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火灾事故处置(建筑火灾篇)_第1页
高级火灾事故处置(建筑火灾篇)_第2页
高级火灾事故处置(建筑火灾篇)_第3页
高级火灾事故处置(建筑火灾篇)_第4页
高级火灾事故处置(建筑火灾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加消防职业资格培训,最高级消防管理员培训班讲义,常见火灾事故处置 (建筑物火灾篇),朱耀辉教授 上海市消防学校,常见火灾事故处置(1),一、低层建筑火灾事故处置 二、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处置 三、地下建筑火灾事故的处置 四、人员集中(公众聚集)场所火 灾事故处置 五、仓库火灾事故的处置,低层建筑火灾事故处置,低层建筑的含义和特点 火势在建筑内蔓延的规律 处置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低层建筑的含义和特点,含义: 低层建筑是与高层建筑相对而言的 ,多层 建筑是指9层及9层以下的住宅和建筑高度低于24 米的公共建筑、工业建筑。 特点: 建筑高度相对性; 建筑应用广泛性; 建筑结构复杂性; 建筑功能多样性。,火势在低层建筑内蔓延的规律,房间内的火势蔓延 火灾发展过程: 起火点-火灾升温(热气流、热辐射、热传导)-加 热周围可燃材料-析出高温烟气流-燃烧氧需求显著增加 供氧不足会充满高温烟气流-门烧穿、玻璃破碎-空气补 充-轰然-火势突变 火势蔓延途径: 可燃物(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顶棚或吊顶-四周蔓延- -室内-室外及临近房间,轰然,顶棚,火势在低层建筑内蔓延的规律,同一层面相邻房间之间的火势蔓延 防火墙、间隔墙材质问题或失去防火性能 防火分割体上的门、窗、孔洞、缝隙 穿越墙体、楼板的金属管道 通风空调系统 外墙门、窗、走道高温烟气流动 顶棚、闷顶未完全封闭,火势在低层建筑内蔓延的规律,闷顶内火势蔓延 火势在闷顶中主要向下风方向蔓延 房间内火势一旦进入闷顶发展会更快 跨越墙体的闷顶内部未隔断助长蔓延 易燃可燃结构的吊顶燃烧会发生坍塌 吊顶、闷顶燃烧坍塌会引发立体燃烧瞬间扩大火势,火势在低层建筑内蔓延的规律,楼层间火势蔓延 火势突房间、走道破门窗向上蔓延 火势通过楼板孔洞、缝隙向上下蔓延 达到耐火极限的楼板失去防火性能 穿越楼板的各类管道蔓延 高温烟气流通过楼梯间、电梯井蔓延 火势爆炸性、跳跃性发展形成立体燃烧,火势在低层建筑内蔓延的规律,楼与楼之间火势蔓延 楼与楼间过道连接、防火间距搭建联结,火焰和高温烟气流动 楼与楼间可燃构件、金属构件联结火焰热量传递 楼与楼间可燃物堆放、防火间距不够热辐射影响 轰然、爆炸冲击波或风向、风力、飞火影响 建筑落差火焰和高温烟气流直接影响,低层建筑火灾事故处置的 基本程序和方法,立即确认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 迅速启动固定灭火设备 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和抢救 正确判断灾情,组织有效进攻 及时转移、保护危险和贵重物资 组织好安全警戒和现场保护 注意对充烟区域搜索和收残安全,确认并发出火灾报警信号,报警信号发布方式: 控制中心报警; 巡逻人员报警 其他人员报警; 远程控制系统 报警信号发布的对象: 向受火灾威胁人员; 向周围人员报警 向单位领导报警; 消防部门报警,迅速启动固定灭火设备,关闭通风空调系统 启动防、排烟系统 启动防火分隔系统 启动灭火系统,迅速组织人员疏散和抢救,开启广播系统引导疏散 组织工作人员引导疏散 劝说和强行疏散有些人员 