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 31636-2016 花粉》标准是对《GH/T 1030-2004》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扩展,旨在更科学、严格地规范花粉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以下是主要的变更点:

  1. 适用范围调整:新标准扩大了适用范围,不仅涵盖了蜂花粉,还纳入了其他来源的花粉产品,如植物花粉,以适应市场多样化的需要。

  2. 术语和定义更新:对花粉相关的专业术语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确保定义的准确性和时代性,便于业界统一理解和执行。

  3. 技术要求提高

    • 感官指标:细化了外观、色泽、滋味与气味等方面的要求,提高了消费者体验的标准。
    • 理化指标:新增或修订了水分、灰分、蛋白质、过氧化物酶活性等项目的具体限量值,确保花粉品质与安全性。
    • 污染物限量:增加了重金属(如铅、砷)、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与国际食品安全标准接轨。
  4. 微生物指标:调整了微生物检测项目及限量标准,加强了对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霉菌和酵母菌等的控制,保障产品卫生安全。

  5. 检验方法优化:引入了更先进、精确的检测技术和方法,提升了检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用于特定成分分析。

  6. 标签标识:明确规定了产品包装上的标签应包含的信息,如产品名称、原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商信息及储存条件等,增强消费者知情权。

  7. 实施与监督:明确了标准的实施要求及监管部门的职责,为标准的有效执行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2-23 颁布
  • 2017-06-23 实施
©正版授权
GB 316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pdf_第1页
GB 316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pdf_第2页
GB 316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pdf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GB 31636-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粉.pdf-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3 1 6 3 62 0 1 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 粉 2 0 1 6 - 1 2 - 2 3发布2 0 1 7 - 0 6 - 2 3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 家 食 品 药 品 监 督 管 理 总 局 发 布 G B3 1 6 3 62 0 1 6 前 言 本标准代替GH/T1 0 3 02 0 0 4 松花粉 中的部分指标,GH/T1 0 3 02 0 0 4 松花粉 中涉及到本标 准的指标以本标准为准。 G B3 1 6 3 62 0 1 6 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花 粉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以工蜂采集形成的团粒( 颗粒) 状蜂花粉或碎蜂花粉、 以人工采集的松花粉和以花粉 为单一原料, 经净选、 干燥、 杀菌而制成的花粉产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破壁花粉。 2 术语和定义 2.1 花粉 显花植物雄性生殖细胞。 2.1.1 蜂花粉 工蜂采集的花粉。 2.1.1.1 单一品种蜂花粉 工蜂采集一种植物的花粉形成的蜂花粉。 2.1.1.2 杂花粉 工蜂采集两种或两种以上植物的花粉形成的蜂花粉, 或两种及两种以上单一品种蜂花粉的混合物。 2.1.1.3 碎蜂花粉 蜂花粉团粒破碎后形成的粉末。 2.1.2 松花粉 松科松属植物马尾松( P i n u sm a s s o n i a n aL a m b . ) 、 油松( P.t a b u l a e f o r m i sC a r r . ) 或同属数种植物 的雄性生殖细胞。 2.2 破壁花粉 经加工, 花粉细胞壁被打破的花粉。 3 技术要求 3.1 原料要求 原料应符合相应的食品标准和有关规定。 3.2 感官要求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的规定。 G B3 1 6 3 62 0 1 6 2 表1 感官要求 项 目 要 求 蜂花粉松花粉 检验方法 色泽具有产品应有的色泽淡黄色 滋味、 气味 具有蜂花粉应有的滋味和气味, 无 异味, 无异嗅 具有松花粉应有的滋味和气味, 无 异味, 无异嗅 状态 粉末或 不 规 则 的 扁 圆 形 团 粒 ( 颗 粒) , 无虫蛀, 无霉变, 无正常视力 可见外来异物 细粉状, 质轻, 流动性好, 易飞扬, 手捻有滑润感, 无正常视力可见外 来异物 取适量试 样 置 于 洁 净 的 白 色盘( 瓷盘或同类容器) 中, 在自然光 线 下 观 察 色 泽 和 状态, 检 查 有 无 异 物, 闻 其 气味, 用温开水漱口后品其 滋味 3.3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理化指标 项 目 指 标 蜂花粉松花粉 检验方法 水分/ ( g/1 0 0g)1 0.08.0G B5 0 0 9.3减压干燥法 灰分/ ( g/1 0 0g)5.04.5G B5 0 0 9.4 蛋白质/ ( g/1 0 0g)1 5.09.0G B5 0 0 9.5凯氏定氮法 单一品种蜂花粉的花粉率/% 8 5 附录A 酸度( 以 p H表示) 4.4 取样品2 0g于锥形瓶中, 加入1 0 0m L的纯化 水, 振荡混匀, 锥形瓶置7 5 水浴浸泡1. 