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建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表项目名称: 再生混凝土纳米强化技术研究 项目类别: 1 (1-创新训练、2-创业训练、3-创业实践)负 责 人: 李育霖 所在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 无机非金属材料1004 联系电话:指导教师: 谷亚新 职称 教授 王玲玲 职称 讲师 申请日期: 2012 年 10 月 28 日 沈阳建筑大学大学教务处 制表填 报 说 明一、填写申报表之前,请认真阅读沈阳建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及其他相关文件。二、请实事求是、逐条、认真地填写申报表中的各项内容。表达应明确、严谨、简洁。三、“项目所属一级学科”应是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和艺术学12个一级学科门类中的一种或多种(跨学科)。四、“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信息”第一栏请填写项目负责人基本信息。五、申报表请用A4纸打印,表中除签字盖章内容,请尽量打印填写,页面空格不够时请自行加页,做成附件附于表格最后,于左侧装订成册。申报表需提交一式三份,需经项目参与人员签字,指导教师和所在学院审查、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25一、项目概况项目名称再生混凝土纳米强化技术研究项目类型()创新训练项目 ()创业训练项目 ()创业实践项目项目实施时间起始时间:2012年12月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申请经费(元)大 写:伍仟圆整小 写:5,000(元)项目起止时间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负责人及团队成员信息姓 名(签名)学 号专业联系电话成绩排名李育霖1004230419无机非金属材料1360418056228陈顺钦1004230426无机非金属材料133868784238姜瑞双1004230439无机非金属材料1870408348110陈肖1004230423无机非金属材料1399882733112吴飞飞1004230113无机非金属材料1580403326250指导教师信息姓名(签名)学院职称联系电话从事专业方向谷亚新材料学院教型建筑材料王玲玲材料学院讲型建筑材料指导教师主要成果:谷亚新教授,作为教学副院长,成功组织申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功能材料),编写高分子材料校级本科特色专业申报材料并成功获批,联系辽宁省建筑节能环保协会共建2个研究所;积极搞好科研教研和学科建设工作,主持和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31项,其中主持项目10项,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1项,主持辽宁省教育厅等省级项目3项;共获各级成果奖励21项,第一作者获奖12项,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37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4篇,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4篇;申请专利8项,授权2项;参编高校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材料)1部,参编全国化工行业标准2部,参编辽宁省地方标准3部。曾获沈阳市委教科工委优秀共产党员、沈阳市“巾帼文明岗明星”、 本科教学评估与建设先进个人等各项荣誉称号18项,连续5年获校先进工作者。具体与本项目相关成果详见附件1。二、项目内容简介立项背景再生混凝土(recycled concrete, RC)是利用旧建筑物拆下来的废弃混凝土块,经清洗、破碎、筛分和按一定比例相互配合后,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重新拌制的混凝土。通常,再生骨料棱角多,表面粗糙,组分中还含有硬化的水泥砂浆,因此吸水率大、压碎指标高,导致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下降。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通过物理强化和化学强化等方法对再生骨料进行处理,以期性能接近天然骨料,从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纳米材料随着微粒粒径的减小,比表面积和表面原子数急剧增加。表面原子配位严重不足,导致大量的悬键和不饱和键,使之处于较大的热力学不稳定态,即这些表面具有较高的活性,很容易与其它原子结合。另外,有关纳米微粒表面形态的研究指出,随粒径的减小,表面光滑程度差,形成凹凸不平的台阶,可增加化学反应的接触面促进水化反应,是适用于水泥混凝土的界面强化剂。本项目尝试将纳米强化技术引入再生混凝土,通过改善其内部的组成结构来提高其抗压强度、抗侵蚀性、抗冻性等方面的宏观性能。项目的主要内容本项目将采用不同的纳米浆液分别对再生骨料进行表面强化,将水泥和纳米材料与分酸液混合按比例调成浆液,对再生骨料进行浸泡、干燥等处理,直接填充再生骨料的孔隙,或与骨料中的某些成分如原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生成Ca(OH)2、3CaO2SiO23H2O等反应的生成物能填充孔隙,或浆液能将再生骨料本身的微细裂纹粘合,改善再生混凝土孔隙结构,解决再生混凝土界面薄弱的问题,进而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并通过纳米材料水化产物的XRD图谱、界面形貌特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等手段从微观角度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实施目标 (1)试验对比确定再生骨料更优纳米材料,如水玻璃、纳米CaCO3、纳米SiO2等;(2)纳米强化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侵蚀性、抗冻性等宏观性能测试分析;(3)采用XRD和SEM等手段表征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纳米强化技术的理论分析。