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学院毕业论文论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内容摘要:成年人的财产权,是指未成年人基于独立的法律人格,因继承、赠与或劳动、经营等方式取得的归未成年人自己所有的财产。未成年人基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性而不同与成年人。未成年人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还是心理上都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容易受外界不良事物和风气的影响和毒害,并直接影响到自身的健康成长。所以,未成年人需要家庭、学校、和国家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而民法方面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比较薄弱,尤其针对未成年人民事权利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还很欠缺。未成年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人身和财产都极易受到伤害,因此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对未成年人权益的民法保护。本文以从此方面着手,立足我国民法的立法现状,根据未成年人的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民法保护进行探讨,同时提出立法建议,借此希望弥补我国对未成年人民法保护的缺憾,完善我国未成年人权益的民法保护制度,最终服务于社会实践。关键词: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的财产权 民法保护目 录引言3一、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现状3二、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民法保护不足之处5(一) 对亲权制度和监护制度不加以区分5(二) 未成年人的财产乏味和内容没有界定5(三)对父母管理未成年人子女财产上的权限未作具体规定5三、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建议6(一)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儿童利益优先原则”6(二)区分亲权与监护7 (三)明确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的处分权7(四)设立监督机构保护未成年人之合法权益7四、结语7致谢8参考文献. 9 引言在我国,年龄未满18周岁的人为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育都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形成,可塑性很大,辨别是非、区分良莠的能力还较差,抵御社会上不良风气侵袭、诱惑的能力还较弱,更易受到各种违纪、违法、犯罪行为的侵害。未成年人的这些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上属于需要予以特别保护的一个群体-弱势群体。对于这一弱势群体予以特殊保护是世界各国的一个通例,也是我国坚持的一项法律原则。但我国民法通则和婚姻法等现行法律对亲权制度的缺失雨监护制度错位的立法体例,是我国有关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残缺而混乱。未成年人是人类的希望,国家、民族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予以特殊保护,做好他们的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战略性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家庭财产体系的复杂化,不仅拓宽了未成年人取得财产的机会,也是未成年人财产的管理和保护问题在司法实务上日益突出。在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内容上,结合我国司法实践已完备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履行保护未成年财产权利职责的法律规定。对父母行使未成年子女财产照顾权的限制,设立监护人制度,是未成年人财产在被管理、使用和处分时处于持续和全程监督中。本文通过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求为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基于有所裨益的思考。一、我国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现状首先,从宪法层面,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收人、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的继承权。”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对未成年人财产权利的保护。其次,从一般法层面上而言,我国民法通则第9条规定:“公民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第10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这是从权利能力的角度对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进行保护,因为未成年人也是我国的公民。第18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这是对未成年人财产权利保护的直接规定。此外,我国新颁布的物权法第66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而对未成年人合法财产的保护应是其中应有之义。而我国婚姻法与继承法还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享有继承权、受遗赠权,即以继受取得的方式获得财产。是普通法从不同角度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最后,从特别法层面上而言,我国2007年6月施行的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第46条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和荣誉权不受侵犯。”其中“智力成果”属于财产权范畴。第52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第60条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行政处罚的,从其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损失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我国在特别法层面也有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的相关规定1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往往受到忽视,许多父母都不承认未成年人有财产权。他们认为未成年人的衣、食、住、行都是由父母供给的,那么未成年人哪里还能拥有独立的财产权?所以实践中父母往往将本应属于未成年人所有的财产与自己的财产混同,由自己自由支配。例如,在实践中,常常有父母以未成年子女还小为由,提出为未成年子女保管其各项收入如压岁钱、亲友所赠与的礼物等,但实际上却是据为己有,并无归还未成年人的意思,这种行为已经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即使父母声称自己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把这些钱物保存起来,作为将来子女学业之用,这种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因为使子女接受教育是父母的责任,父母应该从自己的财产中支出未成年子女的学业支出,而不能动用属于未成年人的财产,否则也是侵害了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实践中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财产权的最常见的情形是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考虑未成年人本人的意见而任意处分未成年人的财产。当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受到监护人的侵害时,可以采取什么措施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呢?