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中国2型dm防治指南特点解读2011_第1页
新版中国2型dm防治指南特点解读2011_第2页
新版中国2型dm防治指南特点解读2011_第3页
新版中国2型dm防治指南特点解读2011_第4页
新版中国2型dm防治指南特点解读20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特点解读,北京市海淀医院内分泌科 黄薇,30年回首,糖尿病发展迅速,1980年 30万全人群 兰州标准,0.67%,1994年 21万 2564岁 WHO1985,2.28%,2002年 10万 18岁 WHO1999,城市4.5% 农村1.8 %,糖尿病患病率,2007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08年 4.6万18岁 WHO1999,接近10%,中国患者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均较高,患病率(%),0,10,20,30,40,50,60,70,高血压,脑血管,心血管,下肢动脉,视网膜,肾脏,神经,31.9%,12.2%,15.9%,34.3%,33.6%,60.3%,5.0%,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慢性并发症调查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2, 24:447-451.,全国住院患者中慢性并发症及相关大血管病变的总患病率为73.2%,0,10,20,30,40,50,百分比 (%),HbA1c7%,HbA1c6.5%,41.1,17.8,9.7,26.8,P0.01,2006年,1998年,中国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仍较低,Pan C, et al. Curr Med Res Opin 2009;25(1):39-45,8.7%,平均HbA1c值:,7.6%,糖尿病相关医疗费用问题严峻,全球 2010年糖尿病将耗费世界经济至少3760亿美元或全世界医疗保健开支总数的11.6% 中国(2010年11月14日,CDS 、IDF联合发布的中国糖尿病社会经济影响研究结果) 中国糖尿病治疗费用达每年1734亿人民币 糖尿病所致的直接医疗开支已占到中国医疗总开支的13% 中国2型糖尿病相关治疗总费用中81%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相关并发症,2009 IDF- /news_show.jsp?id=571.html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4):238-241.,糖尿病已成为一个发展问题,正威胁着人民健康和国家经济繁荣,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治疗 指南声明相继亮相,新指南呼之欲出,2010.1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推出新指南 国际糖尿病联盟和(IDF)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修订正在进行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讨论稿2010年CDS年会亮相,新指南正式颁布指日可待,1、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再创新高,中国背负着极大的糖尿病负担,糖尿病人群数量占据全球的1/3。 2008年的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2、糖尿病控制目标调整为HbA1c7.0%,HbA1c控制目标:6.5% or 7.0% ?,与其他强化降糖研究相比 ACCORD低血糖发生率明显增加,The Action to Control Cardiovascular Risk in Diabetes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2008; 358: 2545-59 New Eng J Med 2008;358(24):2560-2572,低血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恶性循环: 低血糖与低血糖相关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低血糖反复发生者,应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或适当调高血糖控制目标,低血糖增加DM心血管危害,数据来源:2008年EASD年会,HbA1c控制目标:6.5% or 7.0% ?,HbA1C控制目标7%的依据,- 多项大型循证医学研究(UKPDS、DCCT和Kumanoto等)证明,HbA1C降至7%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率,HbA1C进一步降低可能对微血管病变有益,但低血糖甚至死亡风险有所升高。 - 三项大型临床研究(VADT、ADVANCE和ACCORD)强化降糖组在死亡风险方面存在明显异质性,从死亡风险考虑选择较安全的HbA1C范围。 - 与IDF即将颁布的新指南保持一致。,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一般情况下HbA1C控制目标应小于7%,HbA1C7%可作为2型糖尿病启动临床治疗或需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判断标准。 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没有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不发生低血糖的情况下,应使HbA1C水平尽可能接近正常水平。 儿童、老年人、有频发低血糖倾向、预期寿命较短以及合并心血管疾病和严重急、慢性疾病等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宜适当放宽,但应避免因放宽控制标准而出现急性高血糖症状或与其相关并发症。,降糖药物与低血糖,3、糖尿病治疗路径显著调整,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4、新型降糖药物进入新版指南,二肽基肽酶-IV抑制剂(DPP-IV抑制剂) DPP-IV抑制剂通过抑制二肽基肽酶-IV 而减少GLP-1在体内的失活,增加GLP-1在体内的水平。GLP-1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临床试验显示DPP-IV抑制剂可降低HbA1c 0.5%-1.0%。