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_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_第1页
安全生产_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_第2页
安全生产_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_第3页
安全生产_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_第4页
安全生产_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部控制注意保存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中国华电集团公司 编二一一年四月我们总羡慕别人的幸福,却常常忽略自己生活中的美好。其实,幸福很平凡也很简单,它就藏在看似琐碎的生活中。幸福的人,并非拿到了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而是珍惜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用感恩的心态看待生活,用乐观的态度闯过磨难。前 言风力发电作为方兴未艾的无碳、环保清洁能源,正以井喷式的速度蓬勃发展,特别是国家能源战略重要举措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装机容量在10万千瓦及以上大型风电场的陆续投运,对风电场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开展风电安全性评价是风电安全管理当务之急工作。做好安全性评价工作是风电企业各项工作的基础,对风电的发展和经济效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安全性评价是对企业或系统安全工作的现状和水平进行科学、全面诊断的有效手段,是企业消除隐患、消灭违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因此,为了适应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的需求,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宗旨下,在“预防”上狠下功夫,超前管理,确保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稳定、可靠、优质运行,现依据国家、行业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程及相关规定,并参照华电国际公司编写的火力发电企业安全性综合评价标准的编制框架和部分内容,制定切合实际、易于操作的标准,从输变电设备、风力发电机组、通讯和监控、土建管理和生产管理五个方面,以防止人身事故、频发性事故以及特、重大设备事故为重点编制了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以下简称风电安评标准)。风电安评标准明确了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并对查评方法和标准作了具体规定。本标准的印发实施,将有力促进风力发电企业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安全性评价,预知企业或系统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严重程度,制定需要采取的措施,超前管理,从源头上夯实安全生产基础。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参照了国内印发的标准和资料,并得到了国内许多从事风电安全工作专家的支持,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在此表示忠心的感谢!本标准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编 委 会主 任:任书辉副 主 任:姜家仁 刘传柱 王文琦 谢 云 汪明波主 编:汪明波副 主 编:李庆林 闵聿华 温盛元 主要编写人员:邢 伟 狄海龙 审核人员: 温盛元 刘洪志 李永胜 统 稿: 杜宁宁 王静 终审定稿:编制和使用说明1、安全性评价定义综合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确认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必要的措施,以寻求最低的事故率、最小的事故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2、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针对风力发电企业输变电设备、风力发电机组、通讯和监控、土建管理和生产管理五个方面,以防止人身事故、频发性事故及特、重大设备事故为重点,明确了可能引发事故的危险因素以及进行查评诊断的方法和标准。本标准是风力发电企业对安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时采用的标准。3、评价的目的风电安全性评价是对风电企业或系统安全工作的现状和水平进行科学、全面诊断的有效手段,是企业消除隐患、消灭违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安全性评价,预知现存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严重程度,制定需要采取的措施,超前管理,从源头上夯实安全生产基础。4、安全性评价的内容评价内容分为五部分,总分7000分第一部分:输变电设备,分值2300分第二部分:风力发电机组,分值2800分 第三部分:通讯和监控,分值700分第四部分:土建管理,分值400分第五部分:生产管理,分值800分评价一个企业的安全基础,以反映电力生产特大、重大、恶性、频发性事故、人身伤亡事故的危险因素为主。