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教学反思+高一语文必修二第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高一语文下册过秦论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秦论一文时,老师们在备课会上提出了很多问题,在本单元所选的课文中,本文是篇幅最长且难度最大的一篇,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实词的生字较多,虚词用法比较复杂,文章虽然是议论文,但是,按照我们今天的眼光来看此文,它很不规范,议论文不讲理,而全靠摆事实,议论成分很少。对此,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一些措施。1 确实教学目标,如,在讲解第三段的时候,我重点讲解了“余烈”、“六合”、“却”、“愚”、“弱”等实词;虚词重点讲一个“而”和“以”字,其它地方可以淡化。2 第四段我在确实教学目标的时候,重点讲了实词活用现象名词用如动词和名词作状语。如“瓮牖绳枢”、“云集响应”、“景从”等这段的虚词可以不讲了。3 第五段中虚词的重点依然是“而”和“以”的用法,照应前面的文段继续巩固这个虚词的用法;在实词方面,我重点选择了“小弱”、“道”、“序”、“朝”等实词的用法。4 由于贾谊这篇“论”文是以赋作论,其中文学的味道很浓,应该通过反复的诵读来让学生体验语言的表现力。在前面的段落里可以看到大量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辞采飞扬,如行云流水。像大量的排句、对偶句的使用;夸张手法的运用(关于六国的谋士将领很多都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而且相距甚远;同时可以结合课文练习三中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本文的句式特点,当然,骈散结合,使得行文在整齐中富于变化,朗朗成韵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色。5 在相关的语段的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讨论一些关键的字词的作用和表现力,进而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如我在教学第三段时,提出两个问题一是西段中能够表明作者态度的是哪个词?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味?在章法上,它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明确:“自以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说出了自己的体会,有的同学认为是“狂妄自大”,有的同学说是读出了秦始皇的自信,有的同学读出了秦国实力确实强大而不可撼动,有的同学读出了作者对秦始皇的否定,有的同学读出了作者嘲讽等等。在此基础上,我再问学生,这个词在文章的章法上起到了什么作用?很多同学都能理解说是引起下文,但是,这只是说对了一半,作者这样写实际是为下文张本,否则,这段话难以与下文关联起来。即,按照正常的逻辑,秦始皇统一六国,又采取了一系列的严密措施,那么,秦国,不秦朝当然应该是子子孙孙为皇帝可传万世而不绝了。但是,作者在这里偏要说是“自以为”,给了它一个似褒实贬的结论,为下文秦灭亡的结果来做铺垫,真是匠心独运,妙手天成。通过这样的赏读,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赏读关键字的时候,我还让学生比较了“愚”和“弱”这两个近义词在表现上的不同之处,让学生知道作者在表现的时候有所侧重:一个是指思想上的愚昧,一个是指实力上的削弱。这也是让学生产生兴趣的地方。6 在第四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认真比较名词的活用的现象:作状语和作动词。两个知识点都非常重要。可是有些学生容易混淆,用这个例子来区别,很有可比性,也容易让学生通过记住语言材料来记住用法,效果明显。然后让学生讨论“转而攻秦”的“转”里暗含着作者的表达意图。学生只有联系整个这段话才能作出比较确切的解释。很多学生的理解出现了偏差,说明他们结合语境来理解词语意义的良好的阅读习惯还没有形成。结合全段的语境,显然作者是表达出陈涉等人的起义是仓促之间攻打秦国,强调没有准备的意义。7 在第五段的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金圣叹的对过秦论的点评来思考。本文以大量的篇幅铺张宣扬秦的兴盛史,再以秦的速亡史与之比较照应,运用了先扬后抑、扬中有抑的手法,处处以衬托、对比来形成反差,得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说明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是不施仁政施暴政结果,劝戒后来的统治者只有施仁义,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同时,这也体现了贾谊作为辞赋家的政论特色,用夸饰的手法叙事状物,达到文势滔滔,波澜层迭的艺术效果。 总之,过秦论虽是一篇长文,但是,我们也可以尝试短教,也可以尝试简教。语文教学首要的问题当然是教学内容的确定,因为,一篇文章可以有无数种的教法,此所谓教无定法。但是无论如何变化,语文课必须有语文的味道,必须像语文的样子,必须循语文的规律。所以,我认为教学内容的核心当然是教学目标,目标定了,我们才不会跑偏,此所谓万变不离其踪,“缘督以为常”。高一语文必修二第涉江采芙蓉教案设计【教材依据】涉江采芙蓉是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诗三首中的一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先秦到汉魏晋时期的诗歌。