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概论,导 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地理、社会和经济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取向,一、文化、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1、“文化”的古意与今称,易系辞下:“物相杂,故曰文”。,“万物递相错杂,若玄黄相间,故谓之文也”。后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泛指文物典籍、礼乐制度以及修饰、人为加工等含义,与“质”、“实”相对;进一步推衍为美、善、文德教化等,与“野”或“武”相对。,“化”则指变化、化育。引申为教化、迁善等。,易贲卦 象传: “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刘向说苑指武: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夫下愚不移,纯德之所不能化,而后武力加焉”。,“文化”与“Culture”的对应关系的建立,Culture的拉丁文词根是Cultura,其早期含义是耕作、居住、 敬神、练习等。16-17世纪以后,英语中的Culture引申为对人的 心灵、知识、情操等的化育。,西学东渐与日本人对“Culture”的翻译以及“文化”概念的传入中国,2、对“文化”的界定,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生活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英国文化学家泰勒(Tylor, 1832-1917年) 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1871年,对文化的界定: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及 其结果,都属于广义的文化。或者说,自然的人化即是文化,是人 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改造自然客体而逐步实现自 身价值观念的过程。,广义文化:自然的人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创造的物 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文化:主要指精神财富即观念形态的文化,5、“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中华民族在东亚大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的文化。,中国中国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地理基础 中华民族中国文化创造的主体,中国传统文化:1840年以前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二、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地理、社会和经济基础,1、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和发展的地理条件,地形与地貌:半封闭的大陆大河型地理环境 气 候:温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宜,降水充沛,日照充足, 四季分明,优越的地理环境为中国文化的发生、发展和延续提供了良好 的基础。 复杂的地理形势为中国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条件。 地理环境与中国文化性格的关系: 开放与封闭,2、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经济基础,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多元化经济成分和发达的农耕文明,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延续力。 经济的多元化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中国农耕文明的早熟和发达与中国文化的保守性。,3、中国传统文化赖以产生和发展的政治社会结构,宗法制度的存在和延续 家天下的政治传统:嫡长子继承者与分封制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维系家族制度的三个因素:祠堂、族谱和族田 家族制度盛行的表现:族权 父系单系世系原则的实行 家国同构,专制主义政治制度: 皇权至高无上, “朕即国家”、“朕即法律”。 皇权凌驾于神权、族权和夫权之上。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实行中央集权,皇帝统领百官治理国家,文化专制: 国家对意识形态的全面控制。 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文字狱。 价值取向的单一化和政治化: 学而优则仕; “修心”-“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路径。,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历程,先秦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萌发与争鸣 秦汉南北朝:从文化一统走向文化多元 辽夏金元时期: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唐宋时期:中国文化的成熟与辉煌 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继往与开来,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价值取向,1、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基本精神和理论基石,先秦道家是“和”理念的主要倡导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 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道德经 “夫明白与天地之德者,此之谓 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所以均 调天下,与人和者也。与人和者, 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庄子,儒家思想家将中与和联系起来进行阐发,使之成为儒家思想的 基本精神与方法论。