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宜宾市“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宜宾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宜宾学院2012年11月目 录前 言5第一章 “十一五”节能工作回顾6第一节 “十一五”节能工作主要成效6第二节 “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2第二章 “十二五”节能形势分析14第一节 国际国内节能形势分析14第二节 我市节能形势严峻15第三节 节能潜力分析17第三章 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19第一节 指导思想19第二节 基本原则20第四章 “十二五”时期节能目标22第一节 全市节能目标22第二节 地区目标22第三节 行业目标23第五章 节能工作重点24第一节 推进结构优化节能24第二节 加强重点领域节能27第三节 实施重点节能工程34第四节 优化能源消费结构38第六章 保障措施39第一节 加强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39第二节 加大引导力度,健全激励政策41第三节 强化科技支撑,推进技术节能42第四节 完善执法体系,推进依法监管43第五节 深入宣传教育,推动全民节能44前 言节约能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我市深化改革,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键时期。为推动全市节约能源工作,缓解能源瓶颈制约,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62020)、四川省“十二五”节约能源规划和宜宾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我市“十二五”期间节能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重点节能工程的重要依据。第一篇 “十一五”节能工作回顾第一节 “十一五”节能工作主要成效“十一五”期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方针政策,将节能降耗工作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在保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全面完成节能降耗目标任务“十一五”期间,全市单位GDP能耗由2005年的1.6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1.321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0.4%,超过目标0.4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由2005年的3.070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2.040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33.54%,超过目标2.54个百分点。两项累计指标分别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09和1.51个百分点,累计降幅在省内名列前茅。图1 “十一五”宜宾市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年下降率、累计下降率图二、以较少的能源消耗支撑了经济的较快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66.3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70.85亿元(当年价),年均增长14.6%(可比价)。同期,全市综合能耗由608.06 万吨标准煤增长到955.52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9.46%,平均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65。其中,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47.72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23.00%,而规模以上工业能耗年均增长8.53%,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37,以较少的能源支撑了工业的快速发展。图2 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及地区生产总值图图3 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对比图图4 “十一五”期间宜宾市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图图5 “十一五”宜宾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能耗增速及工业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图三、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严格控制“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盲目发展,从源头控制了“两高”行业增长。以国家产业政策为指导,重点抓好电力、煤炭、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工作。“十一五”期间,我市关闭了4户火电企业9台总装机容量为32.1万千瓦的燃煤发电机组;整合关闭煤矿183个,淘汰煤炭产能612万吨;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70.8万吨;淘汰1条3.4万吨箱纸板生产线、1条5万吨GP浆(机械浆)生产线和17户小纸厂;淘汰S7系列变压器、JO系列电机等各种落后设备33台/套。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共实现节能约97万吨标煤。积极发展服务业和低能耗、高附加值产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升级。其中,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由2005年的产值19.27亿元、利税1.8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产值109.07亿元、增加值26.6亿元、利税9.95亿元。四、推动了节能技术进步和节能产品应用积极围绕国家“十大节能重点工程”,加大重大节能技术和产品推广力度,取得了较好成效。“十一五”期间,共有76个节能减排技术改造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奖励或补助资金19842万元,带动企业投资174077万元。项目实施后,年实现节能54.13万吨标煤。通过举办节能大讲堂、邀请节能方面的专业企业来宜推介等措施,推广了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设备在我市的应用。广泛开展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作,全市范围内共完成节能灯推广总量约53万只,按每只每天使用3小时,电费以0.5元/度计算,每年可节约标煤8000吨左右。同时,积极推进城市公共照明节能改造示范项目,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建设,完成后可实现节能2800吨标准煤。五、重点领域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积极推动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强化工业节能降耗工作。强化对化工、电力、建材、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监管,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对不符合产业结构的设备、生产工艺等实施淘汰。