重点考虑以下八个方面的评价因素:(1)生产设备是否符合安全条件;(2)生产工具、机具是否符合安全条件;(3)上级颁发的反事故措施是否落实;(4)生产设备、工机具管理水平;(5)安全生产主要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和贯彻执行情况;(6)人员技术素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7)劳动环境是否符合安全条件;(8)重大自然灾害抗灾、减灾措施落实情况。在选择上述评价因素时,遵循以下原则:(1)关键的、重要的不能遗漏;(2)直接反映安全基础的因素不能遗漏;(3)对事故发生影响大的因素不能遗漏;(4)一般关联因素,若无特殊需要,不予列入。5、理顺“安全性评价”与几项工作的关系:5.1 与事故调查、统计分析的关系事故调查、统计分析是事故发生后的管理,注重的是结果。安全性评价是预防性的管理,注重的是超前管理和过程控制。5.2 与安全大检查的关系安全大检查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机动性大,依据安全形势、季节特点、领导意图等因素在形式内容上经常变化。安全性评价内容全面、规范,并对评价因素进行“量化”。安全性评价是在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两者功能不同,不能互相替代,但可以结合起来进行。5.3 与可靠性统计分析的关系可靠性统计分析是对设备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状态进行定量评价,但不能揭示企业事故发生的规律。安全性评价重点是查评现存的危险因素,揭示事故发生的规律。两者互相渗透,方法可以互相利用。5.4 与达标、创建优秀发电企业工作的关系达标、创建优秀发电企业是对企业安全、经济、文明生产整体水平的考核,不是对安全基础的全面评价,不能从深层次发现企业的危险因素。安全性评价是企业达标、创建优秀发电企重要的基础性工作。5.5 与危险点分析的关系危险点分析是在微观上对作业现场进行预控,防止事故发生。安全性评价是在宏观上对一个企业进行查评,夯实安全基础。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风电安全性评价与上述的几项工作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不重复不抵触,相辅相成,各有所长,不能互相替代,应结合开展。6、安全性评价查评程序和操作要求:6.1 评价原则6.1.1 评价的对象是运用中的系统,是风力发电企业现存的处在变化中的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无论是由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形成的,只要查评时仍然存在就要列入评价范围。以前发生的事故只要隐患已经彻底消除,都不再评价。6.1.2企业自我查评时所有机组100查评;专家查评时机组容量在50MW及以下抽查2台,容量在50MW以上100MW以抽查3台,100MW及以上抽查4台。6.2 评价方式6.2.1 评价的形式采用企业自我查评与专家评价密切结合,形成不同环节组成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安全机制。通过安全性评价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短时间内掌握安全基础的真实情况。6.2.2 评价采用评分法进行量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文字说明和数字分析相结合,用相对得分率来衡量系统的安全性。6.3 评价程序6.3.1 企业自我查评:(1)成立由企业生产负责人担任组长的查评组,各专业组成若干小组,并确定各小组查评负责人。(2)对干部职工进行广泛宣传和必要培训,明确查评的目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开展方案,以及查评的方法和重点查评的内容,为达到企业开展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创造有利条件。(3)对查评的项目层层分解,并责任到人,使每个查评人员都知道自己查评的项目、依据、标准和查评方法。(4)部门和班组按照要求进行自我查评,查出问题及整改建议填入查评表。(5)各专业在部门、班组查评基础上查评各专业的安全隐患,提出专业查评报告。(6)根据查评结果,提出自查报告,报告应包括自查总体情况说明,发现的主要问题、整改建议,总分表、评价结果明细表、发现问题明细表及各专业查评报告。(7)风力发电企业要高度重视整改工作,切实落实整改项目的资金、工期和责任人,并设专人监督、检查整改情况。6.3.2 专家查评(1)完成自查评的企业申请专家查评(2)专家组编写查评计划。(3)专家组到达企业后,根据计划召开首次会议,企业汇报自查情况,介绍各专业联络员,专家组负责人介绍专家组人员及分工。(4)专家组根据查评计划,进行专家查评工作,查评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与企业联络人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交换意见。(5)查评结束后,各专业组分别写出专业查评报告,查评组负责人写出总查评报告,并经专家组全体成员讨论通过。(6)专家组与企业共同召开末次会议,会议由专家组负责人主持,通报查评情况。(7)查评专家组结束查评一周内,应将正式查评报告提交被查评企业。查评报告应包括查评企业总体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原因分析、整改建议、总分表、评价结果明细表、发现问题明细表及各专业查评报告。6.3.3 企业整改(1)企业接到专家查评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制订整改计划,整改计划必须明确整改内容、整改措施、整改完成期限及责任人,整改计划由企业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并将整改计划报上级主管部门。(2)企业应定期检查和督促各部门整改计划完成情况,对未完成和整改效果不好的部门进行考核。(3)企业在整改期内,每季度对整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对整改内容进行风险分析,必要时,应下发补充整改计划,确保实现闭环管理。