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 中文摘要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舰艇、大型机械等工业领域快速发展,要求材料具有越 来越多的综合性能。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更耐磨和更耐疲 劳, 阻尼性能好, 热膨胀系数小。 因此, 作为工程材料和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 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而实验和研究都主要集中在陶瓷颗粒体积分数在 0-30 %的铝基 复合材料,而对高体积分数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较少。此外,不同碳源 对于高体积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的研究也较少。 目前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运用内生法制备复 合材料时,增强相通过组分材料间的放热反应在基体中产生,增强相的表面无污染、 与基体的界面干净、结合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因此,研究利用原位内生法制备高 体积分数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使用三种不同的碳源:石墨、炭黑和碳纳米管,运用燃烧合成与热压的方 法下,在 Al-Ti-C 体系中制备了致密的高体积分数原位内生碳化钛陶瓷颗粒,分析了 不同碳源下高体积 TiCx/2009Al 复合材料中陶瓷颗粒的尺寸、形貌、分布情况及其硬 度、压缩性能的变化规律和断口形貌。本论文主要有以下结论: (1)在不同碳源下燃烧合成加热压制备的高体积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实验中, 燃烧反应体系均很稳定,最终生成了稳定的碳化钛颗粒增强相,没有亚稳态和过渡相 的产生。 (2) 采用碳纳米管为碳源制备的 TiCx陶瓷颗粒的尺寸最小。并且 TiCx/2009Al 复合材 料中陶瓷颗粒的尺寸随着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大。 (3) 在相同 TiCx的体积分数下,碳源为碳纳米管时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最大压缩 强度(UCS )、屈服强度(0.2)均高于碳源分别石墨和炭黑。在碳源相同时,随着 TiCx的 体积分数的增加,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最大压缩强度(UCS )、屈服强度(0.2)提高, 而断裂应变量 f减小。 (4)高体积分数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断裂机制是碳化钛陶瓷颗粒与铝基体在界面 处的脱离,所以其压缩强度主要是由陶瓷颗粒体积分数和陶瓷与基体的界面结合强度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 决定。 关键词: 原位内生 TiCx/2009A 复合材料 组织 压缩性能 碳源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i Abstract As rapid development of aerospace and ships and large machinery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it requires that material has mor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Ceramic particles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have higher intensity and rigidity, better wear and fatigue resistance, good damping performance and small thermal expansion coefficient. Therefore, they are widely used as the engineering material and structure material in aerospace and automobile industry, etc. The experiment and research are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eramic particles volume fraction in 0-30%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but there is less research in high volume fraction of ceramic particles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In addition, there is also less research in effect of different C sourc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high volume ceramic particles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The preparation methods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al casting and in situ method. When manufacturing composites visa in situ method, reinforced phase arises from the matrix by exothermic reaction. The surface of the reinforced phase interface is