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课 程 讲 授(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的兴起:(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2)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2.契丹政权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归纳:“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3.党项族:(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両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与北宋的前期关系: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2.澶渊之盟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领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 “澶渊之盟”。让学生了解盟约内容。教师总结:1004年辽军大规模地进攻北宋,寇准主战,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组织学生讨论:对“澶渊之盟”谈谈你的看法,你怎么评价?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到正确认识,从而作出客观的评价,如: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加重人民的负担。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几个问题: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了解到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2.宋夏议和的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四、课堂小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少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大起来的。民族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事情,不同于异族的侵略。小结金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女真人建立的政权,他们在反抗压迫中强大,建立了政权,推翻辽朝。又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导致北宋的灭亡,也即靖康之耻。南宋建立后,在抗金的过程中,涌现出以岳飞为代表的一大批抗金名将,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今值得我们学习。绍兴和议,是建立在南宋屈辱基础上的和议,但是获得了一个较长时间的相对安定的和平局面。作业布置见课本(动脑筋)完成对应课时练习。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七年级历史教案备课教师何海如使用教师授课时间课时1课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契丹的兴起;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澶渊之盟;辽宋边境贸易;党项族建立西夏;宋夏间的战与和。知道北宋建立的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通过对澶渊之盟的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和“党项族建立西夏”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通过对“澶渊之盟”多角度的分析,让学生明确各族人民之间的友好相处、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点知道辽、西夏、北宋是并立的政权;培养学生客观认识历史事件(如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等)和采用表格方式表达观点的能力;认识到契丹族和党项族等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对开发边疆地区、奠定祖国辽阔的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难点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必然。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环节说明二次备课复习新课导入出示四幅图片:隋、唐疆域图;五代十国后期形势图、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图片发现中国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老师介绍唐末的藩镇割据,以及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动荡时期的情形,在这一时期后,我国先后出现了辽、宋、夏、金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课 程 讲 授(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的兴起:(1)结合P34相关史事中诗“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与图契丹人引马图,或介绍关于契丹族的起源的美丽传说。让学生从诗、图、故事里描写这个民族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对契丹有一个感性认识。(2)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2.契丹政权建立: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契丹、辽),定都上京。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课本插图组织学生讨论:“契丹货币”和“契丹文字”说明了什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师归纳:“契丹货币”反映了契丹族经济的发展;“契丹文字”是学习汉文化的重要成果。说明契丹民族的强大。3.党项族:(1)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有所发展。(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教师总结:西夏文字是学习了汉字的方块字形、采用了汉字的笔両创制的,是民族融合、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与北宋的前期关系:辽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2.澶渊之盟让学生绘声绘色地讲述“澶州之战”。通过故事了解辽攻宋的目的(掠夺、扩大领地)、了解寇准主战具有反掠夺的正义性以及宋真宗的懦弱、妥协,知道宋朝是在有利的形势下订立了 “澶渊之盟”。让学生了解盟约内容。教师总结:1004年辽军大规模地进攻北宋,寇准主战,宋军在澶州打败辽军后,于第二年1005年宋、辽和议-澶渊之盟.组织学生讨论:对“澶渊之盟”谈谈你的看法,你怎么评价?教师通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得到正确认识,从而作出客观的评价,如:当时辽宋为什么会议和?辽军事上的失败和北宋的软弱。北宋政府每年送给辽的岁币是从哪儿来的?加重人民的负担。签订了盟约,基本不打仗了,对双方有什么好处?和平的局面,有利于双方,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澶渊之盟是在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互相妥协的产物。对于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获得了战场上本来得不到的东西“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几个问题:西夏为什么要进攻北宋?西夏和北宋达成议和的原因是什么?了解到宋夏之间也存在长期的战争,双方损失都很大,既消耗了国力,也违背了双方人民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达成和议。2.宋夏议和的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四、课堂小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过很多政权,少数民族同汉族政权之间有战争也有和平,和平是主流,对双方都有好处。中华民族正是在不断的民族交往、融合中发展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装修施工合同协议
- 合同免责协议范本
- 保安劳动合同协议书首页
- 退房合同解除协议
- 私企转让协议合同
- 地板合同协议
- 堕胎协议合同照片
- 农家饭店合伙合同协议
- 商铺地下室建房合同协议
- 租赁合同解除协议百度
- 液化气公司(燃气站)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资料(2022-2023新标准)
-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3课《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公开课课件
- 材料力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山东科技大学
- 华为C语言通用编程规范
- GB/T 915-2010铋
- GB/T 25745-2010铸造铝合金热处理
- 校外租房学生走访记录
- GB/T 20399-2006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
- GB/T 1420-2015海绵钯
- 键盘显示器接口课件
- 初中数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解一元二次方程之配方法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