6.3.4专家组复查(1)一般在查评后半年至一年内,由原专家组进行复查。(2)专家组复查时,企业应向专家组提供整改情况总结,总结应包括完成率、部分完成率、综合整改率、未完成率和得分情况。完成率(已经全部完成的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部分完成率(部分完成的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综合整改率完成率部分完成率未完成率(未完成项目/应整改的项目)100部分完成的项目指:项目已经开工但尚未完成的;项目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所需备品、材料没有到货的;项目准备工作就绪,备品、材料已到货,等待安排检修的。(3)专家复查方法和初次查评时一样,但查评时间和查评人数可相对减少。(4)专家复评原则安全性评价专家复评实行专家组长负责制,专家组长对公司负责,专家组成员对专家组长负责。(5)专家复评采取整改评价与现状查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改评价整改评价主要是核实上一年专家查评出问题的整改情况。在整改工作中,各单位应对查评出的问题举一反三进行整改,凡是在其他机组出现的类似问题也应整改,否则视为未整改。现状查评现状查评就是对各厂的安全生产现状进行查评。现状查评评价期为上次专家查评结束后至本次复评开始前的时间。 现状查评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现状查评期,从专家复评进厂开始到离厂结束为第一阶段。(查评期的工作要求与专家初次查评时相同,但不公布查评得分)。第二个阶段为问题澄清期(第一阶段结束后两个月为问题澄清期)。在澄清期,企业有一次澄清问题的机会,企业向公司提出澄清问题的申请,公司根据申请,组织部分专家对提出申请单位进行核查,对现状查评期得分率进行修正,若过期不申请,则以现状查评期得分率作为最终得分率。综合整改率完成率部分完成率;完成率(已经全部完成的项目数/应整改的项目数)100;部分完成率(部分完成的项目数/应整改的项目数)100;未完成率(未完成的项目数/应整改的项目数)100;应整改的项目数:本次研讨会确定的各厂应整改的项目数。部分完成的项目数:项目整改已经开工但尚未完成的;项目整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但所需备品、材料没有到货的;项目整改准备工作就绪,备品、材料已到货,等待安排检修的;问题已列入大小修计划,且计划已被批准,等待计划检修的。(6)复查结束后,专家组应提出正式的复查报告。报告格式见附录六。6.4 查评方法和扣分标准6.4.1 查评方法(1)现场检查:检查系统、设备、运行参数、缺陷、记录等。(2) 查阅和分析资料:评价年度内的有关运行报表、缺陷记录、技术资料、设备台帐、检修记录、安全管理的有关记录和文件等。根据项目的需要全部查阅或部分抽查。(3) 现场考问:根据项目要求,考问有关人员。(4) 实物检查或抽样检查:一般用于危险作业的安全工器具、手持电动工具、起重工器具和安全防护用具等。自查时对实物要100查评;专家查评时100个以上按10抽查;10010个抽查10个样品;10个以下全部查评。(5) 仪表指示观测和分析:运行设备实测为准。(6) 调查和询问:相关部门、班组了解情况、查阅资料。(7) 现场试验或测试:对有些工器具、绝缘工具、消防设备等现场试验、测试。6.4.2 扣分标准(1)一般情况下,以扣本项标准分为准。对少数重要项目存在问题特别严重的除扣本项标准分外还要加扣母项分值的部分或全部。(2)由于客观原因造成部分项目不能查评的,可从总分中扣减相应项目的标准分。扣减情况应在查评报告中说明。(3)各项目评价结果采用相对得分率来衡量被评价系统的安全性。相对得分率(实得分/应得分)100。7、开展安全性评价的关键:7.1 领导重视安全性评价工作量大、时间长,涉及发电企业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监督、防火、防汛、教育培训、交通安全等各方面的工作,必须充分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因此,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评价工作才能取得实效。7.2 认真自查自我查评是专家查评的基础,是评价取得实效的关键步骤,也是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业务培训的过程。7.3 选好专家 查评组专家的水平和客观公正性是安全性评价的关键。专家应具备一定的素质:(1)熟悉专业技术和生产情况;(2) 熟悉与本专业有关的法规、规程、标准和反事故措施;(3) 掌握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内容;(4) 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不讲情面;(5) 身体健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7.4 贵在真实安全性评价必须反映一个风电企业安全基础的真实情况,失去真实性就失去了安全性评价的全部意义。因此查评人员和被评价单位领导都要打消顾虑,以正常的心态,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性。7.5 重在整改安全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超前发现危险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夯实安全基础,提高安全水平,必须抓好整改才能使评价真正取得实效。“对于安评中发现的问题,无论是管理还是设备方面的问题,都要认真地加以分析和研究,确定整改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凡是列入整改计划的项目,都必须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8.