三、项目特色与创新点(1) 将纳米强化技术引入再生混凝土的制备和性能改进,多学科交叉融合;(2) 采用XRD和SEM等手段对纳米强化后再生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表征,以深入解释其强度、耐久性等宏观性能的变化规律;(3) 对比不同纳米材料对再生混凝土强化的优劣,为技术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四、申请条件知识条件和前期调研准备:系统掌握混凝土的组成、结构和性能等知识;通过上网查询大量相关资料,对我们所要研究的再生混凝土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对纳米材料研究也有一定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对本课题非常感兴趣,愿意致力于再生混凝土工艺及性能的改进,为环保做出贡献。项目负责人简介:李育霖,具有用于探索,勤于思考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较强,团队合作能力比较突出,善于沟通,在校期间表现良好,学习成绩优秀,共获得四次校级三等奖学金,校优秀干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二等奖,英语配音大赛中获得团体三等奖,数学建模沈阳建筑大学优秀奖,鉴于此前参加过两次混凝土设计大赛,积累了一定的与混凝土相关的知识。在校积极参加校院组织的活动并认真参与完成,有着良好的学术态度,对事认真负责。团队成员简介:姜瑞双,品学兼优,对事认真负责,工作上一丝不苟,学习成绩也非常优秀,获得过四次二等奖学金,两次学习优秀奖学金,校三好学生。之前参加混凝土大赛并且获得丰富经验,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三等奖,数学建模沈阳建筑大学优秀奖;在参加的这些活动中,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独立解决在比赛中的问题,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与团队成员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在校期间多次参加活动,多次作为组织者,有一定的领导能力,工作中力求完美,注重细节。吴飞飞,学习和工作方面表现的都很出色,学习能力很强,获两次校三等奖学金,校社会工作奖学金一次;工作方面,在学生会担任重要职务,工作经验及其丰富,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善于表达,理解能力很强,工作中多次获得导员及任课老师的肯定,此外,还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式活动,例如混凝土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在这些活动中都有良好的表现,展现出过硬的专业素养和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另外,利用课余时间参与了许多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全国蒙牛营销大赛等,在这些比赛中也展示了自己有很好的口才!陈肖,学习成绩优秀,在校期间获得三次一等奖学金,一次二等奖学金,四次学习优秀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有极强的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对待问题勤于思考并且能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善于发现,善于总结,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对待事情严谨负责,沟通能力很强,在参加的混凝土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以及英语配音大赛中均表现不俗,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一定的舞台表现力;性格开朗,能够在比赛中对所在团队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陈顺钦,学习成绩优秀,具有较为丰富创新科研能力、学术修养和团队精神。在校期间共获得四次二等奖学金,两次学习优秀奖学金,一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一次辽宁省政府奖学金,校三好学生,校优秀学生干部。在创新科技类竞赛中也取得较好的成绩,主要奖项有:数学建模沈阳建筑大学一等奖,2012数学建模东北三省联赛三等奖,2012“高教杯”数学建模竞赛辽宁省二等奖,辽宁省首届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校二等奖,第八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省三等奖。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都有很好的团队合作能力,善于沟通,科研能力较强,利用我们自身各不相同的优点在比赛中优势互补以便于更加利于我们项目的进展。团结一致,迎难而上,绝不放弃是我们永远前进的动力!四、项目方案项目实施时间表时间阶段安排2012.12-2013.02资料搜集整理,实验方案制定2013.03-2013.05再生混凝土纳米强化技术实验:再生混凝土制备及宏观性能检测2013.06-2013.09再生混凝土微观测试分析:XRD和SEM2013.10-2013.12理论分析,撰写论文,结题总结人员分工姓名项目分工李育霖全面负责,协调安排陈顺钦宏观性能测试姜瑞双宏观性能测试陈肖微观性能测试吴飞飞理论分析项目实施保证措施新型建筑材料分析检测技术实验室能够进行再生混凝土的制备与宏观性能测试及微观分析,实验条件完备。所在材料学院能在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五、预期成果形式撰写论文1篇。六、经费预算项目预算(元)实验材料费1000宏观性能测试1000微观性能测试2000论文版面费1000合计5000七、申请人承诺 本人保证以上填报内容的真实性。