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襄樊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襄樊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襄樊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襄樊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襄樊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序 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围绕以知识产权为中心的科技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已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一项重要手段和策略。为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也是我市的产业结构快速转型、经济增长方式快速转变的关键时期。为此,通过编制襄樊市知识产权(专利)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总结“十一五”计划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对当前我市经济、科技发展状况进行具体分析和研究,全面统筹我市“十二五”时期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为我市经济、社会、科技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基本情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25年来,我市的专利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无到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五年来,全市专利工作得到了更快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一)专利工作体系不断加强 市委、市政府对专利工作体系建设十分重视,在上一轮机构改革中,将原专利管理局更名为知识产权局,由事业单位改为行政机构,人员编制为15人,并增添了市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办公室职能。县(市)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也得到了加强,樊城区、襄城区、襄阳区、高新区、宜城市、枣阳市、谷城县、南漳县、老河口市9个县(市)区先后成立了知识产权局或加挂知识产权局牌子,保康县则在科技局内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科,配备有专职工作人员。专利工作体系的加强,有效提高了全市专利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服务能力。部分企事业单位由科研处、总师办分管或兼管专利工作,有近百家大中型企业落实了专利工作归口部门和工作人员。全市专兼职工作者300多人经过业务培训,从事专利工作。 (二)专利法的宣传普及逐步深入 针对全市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的问题,市县两级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坚持以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为先导,力图使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有所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举办各类报告会、培训班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如,2006年10月,请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来樊为我市党政群干部做关于我国知识产权若干问题的思考大型报告会,有效增强了我市机关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2007年11月,市知识产权局与市人事局联合举办了全市专业技术人员知识产权公需科目骨干培训班,来自企事业单位的190多名领导和专业技术骨干参加了培训。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也先后举办骨干班37期,培训骨干2360多名。12月22日至23日,全市53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的培训考试。2009年,维权援助中心揭牌仪式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管理司马维野司长为全市六十余家企事业单位的近120名领导和技术人员做了一场名为“保护知识产权,支撑创新发展”的报告,大大地增强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和知识产权更新的自觉性;二是利用“315”、“401”、“426”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开展上街设点咨询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服务活动。如,2007年4月26日,市科技局、市知识产权局、市经委、市发明协会联合举办了“2007襄樊市首届专利集市”,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王国新、市政府副市长李耀华、市政协副主席周元霄出席了“专利集市”,30家企事业单位的60余项最新专利技术(产品)、50项个人专利项目,20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利项目及30项中小学生专利项目参加交易。此次集市为我市专利技术买卖双方搭建了平台,为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利用电视、报刊、168信息服务台、广播电台等媒体专题报道,开展知识产权知识竞赛等进行宣传。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来,在市委党校、市政协礼堂、市南山宾馆、襄樊学院、高新开发区、谷城县、襄阳区、42所、保康县、枣阳市等地共举办大型报告会15场次,受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举办各类培训班30期,培训人员2000人次;利用重要纪念日组织上街宣传咨询30多次,接待咨询人员3500多人次,散发各类宣传资料5000多份;中国知识产权报报道160多篇,襄樊电视台、襄樊日报、襄樊晚报报道各类先进典型事迹50多次。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社会公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识产权意识,使我市市县各部门工作人员的专利知识普及率达55%,企业领导普及率达50%,科技人员普及率达70%,初步形成了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 (三)专利行政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专利权的保护是专利制度的核心,市县两级专利行政部门依据专利法、专利法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截止2010年上半年,“十一五”期间共立案查处冒充专利行为和假冒专利行为案件13件,调处专利纠纷 21起。有效地保护了专利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我市市场经济秩序。