石、堇青石、石榴石等共生。,矽线石 (1)晶体沿c轴呈长柱状、针状、纤维状。通常呈束状、放射状集合体或毛发状集合体,纤维常弯曲而细密。 (2)颜色通常为无色或白色。 (3)常产于片麻岩,以及中高级泥质接触的变质岩中。常与红柱石、刚玉、蓝晶石、堇青石以及石榴石、黑云母、蓝线石等共生。 蓝晶石 (1)晶体沿c轴呈柱状,有时呈放射状集合体。 (2)颜色蓝到白色,也有灰、绿、黄、粉以至黑色,颜色分布不均匀。 (3) 属于“两硬石”。 (4)蓝晶石是典型的泥质岩区域变质矿物,产于片麻岩、云母片岩、蓝晶石片岩中,与石榴石、十字石、白云母、黑云母、绿泥石、矽线石、堇青石、金红石等共生。,绿帘石 (1)呈柱状,常见粒状集合体。 (2)颜色黄绿、黄、灰等色,随含铁量增多而变深。 (3)常具有解理。 (4)绿帘石为典型的岩浆期后矿物,是辉石、角闪石、黑云母等的蚀变产物,广泛分布于接触变质与热液蚀变的岩石与矿脉中。 十字石 (1)呈短柱状、粒状晶体,断面为六边形。 (2)颜色暗褐、红褐、黄褐。 (3) 为区域变质岩中的典型矿物。与石榴石、白云母、蓝晶石、石英等伴生。,变质岩分类法 根据岩石面理发育程度分为: 1.面理化变质岩结构分类法: 如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穈棱岩、眼球状混合岩、条带状混合岩等。 2.非面理化变质岩矿物成分分类法: 如麻粒岩、榴辉岩、大理岩、石英岩、蛇纹岩、云英岩、青盘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角砾状混合岩、夕卡岩、角岩、粒岩等。 命名原则 1.具变余结构、变余构造的岩石采用“变质+原岩名称”。 如变质辉长岩、变质砂岩等。 2.具基本名称的岩石采用“矿物+基本名称”。 如红柱石角岩、蓝晶石片岩、镁橄榄石-硅灰石大理岩、辉石麻粒岩等。 3.无基本名称的岩石采用“矿物名称”。 如黑云母-角闪石岩、钙铝榴石-透辉石岩等。,区域变质岩的分类和命名 命名岩石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当岩石的变余结构、构造非常发育,原岩十分清楚时,则以“变质岩”命名之,其中“岩”是原岩名称,如变质长石砂岩、变质砾岩、变质玄武岩、变质辉长岩等。 (2)“以矿物名称+基本名称命名岩石,基本名称前矿物以含量多少为序排列,含量高的矿物靠近基本名称”的原则,基本名称前不同矿物之间用连字符隔开,如石榴子石-绿泥石-白云母-石英片岩。 (3)在命名中,一般矿物含量大于20%则参与命名,小于10%则不参与命名。 (4)对具有特殊意义、典型指示相的特征变质矿物如石墨、蓝闪石等,或对成矿具有指示意义的矿物,含量大于5%均应参与命名。520%称为“含+基本名称”,大于20%称为“+基本名称” 。,区域变质岩的分类简表,热接触变质岩的命名 有“大理岩、石英岩和角岩”三个基本名称,再结合主要成分(化学成分或矿物成分)命名,如:长英质角岩、辉石斜长角岩。对热接触变质作用较弱、保留原岩组构者,则以原岩类型为基本名称,冠以“角岩化”进行命名。如:角岩化泥(页)岩、角岩化钙硅质板岩。 接触交代变质岩的命名 以矿物种属及其量比,遵循“少前多后”的原则命名,如石榴石矽卡岩、橄榄-透辉矽卡岩、硅灰-绿帘矽卡岩等。若岩石具有斑杂状、角砾状或条带状构造,则冠以构造名称,如条带状金云母-透辉石矽卡岩、角砾状辉石-石榴矽卡岩等。,蚀变岩的分类命名 根据交代作用产物和原岩成分划分。主要有: 蛇纹岩原岩成分相当于超基性岩。 青盘岩原岩成分相当于中基性岩。 云英岩、次生石英岩、黄铁绢英岩原岩成分相当于中酸性岩。 矽卡岩接触带部位,原岩成分主要相当于碳酸盐岩。 命名 (1) 对于保留部分原岩组构、不彻底的蚀变称为“化”,以新生矿物结合原岩命名,如蛇纹石化岩、绿泥石化岩等。 (2)对于原岩组构彻底改变者,则以蚀变产物为依据命名,如云英岩、次生石英岩等。,碎裂变质岩分类命名简表,混合岩的命名 一般特点 1.分 布: 与中、高级区域变质岩相伴生,有密切成因联系。 2. 基本组成:基体+脉体。 基体混合岩化作用残留的区域变质岩石。颜色较深。主要为斜长角闪岩、 片麻岩、片岩等, 脉体混合岩化作用中,流体相结晶形成的新生矿物组合。主要为石英脉、 长石脉、长英脉,粒度为细晶质、伟晶质。颜色较浅。 3.结构:脉体普遍发育交代结构,基体具变晶结构。交代作用的程度,反映混合岩 化的强弱。交代作用越深,基体数量越少,基体与脉体界限越模糊,成份 越接近花岗岩石。 4.构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