clean and pollution-free and reinforced phase combines with matrix in the high strength. It also has good chemical stability. So it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the high volume fraction ceramic particles reinforced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 material by in suit method. This paper uses three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graphite, carbon black and carbon nanotubes. High volume fraction TiCx/2009Al is prepared by the method of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hot pressing in Al-Ti-C system, and TiCx size, morphology and distribution and hardness and change rules of compression performance and the fracture morphology in high volume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different carbon sources was analyzed. This thesis mainly ha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1) In the experiments of preparing high volume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v different carbon source by the method combustion synthesis heat pressing, combustion reaction system is very stable, and ultimately making stable titanium carbide particles reinforced phase. Besides, there is no metastable and transition phase. (2) When carbon nanotubes are used, the synthesized TiCx ceramic particles have smaller size. And the size of the ceramic particles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eramic particles. (3) Under the same TiCx volume fraction,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carbon nanotubes as carbon source have higher UCS and 0.2 compared with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with graphite or carbon black as carbon source. Under the same carbon sourc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volume fraction of TiCx, in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have higher UCS and 0.2 and lower f. (4) The fracture mechanism of high volume fraction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is that titanium ceramic particles leave from the interface of aluminum matrix. Therefore, the compression strength is mainly decided by ceramic particles volume fraction and the interface bonding strength between ceramics and substrate interface. Keywords: In-situ TiCx/2009Al composites microstructure compression properties carbon source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 目 录 第一章 绪 论 1 1.1 选题意义 . 1 1.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 2 1.2.1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种类 . 2 1.2.3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 6 1.2.4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 . 7 1.3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技术 . 8 1.3.1 常用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方法 . 8 1.3.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原位反应热力学及动力学 . 12 1.4 实验主要研究内容 . 15 第二章 实验方法 17 2.1 实验材料 . 17 2.1.1 基体材料 . 17 2.1.2 合成增强体原材料 . 17 2.2 实验过程 . 