具体作法是,一是制定和完善政策规章和内部管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我市先后制订下发了襄樊市专利行政执法操作规程、襄樊市专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襄樊市专利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细化标准、襄樊市专利行政执法监督办法、襄樊市专利行政执法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二是加强专利执法协作,将专利执法作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部分。加强与公安、知识产权、工商、技术监督、新闻出版、法院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如与市公安局联合转发关于转发省公安厅、省知识产权局的通知。我局每年以保知办的名义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市保护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会议,总结交流工作,向社会发布全市年度知识产权保护状况。三是加大了专利执法力度,依法调处专利纠纷和严厉打击假冒专利行为。特别是加强了流通领域里的执法监督工作。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市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都组织各县(市)区专利执法人员结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雷雨”、“天网”行动,在全市重点在商品流通领域开展联合打假专项活动,对涉嫌假冒专利的商品,当场给予登记保存和限期提供证据的处理。对以假冒、冒充专利为手段进行欺诈的犯罪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如在2008年的“天网”行动中,我局对襄樊市赛克斯电气有限公司变造他人专利证书进行市场交易活动的违法行动,给予了罚款处理。 (四)制定地方政策,加大专利工作力度 我市坚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正确选择政策工具,强化政府宏观指导。一是2007年4月市政府以襄樊政发200729号文下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该文件从建立完善管理体制,加快创新成果的产权化和产业化,建立激励机制、健全服务体系、严格执法等方面采取多项措施,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工作。二是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下发了襄樊市专利发展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该文件对专利申请和优秀专利项目实施资助的条件、应提供的材料、资金使用的范围、对象和原则等都进行了明确规定。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下发襄樊市专利申请资助暂行办法。这对我们用好、管好专项资金,推动各项业务工作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三是为提高各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对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2005年8月,市委组织部、市科技局、市统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20032004年度实施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工作进行检查考核的通知,首次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其中知识产权指标占10分。此后,每两年按期对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考核一次。四是为推动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的开展,襄樊市知识产权局根据“专利申请资助暂行办法”,对中小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给予申请阶段全额资助,部分县市区对辖区中小学生专利授权费用及第一年年费给予全额资助。 (五)专利申请量大幅度提高 五年来(20062010年),我市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运用相结合,专利申请量逐年攀升,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一是专利发展资金不断增加。从2003年起市财政从科技三项费用中安排20万元,建立“专利发展资金”,2010年增加到70万元,重点用于资助专利申请和优秀项目实施。二是抓企业专利试点和发明创造教育试点学校,通过建立企业、学校专利制度,激励创新活动。三是组织专利管理干部、专利代理人深入企事业单位、学校广泛宣传、普及专利知识,挖掘专利申请案源,指导专利申请工作。截止2009年底全市专利申请量累计达到11314件。其中“十一五”专利申请为9918件,是“十五”专利申请总量2576件的3.85倍。 (六)抓好试点,推动全市专利工作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我们积极争取国家、省知识产权局在我市设立多种试点,并结合我市实际设立本市试点,认真开展各类试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尽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产业优势,提高襄樊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意见,我市以市政府名义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将我市列入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经省知识产权局推荐,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考察,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8月下文批准我市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城市知识产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不断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经国家知识产权局委托湖北省知识产权局,2010年9月16日,由省知识产权局王国新副局长等六人组成的验收小组对我市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试点期间的工作进行了考核检查,襄樊市顺利通过验收。 2、创建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为进一步增强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品竞争力,促进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我局从2004年就开始着手争取将襄樊高新区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经过长达三年的努力,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6年6月批准将襄樊高新技术开发区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2007年,高新区管委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工作的意见,全面推动园区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2007年、2008年分两批确定了60家专利工作试点企业,建立了20万元的知识产权发展资金,成立了管委会知识产权局等,整个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工作取得成效。