如果获得立项,本人(以及项目组成员)将严格遵守沈阳建筑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及其它相关规定,严肃、认真地实施项目计划,严格执行审批的项目经费预算并按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材料。 申请者(签字): 年 月 日指导教师意见: 签 字: 年 月 日学院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年 月 日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公章): 年 月 日附件1 谷亚新教授与本项目相关成果序号论文名称发表刊物发表时间发表期号本人排序是否核心检索类别检索时间备注1木粉/聚氯乙烯复合材料的研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7.03V23(2)1中文核心EI检索2007200721106139082聚硫橡胶增韧环氧树脂模具材料的研究塑料科技2009.02V38(2)1中文核心3ACR加工改性剂对聚氯乙烯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新型建筑材料2010.04V37(4)1中文核心4四种铅盐类热稳定剂在聚氯乙烯加工中的应用比较塑料科技2009.12V37(12)1中文核心5聚苯胺/膨润土导电性功能填料的研制新型建筑材料2008.04V35(4)1中文核心6用VC+制作二元共聚物组成曲线的研究计算机与应用化学2007.04V24(4)1中文核心7聚苯胺/环氧树脂导静电涂料研制新型建筑材料2007.05V34(5)1中文核心8导电聚苯胺/钙基膨润土复合材料的制备分子科学学报2007.12V23(6)1科技核心影响因子0.4799高分子化学悬浮聚合实验教学系统的开发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06V26(6)1科技核心影响因子0.49310导电聚苯胺/橡胶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高分子通报2008.04(4)1全国刊物影响因子0.81211共聚物平均组成曲线软件的开发高分子通报2007.02(2)1全国刊物影响因子0.81212高分子化学教学系统的开发高分子通报2005.12(6)1全国刊物影响因子0.81213提高高分子化学课教学质量初探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5.05V11(123)1全国刊物14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以沈阳建筑大学功能材料专业为例高等建筑教育2011.03(3)1全国刊物15孔隙率对多孔聚乙烯醇缩甲醛响应行为的影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07V 21 (4)3中文核心EI检索2005200535933152616TiO2填充聚氨酯弹性体复合材料性能研究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9.10V25(10)4中文核心EI检索20092009491253076117羧甲基壳聚糖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06.01V23(12)3中文核心EI检索2006200621989723218无醛木材胶粘剂粘结强度和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新型建筑材料2009.10V36(10)2中文核心19耐热聚氨酯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化工新型材料2007.12V35(12)3中文核心20壳聚糖分离富集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镍化学试剂2005.01V27(1)3中文核心21新型聚氨酯保温材料的研制新型建筑材料2010.08V37(8)4中文核心22单组分硅氧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制中国胶粘剂2008.04V17(4)3科技核心23油溶性单组分聚氨酯灌浆材料的研制中国胶粘剂2008.05V17(5)3科技核心24铜粉添加型导电胶的研制中国胶粘剂2008.11V17(11)3科技核心25环保型聚氨酯胶粘剂的研制中国胶粘剂2007.11V16(11)3科技核心26水性单组分聚氨酯灌浆材料研制中国胶粘剂2007.12V16(12)3科技核心27环氧树脂/有机蒙脱土胶粘剂制备及耐蚀性研究粘接2008.03V29(3)4科技核心28有机蒙脱土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制备工艺优化设计中国胶粘剂2008.01V17(1)4科技核心29全塑型聚氨酯塑胶地板的制备聚氨酯工业2005.04V20(4)3科技核心30聚氯乙烯/热塑性弹性体共混增韧研究进展高分子通报2011.11(11)4科技核心31聚氨酯/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分子科学学报2008.08V24(8)3全国刊物影响因子0.47932化工实验室废水混凝脱色研究天津化工2007.01V21 (1)3全国刊物33硅微粉填料对环氧灌封材料性能的影响天津化工2009.07V23(4)4全国刊物34高分子专业实验室的开放研究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5.03V11(119)2全国刊物35高校基础化学实验室改革模式的探讨中国教育教学杂志2005.05V11(123)3全国刊物36废弃聚苯乙烯在保温隔热材料中应用研究第三届中国能源科学家论坛2011.103国内会议37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进展21世纪建筑材料2011.05(5)2全国刊物序号项目名称项目来源立项时间结题时间项目负责人本人排序合同金额进款额进款时间备注1多功能建筑涂料的制备与涂装技术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支撑计划(2006BAJ04A04)2008.012011.12谷亚新120万20万20082聚苯胺类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及应用辽宁省教育厅(2006B081)2007.012009.12谷亚新12万3环保型木塑复合化学建材的开发