17 2.2.1 配料和混料球磨 . 17 2.2.2 制备预制块 . 18 2.2.3 燃烧合成法制备复合材料 . 18 2.2.4 萃取实验 . 19 2.3 样品表征 . 19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 . 19 2.3.2 扫描电镜分析 . 20 2.3.3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 20 2.4 力学性能测试 . 20 2.4.1 硬度测试 . 20 2.4.2 压缩性能测试 . 20 2.5 技术路线 . 21 第三章 原位合成 TiC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 . 23 3.1 引言 . 23 3.2 XRD 分析 . 23 3.3 不同碳源燃烧合成 TiCx颗粒尺寸和形貌分析 24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 3.4 TiCx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 26 3.5 本章小结 . 27 第四章 原位合成 TiCx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29 4.1 引言 . 29 4.2 硬度测试分析 . 29 4.3 压缩性能测试分析 . 29 4.4 本章小结 . 32 第五章 结论 35 参考文献 37 致 谢 41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 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船舶舰艇、大型机械等工业领域快速发展,要求材料具有越 来越多的综合性能。而金属基复合材料结合了金属的高韧性、高延展性以及陶瓷的高 强度、高弹性模量特点,具有显著的热稳定性、高比模量、高比强度等力学性能和热 物理性能,并作为工程材料和结构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以及汽车工业等领域1-4。 运用铝制备复合材料有许多特点, 如铝的密度小、 质量轻、 可塑性强, 铝基复合材料制 备技术较简单, 且制备出的铝基复合材料易于机械加工。 此外, 铝基复合材料比强度和 比刚度高,更耐磨和更耐疲劳, 阻尼性能好, 热膨胀系数小5。因此, 在金属基复合材 料当中,铝基复合材料已成为最重要的、最常用的材料之一。 与晶须和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相比,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成本低, 原材 料资源丰富, 并且制备工艺简单。不同的增强颗粒与铝基体组合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 复合材料。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广阔的应用领域和极好的发展前景6-7。然 而,随着陶瓷增强颗粒的体积分数增加,铝基复合材料容易出现微裂缝和孔洞,降低 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所以实验和研究都主要集中在陶瓷颗粒体积分数在 0-30 %的铝 基复合材料,而对高体积分数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较少。 根据增强相产生的方式不同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 种。粉末冶金、喷射沉积、机械合金化和挤压铸造等复合材料制备方法都属于外生型 制备方法。 外生型制备复合材料中的陶瓷颗粒尺寸偏大, 增强相与基体界面容易污染, 润湿性差,可能存在界面反应,最终降低了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8。运用内生型法制 备复合材料时,增强相通过组分材料间的放热反应在基体中产生,增强相的表面无污 染、与基体的界面干净、结合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并且反应放热还可以使挥发性 杂质离开基体,有净化基体的作用。内生型法又称原位反应法,包括自蔓延燃烧法、 放热弥散法、接触反应法、气液固反应法、熔体直接燃烧氧化法、机械合计化法、浸 渗反应法、混合盐反应法、原位热压放热反应法、微波合成法等等9。 可以用原位法生成的陶瓷种类有很多, 常用的主要有 TiC、 TiB、 TiB2和 Al2O3等。 TiC 具有高硬度、高熔点、并且碳化钛颗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也有极优的耐磨损性及 高温性能。然而,目前对于 TiC 尺寸和形态对于铝基复合材料的影响的研究和实验很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 有限。此外,用于合成 TiCx/Al 复合材料的碳源主要为石墨、炭黑、碳纳米管,然而 很少有实验和研究放在这三种碳源对于合成增强相 TiCx 的尺寸、形貌和在铝基体的 分布情况的影响10-12。 如今对于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备方法、反应热力学、动力学、组织和界 面上,对于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相对来说更少一些。对力学性能的分析主要包括 拉伸性能、压缩性能、动态机械回复、磨损性能和蠕变行为等,但是这写研究也只是 放在低体积分数增强复合材料,所以研究高体积分数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是 十分必要。另外,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高体积分数陶 瓷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一般具有较低的热膨胀系数,能够更好的满足陶瓷增强铝基复合 材料在电子封装方面的要求。 