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x_第1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x_第2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x_第3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x_第4页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实验班,含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5题,每题2分,共70分)。1.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 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 自然经济日渐解体C. 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 农产品开始商品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据材料“棉布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洋布对中国土布的冲击,体现了中国自然经济日渐解体的实质,故B正确。棉纺织业彻底衰败,材料未涉及,且过于绝对,故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说明经济结构全面转型,故C排除。洋布对中国土布的冲击也不能说明农产品开始商品化,故D排除。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解体2.据统计,麦哲伦船队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人,意大利人30多人,法国人19人,此外还有佛兰德(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A. 葡意法成为航海活动的领导者B. 各国间加强了航海方面的合作C. 航海活动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D. 地圆学说的科学性已得到证实【答案】C【解析】随着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欧洲社会出现一股“寻金热”,对黄金的追求成为开展航海的主要动力,欧洲人的这一热情成为推动航海活动的基础,故选C项。当时领导航海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各国政府的关系,故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地圆学说是否得以证实,得到证实实际是在麦哲伦船队航海结束后的事,D项错误。3.为纪念荷兰辉煌的航海历史和传统,自1975年开始,阿姆斯特丹每五年举行一次航海节。网友评论“荷兰人总是拿逝去的辉煌年代说事儿。”“逝去的辉煌”,是指荷兰A. 16世纪开辟至好望角航线B. 17世纪成为“海上马车夫”C. 18世纪确立海上霸主地位D. 19世纪成为“世界工厂”【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荷兰在近代以航海业称霸,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所以选择B。A选项中开辟至好望角航线的是葡萄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C项中18世纪的海上霸主是英国。D项19世纪的“世界工厂”也是工业革命后的英国。4.下图是西方近代殖民史上罪恶的“三角贸易”示意图。18世纪时,参与图中“中程”贸易,获利最大的国家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荷兰D. 英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18世纪参与“中程”的国家,根据所学早期殖民扩张的史实,可以知道16世纪最典型的国家应该是西班牙和葡萄牙,17世纪则是荷兰,18世纪应该是英国实力最为强大,故选D。其它选项与时间不符,故排除。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三角贸易5.他改变了中国一书提到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中国有三个“解放思想”的关键时期:1978年、1992年和1997年。在第三个时期取得的“解放思想”的标志性成就是A. 正式提出创办经济特区B. 创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D. 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97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共十五大,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阐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故D项正确;A项是1979年提出,排除;B项是2002年中共十六大,排除;C项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排除。【点睛】“1997年”是关键时间信息。6.下表是美国钢铁业统计情况表下列选项中对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A. 重工业发展速度迟滞B. 企业的生存环境有所好转C. 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D. 工厂制度不适应社会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美国的钢铁垄断组织。从表格来看重工业发展速度迅速,不能选A。企业的生存环境是非常恶劣的,因为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不能选B。工厂制度仍然适应社会发展,不能选D。l9世纪后期随着美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私人垄断时代的到来,钢铁工业不断的兼并,钢铁工业在数量上减少,但是在规模上不断出的增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7.“东方是金瓦盖顶,金砖铺地,门窗都是黄金装饰,连河道里都有滚动的矿石,东方简直是个灿烂辉煌的黄金世界,冒险家的乐园。”马可波罗对东方富庶的描述A. 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B. 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C. 反映了东西方社会的差距D. 激起了西欧人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答案】D【解析】马可波罗关于东方遍地是黄金的说法让西欧人深信不疑,激起了他们到东方寻求财富的欲望。故答案为D项。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动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排除A项;到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是西欧进行远洋航行活动的精神动力,排除B项;马可波罗关于东方的描述并非完全真实,C项不能反映,排除。8.1851年,10万多件展品和上百万参观者被从各地运送到伦敦海德公园,参加那里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这个博览会也被称为是“_”拉开了序幕A. 铁路时代B. 航空时代C. 汽车时代D. 电气时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51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工业博览会主要展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因此该博览会被称为“铁路时代”,故A项正确;航空技术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就,其发生于20世纪四十年代,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故B项排除;汽车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其发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排除;依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9世纪60年代,这与题干中“1851年”不符,故C项排除。【点睛】关键时间信息是“1851年”。9.著名作家周立波1957年的山那面人家中说:”青春、健康,无挂无碍的农业社里的生活,同男子同工同酬的满意的工分无一不是她们快乐的源泉。”这里的”农业社”是指A. 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B. 农业生产合作组织C. 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D. 农村的基层行政组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解答此题要注意时间“1957年”。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的农业生产组织的发展变化。三大改造开始后,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到1956年底,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故A符合题意;A、C、D与题意不合,都应排除。所以应选B。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三大改造10.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的A. 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B.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C.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D.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答案】A【解析】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从而在十四大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A正确,排除B;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讲话已经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模糊观念,排除CD。