对列入国家及省级名单的18户重点耗能企业加强了分类指导和监督管理,“十一五”前四年18户企业就实现了节能55.71万吨标煤,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的154.66%。同时,将我市80户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规模以上企业纳入能量计量管理,强化了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二是加大建筑节能力度。成立了新型墙体材料与建筑节能办公室,全面开展“禁实”工作,加大新型墙材的推广应用,做好墙改基金征收工作,按照国家标准和要求,建立完善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制度。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执行国家节能50%设计标准的达到100%。三是有效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严格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和车辆技术管理,严格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市场准入。积极发展CNG汽车,减少车辆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四是创新措施实现公共机构节能降耗。通过建设运行政府系统网上办公平台,公文运行成本较纸质办公模式下耗纸、耗时、耗油等大幅降低,每年节约成本达1000万元以上。六、推动了循环经济的有序发展全面贯彻落实循环经济促进法,制订了宜宾市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切实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推动社会节能降耗。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目前,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三户企业已是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江安阳春坝园区、叙府茶业、华盛纸业、宜宾县、筠连县、高县、兴文县成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通过抓好试点单位的示范工作,全市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以及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得到高度重视,我市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达87户,涵盖建材、化工、电力等6个行业和电石渣、煤矸石、粉煤灰等20多个种类,“十一五”期间,累计实现节能100.35万吨标煤。七、节能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十一五”期间,成立了由市长亲自挂帅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市级有关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职责明确,相互协作。制定出台了“十一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了全市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体系,对区县、行业部门逐年下发节能工作目标计划,对区县及国有大中型企业节能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对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重点节能项目建设、淘汰落后产能等工作开展全面调查和检查,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考核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对目标完成先进区县和单位进行表彰,对存在问题下发通报,有力推动了各领域节能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十一五”节能目标的全面完成。八、形成了日益浓厚的社会节能降耗氛围围绕全民节能行动的主题,利用全国一年一度的节能宣传周活动、财政补贴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活动、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等,在机关、企业、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开展广泛的节能宣传活动,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节能意识,营造全社会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的良好氛围。第二节 “十一五”节能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节能工作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一、在发展认识上还存在不足部分区县政府、企业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的关系,对节能的战略性、紧迫性、艰巨性认识不足。在节能目标与经济增长目标方面,仍偏向于后者,越往基层,对上项目、追求高增速的积极性和盲目性越高,而对节能降耗越不重视。经济总量的“数量型”扩张和“平推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没有根本改变,形成了单纯依赖第二产业拉动GDP高速增长的态势,客观上加剧了高耗能、高排放产业的增长速度,推动了这些部门的低水平重复建设,阻碍了落后产能的淘汰进程,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难度加大。二、重点节能领域表现不平衡我市在产业结构上以第二产业为主,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工业能源消耗量已占全市能源消耗70%以上,因此工业节能工作开展情况直接影响到全社会节能情况。“十一五”期间,工业领域节能降耗表现较突出,超额完成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1%的任务,也直接带动了全社会能耗下降。但是,其他重点领域如交通领域、大型零售商场等商贸领域、宾馆饭店等旅游领域以及政府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领域的节能工作还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有待进一步加强。三、能力建设滞后节能降耗的基础性工作还相当薄弱,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耗评价、考核体系、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造成底数不够清、指标不够明、信息不够灵,能源资源管理和节能降耗体制和机制尚未真正扎实地形成。就能耗统计而言,目前仅对规模以上的企业进行了统计,对规模以下企业还未建立健全统计制度,因此,直接影响了全市能源消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四、投入严重不足节能工作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财政投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但我市财政性资金投入还严重不足,尤其是对政策研究、标准编制、信息传播、能力建设等这样公益性非常强的基础工作支持不够。我市的节能资金主要源于向国家和省上争取专项资金,市级财政用于工业发展的专项资金有一部分配套用于节能降耗工作,专门设立节能专项资金的工作仍进展缓慢。