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0.012011.12谷亚新10.5万0.5万20104我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辽宁省“十一五”教育规划课题2006.012007.12谷亚新10.2万0.2万20065油罐防静电防腐蚀涂料的研制中油唐山石油销售有限公司(06-08-45)2006.062008.12谷亚新16万4万20066高分子消泡剂的研制及在水行业氯吸收装置运行系统中的应用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自来水厂(07-08-75)2007.092009.09谷亚新14万4万20077安全节能型建筑外墙保温隔热材料及配套技术辽宁省科技厅重大工业攻关项目(2011222005)2011.012013.12刘军230万30万20118村镇生物质建材的研究辽宁省教育厅(20060698)2008.012009.12刘军24万4万20089基于碳纳米管/石墨烯网络的高分子复合材料输运特性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项目(LS2010128)2010.012011.12曾尤210万10万201010具有PTC效应的碳纳米管聚合物复合材料功能特性研究辽宁省教育厅项目(2008589)2008.012009.12曾尤22万2万200811滴灌流量的凝胶驱动及控制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启动项目(06-6-20)2006.012008.12曾尤24万4万200612新型高效环保融雪剂的研制国家建设部(2009-K4-20)2009.012010.12马健岩313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办学模式创新研究全国教育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2010.102011.12刘军23万14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背景下材料类人才培养新模式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教育教学科研课题(2011001)2011.072013.12刘军23万15构建“大土木”下建筑材料差异化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辽宁省高教学会“十二五”高教科研课题(GHZDB11015)2011.072013.12刘军20.3万0.3万201116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评为2011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辽宁省教育厅(Z201146)2011.092014.12刘军420万20万201117以就业为导向, 全力提升高分子材料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沈阳建筑大学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09.012010.12谷亚新10.1万0.1万200918高聚物合成工艺学课件沈阳建筑大学教研立项2006.012007.11谷亚新10.1万0.1万200719塑料材料学实习教学软件的开发沈阳建筑大学教研立项2006.092007.12谷亚新10.1万0.1万200720高分子化学网络课程沈阳建筑大学教研立项2007.092008.12谷亚新10.1万0.1万200821高分子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研究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0.062012.12刘运学30.2万0.2万201022一种单组分聚氨酯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沈阳市专利支持计划2005.102006.12刘运学30.2万0.2万200623高柔顺性石墨烯/聚氨酯热界面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201107)沈阳建筑大学基金项目2011.122012.12刘运学30.3万0.3万201124防水、保温、节能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研制沈阳建筑大学青科金(2005105)2005.122006.12刘运学30.2万0.2万200625清扫器耐磨材料研发本溪市运输机械配件厂(06-08-85)2006.092008.12刘运学320万3万200826电缆接头用柔性绝缘材料的研发沈阳市通驰电气有限公司(08-08-30)2008.092010.12范兆荣34万1万200927Wettingcurrent研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08-08-59)2008.012009.12万烨519万19万200828现代材料测试技术建筑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立项2010.102012.12许峰41.5万1.5万201029计算机模拟化工原理试验方法研究沈阳建筑大学CAI立项2006.092007.12刘运学30.1万0.1万200730塑料成型与模具设计课程多媒体课件沈阳建筑大学CAI立项2008.122009.12王丽华231材料科学与工程多媒体课件沈阳建筑大学CAI立项2010.42011.12王丽华2序号专利名称专 利 类 