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物质基础(1).ppt_第1页
生命的物质基础(1).ppt_第2页
生命的物质基础(1).ppt_第3页
生命的物质基础(1).ppt_第4页
生命的物质基础(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 蛋白质和核酸,一、蛋白质,(一)化学元素组成 主要:C、H、O、N 每克样品中含氮的克数6.25=蛋白质含量(g),S(半胱氨酸、甲硫氨酸的R基团),(二)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20种),(三) 氨基酸的分类,C,H,COOH,NH2,H,C,H,COOH,NH2,CH3,甘氨酸,丙氨酸,C,H,COOH,NH2,CH2 (CH2)3NH2,赖氨酸,H,COOH,NH2,R,D-氨基酸,H,COOH,NH2,R,L-氨基酸,(1)氨基酸分为D型和L型,天然蛋白氨基酸均为L型,(2)根据R基团的极性性质分类 1、非极性R基氨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 丙氨酸、结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甲硫氨酸 2、不带电荷的极性R基氨基酸 甘氨酸、丝氨酸、苏氨酸、半胱氨酸、络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 3、带正电荷的R基氨基酸-碱性氨基酸 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4、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酸性氨基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四)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链,C,H,C,N,R,H,H,O,C,H,C OH,N,R,H,H,O,OH,H2O,肽键,二肽,脱水缩合,2、蛋白质的空间构型,(五)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1、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H,COOH,NH2,R,2、蛋白质的溶解于水 原因:水化膜和电荷 3、蛋白质的沉淀 除去水化膜和表面电荷(溶液pH=等电点) 4、蛋白质的变性 5、蛋白质的光吸收 最大光吸收波长:280nm(络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二、核酸,(一)化学元素组成 C、H、O、N、P (二)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9,1,糖苷键,糖苷键,核苷,O,H,H,H,H,5,酯键,1,糖苷键,3,5,3-5磷酸二酯键,核酸的种类,(三)DNA的结构,酶的功能:催化化学反应,酶的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为RNA,酶的来源:活细胞,一、酶,酶作用的基本原理:降低活化能,(一)酶的概念,第二节酶和维生素,氧化还原酶类 A2HB A B2H 转移酶类 AXB A BX 水解酶类 A-B H20 A-OH BH 裂解酶类 A-B AB 异构酶类 A B 合成酶类 AB A-B 3、根据底物和反应类型命名,习惯命名法: 1、根据酶作用的底物来命名 2、根据所催化的反应类型命名,(二)酶的命名和分类,系统命名法: 正确的底物名称、底物的构型、反应性质及反应名称,最后加上一个酶字。若底物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则底物之间用“:”隔开。 如:L-丙氨酸:-酮戊二酸氨基转移酶 若底物之一是水可以把“水”省略, 如:乙酰辅酶A:(水)水解酶,(三)酶的化学组成,单纯酶 酶 结合酶,水解酶,酶蛋白,辅助因子,:决定专一性,对电子、原子或某些化学基团起传递作用,(金属离子和有机物),辅基,辅酶,全酶,酶蛋白的结构: 活性中心 酶的必需基团 酶蛋白分子结构中一定部位的某些氨基酸残基含有的基团,是酶表现其催化活性所必需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外必需基团,与维持活性中心的构象有关,(四)酶的专一性及活性中心,专一性:酶对作用的底物有严格的选择性。 酶的专一性决定于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位于酶分子表面,酶与底物相结合部位,由三维结构上靠近的少数氨基酸残基和这些残基上的某些基团组成。结合酶的辅酶和辅基往往参与组成。 活性中心的两个功能部位: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酶的活性中心与底物结合的机理 钥匙-锁模型 诱导-锲合模型,第三节 生物氧化,一、糖代谢 (一)糖原的生成和分解 (二)糖的氧化分解,1、糖的有氧氧化,第一阶段 C6H12O6 酶 2CH3COCOOH 4 能量(少量) 第二阶段 6H20 2 CH3COCOOH 酶 CO220 能量(少量) 第三阶段 02 24 酶 12H20 能量(大量) 糖酵解 丙酮酸氧化脱羧 柠檬酸循环(三羧酸循环) 电子传递链,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反应场所:细胞质基质 葡萄糖磷酸化, 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 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PGAL),糖酵解的第一阶段:1葡萄糖 2PGAL,消耗2ATP, 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 甘油酸,(DPGA),2 NADH+H+,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在以上反应中,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生成高能键,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ATP, 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2-磷酸甘油酸,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 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2丙酮酸 