第二章 “十二五”节能形势分析第一节 国际国内节能形势分析面对全球能源短缺和能源消耗急剧增长的形式,世界各国纷纷针对工业、建筑、交通和家庭用能等方面积极实施能源节约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一是建立健全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如日本先后颁布合理用能法、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以及节约能源法,美国颁布能源政策和节约法、国家节能政策法和能源部能源战略计划等,对工业、建筑和交通节能等提出要求;实施对重点用能企业分类管理,加强监督。二是制订一系列财政税收奖惩及能源政策。在能源政策方面,欧盟提出2020年实现3个20%目标,即能效提高20%,可再生能源使用所占比例达到20%,CO2排放比1990年减少20%;在工业节能方面,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以及英国等采取现金补贴、税收减免和低息贷款的财政激励政策,开征能源及CO2排放税;在建筑节能方面,美国、日本、加拿大及欧盟等制定一套严格的行政立法和技术规范,对新建节能建筑实施减税政策,实施建筑能效等级标识制度;在交通节能方面,大多数国家都通过征收车用燃油税来调节燃油需求,对新型、清洁和高能效汽车实施税收减免。三是不断研发能源节约新技术,广泛推广节能产品。通过节能高新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能源效率明显提高,如德国电力生产部门传统矿物能源的平均有效利用率达到46%,预计到2020年将进一步提高到55%;美国节能电机的效率提高了4.5%7%,每年可减少电费4%8%,每年损耗费用减少37%;日本绝大部分空调的耗电量已降到10年前的30%到50%。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工作,“十一五”期间采取了多项措施,确保全国单位GDP能耗下降20%的节能目标。尽管我国的节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无论是单位产值能耗、单位产品能耗、主要耗能设备能源效率,还是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能源利用中间环节(加工、转换和贮运)损失量大,浪费严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装备较落后,管理水平较低。第二节 我市节能形势严峻一、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带来能源消费量的刚性增长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十二五”是我市大有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民经济将保持年均增长13.5%的较高增速。到“十二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1750亿元(当年价),其中工业增加值达1000亿元。按2010年能源弹性系数计算,预计到2015年社会能源消耗总量将达到1690万吨标准煤(按2010年不变价),比2010年增长88%。此外,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消费规模扩大和需求结构演变等,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还可能有所提高,能源消费量的刚性增长还将提升,加大了节能压力。二、现有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明显我市经济社会已经过渡到工业化中期阶段,2010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5.4:59.6:25,2015年将调整为10:60:30,二产业比重仍然最高。虽然近年来我市加快了结构调整步伐,但仍未摆脱作为资源较为富集的城市的很多特点,依靠资源开发型高耗能产业在工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处于产业结构重型化的工业化中期,建材、机械、能源、化工等高耗能产品需求依然旺盛,节能降耗面临较大压力。三、新投产高耗能项目将大幅提高能耗水平“十二五”时期,包括珙县、福溪两大火电厂和海丰和锐、瑞兴实业、川煤芙蓉、长宁红狮、华福双三、拉法基二线六大水泥项目等在内的一批新增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将大幅度增加能源消费总量,提高能耗水平。(见表1)四、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我市的能源条件是“富煤、少气、缺油”,能源生产和消费均以煤为主。从能源消耗情况来看,2010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共计640万吨标准煤,其中,原煤占到77.69%,是典型的以煤为主。而我市的这一能源条件还将会在“十二五”甚至更长时期内存在,再加上煤质较差,能源转换效率低,增大了节能降耗压力。表1 “十二五”期间新增重大用能项目情况表序号项目名称投产年份年综合能耗(万吨标煤/年)1珙县电厂一期工程(260万千瓦)2011167.42福溪电厂一期工程(260万千瓦)2011167.43海丰和锐电石渣水泥项目201127.794兴文县瑞兴水泥项目2011175筠连县川煤芙蓉水泥项目2011166川南水泥厂二线(拉法基瑞安水泥珙县工厂二期)项目201187长宁县红狮水泥项目2011158珙县华福双三水泥技改项目2011159天原集团42万吨聚氯乙烯和32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201138.5710宜宾纸业迁建一期于2013年投产10.789(2011.18月实际耗能)11江安天竹10万吨竹浆粕项目201315.612环球集团600t+900t超白与LOW-E玻璃生产线201312.14313长宁丰原100万吨真空制盐12第三节 节能潜力分析“十二五”节能工作形势异常严峻,但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大节能管理,我市节能仍有潜力。一、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相对较低的项目尽早投运我市“十二五”期间竣工投产项目中也有部分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相对较低的项目,如筠连船景煤矿等大型煤矿、向家坝水电站等。但这些项目均存在投运时间较晚的问题,要想办法尽早促使其投产运营。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加快发展物流、商贸、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努力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优化三次产业结构,加强一、三产业节能力度。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化工、饮料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建材、冶金、轻工、纺织等其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特色优势产业高端化发展。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支持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鼓励重点企业兼并重组,支持优势大型企业集团扩张,提高产业集中度。对电力、建材、冶金、化工等产业落后产能加大淘汰力度。三、鼓励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市已对重点大型企业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提升挖掘的空间不大,“十二五”期间应重点加强对中小型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鼓励中小企业加大工业锅炉、工业电机系统升级及能量系统优化节能技术的改造力度。