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10[1].11.21).ppt_第1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10[1].11.21).ppt_第2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10[1].11.21).ppt_第3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10[1].11.21).ppt_第4页
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010[1].11.2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阐释,15个常见文言虚词,而 何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以 因 于 与 则 之,典型例题,1、而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意义和用法 (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 (4)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9)某所,而母立于兹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12)既而得其尸于井,1【而】,(一)用作连词,(1)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买五人之头而函之,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3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4)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5.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6表示因果关系,译为“因而”,7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不译。,8. 表示目的关系,译为“来”或不译。,(5)死而有知,其几何离?,(6)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8)缦立远视,而望幸焉,(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9)某所,而母立于兹,(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11)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既而】不久,一会儿。 (12)既而得其尸于井,2、何指出下列各句中“何”的意义和用法 (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 (2)大王来何操? (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4)徐公何能及君也? (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8)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9)何以伐为? (10)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2【何】,(一)用作疑问代词,(2)大王来何操?,(3)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1)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 “者”等,可译为“为什么” “什么原因“。,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 译时,“何“要后置。,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9)何以伐为?,(二)用作疑问副词,(4)徐公何能及君也?,(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1. 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 “为什么” “怎么“。,2. 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多么”。,(三)复音虚词,1. 【何如】【奈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6)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7)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8)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10)居无何,匈奴入杀辽西太守,3、乃指出下列各句中“乃”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7)无乃尔是过与? (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9)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3.【乃】,(一)用作副词,(2)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8)度我至军中,公乃入。,(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1表顺承,可译为 “于是”等。,2表条件,可译为“才”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3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 “竟然“ ”反而”等(表转折)。,(4)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4可表示对事物范围、数量、程度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仅”、“才”等,(5)嬴乃夷门抱关者也。,5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 “就是“等。,(二)用作代词,(6)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今欲发之,乃肯从我乎?,第二人称代词,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你”,不能作宾语。,(三)复音虚词,【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吧” (7)无乃尔是过与?,4、其指出下列各句中“其”的意义和用法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则或咎其欲出者。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4.【其】,(1)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一)用作代词,分几种情况:,(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 “他” ,“它的”、“它” (包括复数)。,2活用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译为“我的”,“我(自己)“或者“你的“你“。,(4)则或咎其欲出者,3指示代词,可译为“那“ “那些”“这” “这些“。,4指示代词,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5)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二)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搭配。主要有以下情况。,(6)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8)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2表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1表揣测语气, 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3表希望、命令、商量等祈使语气,可根据情况译为“千万要” “一定要”或“还是”等,(9)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三)用作连词,(10)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11)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1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四)用作助词,起调节音节的作用,可不译。,5、且指出下列各句中“且”的意义和用法 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示赵弱且怯也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且夫天地之间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5.【且】,(一)用作连词,(1)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表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 “况且”。,2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尚且”“还”。,(4)示赵弱且怯也,3表并列关系,可译为“又”。,(5)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二)用作副词,(6)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1将,将要。,2暂且,姑且。,(三)复音虚词,1. 【且夫】句首助词,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况且”,“再说”。 (7)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且如】就像。 (8)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6、若指出下列各句中“若”的意义和用法 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更若役,复若赋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1)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一)动词,像,好像。,(二)用作代词,用于第二人称,相当于“你“ “你们“。,(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更若役,复若赋,(三)用作连词,表假设,相当于“如果”“假如”等。