(1)对于有一定智力和认知能力的未成年人首先可以有礼貌地向监护人说明自己拥有独立的财产权,自己享有独立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权能,父母占用或者擅自处分自己的财产是不对的。(2)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在行使自己独立的财产权时也应该主动与父母商量,征求父母的意见,有了自己的财产要用于正当的地方,不能随意挥霍,这样父母就会认为子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行使独立财产权的能力,能够放心让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财产并自己行使处分权。(3)如果父母不听子女的劝阻,未成年人也可以向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反映,寻求其帮助。但对于无行为能力人又应该如何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根本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因此他们的财产权最容易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尤其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会享有越来越多的属于自己的财产,我们建议成立未成年人财产公证制度和提存制度,由公证处或者律师事务所进行这项业务。未成年人或者其监护人可以将未成年人的财产进行公证或者提存,证明这些财产由未成年人拥有,待未成年人成年后交还其本人。二、我国对未成年人财产权民法保护不足之处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已有相关规定,但尚不完善,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多为原则性的,缺乏可操作性。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第66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该条凸显了物权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而对于未成年人财产的保护问题,并未置一词。应该看到,第66条并未特别提及未成年人财产,并不是物权法忽视对未成年人财产的保护,恰恰相反,其将未成年人涵盖在“私人”的范畴中,这意味着,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侵占、哄抢、破坏。再者,物权法之所以未明文规定未成年人财产,可能是因为作为一般法的民法通则已经在相关条款中对此加以规定,若作为特别法的物权法重复规定,恐有画蛇添足之嫌。但应该看到的是,民法通则对此虽有规定,但其规定却相当模糊,不利于实践操作,集中表现在:未明确规定父母在何种情况下对未成年子女财产享有处分权。民法通则第条中“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的规定相当模糊。其中,何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其可能具有哪些情形?如何理解“处理”?都需要进一步明确。否则可能导致监护权的滥用,未成年人的财产权利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对亲权制度和监护制度不加以区分我国目前有关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法律规定,散乱分布于诸多法律之中,没有形成较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由于未成年人主要生活在家庭里,对其人身、财产权的保护,应主要体现在婚姻家庭法中,因此,婚姻家庭法应成为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重要法律。但我国婚姻家庭法中一直欠缺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具体规定。2001年修订婚姻法时,仍未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作具体规定,实为憾事。亲权制度与监护制度中有关未成年人财产的规定是不同的,亲权人对子女的财产享有无条件的用益权,法律对亲权人处分其子女的财产限制较为宽松,而亲权人被监护人的财产不享有用益权。建立在监护制度基础上的我国未成年人制度必然与父母子女关系的现实需求不符合,又算立法的科学性。所以,应当建立有别于监护制度的未成年人制度财产制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解决司法实务。(二)未成年人的财产范围和内容没有界定现行立法中有关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条文,一般仅笼统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财产权、继承权等,确认了未成年人财产权的归属问题,但对于未成年人财产的范围并没有作具体界定,仅明确规定以继受取得的方式获得的财产属未成年人所有。而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经营、创造发明等形式获取的财产的归属问题,立法完全没有涉及。而且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未成年子女以自己的劳动等方式获取的财产当然归父母所有的观念,也极不利于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的保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2子女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的封建观念已根深蒂固,况且在子女未成年期间,其衣、食、住、行、教育、医疗等费用均由父母提供,未成年子女的劳动所得归父母所有似乎更合乎情理。因此,以立法的方式对未成年人的财产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清除封建思想的影响,至关重要。民法通则第133条第2规定:“有财产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从本人财产中支付赔偿费用。不足部分,由监护人适当赔偿,但单位担任监护人除外”。这项规定要求有财产的未成年人侵害人用自己的财产赔偿损失。但是,我国法律规定并未明确未成年人受法律的财产范围,以及对未成年人承担事责任时的财产内容,这样容易产生监护人随意处置或挪用未成年人的财产的情况。这些都不利于对未成年人财产权益的有效保护。(三)对父母管理未成年人子女财产上的权限未作具体规定法律对理未成年子女财产上的权限未作具体规定,权限内容、行使管理权时的注意义务、清算义务,行使用益权时的负担及收益归属等等。未成年人拥有独立财产的权力也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因为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法律规定其财产由监护人代理管理和保护,自己无权随意处理财产。如果没有征得监护人同意擅自处理,在法律上该处理行为会被认定为无效。但未成年人是否行使与自己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经济活动?如果未成年人有权行使,那么又在什么情况下,监护人有权干涉?什么情况下无权干涉?这些在我国法律中都没有规定。又如,法律规定了父母对未成年人的财产具有管理权,那么父母在行使管理权时又该担负什么义务以及父母行使这些权利有无限制?监督如何?如何防止父母滥用权利,尤其是父母非为子女利益处分期财产似的效力状况?法律对于这些都没有规定。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关于未成年人财产保护制度的规定过于简单原则,不利于司法实践上的操作。依国外的立法例,父母或监护人在管理未成年人的财产时,都会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尤其是为子女的财产利益处分财产时,须征得监护法院等专门监督机构的准许后,方可为之。我国一直没有设立专门的机构监督父母或监护人的行为,社会各界对父母也是持非常信任的态度。只有当父母滥用权利、造成未成年子女严重的伤亡后果时,有关方面才予以干预。而对于父母或监护人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管理不当造成其财产损失的,基本上无人过问,严重地损害了未成年人的财产利益。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利的立法存在缺陷,不仅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切身利益,也不符合当今“儿童利益优先”之国际化趋势。为此,完善我国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法律制度,刻不容缓。三、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保护的建议未成年人拥有了众多财产来源,使未成年子女财产的管理问题在司法实务上日益突出。