引用文献及标准(1)风力发电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DL/T 5067-1996)(2)(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3)风力发电场项目建设工程验收规程(DL/T 5191-2004)(4)安全生产工作规定(中国华电生制2011113号)(5)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令第六号(1990)(6)电力电缆运行规程电生制度第53号(1979)(7)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DL/T 5210.12005)(8)电力企事业单位抗震防灾工作规定(1991)(9)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中国华电生【2010】611号)(10)电业安全事故调查规程中国华电生【2010】576号(11)风力发电机组装配和安装规范(GB/T 19568-2004)(1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13)风力发电机组规范(中国船级社2008)(14)工业设备抗震鉴定标准(国基建抗字539号文)(15)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技术原则Q/GDW21-2008(16)中国华电集团安全工器具管理规定(A版)(中国华电生 2007627号)(17)中国华电集团防汛管理颁发(中国华电集团生2007200号)(18)风力发电场安全规程DL/T796-2001(19)预防110-500kV变压器(电抗器)事故措施(发输电输2002158号文附件)(20)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国务院86号令-2005)(21)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2383-2007(22)风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DL/T5000-1994(23)风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热工自动化部分)DL/T5000-2000(24)电力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DL/T5024-2005(25)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T5027-1993(26)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定DL/T5044-1995(27)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044-2004(28)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5149-2001(29)风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技术规定DL/T5153-2002(30)电力调度自动化运行管理规程DL/T516-2006(31)风力发电场项目工程验收规程DL/T5191-2004(32)风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DL/T5384-2007(33)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DL/T584-2007(34微机继电保护装置运行管理规程)DL/T587-2007(34)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35)风力发电场运行规程)DL/T666-1999(36)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与维护技术规程DL/T724-2000(37)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DL/T724-2000(39)架空送电线路运行规程DL/T741-2001(40)风力发电场检修规程DL/T797-2001(41)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DL/T573-2001(42)继电保护和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规程DL/T995-2006(43)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 (GB/T7252-2001)(44)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FD002-2007(45)风力发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FD003-2007(4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GB/T14285-2006(47)高压风电场集电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48)风电场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Z19963-2005(49)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50)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1993(51)工业企业厂内运输安全规程GB4387-1984(5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1992(5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5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5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306-1985(5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1995(5