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市领衔龙东南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科模拟试题讲解.ppt_第1页
密山市领衔龙东南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科模拟试题讲解.ppt_第2页
密山市领衔龙东南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科模拟试题讲解.ppt_第3页
密山市领衔龙东南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科模拟试题讲解.ppt_第4页
密山市领衔龙东南高三第三次月考历史科模拟试题讲解.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高三龙东南七校联合体联合模拟考试 历史答案,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以“孝道”治天下 B 郡县制度的发展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24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一事与下列哪个历史趋势的关系最直接 A以“孝道”治天下 B 郡县制度的发展 C赋役制度的变化 D皇帝制度的形成,25元代书画家赵孟頫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要求“以书入画”。下图为其代表作二羊图。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提倡以书法的笔法画画 B.表现出“书画同源”的理念 C. “以书入画”拓展了文人画的内涵 D. 表现出明显的写实风格,25元代书画家赵孟頫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要求“以书入画”。下图为其代表作二羊图。对此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提倡以书法的笔法画画 B.表现出“书画同源”的理念 C. “以书入画”拓展了文人画的内涵 D. 表现出明显的写实风格,26虽然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都是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但在深度的解读中却发现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相对论思想在内涵、根源以及理论意义上都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普罗泰戈拉 A把无为作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 B把人作为社会和自然的中心 C重视道德教育,思想朴素辩证 D强调理性且反对统治阶级有为,26虽然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思想都是以相对主义为基础的,但在深度的解读中却发现庄子与普罗泰戈拉的相对论思想在内涵、根源以及理论意义上都存在着截然不同之处。普罗泰戈拉 A把无为作为统治阶级的对立面 B把人作为社会和自然的中心 C重视道德教育,思想朴素辩证 D强调理性且反对统治阶级有为,27.“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领。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该材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7.“紫禁城内各宫殿,尽为寇兵分国占领。三海、万寿山、颐和园等处各宫中累代珍异皆为日人捆载以去”该材料是指哪一次侵华战争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28.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有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 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 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 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8.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有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吗?”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一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A. 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 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 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29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 C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29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的内容,其要旨是“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其主要目的是 A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B提高广大民众的政治地位 C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D限制外国资本在国内的发展,30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理由是 A. 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30西方学者弗兰克写道:“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下列能够支撑弗兰克本人观点的理由是 A. 各地资源和财富的涌入促进了欧洲的崛起 B欧洲的殖民扩张强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C.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D人类各地区的交往加强了经济文化的融合,31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311960年,美国的罗伯特特里指出:“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来说就会发生长期贸易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下列各项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力争回归原来的金本位制 B.主张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C.贸易逆差和贸易顺差是一对孪生兄弟 D.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内在的不稳定性和崩溃的必然性,32“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A西欧的新航路开辟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32“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以下历史现象中,同时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支持的是 A西欧的新航路开辟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33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 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33时至今日,“中国模式”作为一种独特的发展道路,引起了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青年评论家俞可平说,中国是采取“增量民主”的办法,“增量民主”表现为渐进的积量变为部分的质变。俞可平认为 A.中国的民主模式是最佳模式 B.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C.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无需借鉴西方 D.“中国模式”具有世界意义,34“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量方位,34“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起的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量方位,35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中西科技发明对比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35一般认为史学研究分为问题形成、史料收集、史料整理和历史解释等环节。下列表格属于史学研究的 中西科技发明对比 A问题形成 B史料收集 C史料整理 D历史解释,40(25分)请回答: (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4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分析其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4分)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4分) (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7分),(1)据材料一,说明美国农业危机和大萧条之间的关系。(4分) 关系:农业慢性危机是大萧条出现的因素之一,大萧条加剧了美国的农业危机。(4分) (2)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美国政府制定的农业调整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分析其原因(3分) 变化:从单纯限制生产转向限制生产和保护环境相结合。(3分) 原因: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3分),(3)依据材料二、三和四,指出美国制定农业调整法的主要目的。(4分)为什么说1938年制定的农业调整法更加成熟?(4分),目的: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4分) 原因:限制生产,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过剩农产品产量;(2分) 干预农产品流通市场,建立常平仓,稳定农产品价格。(2分),(4)依据上述材料,概括美国新政时期调整农业政策的特点。(7分),特点:从自由放任转向全面干预;通过国家立法干预;从干预农业生产领域扩展到农产品流通市场领域;政府加强对农业的补贴。(7分),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将辛亥革命认定为资产阶级革命,是多年来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认为,辛亥革命发生之时,中国业已存在着一个作为新兴社会集团的民族资产阶级,它尽管幼稚和弱小,但确实“形成了一股阶级的力量”,足以扮演发动和领导一场革命的角色,是这个阶级的中下层政治力量的代表,发动和领导了辛亥革命;他们提出了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体现发展民族资本主义要求和趋势的纲领及方针政策,并在可能的条件下努力付诸社会实践。 有的学者持有不同意见。如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次国内民族革命运动,它由国内被排挤的汉民族中的统治阶级和在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所进行,以推翻满族的统治阶级为主要目标。 评述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41答案: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依据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解答本题,无论赞同哪种观点,其观点都要从材料中提取,然后依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论点组织史实回答。答案:无论赞同哪种观点,都可依据以下内容回答(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第一种观点: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论据:经济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并领导了辛亥革命;思想基础:西方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革命结果: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措施:颁布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改造社会的措施,民国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黄金时期”。,第二种观点: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次国内民族革命运动。 论据:同盟会纲领中“驱除鞑虏”将革命目标指向满洲贵族及其政权,即民族主义以推翻满族的统治为任务,没有明确提出反侵略反封建的主张;从革命的结果看,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的任务没有完成。,45.(15分)【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亚历山大二世要“从上面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依据材料,分析他要解决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6分),问题:农奴制问题。原因:阶级矛盾尖锐(或农奴的反抗),史实:农民名义上获得了自由,但要出高价赎买土地,并仍受村社的控制。 影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俄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结合史实,说明“谣传这是不公正的”。这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9分),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历史上,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国家要求支持以色列的西方国家改变对以色列的庇护政策,决定利用石油武器教训西方大国。10月16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阿拉伯产油国减少石油生产,并对西方国家实行石油禁运。两个月后石油价格提升了34倍。西欧和日本为了各自的利益和保证原油,被迫公开谴责以色列的侵略行径,对美国支持犹太复国主义政策采取拒绝合作的态度,纷纷直接同阿拉伯产油国谈判签订石油贸易协定。,(1)材料一中提到“石油与国际争端密切相关”,请结合20世纪的两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1)二战前夕,日本向东南亚扩张,英、美等国限制乃至禁止向日本输出石油,沉重打击了日本,日本挑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