别授权时间发明、设计人本人排序备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1防电磁波辐射屏蔽装置实用新型2005.02谷亚新1专利号ZL03261902.22一种秸秆板用无醛水性胶粘剂发明200910011661.3刘军2公开号CN101591520A3一种抗紫外线性能的苯丙外墙涂料发明2011100906544.4刘军2公开号CN102134424A4一种消除浇注型聚氨酯弹性体制品表面气泡的方法发明201010556921.8刘运学3公开号CN102029676A5一种聚氨酯外墙保温材料发明200510046657.22008.11刘运学3专利号ZL0510046657.26导电聚合物改性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发明200910013136.5许峰3公开号CN101612554A7一种双组分聚氨酯网胶及其制备方法发明201010237538.6刘运学3公开号CN101892029A8改性明胶抑尘剂及其制备方法发明200910013135.0许峰4公开号CN101619205A附件2:王玲玲,女,1979年9月生,建筑材料教研室讲师,现大连理工大学建筑工程部博士在读,从事新型建筑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期已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论著目录: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刊登时间刊物级别检索类别本人排序湿处理工艺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影响研究混凝土2013.01(已收录)核心1制备工艺对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影响研究混凝土2012.12(已收录)核心1聚丙烯纤维砂浆抗裂性能研究混凝土2011.12核心1聚羧酸减水剂对钢纤维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混凝土2011.09核心1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研究混凝土2011.06核心1无砂混凝土强度研究混凝土技术2010.10全国性学术1Study on the Effect of Agent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rn Straw Cement-based Biomass MaterialsThe 1st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Transportation2010.11国际会议EI3无砂混凝土抗冻性研究福建建材2009.04全国性学术1论循环经济条件下建筑材料的开发与利用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10全国性学术1外墙砖盐析处理与抑制试验研究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09全国性学术1论优化设计与建设工程投资建筑与预算2008.04全国性学术3绿化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建材技术与应用2008.01全国性学术1著作名称出版单位著作类别本人排序2010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模拟知识题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22009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模拟知识题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22008年一级注册建筑师资格考试 建筑材料与建筑构造模拟知识题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教学参考书2附件3:参考文献1 韩仲琦.纳米技术在水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粉体技术,2006(3):30-34 2 陈荣升,叶青.掺纳米SiO2与掺硅粉的水泥硬化浆体的性能比较J. 全国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2(1):7-103 熊国宣,邓敏,徐玲玲,唐明述.掺纳米TiO2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J.硅酸盐学报,2006.9,34(9):1158-11614 肖建庄,孙振平,李佳彬,顾志强. 废弃混凝土破碎及再生工艺研究J.建筑技术,2005.9,36(2):141-1445 王立久,王宝民.纳米SiO2对硅酸盐水泥性能影响实验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9,43(5):666-6696 唐明,巴恒静,李颖.纳米级SiOx与硅灰对水泥基材料的复合改性效应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5,31(5):523-5277 王捷,何真,张博,梁文泉.纳米技术合成水泥矿物工艺参数研究J.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10.5:1-48 魏智强,王政军,乔宏霞,戴剑锋,冯旺军,王青,闫鹏勋.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粉体技术,2005.2,11(1):45-489 韩仲琦.水泥领域中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现状J.水泥技术,2009.2:17-1810 周勇,肖汉宁,李九苏.无砂透水性再生混凝土生产工艺研究J.混凝土,2008.3(9):36-3711 李秋义,李云霞,朱崇绩,田砾.再生混凝土骨料强化技术研究J.全国中心核心期刊,2006(1):74-7712 邓宗才,余向军.再生混凝土骨料生产工艺与分类标准的研究J.工程建设,2009.8,41(4):15-1813 肖建庄,李佳彬,兰阳.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最新进展与评述J.全国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3(10):17-2014 杨青,钱晓倩,钱匡亮,王章夫,周堂贵.再生混凝土纳米复合强化试验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2,29(1):66-6915 沈丹,孙伟民,黄颖,戴薇原,缪汉良.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公式的探讨J.产品与材料,2008(10):38-4216 卜韶芬,李锋.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A及B值的确定J.山西建筑,2006.5,32(10):175-17617 赵悟,冯忠绪.再生集料混凝土的振动拌和强化机理研究J.