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及电阻表JJG124-1993(58)电测量指示仪表检验规程SD110-1983(59)发电厂、变电所电缆选择与敷设设计规程SDJ26-1989(60)风力发电厂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设计技术规定DLGJ-1991(61)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62)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国家199345号)(63)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电网技术规定(国家电网发展【2009】327号)(64)国家电网公司风电场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国家电网发展【2009】327号)(65)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导则(DL 755-2001) (66)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技术导则(SD 325-1989)(67)风力发电机组电能质量测量和评估方法(GB/T 20320 一2006) 华电集团风电安全性评价编写组 二一一年四月目 录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标准前 言编制和使用说明1输变电设备部分1.1设备管理 31.1.1 主变压器 31.1.2 风力发电机组变压单元 101.1.3 母线及架构 121.1.4 高压开关设备 141.1.5 无功补偿设备 171.1.6 互感器、耦合电容和穿墙套管 181.1.7 电力电缆及集电线路 201.1.8 厂用电系统 241.1.9 直流系统 261.1.10 继电保护装置291.2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 321.2.1巡回检查、维护 321.2.2引线接头温度 321.2.3户外电瓷绝缘清扫、检查、测绝缘或检零 331.2.4电缆巡检 341.2.5蓄电池充电装置 341.2.6变压器运行规程、检修规程 361.3输变电设备技术管理 361.3.1年度变压器类设备专业技术总结36 1.3.2交接及出厂试验报告、图纸、设备台帐361.3.3检修技术记录、大修总结371.3.4反事故措施371.3.5户外电瓷盐密值371.3.6备用电系统381.3.7继电保护配置的定期检验382 风力发电机组部分2.1设备管理392.1.1 控制系统392.1.2 齿轮箱422.1.3 发电机432.1.4 偏航系统452.1.5 变桨系统462.1.6 叶轮462.1.7 机舱472.1.8 液压制动系统482.1.9 塔架482.2风力发电机组运行管理502.2.1 风机控制系统管理502.2.2风机台账管理502.2.3风机缺陷管理502.3风力发电机组技术管理502.3.1控制柜内设备502.3.2技术监督502.3.3塔架512.3.4发电机定期试验512.3.5风机台账管理522.3.6风电场有功功率 522.3.7风电场无功功率522.3.8风电场电压范围532.3.9风电场低电压穿越532.3.10风电场电能质量 543 通讯及监控部分3.1设备管理543.1.1 调度自动化及通信设备543.1.2通信设备583.1.3变电站监控系统603.1.4 风力发电机组监控系统663.1.5 计量管理673.2运行管理673.2.1远动通讯装置673.2.2风力发电机监控683.2.3运行监控操作683.3技术管理683.3.1通信机房接地网的接地检测、维护683.3.2防误闭锁683.3.3风力发电机监控测试684 土建管理部分4.1 风机、箱变地基基础694.2 建筑物704.3 风场道路725 生产管理部分5.1设备异动管理725.2运行对标管理及节能降耗745.3信息化建设管理745.4设备保护投停保护管理745.5培训管理755.6运行管理775.6.1运行值班管理775.6.2 运行制度管理785.6.3经济调度管理795.6.4运行异常汇报及事故处理795.6.5运行分析管理805.7检修管理805.7.1检修缺陷管理805.7.2检修交待管理815.7.3 风机检修规程82附录附录一 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总分表83附录二 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结果明细表86附录三 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发现主要问题、整改建议及分项评分结果89附录四 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检查发现问题及整改措施90附录五 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扣分项目整改结果统计表91附录六 风力发电企业安全现状综合评价专家复查结果表92第一部分 输变电设备序号评价项目标准分查证方法扣分条款扣分标准扣分查评依据备注1输变电设备23001.1设备管理19001.1.1主变压器5001.1.1.1整体运行工况和技术状况3101.1.1.1.1变压器油色谱分析及微水60查阅色谱分析及微水试验报告未按预防性试验项目要求进行油化验60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第6.1条表5序号1、10、11,第11.1.1、11.1.2条,表36序号5、102、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导则(GB/T7252-2001)第4、6、9、10条色谱分析不合格3/台未对色谱分析中不合格项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3/台微水或含气量超标3/台未对微水或含气量超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和采取措施3/台超周期未试验301.1.1.1.2变压器油电气试验50查阅油试验报告任一项试验不合格(包括变压器油的抗电强度、