11.全球通史说:“(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A. 兴起于重工业B. 电力的广泛使用C. 欧美国家同时发生D.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配配备着科学家”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故选D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走向整体的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2.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答案】B【解析】 材料表明煤炭资源比重下降,但依然由相当比重,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促使石油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故选B;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体现在原子能的的利用,和题意无关,排除;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促使煤炭资源的开采,排除D。点睛:能源的利用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优势的能源利用判断近代化发展程度。13.“陈启沅(源)壬申岁(1872年)返粤,在简村乡创设缫丝厂,名曰继昌隆,容女工六七百人。”这则材料反映了当时A.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 民族工业兴起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D. 清政府设置工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注意抓住题干中的两个主要信息,一是人物陈启源,二是时间1872年。分析材料可知,材料反应的是民族工业的兴起,而不是清政府设立的,B正确,D错误。自然经济完全解体于三大改造,排除A;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朝中后期已出现,排除C。故选B。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族工业的兴起14.“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是过去上海市民口头的俗语,现在早已成为上海人茶余饭后的笑谈了。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 全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B. 浦东区域开发开放的结果C. 在沿海地区创办经济特区的结果D. 进一步开放沿海十四城市的结果【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浦东地区原来落后于浦西,但20世纪90年代开发浦东,使浦东发生巨大变化,因此这句口头语成为笑谈,故B项正确;A项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排除;浦东既不属于经济特区,也不属于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故CD项排除。15.美国总统胡佛说:“当我们充分理解了20年代经济史的时候,我们将发现,终结了一个繁荣时期的这场崩溃,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他认为导致“这场崩溃”的主要原因是A. 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B. 工业生产蓬勃发展C. 人们醉心于股票投机D. 社会生产能力不足【答案】A【解析】根据“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可知,胡佛认为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和消费存在矛盾,A正确;BCD不符合材料“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没能把它的进步传递给消费者”,排除。16.在浙江省温州市,1985年全市登记发证的个体工商户超过13万,家庭作坊遍布全区。温州成为这一时期我国个体及其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城市。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 闽东南经济开发区的设置【答案】A【解析】1984年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从材料反映的个体工商户的出现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来看,这一时期温州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故答案为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农村实行,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排除C项;闽东南经济开发区是在福建省设立的,与温州无关,排除D项。17.下表是1617世纪外来植物传入中国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A. 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反映B. 明清积极对外开放的结果C. 新航路开辟的积极影响D. 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表现【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外来作物传入中国,而不是中国的作物出口,因此无法反映西方对原料的需求,故排除A项;明清厉行海禁,限制中外交往,所以外来植物传入中国不是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排除B;玉米、花生、烟草和红薯这些植物原产于美洲,新航路开辟后开始向外传播,所以这些植物传入中国是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故选C;世界市场的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故排除D。18.“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约为100万人,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A. 广东省B. 海南省C. 四川省D. 安徽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对外开放首先设立的是4个经济特区,其中广东占了3个,因此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广东,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19.有学者认为,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A. 文艺复兴的兴起B. 商品经济的发展C. 造船水平的提高D. 宗教扩张的狂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东西文化圈大汇合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开辟新航路影响【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开辟新航路的影响,属于高考热点。新航路引起商业革命,欧洲贸易范围空前扩大,西欧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和尼德兰所代替。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开始了殖民扩张、掠夺。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20.1930年12月,胡佛说:“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其依据是A. 重商主义经济理论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C. “自由放任”经济思想D. 国家政权干预经济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30年12月”“经济不景气的问题是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可知,胡佛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固地执行自由放任主义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D项排除;重商主义产生并流行于15世纪至17世纪中叶的西欧,故A项排除;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故B项排除。21.全国工业复兴法第202节规定:“局长应根据总统的指示,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其中应包括下列内容: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此规定A. 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B. 目的是防止农产品过剩C. 调整了企业和劳资关系D. 提高了工人的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制定公用事业的全面计划”“全国公路和公园道路、公共建筑物以及任何公有工具和设备的兴建、维修和改建”,结合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实行以工代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扩大了就业,刺激了消费,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方面改善了基础设施,为美国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与农业无关,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企业和劳资关系,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工人政治地位的提高,排除D。22.下图反映了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个时期失业人数逐步回落的直接有效的措施是A. 整顿金融B. 