涉江采芙蓉选自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选辑,内容多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苦和士人团体的失意和苦闷。善用质朴平实的文字展示深情,被誉为“五言之冠冕”。一、 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涉江采芙蓉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六首,诗歌用悬想式的对写法,抒发男女主人公相恋却不得相见的无奈与忧伤。学生要通过反复朗读诗歌,体会表现主人公情感的词语和诗句,分析诗歌意象,并体会其所营造的意境。高一级学生在学习诗歌上经常存在朗读诗歌感情不足,不能深入体会诗人的遭遇及情感,分析诗歌太表面,对诗歌意象把握不准确等问题,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朗诵,让学生体验诗人情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写剧本故事的形式再现诗歌情节,体会主人公的情感。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反复吟咏,初步体会主人公相念却相离的忧伤。2.运用联想连缀意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进一步感受诗情。3.通过诗歌改编的剧本创作,锻炼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方法与途径】1. 在背景音乐的熏陶下反复诵读诗歌,初步体会诗歌情感;2.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体会诗歌内容;3. 通过情景式体验,感受男女主人公想念却不得相见的忧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中主人公忧伤而坚定的情感,树立积极向上的爱情观。教学重点:通过意象分析,感受诗歌情感。教学难点:通过情景体验的迁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二、 教学准备1.要求学生找出古诗十九首中的其他诗歌先进行初步体会;2.找好背景音乐,在本节课学生诵读环节播放适当的背景音乐,有助于学生深入体验诗歌主人公的情感,设计活动:1. 读诗活动:分角色朗读,学生根据诗歌内容设想主人公性别,分角色朗读初步对主人公性别进行体会。2. 情景再现体验活动:学生根据诗歌意象,诗歌环境,主人公的动作,自行设计台词完成表演,加深对诗歌情感的体验。3.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播放:伯虎演唱的涉江采芙蓉老师提问:听完这首歌大家有什么感受?(点拨:是一首爱情歌但是内容是两人分离的;感情忧伤而坚定;歌词充满古典诗词美;)我们知道诗歌最早就是和曲而唱,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涉江采芙蓉,一起用独特的方式演绎这首诗歌。二、诵读活动(PPT显示)诗歌是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古人在劳作、用情、思念、有感时都会吟诗,诗即歌词。(PPT显示)诗大序中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涉江采芙蓉就是一首在思念驱使的劳作中即兴演唱的“情歌”。(一) 学生诵读展示活动1.(PPT展示)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教师点拨诵读节奏:五言诗断句一般是二三节拍或者二一二节拍,本诗采用二三节拍,但在具体朗读时可适当延长第三个字的发音时间。2. 学生展示诵读成果(播放背景音乐)3. 教师点评4.播放音频范读5.教师点拨诵读情感:第一、二句:通过“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描述了主人公涉江采芙蓉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轻松欢快的氛围。第三、四句:通过自问自答形式,引出诗歌另一主人公,其中自问一句“采之欲遗谁”语气由愉悦转为淡淡的幽怨,而“所思在远道”一句,则用思念之情缓和了语气,表达对远方人的思念,思念却不得见而生的忧愁。“遗”读wi,“赠送”的意思。第五、六句:画面感和动作感很强,其中“还顾”仿佛让人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的望向故乡。“漫浩浩”运用叠词,让人感觉路途遥远,而思念也随着漫长的路蔓延,这是诗歌的情感高潮。“还”读hun,“再,又”的意思。第七、八句:点明主人公无尽忧伤的根本原因同心而离居,在无尽的怅惘中,诗人仍执着的渴望两人能够在相互怀念而生的忧伤中终老一生,这不得不说是另一种坚定的爱情誓言了。(二)小组合作初步探究:在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六人为一个小组,以诗歌语言为切入点,从以下三个问题入手,初步体会诗歌中的情感。1.(PPT展示)探究问题:(1)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几个人?(通过哪些词语或诗句表现的)明确:两个人。所赠之人(特点:在远道 长路 漫浩浩漂泊 在外 )所思之人(形象:芙蓉 兰泽清幽高洁纯洁的氛围)(2) 诗歌情感基调是什么?(通过哪些词语或诗句表现的)明确:哀怨忧伤(设问句;旧乡 漫浩浩 同心离居 忧伤终老)(3) 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通过哪些词语或诗句表现的)明确:思念之情;由分离、不得见导致的思念。