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压器油的90下tg值等)50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第13.1.2、13.1.3条,表36序号6、8超试验周期5/台其他情况2/处1.1.1.1.3变压器整体试验50查阅交接、大修及临修预试报告,试验计划,查阅事故通报,测试报告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和泄漏电流、线圈直流电阻、套管的tg值和电容量、局部放电量、绕组变形试验等,任一项值超出标准或突然变化大而未处理50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第6.16.10、9.1、9.2条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5.2.5、15.6条试验结果在合格范围内,但与上次试验结果相比,有明显异常时未查明原因10项目不全10/台超试验周期5/台变压器在遭受近区发生短路后,未做绕组变形测试而投运加扣20其他情况2/台1.1.1.1.4变压器上层油温和温度计及远方测温装置30查阅在最大负荷及最高运行环境温度下的运行记录上层油温超出规定值30/次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第3.1.5、3.1.6、4.1.3、4.1.4、4.2.1.4、6.1.5、6.1.6条2、电力变压器 第二部分 温升(GB1094.2-1995)第5.3.1条现场查询温度计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校准2/台8000kVA及以上变压器无远方测温装置2/台800kVA及以上油浸式和630kVA及以上干式变压器未按规定将信号温度计接远方信号0.5/台查校验报告测温装置未定期校验2/台其他情况2/处1.1.1.1.5油箱及其他部件温度30查测试记录油箱、潜油泵或其他部件存在局部过热现象5/处1、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9.3.1、9.3.6、9.8.4、9.8.6条未每年至少进行一次5/台红外成像测温测试无记录或记录不全其他情况2/处1.1.1.1.6变压器套管引线接头温度30查测试记录、红外成像资料套管引线接头存在过热现象而未处理301、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9.8.4条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第20.2.8条3、发电企业生产典型事故预防措施(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编著2009年第一版)第22.10.4条未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红外成像测温,测试无记录5/台其他情况2/处1.1.1.1.7各部件渗、漏油15现场检查存在渗、漏油点3/处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第5.1.4条1.1.1.1.8高压套管和储油柜的油面状况20现场检查高压套管或储油柜油位不在正常范围内101.1.1.1.9强迫油循环变压器冷却装置电源及控制25查运行规程运行规程未规定冷却装置自动投退的条件25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第3.1.4条2、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试行)(国家电网生技【2005】400号)第9.5条3、发电企业生产典型事故预防措施(中国华电集团编著2009年9月第一版)第18.5.2(4)条查产品说明书,图纸,现场检查冷却系统未设两路独立电源5/台两路独立电源不能自动切换5/台查运行记录未定期进行自动切换试验5/台其他情况2/处1.1.1.2主要部件及附件的技术状态1901.1.1.2.1变压器铁芯、铁轭、线圈绕组50设备台帐、大修记录及总结报告、变形试验报告线圈绕组存在轻微变形,不影响安全运行10/台线圈绕组存在严重变形加扣101、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DL/T 573-2010)第11.2、11.3、11.4条2、预防110-500kV变压器事故措施(电安生1996589号文附件二)第二条铁芯、铁轭存在多点接地加扣10绝缘脆化,呈深褐色,未处理15线圈绕组绝缘已严重脆化,呈黑褐色,未处理加扣10存在其他严重问题加扣10其他情况2/处1.1.1.2.2变压器分接开关40查阅油试验报告、检修记录、设备台帐有载开关油室内绝缘油无定期取样试验(若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运行中能取到油室油样而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取样试验,应扣分。不能取样的,不予扣分)5/台1、电力变压器运行规程(DL/T572-2010)第5.4条2、有载分接开关运行维护导则(DL/T594-1995)第6.3、6.4条有载分接开关室内绝缘油未按规定更换10/台有载开关的油与变压器油之间存在渗漏现象5/台查阅缺陷记录,设备台帐、检修总结分接开关接触不良或有载开关及操动机构存在缺陷5有其他重要缺陷5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的检查试验项目不全5/台分接开关超期检修(分接开关检修随变压器大修进行)5/台其他情况2/处1.1.1.2.3变压器冷却系统20查阅运行记录、缺陷记录、现场检查冷却系统有缺陷而未消除者10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5.4、15.7条潜油泵不符合反措要求5/台水冷却方式存在油压小于水压现象5/台其他情况2/处1.1.1.2.48000kVA及以上变压器防止油老化措施25查阅产品说明书、检修报告,现场检查8000kVA及以上变压器未采用胶囊、隔膜或未采用波纹式金属膨胀器将变压器油与大气隔离或隔离装置存在严重缺陷(如胶囊破裂)10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6451-1999)第9.4.5、13.4.5、17.4.4、21.4.3、25.4.3条其他情况2/处1.1.1.2.5呼吸器、压力释放阀20现场检查,查阅检修记录呼吸器阻塞或呼吸器的油封无油5/台1、三相油浸式电力变压器技术参数和要求(GB/T 