本论文使用三种不同的碳源:石墨、炭黑和碳纳米管,运用燃烧合成与热压的方 法下,在 Al-Ti-C 体系中制备了致密的高体积分数原位内生碳化钛陶瓷颗粒,并且通 过 XRD、SEM、FESEM 等手段进行显微组织观察、硬度测试、压缩性能测试、分析 不同碳源在同一体系生成碳化钛的尺寸、形貌和在铝基体中的分布情况,最后测试制 备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揭示显微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为铝基复合材料提供 了新的制备技术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途径,同时也为优化铝基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 提供合理的理论基础,从而进一步满足铝基复合材料在结构和工程上的应用。 1.2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现状 1.2.1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增强体的种类 制备陶瓷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时,增强体的选择对于材料的综合性能至关重 要。一般认为,颗粒增强金属复合材料应遵循以下原则。 (1)颗粒应高度弥散均匀分布在金属基体之中,阻碍导致塑性变形的位错运动; (2) 颗粒粒度大小要适度, 因为颗粒粒度过大会引起应力集中或本身破碎导致强 度降低;颗粒粒度过小,则起不到强化基体的作用; (3)颗粒与金属基体之间应有一定的黏结作用13-14。 除此之外,应用领域、制备方法、成本、相容性等也是选择增强体时必须考虑的 因素。另外,环境效应、界面反应和相的稳定性强烈地影响复合材料的行为,这些因 素与各组员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质、温度、时间密切相关。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3 的力学性能取决于基体和增强体的性能及基体与增强体之间的界面特性。 用于复合材料的颗粒增强体主要有 SiC、TiC、B4C、WC、Al2O3、MoS2、Si3N4、 TiB2、BN、CaCO3、C(石墨)等。SiC、Al2O3、Si3N4等主要用于金属基和陶瓷基复 合材料,TiC、TiB2等颗粒主要用于增强钛基和铝基复合材料。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 放在双相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上14-16。 常见颗粒增强体的性能见表 1.1。 表 1.1 陶瓷增强颗粒的性能参数 Table 1.1 Properties of ceramic particulate reinforcements 颗粒 密度 (g/cm3) 熔点 () 热膨胀 系数 (10-6K-1) 热导率 (W/m K) 显微硬度 (9.8N/mm2) 弹性模量 (GPa) 耐压 强度 (MPa) TiC 4.94 3300 8.6 24.28 2800 264 1380 TiB2 4.50 2980 7.8 26 3000 414 Al2O3 3.9 2050 9 28.89 2100 380 2500 SiC 3.21 2700 45.4 80 2600 324 TiN 5.30 3205 9.35 19.26 1850 256 WC 15.55 2720 3.84 29.31 1700 669 5600 按照变形性能,颗粒增强体可以分为刚性颗粒和延性颗粒两种。刚性颗粒主要是 陶瓷颗粒,其特点是具有高弹性模量、高拉伸强度、高硬度、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 定性。刚性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是制造切削刀具(碳化钨/ 钴复合材料) 、高速轴承零件、热结构零部件等的优良候选材料。延性颗粒主要是金属 颗粒,加入到陶瓷、玻璃和微晶玻璃等脆性基体中,目的是增强基体材料的韧性17-18。 1.2.2.1 铝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增强颗粒 航空航天工业需要大型、质量轻的结构材料,尤其是需要比强度和比模量高的材 料。铝合金复合材料是综合性能比较优异的材料,它的强度很高、质量轻,因此广泛 应用在飞机及航空航天机械上19。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4 表 1.2 SiC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Table 1.2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SiC particles Vw/% 室温 250 300 350 拉伸 强度 屈服 强度 弹性 模量 拉伸 强度 屈服 强度 拉伸 强度 屈服 强度 拉伸 强度 屈服 强度 /MPa /MPa /GPa /MPa /MPa /MPa /MPa /MPa /MPa 0 297 210 71.9 115 70 70 55 35 12 359 266.5 95.3 226 197 180 153 124 94 16 374 264.5 90.0 147 120 20 383.6 298 111.0 284 268 235 207 184 163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相主要有 SiC、Al2O3、SiO2等。其中 SiC 颗粒增强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并且随着 SiC 含量的增加,铝基复合 材料的热膨胀系数降低。这些复合材料的韧性低于基体,但是高于连续纤维增强铝基 复合材料,而且其刚度比基体提高了很多。SiC 的硬度很高,也使得铝基复合材料的 硬度大大提高,其耐磨性也相应得到提高。此外,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 和弹性模量也比基体提高,且随着 SiC 颗粒含量(Vw)的增加,其拉伸强度和弹性模 量均有较大升高,如表 1.2 所示。通常来说,增强颗粒越小,复合材料的强度越高。 在铝合金中加入脆性的 SiC 颗粒,其耐磨性大幅增加,甚至超过铸铁13,20-21。 1.2.2.2 钛基复合材料常用的增强颗粒 钛及其钛合金以其低密度,优良的耐高温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已经成为高性能 结构件的首选材料,并且具有极为广阔应用的前景。