(所思 同心而离居)2. 小组展示讨论结果3. 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结合三、情景体验活动根据预习安排,从语文兴趣小组中选取4名文笔及理解能力俱佳的学生,在老师指点下,完成剧本创作,选取3组同学(男女搭配,三人一组),在剧本基础上,合理联想,还原诗歌故事发展,让学生更全面、更进一步体会诗歌情感。教师明确:剧本内容要求:从男性和女性不同的角度理解诗歌内容,利用联想完善诗歌故事情节,语言有美感,有情感。表演活动要求:1.联想应合乎诗歌情感; 2.语言有情感; 3.表演时,状态投入;剧本创作教师点拨:人物:女性 男性(情感: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环境:自然环境:江、芙蓉、兰泽、芳草 社会环境:所思(有感情基础) 远道、旧乡 (异地相隔) 长路(为求学、为做官、为保家卫国)情节:涉江 采 遗 思 顾 漫浩浩(相见无时的遗恨)情感:欢欣 期盼 落空 思念 坚决剧本预设一、(女性角度)又到一年采莲时节,采莲的人群穿着花衣装点着愉快的心情,划着小船进入荷花深处,独有一个背影,站在岸边神伤,痴痴的走向芙蓉水边,起初,她也向采莲的人儿一样,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但当他的眼神望向远方时,眉眼的笑意就成了紧缩的眉头,嘴里念着:“芙蓉,芙蓉”(谐音:“夫容”),就这样痴痴的采了一大把芙蓉,望向远方剧本预设二、(男性角度) 离家数载,又到一年采莲时节,遥想当年,莲花江两岸,青年男女划船采莲,互唱情歌,在晃晃悠悠的人群中,我望见了如莲花的你,莲花一般的面容,莲一般的身姿在微风中,清幽的歌声如莲香阵阵送入我耳畔,我摘下那朵中意的莲花送给你,江水中鱼儿嬉戏,江风拨弄着莲花一样的面庞,那羞涩的红晕,娇滴滴的垂下了头,像在风中摇曳的花瓣,我仿佛看到节节圆满的莲枝喜结,预设剧本三:(画外音)金戈铁马,战场黄沙,清角吹寒,军令如山,我忘不了江畔柳树下,你送我的黄手帕,一朵莲花绣在布上,刻在我心房,战马嘶鸣,江水翻滚,那散落了一地的荷香,化作马蹄,只剩下如今的遥望“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而今,我终于有机会以“孝廉”之名,入朝为官,光耀门楣,漫漫长路终于有了转折,我定不负你意,入朝根基稳固便接你过来,共享安乐。谁成想,朝门一入深似海,世族大家的尔虞我诈,岂是我满腔热血,就能对付得了的,而今,我门前冷落,人微言轻,只能落得个处处碰壁,无处话凄凉,夜夜登高,遥望漫漫长路散落的荷香。2.学生表演3.学生及老师点评师:小结:通过诵读和表演的体验活动,我们感受到诗歌中佳人采芙蓉遥寄相思和游子频回首心念故情的凄美感人的画面,一个可念但不可见,一个可望但不可及,这本是一种绝望和心碎,但主人公在最后以“忧伤以终老”,有些人虽然相隔千里,但是心却近在咫尺,纵然忧伤,却有着惟愿相伴终老一生的坚定信念。四、深化诗题,拓展思考(PPT展示)1.思考:如何树立积极健康的爱情观?教师说明问题:青少年在心理发育的关键期,如何正确看待对异性的好感,积极健康的度过青春期?明确:青春期的心动,有些注定只能留在心里,作为青春的回忆。(PPT展示)案例:2012年轰动全国的花季少女被同学毁容案,受害人周岩当时正值16花季,被同校学生陶汝坤求爱不成,因爱生恨,携带大火油机来到周岩家中,趁她不备,将油机浇到周岩头上并点燃焚烧,半分钟不到,整栋楼响彻女孩的痛哭叫声,事后尽管周岩被迅速送到医院,但是她全身烧伤面积达30%,这个曾经连脸上长个痘痘都郁闷不已的少女,头上,脖子上,胸部多处严重烧伤,一只耳朵已经完全烧掉,整个人面目全非。肉体的痛苦尚且如此,精神的摧残更如梦魇。2.在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学生讨论并发言3.教师评论并点拨:真正的爱情是建立在尊重他人,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上的。中学生一定要用理智的态度看待青春期心理变化。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五、作业1. 有感情的背诵诗歌。2. 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用不少于200字的故事,描述诗歌内容,要求联想合理,情感真挚。四、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构思上以诵读体验与情景再现体验为主,让学生由字词逐步深入到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学生诵读展示,初步体会诗歌内容,教师纠正发音及断句,让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售房屋居间合同
- 工程担保借款合同
- 家庭房屋装修合同协议
- 幼儿园装饰装修合同
- 山地出租合同协议
- 甲乙合同股份协议
- 自媒体免责协议合同范本
- 办公室场地出租合同协议
- 核酸检测协议合同
- 卷烟包装箱回收协议合同
- 2025年中铁快运股份有限公司招聘(9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酒店行业安全事故举报与奖励制度
- 职业病防护设施与个体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
- 第五节 胡静-常用正颌外科手术
- 矿井开拓方案比较
- DB23-黑龙江省建设工程施工操作技术规程-城镇道路工程.doc
- 小学数学专题讲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PPT
- VALOR基本操作步骤
- 建筑装饰专业中级职称理论考试题库
- 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申报书
- 10kV油浸式变压器技术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