对行动不便、遇险人员的 营救和急救(心肺复苏),正确判断灾情,组织有效进攻,搞好现场侦察,摸清初步灾情; 正确部署力量,灵活运用兵力(处理好灭火与救人的关系); 扑救低层建筑火灾应首先在燃烧层部署力量 有效组织内攻,阻击火势蔓延 进攻途径- 室内楼梯间、外窗、阳台、走廊、室外楼梯、移动消防梯 外攻任务:有利于稳定人心,有利为内攻创造有利条件 及时组织排烟,减轻进攻压力,通风排烟选择和灭火进攻技术,排烟口选择: 下风方向和火势发展次要方面; 烟气积聚的地方; 采光窗、屋顶、天棚或其他开口部位 进攻技术: 低姿进攻; 上风进入; 探步前进; 交叉掩护; 近战快攻; 自身防护。 先打天、后打地、前虚后实、扫射前进,进攻要点: (1)以楼梯、消防电梯作为主要进攻通道; (2)在燃烧层的下层或前室设立指挥阵地; (3)登高外攻以上风、侧上风为主,下风排烟; (4)不得四面立体围堵,不要向老虎天窗射水 (5)窜顶的敞开室燃烧,屋顶射水水枪不宜多 (6)内攻行进要沿着承重结构,探索前进 (7)排烟人员、水枪手要做好自身防护,转移或保护危险和贵重物资 ,组织突击力量实施冷却保护 强行突破转移危险和贵重物资 不能疏散和转移的物资要实施隔离、遮盖等防护措施 忌水物品要落实防水措施,组织好现场警戒,疏导附近车辆 驱散围观人群 迎接消防救援 看管疏散物资 负责保护现场,注意对充烟区域搜索 和收残安全 ,对充烟区域要搜索: 对燃烧充烟区域的搜索 对未燃充烟区域的搜索(大富豪) 收残清理中的安全: 建筑构件的坠落; 楼板的塌陷 牵一发而动全局; 危险化学品 电器设备、裸露电线、浸水墙体,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处置,高层的现状和发展 高层建筑的定义和特点 高层建筑的火灾的特点和蔓延规律 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措施,高层的现状和发展,高层建筑的定义和特点,定义: 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超过 24米的公共建筑(不包括单层主体建筑高度超 过24米的体育馆、会堂、剧院等公共建筑以及高 层建筑中的人民防空地下室) 建筑特点: 建筑结构复杂; 功能杂、孔洞多、人员密; 可燃材料多,火灾负荷大;消防设施相对比较完善,高层建筑的火灾蔓延规律,火灾特点: 拔风效应,烟气升腾速度快; 内外蔓延,易形成立体燃烧; 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 火势蔓延途径及规律: 竖向管井、共享空间的“烟囱效应”; 吊顶、门窗、走道、墙体及管道的水平扩散; 轰燃、爆炸、玻璃幕墙爆裂后的跳跃性发展,烟气流动对建筑物的危害,a、高温烟气流加热可燃材料 b、烟气的燃爆特性会导致轰燃、爆炸 烟气流动 垂直蔓延 15m/s 水平蔓延 0.10.8m/s 跳跃性发展 6 8m/s 爆炸性发展 9m以上 c、烟气(热气流)的升腾、对流特性通过 通道、孔洞、管道、缝隙蔓延火势,烟气(热气流)的升腾,立体燃烧,部分可燃物燃烧时产生的有毒气体,(2)走廊的充烟时间,40m,(7390s),楼梯,楼梯,40m,楼梯,袋型走道,走廊的充烟时间,一口气疏散距离,当人在烟层降至1.41.5m高度时,走廊内逃生已经很困难,一般需要弯要行走,因此疏散、逃生速度比较慢。 