但就钛合金的性能而言,仍然不 能满足迅猛发展起来的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及电子器械等高新技术领域的需求22。然 而,钛基复合材料具有比钛合金更加优越的性能。当钛和钛合金基体加入颗粒增强剂 后,钛基复合材料的硬度、刚度、耐磨性都得到明显的改善,并且具有极佳的耐疲劳 和抗蠕变性能以及优异的高温性能和耐腐蚀性。表 1.3 为粉末冶金法制 TiC 和 SiC 颗 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5 表 1.3 TiC 和 SiC 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Table1.3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ittani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TiC or SiC particles 材料 温度/ 25 370 565 760 TiC-6Al-4V/ TiCp10%90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 化学有限公司 石墨 48m 99.9 吉林炭素集团有限公 司 炭黑 40nm 99.9 吉林炭素集团有限公 司 2.2 实验过程实验过程 2.2.1 配料和混料球磨 将不同含量的铝粉、钛粉和碳粉按摩尔比 Ti:C=1:1 的比例混合;其中 C 粉分别为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8 碳纳米管粉、石墨粉和炭黑粉。再对球磨机的混料罐和钢珠进行清洗。先用盐酸充分 浸泡钢珠(作为球磨介质) ,混料罐中也倒入一定量的盐酸,待反应至没有气泡产生, 用蒸馏水彻底钢珠和混料罐,再用少量酒精清洗,最后烘干钢珠和混料罐。最后,将 之前配好的混合粉料和钢珠一起放入混料罐中,把混料罐安装到球磨机上,确保安装 的牢固性后,设定球磨机的转速为 50 r/ min,开始研磨,混合 8 小时。 2.2.2 制备预制块 制备的直径约为 28mm,高 35mm 的圆柱形预制块。首先,用主要成分为纯铝的 铝箔包裹压杆(图 2.2 部件) ,制成底部封闭的空心圆柱筒,然后将混合粉料倒入其 中并封口,此时预制块基本成型。最后,将此半成型的预制块放入部件的型腔内, 放上压杆,如图 2.1 所示的模具示意图。把压坯模具置于液压机的压头下,进行压坯。 压制结束后,将试样分别放入塑料袋中,贴上标签。 图 2.1 压坯模具图 Figure2.1 Powder pressing tool 2.2.3 燃烧合成法制备复合材料 首先用石墨纸将预制块完全包裹好,再放入内径为 32mm 的圆柱形石墨模具型腔 内,然后将模具放入真空热压烧结炉内,并且在模具底部垫有与模具外径相近的 2mm 厚石墨片。开控制电源,开液压泵,将预制块固定在模具型腔内,并与液压杆紧密接 触。紧关闭炉门。打开电源,用万用表检查炉门处是否存有短路现象,如有短路现场, 则重新放置模具。 启动发动机, 把炉内抽真空。 实验时, 把钨铼热电偶 (WRe5/WRe26)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9 放到磨具上表面的小孔内,启动仪器开始加热。 在反应进行前预热预制块, 用真空热压烧结炉内的微型电阻炉对预制块进行加热, 当升温至 500时,为使预制块的温度分布均与,保温 10 到 20 分钟,再继续升温, 到 900左右保温,当热电偶测试的温度迅速增加时,即表明反应进行。保温 10 分钟 后,关闭加热程序,试样开始降温,待温度降到 800时,对样品迅速施加轴向压力, 压力约为 50 MPa,保压时间为 10s,然后将试样炉内冷却至室温。真空保护燃烧合 成与热压反应装置示意图如图 2.2 所示。 图 2.2 真空保护燃烧合成与热压反应装置示意图 Figure.2.2 The schematic of the equipment for the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hot press consolidation experiment with vacuum protection 2.2.4 萃取实验 为了更加清晰地观察燃烧合成加热压反应形成的 TiC 颗粒的形貌,将一小块复合 材料放在 18%体积分数的 250ml 的 HCl 中进行萃取,直至铝基体完全反应,TiC 颗粒 成分散状,反应时间约为 5h。用蒸馏水反复冲洗,再进行超声波振荡,自然沉淀后, 最后用酒精进行多次清洗, 待自然风干后对 TiC 陶瓷颗粒进行形貌尺寸的观察和分析。 2.3 样品表征样品表征 2.3.1 X 射线衍射分析 X 射线衍射分析(Phase Analysis of X-ray Diffraction)采用 Cu 的 K射线在 X 射线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0 衍射仪(D/Max 2500PC Rigaku, 日本)上进行。 射线管的工作电流及电压分别为 300 mA 和 50 kV,以连续模式,扫描度为 4 deg/min,扫描的角步长为 0.05(2),扫描角度一 般在 20-80 之间,对未腐蚀的 TiC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试样进行物相分析,确定物 相组成。 2.3.2 扫描电镜分析 扫描电镜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是在电镜(SEM, Evo18, Carl Zeiss, 德国)上进行的,对 TiC 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压缩实验的断口的形貌。 进行观察和分析。 2.3.3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 场发射扫描电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FESEM)是在电镜 (FESEM, JSM6700F,日本)上进行的。场发射样品为萃取后的陶瓷颗粒。 2.4 力学性能测试力学性能测试 2.4.1 硬度测试 硬度测试是最常用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检测之一。在复合材料的硬度研究中常用 的有布氏硬度法、洛氏硬度法、维氏硬度法等等。本实验的显微硬度测试在显微硬度 计(1600-5122VD,美国)上进行。