,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经过董仲舒、程颐等人的解释,“中”就是“中庸”: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和”就是“适度”、“中节”、和谐。,2、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在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上,提倡积极进取,勇于担当,通过修身、齐家进而达到治国、平天 下的目的。,在处理精神与物质的关系上,强调 “重义轻利”。,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强调通过建立和强化伦理道德规范,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孟子”四德“说:仁、义、礼、智。 董仲舒“五常”论:仁、义、礼、智、信。 韩非子”三纲“说: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专题一 三教合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格局,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与主干儒家文化 1、先秦:儒学的产生及其分途 孔子:“礼”和“仁”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仁者,爱人也”; “亲亲,仁也”; “孝弟也者,其为仁本与?”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2、汉代:儒学的神学化、政治化、官学化和经学化 董仲舒对儒家的改造与儒学的神学化、政治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五经博士的设立; 今文经 古文经。,董仲舒,五经(汉代): 诗经、书经、易经、礼经和春秋经。,九经(唐代): 诗经、书经、易经、 周礼、礼记、仪礼、 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十三经(宋代): 诗经、书经、易经、周礼、 礼记、仪礼、左传、公羊 传、榖梁传、论语、孝经、 孟子、尔雅,3、宋明理学:儒学发展的新阶段,程朱理学,程颐、程颢: “理本体论” 朱熹:理一元论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 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 又各得之而以为性”。 格物致知:“格物是物上穷其至理,致知是 吾心无所不知”,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王守仁,本体论:心一元论 “心外无物”“心之所发便是意, 意之所在物” “心外无理”“物理不外吾心,外 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心即理”,认识论:致良知 “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实践论上:知行合一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义处即是知”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1、中国佛教传承史 佛法初传:两汉、三国时期 佛教的发展:南北朝时期 佛教的中国化:隋唐时期,佛教宗派的形成 禅宗一枝独秀:两宋以后 汉地佛教的式微与藏传佛教的兴盛:明清时期,二、佛教传入中国与佛教的中国化,2、佛教分宗与中国佛教宗派,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分野,中国佛教宗派,成实宗 俱舍宗 地论宗 天台宗 华严宗 摄论宗 三论宗 密 宗 净土宗 法相宗 律 宗 涅磐宗 禅 宗,(1)五台山与文殊菩萨,3、自古名山僧占尽: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梵音洞,观音菩萨,(2)普陀山与观音菩萨,观世音菩萨,至心称圣号即蒙显应慰群情,默祷观金身不舍大悲示妙相,(3)峨眉山与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4)九华山与地藏菩萨,吐蕃佛教(藏地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的产物,形成于10世纪后期。“喇嘛”是藏语“上师”的汉语译音,故称“喇嘛教”。 主要教派: 宁玛派红教 萨斯迦派萨迦派,俗称花教 噶举派白教 格鲁派黄教,4、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 达赖与班禅,封赠人,时间,十一代,1578年,道教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 道家和神仙方术,其组织雏形则可上 溯至秦汉之间的方仙道和黄老道。道 教正式建立教团组织则以东汉时期张 道陵创立五斗米道为标志。因此,道 教至今以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三、道教,1、张道陵与五斗米道,2、东晋南北朝时期道教的发展,道教神仙理论体系的形成。 葛洪抱朴子内篇,道教丹鼎派和符箓派的分野。 丹鼎派主要流行于社会上层; 符箓派则在下层影响较大。,内丹派的兴起。,3、全真教的创立与“全真七子”,创始人王喆,自称重阳子。 王重阳与马珏在马氏南园结庐 修行,题曰“全真庵”,故称全 真教。,基本教义:通过苦行折欲以达返朴归真。,4、道教的主要教派,天师道(正一道): 创始人张道陵。尊老子为教祖(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元大德八年(1340)第38代天师张宇材被授予“正一教主”,此后天师道又名“正一道”。 外丹为主,尚符箓。,全真道(龙门派): 创始人王重阳,力主三教合一,以道德经、般若心经、孝经作为信徒必读经典。 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5、道教经典,道德真经,南华真经,6、道教的信仰、神灵体系,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奉祭多神,神灵以济世 渡人为宗旨。 最高神灵:三清,三清,四、三教合一: 中国历史上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大约从东晋开始隋唐时期,中国文化逐渐确立了以儒家文化为主 体,儒、道、佛三家既各自独标旗帜、又合力互补的基本格局。这一 格局一直延续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时1600多年。所以,中国传统 文化是儒道佛三家鼎足而立、互融互补的文化。撇开佛、道,就无法 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多彩样式和丰富内涵,就无法全面把握中国传统 文化的真正精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儒家吸收了法、道、佛等文化的精华,引入佛、道的哲学范畴和方法论对儒学进行全面改造,使儒家文化从一种完全关注现实的形而下的伦理政治学说转变为关注形而上的宇宙本体论的哲学体系,使儒学趋于成熟和完善。