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动GLP-1受体而发挥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和通过中枢性的抑制食欲而减少进食量。临床试验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可以使HbA1c降低0.5%-1.0%。,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5、胰岛素起始治疗方案走向多元,2 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 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选用基础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起始胰岛素治疗。,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6、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更多选择,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在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或每日三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7、手术治疗糖尿病进入指南推荐,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手术适应症主要是肥胖症伴2型糖尿病并符合下述条件者: BMI35kg/m2,伴2型糖尿病; BMI32-34.9kg/m2,伴2型糖尿病,经过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6个月以上A1c7%; 年龄在18-60岁之间; 2型糖尿病病程5年; 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肽水平不低于0.3mg/L; 无其他腹部手术的禁忌症。,根据患者体重选择治疗方案,超重、肥胖患者,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二甲双胍,3个月血糖未达标,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 格列奈类、-糖苷酶抑制剂,3个月血糖未达标,加用胰岛素,正常体重患者,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 磺脲类、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3个月血糖未达标,加用胰岛素,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治疗流程,2011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治疗路径 糖苷酶抑制剂被列为一线治疗药物,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讨论稿,理性辨析指南,个体化选择路径。,2007版ACE/AACE Diabetes Road Maps 未经治疗的初诊2型糖尿病,在任何HbA1c水准,都应同时启动针对空腹和餐后高血糖的治疗措施。,AACE/ACE 指南:2009版,第1步,一经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 + 二甲双胍,第 2步,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磺脲类a,第3步,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强化胰岛素,首选治疗: 充分证据验证核心治疗,次选: 尚未充分验证的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无低血糖 -水肿/CHF -骨丢失,生活方式干预+二甲双胍 + 吡格列酮 + 磺脲类a,生活干预+二甲双胍 + GLP-1激动剂b -无低血糖 -体重减轻 -恶心/呕吐,生活干预+二甲双胍 + 基础胰岛素,注释: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管理方案: 每次就诊时强调生活方式干预和每3个月检测A1C水平,直到A1C7%,然后至少每6个月检测一次。A1C7%时干预方式应该改变。a. 除了格列本脲(优降糖)和氯磺丙脲以外的磺脲类药物。b.关于安全性方面缺乏足够的临床资料。,Diabetes Care 2009;32:193-203,2009 ADA/EASD共识 2010ADA指南 加用基础胰岛素:即是起始方案,又是拯救方案,既是起始方案又是拯救方案,为什么要制订中国指南?,指南具有地域性 中国指南应同中国国情出发,符合中国国人糖尿病特点。 中国指南将更有利于中国糖尿病的预防和控制。,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特点,表型特点: 餐后高血糖比例高,在新诊断的糖尿病中,单纯餐后血糖升高占近50%,患病率(%),0.2,0.7,0.3,0.9,0.4,1.2,1.1,0.5,3.1,1.5,0.6,3.5,3.3,0.7,4.9,3.3,0,2,4,6,8,10,FPG=7.0 & 2h-PG=11.1 2h-PG=11.1 FPG=7.0,20-29 30-39 40-49 50-59 60-69 70-,0.4,1.9,2.7,5.1,7.4,8.9,新诊断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升高为主,J WP.Diabetologia,2007 Feb;50(2):286,东方患者血糖异常分布以餐后高血糖为主,DECODE study,DECODA study,DECODA Study Group. Diabetologia 2000;43(12):1470-1475,东西方患者血糖异常分布的差异,单纯空腹血糖升高:FPG 7.0 & 2h-PPG11.1 单纯餐后血糖升高:FPG 7.0 & 2h-PPG 11.1 空腹及餐后血糖同时升高:FPG 7.0 & 2h-PPG11.1,糖尿病血糖异常的自然病程 起之以波动振幅增大,继而基线不断抬升,Monnier L, et al. Diabetes Care 30:263-269, 2007,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早餐,黎明 时期,A1C(%),葡萄糖水平 (mmol/L),午夜后,早餐后,小时,(n=130),0.7,4.4,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