,(4)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四)复音虚词,【若夫】用在一段或一层意思开头,表示转换。可译为“再说”“至于”等。,(5)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6.【若】,7、所指出下列各句中“所”的意义和用法 某所,而母立于兹 臣所过屠者朱亥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所】,(一)名词,处所,地方。,(1)某所,而母立于兹。,(二)助词,(2)臣所过屠者朱亥 (3)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放在动词前,同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况“等。,(4)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三)表被动,在有些句子中,“为”和“所”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四)复音虚词,1. 表原因。相当于“的原因(缘故),(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的方法“ “是用来的“等。,8、为指出下列各句中“为”的意义和用法 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如姬为公子泣。 草木为之含悲。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8【为】,(一)动词。,1需根据具体语境,灵活翻译。具体翻译时可译为“演奏” “做”“作为”“成为“等义。,2以为,认为。,3判断词,是。,(1)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2)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二)用作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4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4)身死国灭,为天下笑,(7)草木为之含悲,(5)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介绍涉及的对象,译为“给”“替”等,3表示动作行为引出的对象,可译为“对”“向”“跟”“同”等。,(6)如姬为公子泣,(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可译为“呢”。,(8)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9、焉指出下列各句中“焉”的意义和用法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盘盘焉,囷囷焉 且焉置土石 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 万钟于我何加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未知生,焉知死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9【焉】,(一)兼词 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句末,相当于“于之”,(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二)助词,(5)万钟于我何加焉 (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8)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1、语气词,常用于句末表陈述或疑问(反问)语气,有时用于句中,表停顿。,(2)盘盘焉,囷囷焉,2、用作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三)代词,1. 相当于“之”,用于及物动词后,作宾语,2. 表疑问,翻译为“哪里”“怎么”“为什么”,(4)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3)且焉置土石 (7)未知生,焉知死,10、以指出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皆以美于徐公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余船以次俱进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操当以肃还付乡党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尔 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10【以】,(二)介词,1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及其他,可译为:“拿”“用”“凭借”“依据”“按照”“用(凭)身份”等。,2表示动作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余船以次俱进 愿以十五城请易壁 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一)用如动词,译为“以为”“认为”,皆以美于徐公,4. 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和处所,用法同“于”,可译为“在”“从”。,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5. 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相当于“和”“与”“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3.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三)连词 ,用法和“而”基本相同,但不能表转折关系。,2. 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省去不译。,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3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而”“来”“用来”“以致”等。,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译为“而”,或省去。,4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5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 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 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不译。,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四)用作副词,为通假字,通“已” 及以至是,言不辱者,所谓强颜尔,11、因指出下列各句中“因”的意义和用法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乃因史记作春秋 因击沛公于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相如因持璧却立 蒙故业,因遗策,11.【因】,(一)介词。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因为”、“根据”、“趁着”、“凭借”、“通过”等,2依照,根据,3趁着,1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乃因史记作春秋,因击沛公于坐,4凭借,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二)连词,表示承接上文,译为“于是”“就”,相如因持璧却立,(三)动词,译为“沿袭”“继承”,蒙故业,因遗策。,12、于指出下列各句中“于”的意义和用法 乃设九宾礼于庭 青,取之于蓝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业精于勤荒于嬉 苛政猛于虎也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2【于】,乃设九宾礼于庭 青,取之于蓝 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业精于勤荒于嬉,1. 引进动作的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等,视情况可译为“在”“到”“对(于)”“由于”等。,“于”是介词,总是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去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3. 放在动词之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可译为“被”,有时动作前还有“见”“受”等字和它相应。,苛政猛于虎也,2. 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13、与指出下列各句中“与”的意义和用法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汉王与义帝发丧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无乃尔是过与,13【与】,(一)介词,1跟,同。,2 给,替,为。,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汉王与义帝发丧,(二)连词,表并列,可翻译为“和”,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三)动词,2给予,授予,1结交,攀附。,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与嬴而不助五国也,(四)语气词,通“欤”。用在句末,表示感叹或疑问。,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四)复音虚词(固定结构) 【孰与】(【与孰】)表示比较与选择,译为:“跟比较,哪一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4、则指出下列各句中“则”的意义和用法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14【则】,(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 “便” “那么”。,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表示条件、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 “那么”“就”。,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3表示并列关系(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用在 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分句里,表示分句之间是并列 关系)。可译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