颁布工业复兴法C. “以工代赈”D.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291937年美国失业工人人数的变化体现出一个山峰的形状,1933年失业人数开始回落,是因为罗斯福新政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组织失业人员来建设大型的基础设施,以工代赈,故C项正确。A项整顿金融针对的是金融行业,排除;B项主要针对的是工业方面,没有直接针对失业问题,排除;D项不满足“直接有效”这一条件,排除。23.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措施中,旨在“修补资本主义”的是A. 发行国际货币基金B. 组建世界银行体系C. 实施区域合作战略制度D. 建立“社会福利”【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二战以来的史实来分析可知,“修补资本主义”是指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建立“福利国家”,故D项正确;AB项是战后资本世界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排除;修正“民族国家”是指发展区域性经济合作,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故C项排除。2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福利支出最高时较前增长了15%,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据此可推断A. 社会矛盾激化促使经济政策调整B. 高福利增加国家的负担C. 国有化是推行福利制度的前提D. 福利政策遏制经济危机【答案】B【解析】社会矛盾激化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A;题干所给材料中“占GDP的比重也上升了十个百分点.社会福利的增长速度比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快了一倍左右”表明,高福利政策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故选B;福利制度的前提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C;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而福利政策并没有改变这一点,排除D。25.下表是1983年英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家庭收入数据统计,对此解读正确的有政府注重保障儿童权益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会受影响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战后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的资金来源由三部分组成,不只是国家全部承担,所以国家承担全部的福利开支错误;社会福利只能是在一定程度改善贫困者的生活,不可能消除社会贫困,故福利制度消除了社会贫困错误。符合历史史实,故答案选A。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福利制度26.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新航路的开辟B. 工业革命的开展C. 垄断组织的出现D. 世界市场的形成【答案】B【解析】从材料给出的时间来看,这一时期英国主要经历的是工业革命,A选项新航路开辟是16世纪的主要事件,故排除。再从其中的变化来看,主要是19世纪中期之前的内容,而垄断组织和世界市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故排除C、D选项,本题选择B选项。点睛:解答本题一定要把时间节点把握准确。材料中给出的19世纪具体到的是19世纪中期之前,因此不包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容,因此C、D选项都可以排出,这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27.哲学家罗吉尔培根在1260年展开大胆想象,“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但是它们的速度比满载桨手时还快。”最早将这一想象变成现实的是A. 新航路开辟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信息技术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人们能够建造如在江河和海洋上的巨型船舶那样航行的机器,没有桨手”,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富尔顿发明汽船,靠蒸汽动力发动船舶,B正确;新航路开辟仍然桨手开动船舶,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技术革命早已实现机器动力开动船舶,排除CD。28.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反映出A. 科学理论对实际发明具有推动意义B. 科学发明与社会需要联系紧密C. 科学技术需结合才能推动社会进步D. 发明蒸汽机的实际意义不是很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开展,迫切需要解决动力问题,故社会的需求决定生产技术的进步,B项正确。瓦特改良蒸汽机来自于实践经验,而非科学理论,排除A。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而瓦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表人物,排除C。蒸汽机的发明与应用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排除D。【点睛】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29.下图是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 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答案】D【解析】由时间“1933年到1936年”,当时清朝已经推翻,排除A;B是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外部因素,排除;南京临时政府存在于1912年,排除C;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国民政府掀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动了中国轻工业发展,故选D。点睛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33年到1936年”。结合近代中国不同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容易排除ABC,选D.30.1899至1911年,新增私人资本总额9350万银元,厂矿企业410家。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A. 洋务运动的刺激与诱导B.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C. 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答案】B【解析】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办厂限制,促使民族工业较快发展,1899至1911年正是该时期经济发展表现,故B项正确;A是民族工业兴起原因;C是一战期间;D是国民政府统治前期。31.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这些成就A.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B. 使我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C. 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D.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答案】C【解析】根据“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成就”和图片看出,工业成就主要是重工业和交通业,反映了新中国建立初期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C正确;A明显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中“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表述错误,排除;三大改造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错误。32.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是依据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C. 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D. “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先进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但是生产力落后是现实,两者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本题选C;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故可排除A;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探索,不是国内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主要依据,故可排除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是在1957年,这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可排除D。33.1992年,全国掀起公务员辞职“下海”潮,有12万公务员辞职下海创业。这一浪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国A. 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B. 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C. 实施了对外开放战略D. 