2010年5月,襄樊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顺利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考核验收,正积极申请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园区。 3、配合省局抓好知识产权试点县(市)区工作 根据省知识产权局的统一部署,县(市)区政府的申请和我局的推荐,省知识产权局先后确定谷城县为专利工作试点县,宜城市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市。确定为试点的县(市)政府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制订了试点工作方案,建立了县域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明确了企事业单位专利和知识产权工作的目标和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先后于2003年和2008年通过省知识产权局的验收。在新的形势下,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和省知识产权局的要求,经过我局推荐和地方政府的申请,2008年省知识产权局确定宜城市为湖北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创建市,樊城区为湖北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区;200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把谷城县列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新一轮知识产权工作试点、示范县(市)区工作正在全面开展。2010年9月,宜城市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作及樊城区知识产权试点工作均顺利通过省知识产权局的验收。 4、省市共推企业知识产权工作 按省知识产权局要求,我局从2004年开始确立39家省、市两级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推进工程重点保护单位。按照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的需求,39家企事业单位相应设立了知识产权管理部门,配备兼职的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对企业决策层、技术研发人员的知识产权普法宣传与定向培训;建立健全了包括专利申请、管理与保护等在内的专利工作制度;注重运用专利检索,确立新产品研发立项的高起点,避免重复研制和重复投入。39家企业通过参加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推进工程试点工作,涌现出了一批足以引路的先导企业。中航精机股份有限公司充分运用专利战略,围绕轿车座椅调角器项目又相继申请近十多件专利,形成专利保护网。目前,汽车座椅调角器不仅占领国内中高档轿车80%的市场份额,产值达四亿多元,还远销马来西亚、泰国、印度、伊朗、日本等国家;谷城车桥公司的“车桥辊煅工艺”88年申请专利后,成为该公司的支柱产品,2009年,年产值11.5亿元,利税1.65亿元。在试点企业的带动下,全市一批企事业单位专利技术产业化成效显著,五年全市专利技术实施共创产值378.5亿元,实现利税51.3亿元。 5、狠抓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推动全市群众性创新活动的开展 自2002年我市启动青少年发明创造活动以来,通过制订政策、创建试点等措施全面开展青少年发明创造推进工作。2006年4月,我局和市教育局联合召开了总结表彰大会,对5名优秀校长,10名优秀辅导员、10名发明创造之星进行了表彰。2007年9月,我局与市教育局、市发明协会联合举办了“襄樊市青少年发明创造师资培训班”。通过营造声势、政策引导和业务培训,各试点学校高度重视发明创造活动,大部分学校相继指定了辅导老师、制定了发明创造奖励办法、添置了设备、划拨了经费,全市中小学校发明创造活动快速、健康的发展起来,已涌现出了近千件学生专利申请,大大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尊重知识产权的意识。由于全市中小学发明创造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2008年,市科技局正式将中小学发明创造活动纳入科技计划给予经费支持,市三十二中、襄阳区一中和市二十五中的发明创造首批列入科技计划,2009年,宜城三中、市二十七中、市松鹤路小学列入第二批科技计划。2010年7月28日至30日,襄樊市组织了12支中小学校,参加了在江苏省泰州中学举行的尚德电力杯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襄樊代表队在本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获得8个团体金奖和4个团体银奖,65位同学获得个人1等奖。 (七)大力推进襄樊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为全面提高全市知识产权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水平,近年来,我局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交易服务、信息服务、代理服务体系。一是在老专利事务所实行脱钩改制后,应运而生了2个合伙制专利事务所,面向社会开展专利代理服务。二是争取中国襄樊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落户襄樊,推动汽车产业发展,襄樊市编委2007年批准成立了襄樊中国汽车知识产权信息中心。该“中心”在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局的大力支持下,于2008年4月份挂牌运营,面向全市企事业单位开展知识产权信息检索、专利战略研究、专利数据库的建立、宣传培训等项服务。三是筹建国家专利技术展示(襄樊)交易中心,开展现场专利技术展示交易和网上交易服务,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2008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我市成立中国专利技术(襄樊)展示交易中心。该中心积极为专利权人常年提供展示交易场所,年均展示400项,成果交易150项。并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专利技术展示交易襄樊分会场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9年该中心积极筹建展示交易场所和网上交易平台,为企业与金融机构牵线搭桥。经专利部门牵线介绍、金融部门的考察,襄樊航宇机电液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三项专利权作质押,在工商银行襄樊市分行贷款500万元,这在我市尚属首次。2010年9月, 中国专利技术(襄樊)展示交易中心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考核验收组现场考核验收。三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9年6月批准建立中国(襄樊)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中心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面向社会开展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 (八)知识产权(专利)工作交流日益活跃 一是加强了为提升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和水平的交流培训。