试样测试前需用砂纸打磨上下表面直至平行,然后对 待测面继续打磨、并进行抛光处理,便可进行显微硬度测试。实验载荷为 100g,保压 时间为 10 s,测试十个点,去掉最小值和最大值然后,然后取平均值作为试样的显微 硬度值。 2.4.2 压缩性能测试 压缩实验是在美国 MTS 液压伺服测试系统进行的,型号为 MTS810,美国。应 变速率分别为 1 104s1。试样形状为圆柱形,直径为 3 mm 左右,高度为 6 mm 左 右,试样表面用砂纸打磨,并且保证上下加载面平行。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1 2.5 技术路线技术路线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2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3 第三章第三章 原位合成原位合成 TiC 颗粒增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 3.1 引言引言 颗粒弥散强化铝基材料的显微组织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原位反应 制备的铝基材料,由于颗粒相是在铝熔体中通过化学反应形成的,因此,生成的增强体颗 粒相必然会对基体显微组织产生重要的影响。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是颗粒的尺寸大小 与分布。在本实验中,采用燃烧合成加热压制备 TiC 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而 Al-Ti-C 体系中的碳源分别为碳纳米管、石墨和炭黑。由于碳纳米管、石墨和炭黑这三种碳源 的尺寸不同,它们对所制备的铝基复合材料中增强相 TiC 颗粒的尺寸大小形貌以及分 布情况有一定的影响。此外,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也是影响 TiCx/Al 复合材料中的 TiCx陶瓷颗粒的尺寸的因素之一。本实验通过在碳源相同情况下制备 40vol.% 、 50vol.%和 60vol.%的 TiCx/2009Al 复合材料,并进行扫描电镜分析和场发射扫描电镜 分析来揭示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对 TiCx/Al 复合材料中的 TiCx陶瓷颗粒的尺寸和形 貌的影响。 3.2 XRD 分析分析 XRD 分析主要是分析复合材料中所存在的相,如图 3.1 所示,其为不同碳源下 燃烧合成 TiCx/2009Al 的 XRD 分析图。 图 3.1 中(a)是碳源为碳纳米管时燃烧合成加热压制备碳化钛颗粒增强铝基复合 材料的 XRD 图。 其中 TiCx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40%、 50%和 60%, 分别对应图中的 A、 B 和 C。从图中可以看出,所有的衍射峰都只来自铝基体和碳化钛,这说明在燃烧加 热压合成反应后,制备的 TiCx/2009Al 复合材料中,除了增强相碳化钛之外,没有 Al4C3、 Al3Ti 等相的存在。 这进一步说明 Al-Ti-C 体系在此实验条件下燃烧反应充分, 没有中间产物的产生。此外,随着碳化钛陶瓷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碳化钛的衍射峰 强度逐渐提高。 图 3.1(b)和(c)分别是碳源为石墨和炭黑时燃烧合成加热压制备碳化钛增强 铝基复合材料的 XRD 图,并且与图 3.1(a)XRD 图分析结果相似,并且随着碳化钛 陶瓷颗粒体积分数的增加,碳化钛的衍射峰强度也提高。 因此, 在不同碳源下燃烧合成加热压制备的高体积碳化钛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4 的实验,燃烧反应体系稳定,最终生成了稳定的碳化钛颗粒增强相,没有亚稳态和过 渡相的产生。 图 3.1 不同碳源(a)碳纳米管(b)石墨(c)炭黑, 燃烧合成加热压制备 40、50、 60vol.%TiCx/2009Al 的 XRD 图 Fig. 3.1 XRD patterns of 40、50、60vol.%TiCx/2009Al by the method of 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hot press consolidation with different C sources, (a) carbon nanotubes (b) graphite (c) carbon black 3.3 不同碳源燃烧合成不同碳源燃烧合成 TiCx颗粒尺寸和形貌分析颗粒尺寸和形貌分析 由于本实验的燃烧反应加热压合成是一种原位内生制备复合材料技术,故最终制 备的碳化钛陶瓷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的碳化钛颗粒是通过溶解-析出机制产生的,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5 其过程依次经历加热熔化、反应开始、反应完成、冷却等四个阶段。溶解-析出机制的 本质是 C 源向铝和钛的液相内溶解、扩散,进而形成 AlTiC 三元液相体系,碳化 钛在这三元液相内反应析出。因此,碳源向液相的溶解、扩散是形成碳化钛颗粒的关 键步骤。由于碳源的结构和尺寸的不同,其在 Al-Ti 液相内溶解扩散速度存在差异, 这就有可能导致碳化钛形貌和尺寸发生改变5354。本实验中,采用了三种不同尺寸的 碳源,长度约为 10-20nm 的碳纳米管,粒径为 48m 的石墨和粒径为 40nm 的炭黑。 图 3.2 为在 TiCx/2009Al 复合材料中萃取出的 TiCx陶瓷颗粒的场发射扫描电镜 分析图片。从图中(a)(d)(g)可以看出 碳源对于 40 vol.% TiCx/Al 复合材料中的 TiCx陶 瓷颗粒的形貌和尺寸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图 3.2(a)的碳源为碳纳米管,萃取的 TiCx 陶瓷颗粒呈椭球形,尺寸约为 150nm,图 3.2(d)的碳源为石墨,萃取的 TiCx陶瓷颗粒 呈八面体,尺寸约为 400nm,图 3.2(g)的碳源为炭黑,萃取的 TiCx陶瓷颗粒呈椭球形, 尺寸约为 500nm 部分。总的来说,随着碳源尺寸减小,碳粉和 AlTi 液相之间的接 触面积越大,C 向 AlTi 液相中的溶解、扩散速度越大。