当人流密度为 1人/m2时一口气通常 行走40m(规范要求走道长度不超过40m) 袋型走道一般长度不超过20m,疏散逃生时间,人的行进速度(通常为1m/s2m/s) 行进速度与人流密度有关 当人流密度为 1人/m2时,通常为1m/s 2人/ m2 时,速度为0.25m/s 4人/ m2 时,难以行走,行进速度与照度、熟悉程度有关,熟悉路线 行走速度0.7m/s 不熟悉路线 0.3m/s 一般110120步/min 踏步高0.150.20m 1m为6个踏步 下楼梯速度0.3m/s 1min为18m,在黑暗 中行走,上下楼梯,允许疏散时间,高层建筑安全疏散时间 5-7min 人员集中场所3 - 4min 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 a、一般用途2-3min b、人员集中场所1.5min,部分物质的防火防爆安全参数,轰燃、爆炸、玻璃幕墙爆裂后的跳跃性发展,高层建筑火灾扑救的基本措施,利用固定设施,实施快速自救 加强第一出动,实施立体防控 搞好火情侦察,掌握变化情况 留好消防通道,选好进攻路线 搞好火场供水,确保供水连续 合理引导疏散,积极抢救人命 适时通风排烟,控制火势蔓延 加强安全监测,防止结构倒塌,利用固定设施,实施快速自救,抓住有利时机,迅速组织自救 高层建筑起火时,除报警外,高层建筑使用单位首先须立足于自救 关闭空调系统(防火阀); 开启防排烟系统; 启动自动灭火系统; 启动防火分区设施(卷帘、雨淋),加强第一出动,实施立体防控,准确及时发出火灾警报,确保第一时间调集所需的消防灭火救援力量; 集中单位人员和移动消防装备,迅速展开灭火救援行动; 启动消火栓系统,以燃烧层、上层和下层为阵地,快速实施立体防控。,搞好火情侦察,掌握变化情况,侦察内容: 起火部位,蔓延方向; 被困人员数量及位置; 有无爆炸物品和贵重物品; 防火分隔设施是否发挥作用; 安全疏散设施是否有作用; 自动消防设施是否发挥作用; 送排风系统是否发挥作用; 升降栽运设备是否发挥作用。 变化情况 设施运行情况;危险设备、装置、物品变化情况; 结构变化情况;建筑安全情况,留好消防通道,选好进攻路线,留好消防通道: 清理大楼周围障碍,为登高消防装备架设提供空间; 清理临近道路车辆,为大批量消防救援装备人员集结,快速展开提供便利; 考虑到大楼幕墙玻璃等高空物品坠落的危险,做好安全疏散和警戒。 选好进攻路线: 内部进攻; 外部进攻; 夹攻合击 扑救高层建筑火灾时,进攻的途径和方法有:内部进攻、外部进攻、内外合击等,搞好火场供水,确保供水连续,利用室内消防给水系统不间断供水 利用水泵接合器向室内管网不间断供水 利用登高消防装备直接向大楼供水 利用施工、工程装备,吊升供水 利用普通消防车铺设水带向高层供水,合理引导疏散,积极抢救人命,必须树立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正确处理救人与灭火的关系 按疏散预案,合理有序组织疏散,防止惊慌失措; 坚持以保护大多数人安全为救人原则 坚持就近优先、危险优先、弱者优先 突破烟火封锁,积极抢救抢救人命 充分利用逃生、避难设施,积极求援 现场工作人员有引导疏散的法定义务,事故广播(应急广播),设置在走道、大厅、房门(包房)、餐厅 音量大于环境15db(分贝) 扬声器功率房间内1W,房间外3W 涉外单位两种语言 火灾时强制切换(声音、画面) 按通顺序 a、首先按通燃烧层及燃烧层上一层 b、然后按通燃烧层下一层(地下全部) c、依次按通燃烧层以上各层,消防电梯前室,“备克”,高楼救身网,人员下滑,119,自救缓降装置,适合大楼内使用,可移动伸 缩支撑架,自救缓降装置,适合室内及室外墙壁上使用,固定 支架,避难层错位,直升飞机亭机坪,机坪符号,灯光布置,直升飞机营救失败,高层营救,把握高层建筑烟气流动和火势变化规律; 判断中性平面位置,防止中性平面下移; 及时利用固定排烟系统排烟; 开启送风系统向楼梯、电梯间前室送风,保持0.25-0.5Pa正压; 在燃烧层前室或下层建立指挥阵地; 充分利用大楼自卫消防设备快速展开 采用上堵下防的战术,分层部署力量,层层设防 必要时采取破拆等方法排烟,消除对重要部位危险,高层建筑的排烟和进攻,地下建筑的火灾处置,地下建筑的含义和特点 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 