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doc_第1页
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doc_第2页
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doc_第3页
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doc_第4页
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也论互动教学的内涵、特征与实施原则 一、何谓互动 互动,原本是代写论文一个社会学的术语,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对“互动”一词 是这样界定 的:互动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 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1。互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 的互动是 指一切存在物的相互作用与影响。我们通常所说的互动是狭义的互动。狭义的互动主要是指 社会互动,即在一定的社会背景和具体情境下,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 通过信息传播而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交往活动。质言之,互动就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的交往、交流和对话,它既可以指人 与人 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也可以指在一定情境中的人们通过信息交换和行为交换 所导致的相互之间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改变,从而表现为一个包含互动主体、互动情境、互动 过程和互动结果等要素的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的系统。 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互动源于人的生存的需要。单个个体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只有建立在群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才能以整体的力量与自然威胁相抗衡。社会生活中人 的本质、功能不是孤立地在自己内部凭空生长起来、单独地以自己的存在直观地表现出来的 ,而是在与周围人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的。可以说,社会文明是过去人和现在 人在互动中创造的结果。在文明的传播中离不开互动,传播本身就是主体间的符号交流,这 种以互动为基础的交流使得物化的文化形态活化了和发展了。因而,马克思认为“社会是人 们交互作用的产物”2。 二、互动教学的界定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关系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流通灌注式的供求关系。在这种关系中, 教师只关注自已的教学进度,而不关注学生发言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只考虑书本逻辑和学生 的 一般思维进程,而不关注具体学生不同思维差异的表现。学生受到教师权威的束缚,在情感 、语言等方面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课堂气氛紧张,师生关系冷漠。这种机械的和程式化的教 学扼杀了学生的自由意志,戕害了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泯灭了学生独立判断的能力。 互动教学观认为,教师不再是独占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怀揣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观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直接与客观世界进 行对话、收获经验的学习主体。师生共同探究知识,构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作为一种特 殊的社会互动,互动教学不再是那种简单意义上的、忘了人的生命意义的、抽象的认识过程 ,而是一种使生命得以拓展、人格得以丰满的过程。它的本质就在于尊重或体现学生的主体 地位和主体作用,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言语和表情、思想与情感等更加充分地 互 动起来,让自由、批判的清新空气弥漫课堂,碰撞出更多的灵感与创造的火花,从而达成生 命的交融、智慧的生成和精神的觉醒。 所以,如果给互动教学下一个定义,我们可以作这样的表述:课堂互动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 教学参与者之间在交往、交流、合作、对话的情境中,教师为配合学生学习而不断引发教学 活动,学生又不断反馈和调节教学活动以满足自身学习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使师生在知 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交融中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三、互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对互动教学这种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讨。 克林伯格(KHngber.L)提出的“交互主体理论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 之 下的复杂的、高密度的、形式多样的沟通与合作。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 讨互动教学的基本特征。 1.互动教学是主体间的以精神客体为中介的意义建构 教学主体不仅指教师,也包括学生,学生是一个外延较为丰富的概念,既可以指学生个体, 也可以指某个学生群和整体。教学中介主要指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精神丰富及人格完善的 精神文化和科学技术知识。互动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中那种把教学仅仅视为一种特殊认识过 程的狭窄的视野,进而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人格生成与生命交往的活动。 互动教学的参与者之间在教学活动中不仅交流知识信息,而且在情感与智慧、精神与生命 的沟通过程中感悟到生命的美好与自由。双方交往的结果是彼此的信任和了解,形成良好的 人际关系,从而使教学成为一种学生的社会性与主体性的建构过程3。在这个过 程中,教 师与学生、学生与知识之间就不再是单一主体和客体间的两极摆动,而是教师和学生以共同 的客体为中介的“对话关系。师生双方凭借互动发展着自身的主体性,实现着人与人以及 人与“知识的协调与融合,使教育回归到“生活之界。 2.