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企业研发,进行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劳动生产率。并在企业中大力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等先进节能新机制,推广燃煤锅炉节能新技术和高压变频、低压变频、综合节电器等节电新设备。四、加大对重点企业用能管理的监督力度在广泛宣传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的同时,要认识节能监察和监测的重要性。我市目前已有部分重点耗能企业的工艺和能耗水平达到同行业内领先水平,在生产工艺暂时无法实现更大的节能量时,用能管理上的各项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同时,也要在大型商贸场所、宾馆饭店、公共机构等领域加大用能管理的监督检查。第三章 节能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第一节 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全市节能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政府推动为引领,以市场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为发展方向和重点,营造有利于节能和新兴能源发展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节能和新兴能源发展机制;加大资金投入,推广新型节能技术,加快发展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推动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加快传统高碳产业技术改造和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积极加速推进节能产品,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通过“节流”和“开源”双轮驱动,加快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步伐,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国家下达的节能任务。第二节 基本原则一、坚持节能降耗与快速发展相结合节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节能。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单位GDP能耗过高的问题,使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的目的。二、坚持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推动、依法管理、经济激励、宣传教育等措施,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引导节能和发展新兴能源市场机制的完善,充分调动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发挥企业和民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构建低碳社会,促进我市节能和新兴能源工作更好更快发展。三、坚持重点突破和统筹发展相结合从全局和实际出发,选择一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点企业进行突破,从政策、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充分发挥其在本行业、本区域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以点带面,示范推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节能工作,推动新兴能源技术和产品的广泛应用,统筹推进全市节能和新兴能源发展工作。四、坚持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引导,加大对节能技术、项目以及新兴能源的技术开发投入力度,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节能环保和可再生能源的产业化发展,以产业化发展推动节能和新兴能源利用,通过持续的规模化发展提高节能和新兴能源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为节能和新兴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开发应用奠定基础。五、坚持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快建立以创新和消化吸收为主的技术开发体系,把技术创新应用作为节能和新兴能源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和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改造和革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把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作为实现节能和新兴能源发展的中长期战略任务和主攻方向,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促进全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在依靠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对全社会节能监督管理的同时,着力做好重点用能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工作,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目标考核和执法监督检查,从源头控制高耗能企业、高耗能建筑和低效设备(产品)的发展。加强政策支持,通过政策激励和信息引导,加快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七、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政府通过制订和实施法规标准,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建立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企业自觉节能的机制,推动全社会节能。同时,加强节能宣传,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的节约文化,进一步增强公众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改变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形成节约能源的浓厚社会氛围。八、坚持分类指导与监督检查结合对年能耗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严格依法管理,明确目标措施,公布能耗状况,强化监督检查。对中小企业严格依法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政策引导和提供服务。第四章 “十二五”时期节能目标 第一节 全市节能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6%,按照2010年价格计算,由2010年的1.15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2015年的0.966吨标准煤/万元,年均下降3.5%。第二节 地区目标为确保“十二五”期间我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的节能目标,综合考虑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潜力、能源消耗量等因素,确定各区县节能目标,分为20%、17%、16%、12%四类(表2):表2 宜宾市“十二五”各区县节能目标类别区、县“十二五”时期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第一类翠屏区、宜宾县、临港开发区20第二类南溪区、江安县、屏山县17第三类长宁县、筠连县、兴文县16第四类高县、珙县12第三节 行业目标根据全市重点行业能源消耗现状、节能潜力和国家对部分行业分解目标的情况,确定“十二五”重点领域节能目标(表3)。