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措施,地下建筑的含义和特点,含义: -建造在岩石、土屋中的建筑,地下工程的总称(包括高层建筑的地下部分) -地铁、隧道、地下商场、仓库、旅馆、车库等 特点: 建筑结构复杂; 出入口数量少; 建筑使用功能多;,地下建筑的火灾特点,烟雾浓、毒气大 烟雾、高温、毒气是影响灭火救人的主要障碍 温度高、内压大 燃爆因素多,火势蔓延变化大 出口少,疏散困难大 通道窄,扑救难度大 进攻路线少,疏散扑救困难,是地下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隧道火灾蔓延规律,海底皇宫,地下建筑火灾的扑救措施,利用地下建筑固定设施展开自救 深入地下内攻近战,强行排险 加强送风排烟,降低进攻难度 实施灭火剂灌注,封闭窒息灭火 ,利用地下建筑固定设施展开自救,送风排烟系统;(可改变烟气流动方向) 防火防烟分隔系统;(防火卷帘、水幕) 自动灭火系统;(水、泡沫、气体) 地下建筑的消火栓系统,深入地下内攻近战,强行排险,组织精干力量,做好安全防护 隔热服、呼吸器、呼救器、安全导向绳、探路棒、火源探测器、照明工具 规定联络信号 掌握内攻时机,确保内攻有效 火灾处于猛烈阶段时不宜马上内攻 对地下危险品库不宜采取内攻,可采用封堵窒息方法 选择最佳路线,进攻与排烟要同步 交叉掩护,送风跟进,稳步推进,,进攻要点: (1)进攻时,排烟口不少于进攻口; (2)内攻每支水枪手应3人一组,安全防护到位; (3)进攻的同时,送风和移动照明全力配合; (4)温度高要梯队掩护进攻,每组作战时间不超过 15分钟; (5)救人距离长,应梯队接力; (6)明确联络方式和信号,确保联络畅通。,3)地下、密闭型建筑的排烟和进攻,加强送风排烟,降低进攻难度,排烟的目的: 及时有效地组织排烟,能增加能见度,降低温度,尽早发现火源,缩短灭火时间 排烟方法: 开启排烟口,利用对流原理排烟、排热 利用固定送风排烟系统,送排结合 利用移动排烟机、排烟车强制排烟 利用喷雾水降温除尘,驱烟排压 利用高倍数泡沫排烟、驱烟 排烟口要多于进攻口,实施灭火剂灌注,封闭窒息灭火,利用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惰性气体灌注灭火 灌注高倍数泡沫,封堵灭火 封闭窒息灭火,使火灾区域内的燃烧物质断绝氧气来源而窒息 注意:封闭要严密,预先留有排烟、泄压、测温口,经常测定室内温度,使其降到可燃物燃点以下,一般封堵12小时以上,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方可启封,人员集中(公众聚集)场 所火灾事故处置,人员集中场所的含义和特点 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特点 人员集中场所火灾的基本扑救措施,公众聚集场所的含义和特点,含义-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供人们开展政治、文化、商贸、交流、服务等活动的处所。如宾馆、饭店、学校、商场、电影院、体育馆等。 特点: 建筑结构复杂;人员众多密集;,人员集中场所的火灾特点,可燃物品多,火灾负荷大 电器设备多,火灾诱发因素多 建筑跨度大,火灾坍塌可能性大 人员密集,疏散困难,易造成人员伤亡,沈阳商业城,人员集中场所火灾的基本扑救措施,履行法定义务,积极引导疏散 利用自卫设备,快速实施灭火 深入内攻为主,主动实施控制 当火势猛烈阶段时,要把主要力量部署在向毗邻建筑和下风蔓延方向 观察火场变化,采取应变对策,“11.2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