理论研究,2006.8(8):17-2018 王玲玲,陈彦文,潘文浩,孙小巍.制备工艺对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研究J.工艺与设备,2011(6):162-16419 张华夏.表面预处理及混凝土回收骨料的试验研究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5(11):73-7420 谭志明.促进再生骨料混凝土应用的方法J.两岸四地工程师(广州)论坛论文集,2011(9):160-17021 陈黎安,刘佳颖.废混凝土破碎与再生集料的加工及处理工艺J.粉煤灰,2012(1):28-3122 李旭平.废弃混凝土再生利用关键技术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9.4:1-5523 盛毅生.再生骨料混凝土水灰比统一定则与界面强化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学,2006.324 全洪珠.国外再生混凝土的应用概述及技术标准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9,30(4):88-9225 孟茁超,杜婷,林怀立,刘中心,周志强.绿色高性能商品再生混凝土的开发研究J.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6.12:4-626 张泽平,李建宇,杨晓晶,师朋.浅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可行性R.太原:太原理工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7 李彦军,刘志奇.新型再生混凝土特性及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07.5,33(13):164-16528 常彦铮.应用ANSYS建立再生混凝土随机骨料模型的方法研究R.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9 吴红利.再生骨料混凝土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R.北京:北京建筑工程学院30 于纪栋.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与前景研究A31 孙跃东,肖建庄.再生混凝土骨料J. 全国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4.3(6):33-3632 王宝民.纳米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9.1233 陈永刚,曹贝贝.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发展动态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3)4-634 刘听,张雄,张永娟,沈中林.再生混凝土技术研究新进展J.上海建材,2009(2)35 张雷顺,王娟,黄秋风,邓宇.再生混凝土抗冻耐久性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05.1,35(9):64-66 36 林建峰,盛毅生,邢鸿燕.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实验研究J.科技通报,2006.11,22(6):808-812 37 王社良,赵昆,张博,于洋.长龄期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弹性模量影响的试验研究J.原材料及辅助物料,2011(10):43-4538 张学兵,方志,郭雪怡,徐晓伟,唐卓,樊萱,匡成钢.DSP 强化与预处理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及破坏机理分析J.工业建筑,2012,42(4):15-2039 寇世聪,潘智生.不同强度混凝土制造的再生骨料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J.硅 酸 盐 学 报,2012.1,40(1):8-1140 万朝均,李腾,陈旭,邓天明,张廷雷,范菁菁.废弃混凝土再生水泥熟料的配制与性能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2.4,34(2):144-14841 杨瑞海, 陆文雄, 余淑华, 李柯.复合纳米材料对混凝土及水泥砂浆的性能影响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10,29(5):145-14842 杜婷,李惠强,吴贤国.混凝土再生骨料强化试验研究J.建筑石膏与胶凝材料,2002.3:6-843 肖素萍,向芸,陈林,文忠和,徐小勇,施卫国.活性炭负载TiO2光催化剂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2.8,31(4):877-87944 李固华,高波.纳米SiO2对混凝土盐类结晶循环性能的影响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7.2,42(1):71-7445 李固华,高波.纳米微粉SiO2和CaCO3对混凝土性能影响J.铁道学报,2006.2,28(1):132-13646 陈建良,倪竹萍.强化处理改善再生骨料混凝土性能试验J.低温建筑技术,2011(2):14-1647 杜应吉,韩苏建,姚汝方,李元婷.应用纳米微粉提高混凝土抗渗抗冻性能的试验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4.7,32(7):108-11048 李秋义,杨向宁,朱亚光.灾区建筑垃圾再生骨料与再生混凝土技术J.市政技术,2012: 60-6149 王章夫,张津践,詹树林,钱晓倩,朱耀台.再生骨料界面纳米强化技术的微观分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8(39增刊2):410-41450 谢邦华.纳米混凝土试验与应用模拟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0.251 梁济丰,武卫,李赞成.再生混凝土二次再生利用研究J.混凝土,2011.2(2)52 文涛,翟登超.再生混凝土技术的综述J.