和2ATP,糖酵解第二阶段: 2PGAL 2丙酮酸 ,产生4ATP和2NADH+H+,糖酵解: 1葡萄糖 2丙酮酸 ,净得2ATP和2NADH+H+,丙酮酸氧化脱羧,反应场所:线粒体基质,2丙酮酸 2乙酰CoA +2 CO2 ,产生2NADH+H+,NADH+H+,NAD+,NAD+,NADH+H+,GTP,GDP+Pi,FAD,FADH2,NADH+H+,NAD+,柠檬酸合成酶,顺乌头酸梅,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电子传递链,电子传递链的组成成分: 烟酰胺脱氢酶类: 辅酶-NAD+ 、NADP+ 黄素蛋白类:辅基-FMN、FAD 铁硫蛋白类 泛醌类(辅酶Q-C0Q) 细胞色素类,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 是三大营养物质糖、脂和蛋白质的最总代谢途径,三大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水都必须经过三羧酸循环 是糖、脂和蛋白质代谢联系的通路,使糖、脂和蛋白质之间实现相互转化,无氧呼吸,糖酵解 乳酸发酵: 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丙酮酸,乳酸,酒精发酵: 丙酮酸转变成乙醇,丙酮酸,脱羧酶,CO2,CHO CH3,乙醛,CH2OH CH3,乙醇,第五节 脂类代谢,脂肪的酶促水解,三脂酰甘油,二脂酰甘油,单脂酰甘油,甘油,甘油的氧化分解与转化,CO2+H20,ATP,糖原的异生作用: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等)在肝脏中转变为糖原的过程。, 脂肪酸的氧化分解,-氧化作用 概念 饱和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羧基端的位C原子发生氧化,碳链在位C原子与位C原子间发生断裂,每次生成一个乙酰COA和较原来少二个碳单位的脂肪酸,这个不断重复进行的脂肪酸氧化过程称为-氧化。,R1CH2CH2CH2CH2 CH2COOH,过程,脂肪酸的活化(细胞质),载体:肉毒碱,脂酰CoA转运入线粒体,携带脂酰基,A. 脱氢 B. 水化 C. 再脱氢 D. 硫解,-氧化循环(线粒体),-氧化循环的反应过程,(2反式烯脂酰COA),L- 羟脂酰COA,脂肪的合成,甘油的生成 3-磷酸甘油 脂肪酸的生成 乙酰COA 合成方式:,磷酸二羟丙酮(糖酵解中间产物),线粒体或微粒系统 (合成酶系存在于线粒体或微粒中),非线粒体系统 (合成酶系存在细胞质中),延长脂肪链,从头合成(,线粒体系统:乙酰COA作为二碳供体,微粒系统:丙二酰COA作为二碳供体,乙酰COA作为引物,丙二酰COA作为二碳供体),(软脂肪酸),丙二酰CoA的合成,软脂酸的从头合成,CH3-CSACP,=,O,COA-SH,ACP-SH,ACP脂酰基转移酶, 乙酰酰基载体蛋白(乙酰-ACP)和丙二酰酰基载体蛋白 (丙二酰-ACP)的合成,缩合反应,CH3-CS-ACP+,=,O,-酮脂酰-ACP合酶,+ACP-SH+CO2,还原反应,+NADPH+ + H +,-酮脂酰-ACP还原酶,+NADP+,D-羟丁酰-ACP,碳链缩合,-酮丁酰-ACP,脱水反应,=,-,C,-,-羟脂酰-ACP脱水酶,+H2O,(2反式丁烯酰-ACP,巴豆酰-ACP),再还原反应,-,-,=,-,3 2,+NADPH+H+,-烯脂酰-ACP还原酶,CH3-CH2-CH2-CSACP,O,=,+NADP+,(丁酰-ACP),丁酰-ACP与丙二酰-ACP重复缩合、还原、脱水、再还原的过程,直至生成软脂酰-ACP。,第六节 蛋白质代谢,氮平衡: 测定和比较人体每日摄入氮量和排出氮量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表示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总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正常成人 正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儿童、孕妇及恢复期病人 负氮平衡:摄入氮排出氮 饥饿或消耗性疾病患者(癌症患者) 必需氨基酸:从食物中获得,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 非必需氨基酸:不能从食物中获得,由人体合成的氨基酸 半必需氨基酸:人体能合成,但合成速率较慢,不能满足人体生长所需。精氨酸、组氨酸,氨基酸代谢库,氨基酸代谢概况,1.蛋白质酶促降解 2.脱氨基作用 氨基酸脱去氨基生成-酮酸的过程,氨基酸代谢的最主要代谢途径。 脱氨基方式:氧化脱氨基、转氨基、联合脱氨基等。,NH2 | CH-COOH | (CH2)2-COOH,谷氨酸 脱氢 酶,NAD+,| C-COOH + | (CH2)2-COOH,NH3,- H2O,谷氨酸,亚谷氨酸, - 酮戊二酸,谷氨酸,NH3, - 酮戊二酸,氧化脱氨基作用不是主要方式。, 氧化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不是主要方式。, 联合脱氨基作用,体内氨基酸脱氨基的主要方式,氨的代谢转变,尿素的生成-鸟氨酸循环 氨在体内最主要的代谢去路(肝脏是生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谷氨酰胺的运氨作用 谷氨酰胺是氨的转运及储存形式,鸟氨酸,鸟氨酸,瓜氨酸,瓜氨酸,精氨酸代琥珀酸,精氨酸,尿素 H2O,天冬氨酸,(NH3 ),- ATP,琥珀酸,E,氨基甲酰磷酸,磷 酸,NH3 + CO2 + H2 O,2ATP,2ADP + Pi,氨甲酰磷酸合成酶,(N-乙酰谷氨酸、Mg2+),线 粒 体,鸟 氨 酸 循 环,每合成一分子尿素, 共解除了2分子的氨毒,一分子来自于AA的脱氨基作用,另一分子来自于天冬氨酸,返 回,主菜单,尿素中的碳原子来自CO2, - 酮酸的代谢转变,(1)再合成氨基酸:氨基转换作用(生成非必需氨基酸) (2) - 酮酸 生酮氨基酸:能形成乙酰和乙酰COA的氨基酸,在肝中能合成酮体(Phe、Tyr) 生糖氨基酸:能形成丙酮酸、 - 酮戊二酸、琥珀酸、草酰乙酸的氨基酸,能导致生成葡萄糖和糖原 生糖兼生酮氨基酸:某些氨基酸的中间产物既能生成糖,也能生成酮体 (3)氧化功能: - 酮酸经氧化分解形成乙酰COA、 - 酮戊二酸、琥珀酰COA、延胡索酸、草酰乙酸五种产物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酮体,葡萄糖和糖原,氨基酸脱羧作用,蛋白质合成,一、核糖体是肽链合成的场所,一、氨基酸的活化(氨酰-tRNA的合成),氨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