在这三种种碳源中,碳纳米 管拥有最小的径向尺寸,并且在碳纳米管上存在的五元环、七元环等缺陷增强了其溶 解活性。因此,碳源为碳纳米管时从 40 vol.% TiCx/Al 复合材料中萃取 TiCx陶瓷颗粒 的球度高。 如图 3.2(b)(c)(e)(f)(g)(i)所示, 萃取的 TiCx颗粒为类球状, 可见碳源对于 50 vol.% TiCx/Al 和 60 vol.% TiCx/Al 复合材料中的 TiCx陶瓷颗粒的形貌几乎没有影响,而只 影响 TiCx陶瓷颗粒的尺寸。通过对比图 3.2(b)(e)(h),碳源尺寸越小,50 vol.% TiCx/Al 中 TiCx陶瓷颗粒的尺寸也越小。通过对比图 3.2(c)(f)(i),60 vol.% TiCx/Al 也遵循同样 的规律。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也是影响 TiCx/Al 复合材料中的 TiCx 陶瓷颗粒的尺寸的因素之一。图 3.2(a)(b)(c)表示在碳源为碳纳米管时制备的体积分数 分别为 40vol.% 、50vol.%和 60vol.%的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场发射扫描 FESEM。 从图中可以清楚的看到随着陶瓷含量的增大,TiCx陶瓷颗粒的尺寸也增大。在 40 vol.% TiCx/2009Al 复合材料中, 陶瓷颗粒尺寸小于 200nm, 而在 60 vol.% TiCx/2009Al 复合材料中的陶瓷颗粒的尺寸最大可以达到 600nm。 通过分析碳源分别为石墨和炭黑 时不同体积分数 TiCx/2009Al 中 TiCx 陶瓷颗粒的尺寸,我们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 陶瓷颗粒的尺寸随着陶瓷的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随着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6 TiCx陶瓷体积分数的增加, 在燃烧反应的时放出的热量增多, 燃烧温度升高, C 向 AlTi 液相内的溶解扩散速度增加,并根据陶瓷颗粒的生长速度和温度成类指数函数关系, 最终 TiCx陶瓷颗粒长得较且呈完美的球形;二是由于铝是一种导热性好的金属材料, 随着铝含量的减少,在燃烧反应时单位时间内从铝基体传递出来的热量就会减少,反 应体系在高温环境中停留的时间变长,也同样导致 TiCx陶瓷颗粒逐步长大。 图 3.2 (a-c)从以碳纳米管为碳源制备 40、50、60 vol.% TiCx/2009Al 复合材料萃取的 TiCx颗粒 的 FESEM 图;(d-f)从以石墨为碳源制备 40、50、60 vol.%TiCx/2009Al 复合材料萃取的 TiCx颗粒 的 FESEM 图;(g-i)从以炭黑为碳源碳纳米管制备 40、50、60 vol.% TiCx/2009Al 复合材料萃取的 TiCx颗粒 FESEM 图 Figure 3.2 (a-c) FESEM of the TiCx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the 40vol.%, 50vol.%, 60vol.% TiCx/2009Al composites with CNTs as C course; (d-f) FESEM of the TiCx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the 40vol.%, 50vol.%, 60vol.% TiCx/2009Al composites with graphite as C course; (g-i)FESEM of the TiCx particles extracted from the 40vol.%, 50vol.%, 60vol.%TiCx/2009Al composite with carbon black as C course 3.4 TiCx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分析 图 3.3 不同碳源制备高体积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组织扫描照片。 其中(a-c)是碳 源为碳纳米管,体积分数分别 40%、50%、60%TiCx/2009Al 复合材料组织扫描照片;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7 (d-f)是碳源为石墨, 体积分数分别 40%、 50%, 60%TiCx/2009Al 复合材料组织扫描照片; (g-i)是碳源为炭黑,体积分数分别 40%、50%、60%TiCx/2009Al 复合材料组织扫描照 片。 从图 3.3(a)(b)(c)可以看出,当碳源为碳纳米管,且碳化钛陶瓷颗粒体积分数为 40%、50%、60%时,碳化钛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均匀。如图 3.3(d)(e)(f)所示,当碳源 为石墨或炭黑时,40vol.%、50vol.% 和 60vol.% TiCx/Al 复合材料组织都比较致密,无 明显的孔洞和缺陷,原位生成的 TiCx陶瓷颗粒分布都比较均匀。 图 3.3 (a-c)以碳纳米管为碳源制备 40,50 和 60 vol.%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光镜显微照片;(d-f) 以石墨为碳源制备 40, 50 和 60 vol.%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光镜显微照片; (g-i)以炭黑为碳源制 备 40,50 和 60 vol.%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光镜显微照片 Figure3.3 (a-c)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s of the 40vol.%, 50vol.%, 60vol.% TiCx/2009Al composites with carbon nanotubes as C source; (d-f)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s of the 40vol.%, 50vol.%, 60vol.% TiCx/2009Al composites with graphite as C source; (g-i) optical microscope images of the 40vol.