“十一五”期间,继续拓展对外渠道,通过选派专利管理干部、企业管理人员到省内外学习科技管理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经验,提高了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 二是加强了与各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的联系合作,强化了区域合作机制建设。分别同河南南阳知识产权局、神农架林区科技局签订关于全面开展跨省(区)知识产权工作合作协议书、襄樊市 神农架林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十一五”期间我市专利事业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从总体上分析,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专利申请质量不高,创新能力不足 近年来,我市专利申请量虽然增幅较大,但专利申请的结构仍不合理,质量不高。 “十一五”期间,共申请专利9918件,发明专利申请量1828件,仅占申请总量的18.4%,企业职务专利申请为4411件,占申请总量的41.4%,我市发明专利申请和企业专利申请数量仍然偏低,专利申请质量不高,企事业单位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能力仍然亟待提高和加强。 (二)社会公众特别是企事业单位领导的专利保护意识不强 一是专利意识淡薄。有的认为专利是国家大院大所的高精尖技术,我们这些中小企业可望而不可及,专利高不可攀;有的认为专利仅是一种构思、一种方案,都是些小玩意,没有什么价值,也难于开发,专利算不了什么;有的则认为专利保护不了,打假难,申请专利没有什么意思等等。 二是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有的企事业单位在发生技术失窃时,才认识到专利保护的重要性。有的企业一旦发现侵权时,怕打官司,主动出击不够,因而保护不力。有的企业发现侵权产品后只知道走司法一个途径,且又怕到法院打官司,而不知道走行政途径维权,放任侵权产品冲击市场。 三是资源意识薄弱。企事业单位对专利文献利用不够。据对我市94家大中型企业专利文献利用情况调查表明:在科研或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未利用专利文献信息的50家,占总数的53.2%;94家企业都有资料室,而没有专利文献的80家,占总数的85%。 (三)企事业单位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和水平低 我市中小企业的专利意识较为薄弱,大部分中小企业一件专利也没有。多数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专利战略研究和运用还处于较低层次,没有将企业专利战略与经营战略结合起来,企业专利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是缺位,没有将专利工作纳入到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不少企业不仅没有设置专利管理相关部门,也没有专利管理人才,不懂得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和运用。特别是企业与国外企业合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不注重知识产权权益的分配、归属等问题。专利文献检索运用还未成为大部分企事业单位的自觉要求,知识产权考核指标体系还未落实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运用专利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专利激励措施落实不到位 根据对我市企事业单位调查,专利法中对发明人或设计人“一奖二酬”的激励规定,奖励部分90%以上的单位落实较好,报酬部分95%以上的落实不到位或者说没有落实。 (五)专利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从事专利代理、分析、评估、交易、诉讼等实务工作的专业人才较少,无法适应全市专利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 (六)对专利事业的资金投入太少 目前的投入水平与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专利保护与专利管理工作有时难以落到实处。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目前,国际经济已进入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转移期,从过去的资金转移、产品转移发展到现在的技术转移、价值链转移,这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同时,也为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创造了契机。金融危机动摇了我国经济传统的增长模式,坚定了我国大力推行知识产权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成功转型的决心。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正式颁布,相关战略推进计划和保护行动计划的展开,相关公共政策体系的加快完善,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已上升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相关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战略期。加之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颁布实施,襄樊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即将出台,将为我市知识产权事业提供良好机遇。 (二)面临的挑战 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专利方面的绝对优势,通过国际协调或国内立法等不同的形式构筑起的知识产权壁垒对我市企业相关产品的出口构成了威胁。 同时,跨国公司通过专利布局、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相结合等手段对我国企业进行打压,可能会影响和阻碍我市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专利发展。 另外,大力发展知识产权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也需要政府、企业等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对于我市的知识产权工作既是动力,也带来了压力。 四、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相关战略推进计划和保护行动计划、全国专利工作“十二五”发展规划、我省国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我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抓住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以激发自主创新活力为根本,以实现专利市场价值为核心,突破制约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营造有利于专利战略实施的外部环境,着力提升创新主体运用专利制度和专利资源水平,全面提升襄樊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市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服务。 (二)发展目标 不断完善专利法规和政策,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增强专利意识,提高专利数量,优化专利结构,明显提升专利质量;促进专利产业化水平,形成一些专利优势产业和一批优势企业;专利管理和交易体系进一步完备,大力扶持和发展专利中介机构和人才培训机构,促进创新主体进一步掌握和运用专利制度与资源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提高区域内专利发展水平,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年均增幅达到15%以上,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力争至2015年末比2010年增长一倍,每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由2010年的0.06(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35件)上升到2015年的0.12。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及推进计划和湖北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要求,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幅提升我市新型工业化水平,优化我市的产业结构,加快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加大我市重点产业专利战略研究和专利布局的力度 进一步加强在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利用、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材料和光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领域部署核心专利。进一步提高汽车、纺织、电力、化工等支柱产业的专利创造能力,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和建材等产业的技术含量,加强新能源和环保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增加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的投资比例,力争在关键技术和高端产品上拥有核心技术的专利权,培育、壮大新能源和环保产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推动我市产业发展由产品“制造”转变为知识产权“创造”,促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格局,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2、加快襄樊市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和实施 根据我市自身的客观情况,加快制定和实施适应本地技术经济发展水平的知识产权战略,加快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创新体系建设,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各环节的能力建设,推动我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加速前进,引导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培育我市产业发展全新增长点,实现知识产权对保障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最大贡献。 3、强化对企业专利战略制定与实施的引导 鼓励企业结合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来开展专利战略研究,引导我市各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提高专利分析的能力。指导企业设立专利管理机构,建立贯穿研发、生产、营销全过程的专利管理制度;指导企业在其关键技术领域,形成核心技术的发明专利,同时充分运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制度,保护新开发的产品,占领市场;指导企业有效运用专利制度,不断将自主创新能力转化为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能力,形成核心竞争力。 (二) 进一步完善专利政策体系,为专利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起草、修订和完善与专利工作配套的其他政策性文件。地方性专利政策性文件是地方政府规范专利管理的依据,也是提高专利服务与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只有在科学、完善的专利法规、政策体系下,专利服务与管理工作才能有效地开展。为了适应专利工作在“十二五”时期的新形势要求,配合“十二五”时期专利服务与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需要抓紧出台一批专门性专利政策,以规范包括专利资助、专利质押、专利奖励、专利中介管理、专利优势企业认定等工作。 (三)完善知识产权创造的推动机制,进一步提高专利质量 1、进一步推动专利“扫零”工程和专利申请补贴工作的开展 继续推动和改进我市企业专利“扫零”工程。为配合我省企业专利“扫零”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在我市专利申请补贴政策中增加对企业首次提出专利申请的资助,其中包括对专利申请代理费用的资助。对“零专利”企业实施政府优惠政策否决制度,在有关评选活动中实行“零专利”企业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在突破“零专利”的基础上,为鼓励企业专利数量实现梯级增长,制定梯级奖励标准,进一步完善专利申请的补贴制度,研究制定对授权发明专利和向国外申请专利的补贴政策。 2、推动专利指标引入科技、经济和人事等政策中 强化产业发展、结构调整、科技进步、招商引资、人才引进等政策中的专利导向。加强对国有企事业单位进行专利工作的引导和评价,将专利产出和运用情况作为国有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和科技人员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重要评价内容。在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或技术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以及政府项目立项投资、科技计划实施评价、高新技术园区的评审中引入专利指标。完善专利奖励制度,对获得国家或省级专利奖项的项目和人员给予奖励。 3、强化企业在专利创造中的主体地位 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力度,运用各类资源和先进手段进行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的研发,并扶持专利与标准的结合。依托省及地方高校和科研机构队伍和资源,整合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在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研项目的合作研发,鼓励科研项目来源于企业实际需要,促进高质量的专利技术产出。专利质押融资贴息资金向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成果倾斜,以形成高新技术向产业快速转化、开发项目和培养人才相结合的新型机制。 (四)强化企业专利运用能力建设,推进专利产业化进程 1、完善促进专利转移的政策和措施 重点建立健全专利资产评估机制和投融资机制,推动企业专利的运用和产业化。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向企业转移专利技术。