工业节能。2015年,全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23.5%,“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6%。建筑业节能。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强制执行全面节能50%标准,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0%,其中大型公共建筑能耗降低15%。全市建筑业增加值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16%,“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3.5%。交通运输节能。2015年,全市交通运输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8%,“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1.7%。公共机构节能。2015年,全市公共机构能耗总量控制在400万吨标煤,公共机构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16%,“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3.5%。商业节能。2015年,全市商业每万元营业额能耗在“十一五”基础上下降8%,“十二五”期间年均下降1.7 %。表3 “十二五”重点领域节能目标重点领域目标(%)责任部门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23.50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建筑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16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路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市交通运输局水运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市交通运输局民航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民航管理处商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8市商务局公共机构人均能耗降低16市政府办注:工业领域万元增加值能耗统计口径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第五章 节能工作重点积极推进结构优化节能,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大力实施重点节能工程,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确保实现全市“十二五”节能目标。第一节 推进结构优化节能一、淘汰落后产能贯彻落实国家淘汰落后产能的相关政策,继续采取上大压小、等量替代、财政奖励等方式,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煤炭、电力、化工、冶金、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煤炭行业。重点关闭达不到国家产业政策规定规模和安全标准的矿井等。电力行业。重点淘汰大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以及设计寿命期满的单机容量2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燃煤火电机组。化工行业。重点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小型合成氨装置、石墨阳极隔膜法烧碱、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10万吨/年以下的硫铁矿制酸和硫磺制酸装置。建材行业。重点淘汰立波尔窑、中空窑水泥机械化立窑和球磨机以及日产2000吨以下新型干法窑水泥熟料生产线、综合能耗不达标的水泥粉磨站、平拉工艺平板玻璃生产线等落后工艺设备。轻工纺织行业。重点淘汰造纸、皮革、酒精、味精、柠檬酸、印染和化纤行业落后产能。专栏1 宜宾市“十二五”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电力行业:淘汰黄桷庄电厂、下江北电厂及小火电机组共111.6万千瓦。煤炭行业:淘汰落后产能263万吨,涉及煤矿83处(其中通过推进技术进步、煤炭资源整合、技术改造、企业兼并重组等途径淘汰79处,生产能力237万吨/年,通过关闭方式淘汰4处,生产能力26万吨/年)。焦炭行业:淘汰4.3米以下常规机焦炉(3.8米捣固焦炉除外)20万吨。建材行业:淘汰所有水泥机立窑(生产特种水泥除外),淘汰落后水泥产能462.2万吨;2条共70万吨旋窑生产线(天原)。轻工业:11万吨/年化学竹浆;6.8万吨化机浆;7.5万吨/年废纸脱墨浆;4万吨磨石磨木浆;2万吨碱回收生产线; 5.5万吨/年文化用纸;8万吨/年新闻纸;8万吨/食品包装原纸; 8.62万吨/年牛皮包装纸。化工行业:淘汰2000吨/年黄磷电炉生产线;16.5万吨烧碱、8万吨氯乙烯、8万吨聚氯乙烯生产线。纺织行业: 淘汰落后的HSKR631型、HRB201型龙带式捻线机,HKV141型包覆纱机, HKV131G型无边倍捻机, RF310G-256型有边倍捻机,TH-03A型宝塔机,100锭槽筒机,Z75I1200三足脱水机。二、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落实国家控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的政策措施,严格执行钢铁、铁合金、焦化、电解铝、电石、汽车等13个行业准入条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以能源消费增量控制目标审批、核准各地新建项目。落实国家限制高耗能产品出口的各项政策。继续加大差别电价和惩罚电价实施力度。三、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以醋酸酯、三醋酸、二醋酸长丝、竹纤维、TDI等为主的新材料;以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生物质能利用为主的新能源;以新型节能墙体材料、发光二极管制造等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以五粮液药业迁建为契机积极发展生物制药等新医药产业;进一步提升整合电子元器件生产制造能力,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建设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到201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五、积极提升传统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饮料食品、化工、建材、纺织、皮革、采掘、建筑等传统产业,明显降低传统产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发展生态农业,降低农业生产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六、推动产业关联布局发展积极引进和采用循环型新工艺、新技术,打破企业单向式线性生产方式,实现能量梯级利用。按照节能和循环经济理念规划、建设和改造各类产业园区,延伸和完善产业链,加快能源系统的整合,实现能源在园区内不同企业之间和不同产业之间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节 加强重点领域节能一、工业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设备,以信息化技术、先进制造技术、资源节约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等为重点,全面推动工业节能。