5h。 冷却至室温, 定性滤纸过滤后, 0.4 5m过滤。 取滤液, 然后按酸度计或 p H 计操作说明书进 行测量, 并记录其 p H , 精确至0. 0 2, p H 的结果 以两次测量的平均值表示 3.4 污染物限量 污染物限量应符合G B2 7 6 2的规定。 3.5 微生物限量 即食的预包装产品的微生物限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微生物限量 项 目 采样方案a及限量 ncmM 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 (C F U/g) 521 0 3 1 0 4 G B4 7 8 9.2 大肠菌群/ (MP N/g) 524.34 6G B4 7 8 9.3 霉菌/ (C F U/g) 21 0 2 G B4 7 8 9.1 5 a 样品的采样及处理按G B4 7 8 9. 1执行。 G B3 1 6 3 62 0 1 6 3 4 其他 单一品种蜂花粉, 应在标签中标识蜂花粉的品种。 G B3 1 6 3 62 0 1 6 4 附 录 A 单一品种蜂花粉的花粉率测定 A.1 仪器 A.1.1 显微镜:1 0倍1 0 0倍。 A.1.2 离心机: 转速1 00 0 0r/m i n。 A.2 试剂 A.2.1 硫酸和冰乙酸( 体积比为19) 。 A.2.2 甘油( 分析纯) 。 A.3 样品处理 取蜂花粉1g 2g置于1 5m L刻度离心管中, 加入硫酸和冰乙酸(19) 的混合液2m L, 浸没花粉 粒。用玻璃棒捣碎花粉, 沸水浴5m i n。冷却, 蒸馏水定容至1 0m L。离心, 弃去上清液, 重复离心洗涤 步骤3次。沉淀物加甘油数滴搅匀。用玻璃棒蘸取1滴涂布在载玻片上, 盖上盖玻片。 A.4 计数 取已处理好的玻片, 在显微镜1 0倍或4 0倍物镜下观察。如发现涂片中花粉颗粒过于密集导致重叠 影响计数时, 则应重新涂片, 每视野中花粉颗粒数量在3 0个 1 0 0个范围为宜。选取5个视野区域并对视 野内的所有花粉颗粒计数, 并与图谱对照鉴别不同的花粉品种。5个视野中某一品种花粉颗粒数与5个视 野中所有花粉颗粒的总数之比即为单一品种蜂花粉的花粉率。每次试验都应进行平行试验。 A.5 蜂花粉( 单一品种花粉与杂花粉) 的鉴别 A.5.1 油菜(B r a s s i c ac a m p e s t r i s) 花粉 油菜花粉为黄色。花粉颗粒呈近似长球形, 按形态特征分为白菜型、 甘蓝型、 芥菜型。赤道面观为圆 形或椭圆形, 极面观为三裂片状, 三道萌发沟明显。极面直径约4 2m, 赤道面直径约4 0m。见图A. 1。 a) 油菜花粉赤道面观形态(4 0 0) b) 油菜花粉极面观形态(4 0 0) 图A. 1 油菜花粉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G B3 1 6 3 62 0 1 6 5 A.5.2 芝麻(S e s a m u mi n d i c u m) 花粉 芝麻花粉为白色或咖啡色。花粉颗粒呈扁球形( 似扁南瓜) , 少数为球形。赤道面观为阔椭圆形, 极 面观为1 11 2裂圆形。表面有瘤状雕纹, 从正面观察为负网状, 约3 5m4 0m。具有1 0道1 3道 萌发沟, 间隙较宽。极面直径约4 5m, 赤道面直径约6 5m。见图A. 2。 a) 芝麻花粉赤道面观形态(4 0 0) b) 芝麻花粉极面观形态(4 0 0) 图A. 2 芝麻花粉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A.5.3 荞麦(F a g o p y r u me s c u l e n t u m) 花粉 荞麦花粉为暗黄色。花粉颗粒呈长球形, 表面有细网状雕纹, 赤道面观为椭圆形, 极面观为3裂圆 形。极面观察可见三道明显萌发沟。极面直径约4 4m, 赤道面直径3 1m。见图A. 3。 a) 荞麦花粉赤道面观形态(1 0 0) b) 荞麦花粉极面观形态(1 0 0) 图A. 3 荞麦花粉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A.5.4 向日葵(H e l i a n t h u sa n n u u s) 花粉 向日葵花粉为桔黄色。花粉颗粒呈圆球形, 赤道面观为椭圆形, 极面观为3裂圆形, 直径约为3 5m。 外壁有尖刺, 刺长3m 5m。表面有3孔沟, 间隔5m 1 0m。见图A. 4。 G B3 1 6 3 62 0 1 6 6 a) 向日葵花粉赤道面观形态(4 0 0) b) 向日葵花粉极面观形态(4 0 0) 图A. 4 向日葵花粉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A.5.5 玉米(Z e am a y s) 花粉 玉米花粉为淡黄色。花粉颗粒呈近似球形, 直径约8 0m。外壁光滑, 有一个圆的萌发孔。见图A. 5。 a) 玉米花粉赤道面观形态(4 0 0) b) 玉米花粉极面观形态(4 0 0) 图A. 5 玉米花粉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A.5.6 紫云英(A s t r a g a l u s s i n i c u s) 花粉 紫云英花粉为桔红色。花粉颗粒呈长球形, 赤道面观长椭圆形, 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三裂片状。极 面直径约3 0m, 赤道面直径约2 0m。表面具细网状雕纹, 有三孔沟。见图A. 6。 a) 紫云英花粉赤道面观形态(4 0 0) b) 紫云英花粉极面观形态(4 0 0) 图A. 6 紫云英花粉颗粒在显微镜下的形态 G B3 1 6 3 62 0 1 6 7 A.5.7 高粱(S o r g h u mb i c o l o r) 花粉 花粉为淡黄色。花粉颗粒呈球形, 赤道面观圆形, 极面观为钝三角形或三裂片状。极面直径约 3 0m, 赤道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