64511999)第8.2.4.4、9.2.4.4、10.2.4.4、11.2.4.4条2、预防110-500kV变压器事故措施(电安生1996589号文附件二)第一(5)条3、电力工业部预防110500kV变压器事故措施(电力部电安生1996589号文件附件2)硅胶变色而未更换者5/台压力释放阀未定期校验(压力释放器应在变压器本体吊罩大修时进行校验)5/台其他情况2/处1.1.1.2.6变压器大、小修20查阅大、小修记录及总结110kV及以上变压器(含套管)未采用真空注油151、电力变压器检修导则(DL/T 573-2010)第7.1、11.8.2、11.8.3、11.8.4条2、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 838-2003)表A.9真空注油工艺存在问题10未经过上级主管部门、技术监督部门和制造厂家一起书面确认变压器可不进行大修而检修超周期(主变、联变等大型变压器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书面确认,变压器可延长大修周期,不扣分。其他运行正常的变压器经综合诊断良好,根据有关规定,由总工批准可延长大修周期,不扣分)15检修项目不全5其他情况2/处1.1.1.2.7变压器固定灭火装置15现场检查,查阅试验记录变压器未按容量规定要求装设水喷雾或其他类型的固定灭火装置101、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DL5027-1993)第7.3条2、预防110-500kV变压器事故措施(电安生1996589号文附件二)第七条水喷雾灭火装置存在漏水现象3/台灭火装置未进行定期试验3/台其他情况2/处1.1.2风力发电机组变压单元设备管理2201.1.2.1基础要求20现场检查箱变、杆架式、台屋式变压器基础部符合要求2/台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第3.0.5、4.1.2、8.0.1条2、电力设施保护实施细则(家经贸委、公安部1999年)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第3.0.3-3.0.6、5.1.1、5.2.1、5.2.2、7.2.1、7.3.2、7.4.1、8.2.1、8.3.1、9.1.1、10.2.1条4、风力发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FD0032007)第5.0.6、5.0.7、5.0.11、8.1.1、8.1.2、8.1.3、8.1.5、8.1.6、10.1.1-10.1.4条外露式变压器是否设有牢固的、安全净距离及高度均满足要求的围栏101.1.2.2变压器要求150现场检查、查试验报告、灭火装置未进行定期试验5/台参考1.1.1的相关标准各部件如油箱、油泵负压区、套管等存在渗、漏油点2/台变压器油温、油色不正常2/台1.1.2.3过电压保护及接地25现场检查设备过电压保护装置、定值不符合规程要求3/台1、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DL/T 620-9977)第7.1条2、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第19条3、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第17.1、17.6、17.7、17.8条4、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621-1997)第6.2条查试验报告保护用避雷器、接地装置未按规程进行交接试验101.1.2.4断路器、隔离开关、避雷器等各种电气设备25现场检查,查记录资料安装不牢固25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596-1996)第6、8、14条电气连接接触不紧密,不同金属连接无过渡措施10瓷件表面不光洁,有裂纹、破损等现象2/处充油设备有渗漏油情况2/处未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测试10主要测试项目存在漏项、超期、超标等情况51.1.3母线及架构501.1.3.1户外电瓷外绝缘爬电比距10现场检查,查阅设备外绝缘台帐查不到电瓷外绝缘(包括变压器套管、断路器断口及均压电容)爬电比距51、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T16434-1996)第4条2、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能源电199345号文附件)第6.1、6.4、6.5条爬电比距未做到全部符合规定,又无采取防污闪措施(涂RTV等措施或加强清扫)加扣10其他情况101.1.3.2户外电瓷绝缘清扫、检查、测试绝缘或检零10查阅清扫记录、设备台帐、设备说明书,现场检查电瓷绝缘未按地区污秽严重程度做到每年清扫检查1-2次(包括母线绝缘子、隔离开关支柱绝缘子)51、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DL/T 596-1996)第10条2、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国电发2000589号)第18.3、20.2.3条电瓷绝缘子不符合反措要求或存在严重问题(如:瓷瓶裂纹、破损、有制造质量问题等严重隐患)10查阅测试记录、设备台帐悬式绝缘子串未按规定摇测绝缘或检测零值5悬式绝缘子串存在零值绝缘未更换3其他情况1.1.3.3盐密值5查阅测试记录、设备台帐未开展盐密值测试工作21、电力系统电瓷外绝缘防污闪技术管理规定(能源电199345号文附件)第4.7条盐密值测试方法不正确、记录不全1/处其他情况11.1.3.4复合绝缘子10查阅说明书和设备台帐复合绝缘子技术指标不符合要求21、标称电压高于1000V交流架空线路用复合绝缘子使用导则(DL/T 864-2004)第4条复合绝缘子存在断裂等严重问题未采取有效措施4其他情况11.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