拉开了政治体制改革序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992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中国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导致了下海创业,故B项正确;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故A项排除;对外开放战略是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故C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故D项排除。【点睛】“1992年”关键时间信息。34.下图是“19791985年中国吸收和利用外资总额”示意图,与之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创办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A. B. C. D. 【答案】A【解析】创办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故正确;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1984年,故项正确;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故正确;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是在1990年,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35.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A. 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B. 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C. 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D. 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人类发展的角度”“客观上的积极意义”可得出C项正确;A B两项只是局部的表现,排除;D项本身表述不正确。故选C项。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强盗的贸易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回题(本部分共3小题,共30分)。36.民族资本主义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在发展道路上存在许多荆棘坎坷,也有不少机遇和条件。有人用如下示意图来表示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二 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美】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材料三 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F1可能是哪些国内国际因素?F2的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哪一侵华势力。(2)材料二中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什么?(3)据材料三,分析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该变化具体是通过什么手段实现的?(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案】(1)F1:国际: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国内: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F2:国家:日本。(2)原因: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因素: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原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方式:和平赎买,公私合营。(4)因素:国际环境;政府政策。(其他言之有理者,即可得分)【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主要考查学生联系所学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联系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在19121919年,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国内国际因素有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辛亥革命为民族企业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阻碍、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国内抵制日货提倡国货反帝爱国的群众运动;阻力最有可能来自于日本。(2)联系所学可知,欧美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的主要原因是1929年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29年能坚持下去的主要内因是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联系所学可知,1956年民族资本主义比重不足1%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变化的方式有和平赎买、公私合营。(4)从材料信息来看,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国际环境和政府政策。点睛:本大题基本上属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型材料解析题,此类试题往往材料主题只是一根引线,需要回答的内容从材料中难以归纳得出,主要是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这一类试题必须明确材料的指向,弄清材料主题指向教材的哪一部分内容,再看题目所问,然后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回答。37.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78年安徽省发生特大旱灾,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在中国农村改革大幕拉开之时,邓小平也在不断思考: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但是直到90年代初,改革并没有从体制层面触动“计划”二字。顾亚奇等伟大的历程: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材料二 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随着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对外开放从沿海逐步向内地推进,在地理区域上进一步开放。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萧国亮、隋福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对外贸易简表(部分)据吴恩远等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整理请回答:(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徽“借地”的做法对农村改革的影响,邓小平是如何“为改革开放探路”的?(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第二次思想解放”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事件。(3)据材料三,归纳我国改革开放取得的主要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成就中获得的启示。【答案】(1)影响: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举措:建立经济特区。(2)主要内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论述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是非标准。标志事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3)主要成就: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启示: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影响,根据“山南区干部群众商议的办法是借地给村民,每人借三分,谁种谁收,实行包产到户、责任制”结合所学得出,揭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第二小问举措,根据“城市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应该选择在哪里?他想划出一块不大的地方为改革开放探路”得出建立经济特区。(2)第一小问主要内容,根据“以邓小平南方讲话为先导,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了中国制度变迁的目标。这堪称中国新时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结合邓小平南方讲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分析解答。第二小问标志事件,根据“到2001年12月,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结合所学可知,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3)第一小问主要成就,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对外贸易不断增长的数据得出: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第二小问启示,综合材料,分别从改革开放需要解放思想、制度创新,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角度回答。38.社会保障制度关系国计民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