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课件_第1页
简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课件_第2页
简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课件_第3页
简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课件_第4页
简析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welcome,10日语2班 严文燚 100108200218,作曲者简介,陈钢 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 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协理事、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他曾出访美国、加拿大、法国、新加坡、香港、日本、台湾等并被载入“世界名人录”、“世界音乐名人录”等十八项世界名人录,并获“国际文化荣誉证书”。另著有散文集黑色浪漫曲,三只耳朵听音乐等。,何占豪,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以唱绍兴剧维生的父亲不希望儿 子将来像自己一样过着穷困 潦倒的生活,在何占豪12岁时,父亲用借来的钱把他送到杭州念初中,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没想到酷爱戏曲的何占豪最后还是学上了越剧。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粱祝。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问世。有人说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根据小提琴协奏曲填词 梁祝化蝶,刘 周 花谢花开无时尽, 年年花间觅仙踪; 瑶池泪洒化蝶恨, 天上人间侬伴君; 此生不与知音共, 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许, 楼台再会诉衷情; 可怜十八送别时, 君岂知侬是女儿身, 未解侬痴情; 楼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独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 双飞愿争万世春。 (注:侬,指我) 原载天有霓裳,乐曲简介,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同时,作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概述特征,主题思想-爱情主题、封建势力主题、反抗主题 风格特征-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 音乐形象-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铜管乐器代表封建势力。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Part 3a,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 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楼台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如诉如泣的曲调。,Part 3b,接下去音乐急转而下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乐队奏出赞颂的音调。,Part 3c,再现部: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 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把我们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我们又再次听到了那段熟悉的“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成为中国现代民族化协奏曲形式中影响深远的名作。 首演后曾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并在世界各国及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演出。梁祝产生是中国文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的必然产物,是借用西洋乐器的优势来表达中国古典乐曲的一次有利的尝试,充分的体现了洋为中用的可行性。 发挥了西洋乐的优势,又充分的发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特点。是有别于西方交响乐的。直到现在西方国家的一些著名的乐团要想把梁祝演奏得非常到位、非常得体也绝非易事。因为它是在西洋乐的框架下注入了中国文化的营养(越剧)。 总之此曲是洋为中用的一次成功的范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首绚丽多彩,抒情动人并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中国交响作品,在民族化,群众化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与成功的尝试,在国内外演出均受到热烈的欢迎,群众称之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1960年第三次文代会上,与其它一些文艺杰作被誉为:“是一个阶级,一个民族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在我国的地位以及发展,它已在欧,亚,美各大洲演出,并以其中华民族的鲜明风格与特点,得到国际公认.香港艺术家们把它改编成高胡协奏曲,清唱及舞台剧,美国的舞蹈家还根据它改编成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八十年代初,彩蝶又飞过海峡,台湾唱片厂翻版出售,受到普遍欢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