父母离婚时分割属于子女的财产、基于子女财产利益而争夺未成年人子女抚养权、非为子女利益而处分其财产等案件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了未成年人合法财产权益;另外,随着未成年人参与经济生活的日益普遍,产生了诸多法律关系,如未成年人的侵权、债务履行时的财产责任等等,笔者认为,家庭保护是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关键环节,有关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的内容,应成为婚姻家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为了更好地的完善我国未成年人财产权,对我国将来立法在保护未成年人财产权方面的主要建议有:(一) 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儿童利益优先原则”继195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提出为维护儿童利益,制定法律时“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首要考虑”这一国际性指导原则以后,1989年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又提出了“儿童利益优先原则”。23这些原则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婚姻家庭法所确立。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保护儿童利益。1992年,我国参照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提出的全球目标和儿童权利公约,发布了90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国务院2001年5月22日发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其“总目标”部分开篇就提出:“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权利,提高儿童整体素质,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3与我国政府的鲜明立场相比,我国的相关立法却有些滞后。1982年宪法第49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儿童受国家的保护”,即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原则。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虽然体现了这一立法原则,但并未明确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儿童利益优先原则”,仅在未成年人抚养与监护、子女探视权问题的处理上体现了“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儿童利益优先原则”的精神。为了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履行我国政府签署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时的承诺,我国将来的婚姻家庭法及有关立法中,应明确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和“儿童利益优先原则”,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财产权益。(二)区分亲权与监护婚姻法虽然一直回避使用“亲权”这一术语,但其中有关父母对子女管教和保护的权利义务规定,有“亲权”的内涵,其主要涉及人身关系;而调整父母与未成年子女财产关系则主要依靠民法通则中有关“监护”的规定。此种立法将“亲权”与“监护”混为一谈,是不妥当的。关于在婚姻法中是否应设立亲权制度,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2001年修订婚姻法时,一些学者曾主张设立亲权制度。4可是,修订后的婚姻法并未采纳此建议。也有学者认为应正视“亲权”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世纪之后仍难登立法“大雅之堂”的现实,何况进入立法程序的中国民法典也没有一丝迹象预示“亲权”有朝一日会在中国法律体系中“闪亮登场”。因此,应舍弃“亲权”,实行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统一构造。5诚然,随着“子本位原则”向当今各国亲子法的渗透,“亲权”内涵中的权利弱化而义务增强,曾经对监护人的诸多限制也落到亲权人身上,两者的差异日益缩小。但以此为由将两者完全合并也未免武断。笔者认为,就渊源而言,监护产生的原因之一是为弥补“亲权”的缺失。如果一方面以监护吸收“亲权”,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之监护与父母以外的人对未成年人之监护仍存在差异,又以专门的条文诠释两者的差异,无疑会使监护制度变得更加复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一提“亲权”两字便谈虎色变,如临大敌,似乎封建家长制会卷土重来。笔者认为,我国将来的立法应借鉴国外立法的经验,6将亲权制度与监护制度分别立法。父母为未成年子女之亲权人,当父母死亡或丧失“亲权”时,为未成年人确定监护人,并给予其他监护人报酬,以调动其积极性,从而构建完备的未成年人人身、财产保护制度。7(三)明确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财产权的处分权我国民法通则第18条第1款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处分是变更财产所有权的行为,侵权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不享有所有权,因而,侵权人也不应该享有对其财产的处分权。但在有些情况下,亲权人被认为享有处分权,一般均为“为子女利益才能处分子女财产”为原则。然而是否为子女利益,应根据具体情况考察。(四) 设立监督机构保护未成年人之合法权益未来立法中应规定设立监督机构,对父母或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的状况进行监督,并处理与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利益相关的一些事宜。父母等欲对未成年子女的财产作重大处分决定时,须报请监督机构审查,如符合“为子女利益原则”的,予以准许。笔者认为,在我国当前的行政框架中宜将民政机构确立为监督机构。四、结语随未成年人的财产权是未成年人的重要权益之一。由于未成年人尚不具备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对其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拆迁与土地出让管理制度
- 幼儿园大班2和3的组成
- 第1课《白鹭》(第二课时)(分层作业)-【上好课】 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统编版)
- 2024年松原c1客运资格证考试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5.10-动态规划总结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1.2.0-算法分析准则
- 2024年石家庄2024年客运从业资格证
- 2024年资阳客运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资料
- 吉首大学《近代工程材料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导演基础》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三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附答案集锦
- 历史期中复习课件七年级上册复习课件(部编版2024)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第1框 法不可违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 4.2光的反射说课稿(新版)新人教版
- 公务员2021年国考《申论》真题(地市级)及参考答案
- 《现代管理原理》章节测试参考答案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高等数学基础》一平台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四)试题及答案
- DPtech-FW1000系列防火墙系统操作手册
- 五年级上册小学高年级学生读本第1讲《伟大事业始于梦想》说课稿
- 图像学完整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