组织开展能效对标管理,重点对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业实行能效对标,明确节能途径,全面推行产品能耗限额管理。加强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对年综合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实施分级管理,组织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和全省千户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持续提高工业能源利用水平。电力行业。严把新建火电项目准入关,加快现役机组技术改造,持续降低整体能耗水平。优化电力布局,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实施电网节能技术改造,进一步降低输电线损率。合理制订差别电量计划,推广分布式能源,全额安排可再生能源上网电量,优先安排大型水电、热电联产、资源综合利用机组发电。大力推进替代发电,鼓励高端能源替代低端能源。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扩大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化工行业。引导化工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推广应用节能设备和技术,加强余热、余气、余能的回收利用。烧碱生产逐步淘汰石墨阳极隔膜法,提高离子膜法烧碱比重。纯碱生产逐步淘汰高耗能设备,采用大型化、自动化设备,推广采用变换气制碱技术。建材行业。水泥行业继续淘汰落后立窑生产能力,新型干法水泥产量比重提高到95%以上。推进水泥粉磨节能技术改造、新型干法水泥线低温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废弃物和城市垃圾、污泥等。提高新型墙体材料比重。平板玻璃企业全部淘汰平拉法普通平板玻璃生产能力。煤炭行业。加快淘汰技术落后、效率低、浪费资源严重和污染环境的小煤矿,对现有煤矿进行改造,实现高效高产。发展低浓度瓦斯发电和利用技术,采用新型高效通风机、节能排水泵,对设备及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完善煤炭综合加工体系,提高煤炭利用效率。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发展煤化工,实现煤炭精加工和低值煤炭就地转化。机械行业。引导机械制造企业推进绿色设计和绿色制造工艺,推广变频电机、稀土永磁电机等高效节能机电产品和设备。推广高精密近净型铸造、热处理过程计算机精密控制、高压共轨、涡轮增压、电子控制及后处理等技术,推广精化轴承毛坯套锻整径、精冲压机和近净型锻造等工艺。轻工行业。在造纸企业推广高得率低污染制浆工艺,提高竹浆厂碱回收率。在制盐企业推广卤水净化新技术,积极鼓励采用盐硝联产制盐技术。支持真空制盐及卤水化工产品采用高效真空蒸汽器及节能型机泵、沸腾干燥床生产工艺。纺织行业。鼓励纺织企业实施有机和无机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的开发与生产,加强纺织、浆料和印染企业间衔接,推进产业链间协同开发,提高纺机能效水平。全面推广聚酯聚合、节能组合、高效节能的热媒系统和在线自动监测控制等技术工艺。推广高中湿度的废水、废气节能回收利用、高效节能复洗等技术及高效节能纺丝冷却装置。表4 宜宾市列入四川省“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企业名单序号法人代码企业名称所在地市州“十二五”节能目标(吨标准煤)120885067X宜宾天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市278602709066998四川省宜宾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市822703754737252宜宾天科煤化工有限公司宜宾市661404784729819宜宾海丰和锐有限公司宜宾市436605671408218四川衡桥科技有限公司高县分公司宜宾市93206208850987宜宾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市449707723228551四川芙蓉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202908727440541四川省高县华盛纸业有限公司宜宾市318109793999255四川北方红光特种化工有限公司宜宾市2350010744680264四川双马宜宾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宜宾市888011621289011四川省长宁县佳美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宜宾市2578012729799929四川省宜宾惠美线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1919013209300346珙县天顺水泥有限公司宜宾市2336014779838009四川北方红光化工有限公司宜宾市1700015209150659宜宾竹海竹资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1974016746927830四川省宜宾高洲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1853017208850880中核建中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宜宾市1300018756607902宜宾天蓝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713019208850944宜宾华福双三水泥建材有限公司宜宾市1568020209400785屏山县金石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1184021665351710屏山三和复合碳素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1316022675763882宜宾瑞兴实业有限公司宜宾市1305023621289134宜宾四丰盐化工业有限公司宜宾市1009024209151096四川省长宁县宏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1217025209154924四川省长宁县万盛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329026665360078四川普什醋酸纤维素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833027771669183宜宾长毅浆粕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1031028717597019筠连县长江建筑建材有限责任公司长江水泥厂宜宾市1031029209301752四川省珙县华盛碳酸钙有限公司宜宾市822030709052158四川长宁县竹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宜宾市987031209253076四川省筠连县益民建材燃化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954032675752366宜宾蓝天纸业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市921033775840283四川宜宾红楼梦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宜宾市822034621295032筠连县盛世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78903520920221X四川高县宏宇水泥厂宜宾市789036209151221四川省长宁县金龙彩色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767037717514893宜宾川兴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