科技信息,2011(15):70-7453 Ismail Abdul Rahman.Assessment of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J.Modern Applied Science,2009.10(10)54 张学兵,方志,郭雪怡,徐晓伟,唐卓,樊萱,匡成钢.DSP 强化与预处理的再生骨料混凝土强度及破坏机理分析J.工业建筑,2012(4):15-2055 蒋凤昌,周桂香,朱慈勉,郭志刚,薛剑胜.包容型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2,5(5):85-8754 鲁飞,孟凡明.TiO2光催化剂掺杂改性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1.2,30(1):117-11955 刘莹,彭松,王罗春.再生骨料及再生混凝土的改性研究J.再生资源研究,2005(1):33-3956 曹奇.再生混凝土的技术经济分析J.基建优化,2005.6,26(3):125-12657 魏璟璟.全组分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水泥的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658 孙振平,谭国强,王新友.再生混凝土技术M.2002.4:36-4059 陈云钢,孙振平,肖建庄.再生混凝土界面结构特点及其改善措施J.全国建筑科学核心期刊,2004(2):10-1360 王韵芳,孙彦平.Si掺杂光催化材料设备、活性及其机理J.硅酸盐学报,2011.2,39(2):205-20961 李久苏.基于活性粉末增强的混凝土再生利用技术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9.362 毋雪梅,高耀宾,杨久俊.浸渍法强化再生骨料配制再生混凝土的试验J.河南建材,2009(1):56-5763 吴建华,马石城,唐昭青,李晓全,刘小根.聚丙烯纤维和硅粉对再生混凝土的强化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11):36-3864 刘立军.纳米钢纤维复合增强混凝土韧性的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09.865 张茂花.纳米路面混凝土的全寿命性能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1266 沈桃.再生骨料的应用性技术研究J.科技资讯,2011(15):92-9367 王涛.再生骨料强化及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科技辑,2011(S1)68 郑宇,聂玮.再生混凝土的初步探讨J.安徽建筑,2011(4):47、7869 何克味,秦荷成.再生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分析J.大众科技,2011(5):71、9070 陈云钢.再生混凝土界面强化试验的微观机理研究J.原材料及辅助物料,2007(11):53-5771 雷霆.再生骨料混凝土界面强化及抗氯离子渗透特性研究D.浙江:浙江工业大学,2007.1172 王俊杰.基于界面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提升机理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1.373 华小巧.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强化与再生混凝土的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09.274 钱匡亮.纳米对水泥基材料的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11.3.1675 范兆荣, 刘运学, 谷亚新, 张晴.新型单组分聚氨酯防水涂料的研制J.辽宁化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金丝桃素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重型机械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酒吧POS软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道路清扫车行业发展分析及发展前景与投资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通信电缆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运算跨导放大器(OTA)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运动器材及配件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输液塑料包装袋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价值评估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车身钢板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跨境电商系统行业市场发展前瞻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度智能硬件产品全国区域独家代理合同3篇
- 办公室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招聘50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浙江嘉兴市众业供电服务限公司招聘3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课件】第12课+理想与典范-古希腊与古罗马美术+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 建筑行业安全隐患举报奖励机制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机制
- Unit10 How to stay safe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教科版(广州)英语五年下册
- 小学生诗词大赛练习资料
- 铝板幕墙监理细则
- 全过程工程咨询管理服务方案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