,佛、道:向儒学靠拢: 调和出世与入世的关系; 调和教义与纲常伦理之间的矛盾。,中国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在相互冲突中又相互吸收和融合,在保持各自基本立场和特质的同时,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融合精神,造就了多元共存、相融互补的格局,在不同层面影响着中国社会。 以佛治心,以道养身,以儒治世。,专题二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一、诗歌,1、中国古代诗歌的两大源头: 诗经和楚辞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2、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唐诗,二、词,一、建筑,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 专题三,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以木结构为主 等级制(中轴对称,逐级递进) 封闭性(高墙深院,回环式),到巢居、穴居到各种民居建筑 窑洞 干栏建筑 四合院 客家围屋 骑楼 蒙古包,民居,中国民居,中国民居,午门,神武门,东 华 门,西 华 门,乾清门,太和殿,太和门,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故宫布局图 四门 三大殿 中轴对称,宫殿建筑,中国古代特有的鬼神观念造成了陵墓建筑的发达。 战国前“无树无封” 秦始皇陵 汉代的陵邑制度和石像生制度 南北朝时期:因山为陵 唐代:因山为陵,规模大,昭陵与乾陵 宋代:由各自营葬到集中安葬,陵园的出现 元代:深埋,无树五封 明代:孝陵与十三陵 清代:东陵与西陵,陵墓建筑,秦 始 皇 陵,唐乾陵,明 十 三 陵,明定陵及其地宫,清东陵,清西陵,寺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寺,寺庙起源于印度。中国 寺庙建筑始于东汉,北 魏以后在中国逐渐兴盛 起来。 中国古代寺庙大多依 山而建,佛寺布局采用 严格对称的多进院落形 式。,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寺庙建筑: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祖庭洛阳白马寺,五台山的佛寺与进香者,悬空寺,外八庙和布达拉宫,佛塔,塔起源于印度,是梵文“stucircpa ”的音译,是供奉 和埋藏佛骨的地方。原为实心覆钵式,塔传入中国后, 与中国原有的建构文化相结合,形成形式多样的塔,成 为古代东方建筑文化的灵魂。,西安大雁塔(阁楼式),北京万寿塔(密檐式),河北涞水庆化寺花塔,北京妙应寺白塔(喇嘛塔),桂林象鼻山普贤塔(喇嘛塔) 开元寺舍利塔(过街式),园林,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中国古代特有的自然风景式园林,它与西亚园林、欧洲园林并列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皇家园林: 圆明园“万园之园” 颐和园 私家园林:以苏州园林为代表 苏州四大名园:沧浪亭、拙政园、狮子林、留园,造景与借景,圆明园今昔,二、戏剧,中国戏剧是世界上三大戏剧文化之一,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艺术水平极高,是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1、元杂剧 2、明代传奇 3、昆曲 4、京剧 5、地方戏剧桂剧,元杂剧,元杂剧是元曲的一种,是将歌唱、宾白、舞蹈等艺术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艺术。 元杂剧分为旦本(旦角演唱)和末本(末角)。 元曲四大家及其代表作: 关汉卿窦娥冤 郑光祖倩女离魂 马致远汉宫秋 白朴墙头马上,(正末云)这等夜深,只听得岸上女人声音,好似我倩女小 姐,我试问一声波。(做问科)那壁不是倩女小姐么?这早 晚来此怎的?(魂旦相见科)王生也,我背着母亲,一径的 赶将你来,咱同上京城去罢。(正末云)小姐,你怎生直赶到这里来?(魂旦唱) 麻郎儿 你好似舒心的伯牙,我做了没路的浑家,你道我为 什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郑光祖倩女离魂剧本片段,昆 曲,昆曲,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清代以后称 为“昆曲”。 昆曲是中国传统戏剧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其他地方戏剧的艺术渊源之一,故有中国“百戏之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护士资格证实践问题试题及答案
- 小学直升班试题及答案大全
- 2025-2030中国洗碗剂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泰国首席技术官蒸馏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乡村全科助理医师培训指南试题及答案
- 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北京
- 专业视角分析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育婴师考试知识重点梳理与解析试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中如何有效使用媒介工具试题及答案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父母沟通技能试题及答案
- 获奖QC小组活动-提高苗木栽植成活率
- 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六年级下册14.《有趣的碰碰球》教学课件
- GB/T 36876-2018中小学校普通教室照明设计安装卫生要求
- GB/T 304.9-2008关节轴承通用技术规则
- GB/T 14273-1993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性能试验方法
- GB 13326-1991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噪声限值
- 质量整改回执单
- 2023年广东省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解析(word)及答案(扫描版)
- 青海省干部履历表
- 垂直度检测记录表
- 治理理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