互动教学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为价值取向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获取知识与技能视作教学的基本价值,而时代的发 展要求教学要确立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人格为基本价值取向。互动教学着力关注主体的心态 开 放、个性张扬和创造性潜能的解放,使学生获得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知识、技能、习惯、价 值观、态度和行为模式,从而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社会成员。 在互动教学中,参与者使用的互动符号不仅是语言或者文字,还会有声音、表情、姿势 、手势和教具等。在互动的过程中,互动的双方给予彼此的影响都会比较深刻,不仅有信息 与思想的交流,而且会产生情感与心理反应;既可以传授知识,又可以使学生形成一定的价 值 观。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改善学生的生命实践,而且有助于滋养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与人格 。 3.互动教学是一种平等关系下师生间面对面的相互影响 互动教学不是对文本知识的简单交接,而是将教材和参考资料上负载的知识、学生已有的知 识、教师具备的知识三者“投放到特定课堂情境中,在主体与客体思维的激烈碰撞中促成 知 识之间的融合、修正、再生、发展和形成新知,实现心灵的对话、情感的交流、生命的沟通 和个性的绽放。 互动是一种平等关系下师生间面对面的相互影响。教学活动中,教师关心、信任学生, 鼓励、期望学生成功,支持、引导学生创新。主体间相互理解,形成着一种互联、互助、互 评、互促、互动的平等与共生的关系。这有助于改善课堂的社会心理氛围,优化师生的心 理环境,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互动教学由此而 成为现代教学模式中最常见和最基本的教学形式。 四、互动教学实施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互动教学要求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作为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求尽可能充分地调动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提供话语的权力和机会。教学中每个人都是主体,都把与自 己有关的其他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相互对话、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的条件,在一定 的规范、习俗和文化传统的共同承诺下进行交流、对话、沟通和理解4。 主体性原则着眼于人和社会未来的发展,把人类历史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 精华传授给学生,让他们掌握凝结于其中的社会道德准则、理想、审美意识、责任感和义务 感,形成内在的价值准则,使之成为他们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主体性原则还体现在教学 的内容不封闭、不保守,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兴趣和愿望,以使其能主动地吸 收科技 文化发展的新成果,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等方面。 2.民主平等原则 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和探究欲望,使学生拥有乐观的情绪、思考的心向和坚定的信念。教学方式多采用自学、讨 论与对话的方式,让学生尽量减少心理压力,畅所欲言,有较多的参与机会。这样,在民主 、平等的互动中,教学双方互相吸纳对方的智慧与精神、经验和情感,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 主体性品质。 民主平等原则强调具有独立人格的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反对教师以法职权和形式权来彰 显自己的权力,提倡教师以专家权与参照权来赢得学生的信服;强调教师应以平等的心态、 开放的方式处理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事件,并能从那些与己不同的观点和思维方式中受到启发 ,获取补益;尤其反对用自己的思维成果和书上的结论代替学生的独立见解,从而导致学生 因缺乏独立思考而逐渐丧失自己的灵性与特质。 3.自主探究原则 传统教学忽视学习主体的情感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技能而轻认 知发展,学生的创造个性、自主意识、探索精神等因而受到压抑和扼制。自主探究原则要求 教师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发现意识、务实的探究态度、大胆的批判精神为目的,以问题引发 学 生对教学内容的独特的阐发和质疑,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探求和追寻的心向 。 同时,它还强调应从过程与亲历中获得新知的能力。它一般从提供背景、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和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与实施教学,还学习主动权予学生,培养学生独立的主 体意识、浓厚的探究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让他们自主观察与发现,独立思考与探究,凭藉 自身的经验、知识基础和智慧力量寻找与众不同但又合情合理的答案。它还关注情感体验, 注意使学习过程多一些激情与幻想,注意使学生的学习真正自主化、自由化和实效化。 4.尊重差异原则 在学生身上显现的各个学生个体间的智力、体力、心境、习惯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客观存在的 ,这种差异会表现在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等方面。互动教学秉 承“追求个性、宽容另类的现代教育理念,注意促进每一个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和独特性 的形成与发展6,注意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发展。 差异性原则要求教学目标既要合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也要依据学生个体学力程度 的悬殊而设置不同层次的目标。不能把统一的目标强加给所有学生。对学有困难的学生 ,应设置程度较低的目标;对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则可选择具有新颖性、争议性和挑战性 的学习内容。在关注差异之外,还应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使教学内容和进度适合大多数学 生的知识水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