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doc_第1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doc_第2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doc_第3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doc_第4页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护理体会【关键词】 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急危症,其病死率和致残率一直很高。目前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我科2000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其操作和护理已逐渐走向成熟,疗效满意。现将我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3年1月2004年1月共收治高血压脑出血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患者52例。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4688岁,平均71岁。发生在基底核区28例,脑叶及小脑出血22例,脑室出血2例。入院时GCS评分38分36例,912分16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10例,存活37例。随访6个月1年中,完全恢复20例,部分生活自理11例,需要人扶持行走6例。2 术前准备2.1 心理护理 患者及家属入院时对病情及治疗方案一般不太了解,对手术过程及其困难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家属认为只要穿刺针抽吸出血肿,手术便成功了,患者就安全了,此时应反复解释只要穿刺针在血肿腔内,颅内注入尿激酶均有颅内再出血的可能。术前充分透彻地交代病情对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的护理很重要。2.2 术前及时准确地完善各项必要检查及术前准备 术前备皮、导尿等。同时密切监测血压,控制血压在180/95mmHg以下1。患者刚发病时血压一般会较平时更高,此时良好的血压控制对预防颅内再出血很重要。另外重症患者可能会有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失禁,此时呼吸道的管理对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也很重要。3 术后护理3.1 意识、瞳孔的观察 意识和瞳孔是判断病情变化的重要指标。通过与患者对话了解其思维、语言及定向力是否正确、有无改善,观察瞳孔的形状、大小、对称与否、对光反射及眼底视乳头有无水肿,对判断颅内压及脑水肿很重要。若有恶化迹象,应考虑颅内再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3.2 生命体征的观察 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分析是中枢性发热还是感染性(颅内、肺部等感染)发热。如果体温过高可用冰帽作头部物理降温,以降低脑细胞代谢、减少脑细胞耗氧量,保护脑组织2。密切观察血压与呼吸、心率的变化,根据所测结果调整用药的剂量、速度和时间。脑出血患者由于血肿及脑水肿的占位效应,血压往往升高,术后注意控制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过低,前者会增加颅内再出血的危险,后者会致脑灌注不足,甚至引起脑梗死。3.3 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引流管的护理是治疗脑出血、预防感染、防止颅内积气的关键之一。术后持续引流调整引流管高度,并固定于床头上。对脑实质出血采用持续低位引流,对侧脑室出血或脑实质出血与侧脑室相通者,应抬高引流管,其最高距离距侧脑额角1015cm3,以防止过度引流致低颅压。术后每日冲洗血肿23次,每次冲洗前先行抽吸,然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冲洗后根据情况注入尿激酶,更换引流袋进行持续引流。及时复查CT,根据结果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对脑实质出血者CT显示血肿物残留1/3时可以拔除引流管,对侧脑室出血引流时间稍长,但一般不超过15天。当CT显示侧脑室血肿残留物基本消失、脑室大小恢复正常时可夹闭引流管,观察24h无异常,可拔除引流管。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无改善,甚至恶化伴恶心呕吐发热,应及时留取引流物做常规检查及细菌培养。部分患者在CT复查时发现颅内积气,其原因:(1)一次性引流过快,抽吸时负压太大,气体经引流管或穿刺针进入颅内;(2)在碎吸或注入液化剂时操作不当,使气体误入;(3)引流管或针具封闭不严致气体进入4。一旦颅内积气,应及时调整头位使气体游离到穿刺点最高位便于引流,必要时可注入生理盐水置换出气体。3.4 并发症的防治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伴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昏迷后神经功能紊乱及应激状态常导致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并防治这些并发症对疗效有很大影响。患者昏迷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且咳嗽反射降低,易导致吸入性肺炎,应定时翻身拍背及时吸痰,必要时气管切开深部吸痰,并根据痰培养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另外应激性溃疡常有发生,应注意大便颜色及胃内容物颜色,及时使用制酸剂。部分患者昏迷时间较长,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热量补充,适当支持治疗对症状早日改善也很重要。同时预防褥疮的发生、良肢位的摆放及患肢的功能锻炼也不能忽视。总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安全、有效、费用低、创伤小,但对护理要求高。精心有效的护理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参考文献】1 陈光荣.微创术治疗高血压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2001,17(9):886.2 汤忠碧.颅内碎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有关处理.中原医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