%, 50vol.%, 60vol.% TiCx/2009Al composites with carbon black as C source 3.5 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本章通过燃烧合成与热压的方法制备了高体积分数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研究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8 了不同种类碳源和不同尺寸陶瓷颗粒的体积分数对 TiCx/2009Al 材料显微组织的影响 规律。得出以下结论: (1) 发现在不同碳源下燃烧合成加热压制备的高体积TiCx/2009Al复合材料的实验中, 燃烧反应体系均很稳定,最终生成了稳定的碳化钛颗粒增强相,没有亚稳态和过渡相 的产生; (2)发现碳源尺寸越小,TiCx/2009Al 复合材料中 TiCx陶瓷颗粒的尺寸也越小。 TiCx/2009Al 复合材料中陶瓷颗粒的尺寸随着陶瓷的体积分数增加而增大; (3)当碳源为碳纳米管,且碳化钛陶瓷颗粒体积分数为 40%、50%、60%时,碳化钛 颗粒在铝基体中分布均匀。当碳源为石墨或炭黑时,40vol.%、50vol.% 和 60vol.% TiCx/Al 复合材料组织都比较致密,无明显的孔洞和缺陷,原位生成的 TiCx陶瓷颗粒 分布都比较均匀。 吉林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9 第四章第四章 原位合成原位合成 TiCx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 4.1 引言引言 在第三章中我们研究了碳源尺寸和TiC含量对TiCx/2009Al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的 影响。同时,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决定其宏观力学性能。因此对于 TiCx/2009Al 复合 材料综合性能的研究十分必要。之前关于 TiCx/2009Al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主 要集中其反应机制、碳化钛陶瓷颗粒形貌和碳化钛陶瓷颗粒所表现的金属性强弱上, 而对于不同碳源比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较少。故在本章中,利用燃烧合成加热压的 方法制备不同碳源(碳纳米管、石墨、炭黑)下陶瓷含量分别为 40、50、 60vol.%TiCx/2009Al 复合材料,研究其硬度和压缩性能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4.2 硬度测试分析硬度测试分析 表 4.1 是在不同碳源下高体积分数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 从表可以看 出,在相同的 TiCx颗粒体积分数下,碳纳米管作为碳源制备的 TiCx/2009Al 复合材料 的显微硬度均高于石墨或炭黑作为碳源的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此外,随着 TiCx颗粒 体积分数增加,碳源为碳纳米管、石墨和炭黑制备的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显微硬 度也随着增加。 表 4.1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 Table4.1 Micro-hardness of TiCx/2009Al composite materials 显微硬度 40vol. %TiCx/2009Al 50vol. %TiCx/2009Al 60vol. %TiCx/2009Al 碳纳米管 223 235 268 石墨 212 226 255 炭黑 205 213 259 4.3 压缩性能测试分析压缩性能测试分析 图 4.1 是不同碳源的高体积分数 TiCx/2009Al 复合材料的压缩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表 4.2 是对应的压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塑料加工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财经大学《针灸医籍选》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夷山职业学院《医学科研方法入门及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医内科学及研究》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通江县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省绵阳富乐国际2025年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理工类试卷含解析
- 唐山市迁安市2025年五下数学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绵阳第五中学2025年中考模拟最后十套:化学试题(七)考前提分仿真卷含解析
-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电工电子技术(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潍坊医学院《工程项目经济管理与建筑法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GB/T 788-1999图书和杂志开本及其幅面尺寸
- GB/T 756-2010旋转电机圆柱形轴伸
- GB/T 6172.1-2000六角薄螺母
- GB/T 19189-2011压力容器用调质高强度钢板
- 公司合格供应商清单
- GB/T 13007-2011离心泵效率
- 2022年物流仓储行业REITs研究
- 政治学基础课件全部终稿
- 朱兰质量手册课件
- 小猪佩奇Peppa-Pig第一季1-2集英文台词
- 一园青菜成了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