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意见,建立市级专利产业化专项基金。定期举办技术商品交易会、重要技术成果展示会、技术主题招标会,加速技术成果向企业流动。 2、促进企业间专利技术的不同形式运用 以专利技术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汽车、纺织、电力和化工等支柱产业专利技术的转化和运用。联合省、市重点产业优势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动我市重点产业专利联盟的建立。鼓励和引导企业采取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专利技术的市场价值。重点扶持具有核心技术专利的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的调整。 3、设立专利质押融资贴息资金 加大对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实施专利质押政府贴息政策。制定襄樊市专利质押贷款贴息管理办法,明确贴息标准、额度、比例、程序、管理和监督等。设立襄樊市专利质押贷款贴息专项资金,重点对我市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以专利权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的贷款利息、担保费用等予以补贴,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实施。同时,为引导银企合作、认可专利权的市场价值和营造促进专利转化实施的金融政策环境,出台襄樊市专利质押贷款管理办法,明确获得专利质押贷款的条件、授信额度、期限及申办程序等内容。 (五)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有效维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 1、继续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和队伍建设 进一步完善市、县专利行政执法体系,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建立专利行政执法监管系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专利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形成一支覆盖全市的专利行政执法队伍。继续深入推进知识产权保护“5.26”工程建设,加强执法条件建设。建立专利行政执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执法工作考评制度。 2、继续探索专利行政执法协作机制建设 进一步探索跨地区、跨部门专利执法协作机制,提高执法保护水平。建立和完善专利案件处理报送制度、专利案件移送制度、重大专利案件通报制度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健全专利保护举报投诉制度,畅通专利行政保护的救济渠道。落实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强化部门间的定期沟通和重大案件会商、通报制度,形成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和纠纷快速解决机制。 3、深入开展专利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继续组织开展专门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专项行动,广泛开展严厉打击假冒专利行为的活动,及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发挥行政调处“程序简便,处理快,效率高”的优势, 有效遏制群体侵权行为势头的发展。加强法制宣传,扩大典型案件审理的社会效果,营造有利于我市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加强与公安机关的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对专利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形成严打态势,使得专利诈骗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六)健全专利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专利管理能力 1、进一步完善专利管理体系 强化专利管理部门的职能,推进各县(市)、区,特别是各种科技园的专利行政管理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健全专利管理体系。在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推进工程的基础上,推行我市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工作示范工程,以提高企事业单位专利管理意识和水平。为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加强和提高专利管理水平,开展优秀专利工作者的评选和表彰活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重点实验室要建立具有专人管理、专项制度和专门资金的专利管理体系。 2、建立重大经济活动专利审查机制 出台专门的地方性法规或规章,细化和规范重大经济活动中专利审查职权、不同部门衔接与配合、审查内容和审查程序。设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对于重大经济活动的专利审查。对以政府投资为主体、使用财政性资金或国有资产投入支持的重大建设项目、重大科技专项、重大并购事项、重点引进项目、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重点装备进出口、核心技术转让等重大经济活动,由专门工作委员会在项目立项、实施过程中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防止专利流失、专利侵权等风险,减少重复研究和资源浪费。 3、建立专利预警机制 重点跟踪、分析研究国外专利制度的变化。实施专利预警应急机制,监测和定期发布我市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技术领域的专利分析报告。 4、建立专利纠纷应对机制 继续发挥知识产权法律援助中心的作用,重点对中小企业和涉外专利纠纷给予援助。鼓励企业、行业和地区建立专利维权联盟,形成多元化的专利应对和维权援助机制。发挥“12330”知识产权举报投诉与维权援助服务作用,做好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 (七)完善专利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专利服务水平 1、加强知识产权(专利)人才队伍建设 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我市中长期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改进知识产权人才评价标准体系,将知识产权管理、中介、研究人员纳入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建立各类知识产权人才库,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专业人才信息,合理有序引导知识产权人才配置。引导和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知识产权人才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我市知识产权教育和研究优势,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知识产权师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