756038717597369四川省筠连县启源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724039209252065筠连县金鑫水泥有限公司宜宾市669040795817160宜宾长宁盛园食品有限公司宜宾市658041621301295兴文县永明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658042909304153四川省珙县中正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宜宾市504043709056482筠连县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625044209200601高县来复页岩砖厂宜宾市614045737730702四川天竹竹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宜宾市614046209300135四川省珙县金山水泥有限公司宜宾市614047762337363四川白家薯业发展有限公司宜宾市603048746937510宜宾市宝能焦化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592049759727117屏山县双盛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581050696994559筠连川煤芙蓉水泥有限公司宜宾市570051746926264宜宾中焱钢铁制品有限公司宜宾市570052621286654四川省宜宾松溪曲酒厂宜宾市55905320940011X屏山县金沙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548054662778532江安县升华碱业有限公司宜宾市427055621301164四川省兴文县玉屏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526056793978374宜宾新宇酒业有限公司宜宾市493057209300442四川省川南监狱特种水泥厂宜宾市493058756601500四川南溪徽记食品有限公司宜宾市482059209102358四川省宜宾市华夏酒业有限公司宜宾市482060742267425四川省宜宾晶鹏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宜宾市438061754728305四川省宜宾市昌宏氧化钙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438062689920818长宁县瑞吉化工有限公司宜宾市340063665369988宜宾市益新建材有限公司宜宾市416064209201081四川宜宾恒德化学有限公司宜宾市329065209201102四川高县戎高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405066209101873四川宜宾巴蜀液酒厂宜宾市384067209300063四川省珙县将军水泥有限公司宜宾市384068621280148宜宾县亨华砖厂宜宾市384069729795258四川故宫酒业有限公司宜宾市38407020910090X宜宾金世界化学有限公司宜宾市30707179180838X四川国柱豆制食品有限公司宜宾市37307276728714X江安县远东竹业有限公司宜宾市362073782276561宜宾市粤华机械铸造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362074209200521四川省高县金剑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351075209351776四川省兴文县天泉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340076752344180四川省宜宾县三元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32907775230340X四川省宜宾双赢化工有限公司宜宾市263078667400010四川省南溪县振兴纸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318079209040134四川省宜宾县叙洲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318080208851672四川省宜宾吉鑫酒业有限公司宜宾市296081678360659屏山县鑫坪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296082742296461宜宾县横江镇黄沙机砖厂宜宾市296083660252633宜宾长顺竹木产业有限公司宜宾市285084209030905四川省宜宾威力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219085208851293四川宜宾长峰运业有限责任公司宜宾市20086450718984宜宾学院宜宾市25087746914001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市200节能量共计89.961万吨标准煤二、建筑严格执行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标准,鼓励发展绿色建筑、智能建筑,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开展建筑能效公示。合理控制城市景观照明,大力推广使用高效照明产品。结合旧城改造,加快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选择适宜的节能技术,推广建筑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和新材料。探索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加大新型建筑材料和节能产品的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鼓励采用节能门窗、新型墙体材料,全面完成城镇“禁粘”目标,并逐步向农村延伸。三、交通运输积极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加快构建节能、高效的运输网络。大力发展铁路和水运运输,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建设一批低碳节能交通示范项目。推进智能交通技术、现代物流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开发和应用,提高运输组织效率。公路运输。全面实施营运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试点开展老旧车辆提前退出运输市场。推广节能驾驶,开展甩挂运输试点。优化道路运输组织管理,对客车实载率低于70%的线路不得投放新的运力。积极开展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试点。铁路运输。大力发展铁路客运专线和电气化铁路,积极推进货运重载化,优化运输管理。加快淘汰老旧机车机型,推广铁路机车节油、节电技术,对高能耗铁路运输设备实施节能改造。对客运站进行节能优化设计,加强大型客运站能耗综合管理。航空运输。不断优化航线网络和运力配备,改善机队结构,加强联盟合作,提高运输效率。强化机场建设节能设计,推进高耗能设施、设备的节能改造。水路运输。完善航道、港口等水路内河航道网,优化港口布局。开展营运车船燃料消耗准入与退出试点,制定营运车船燃料消耗限值标准,加快淘汰老旧船舶,推进港口码头节能设计和改造。城市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城市快速公交和轨道交通建设,加大城市交通疏堵力度。严格执行乘用车、轻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加强加气、充电等相关配套设施规划和建设,进一步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四、商用民用鼓励和引导在公用设施、大型商场、宾馆、写字楼、居民住宅等采用节能设备和产品,提供集中供风、供热设备。继续开展“零售业节能活动”,开展创建“绿色住宅”、“绿色旅游饭店”等活动。推行电子商务,降低流通领域能耗。五、公共机构积极推进公共机构既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