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方剂》课件平肝息风药治风剂_第1页
《中药与方剂》课件平肝息风药治风剂_第2页
《中药与方剂》课件平肝息风药治风剂_第3页
《中药与方剂》课件平肝息风药治风剂_第4页
《中药与方剂》课件平肝息风药治风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平肝息风药,概念:凡以平肝潜阳、息风止痉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的药物,称为平肝息风药。 性能:归肝经。多为介类,虫类及矿物药。 功效:平抑肝阳(平肝潜阳),息风止痉,镇静安神。 应用: 1、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多伴烦躁易怒、舌红等。 2、肝风内动,惊厥抽搐、震颤、麻木、半身不遂等。,一、平抑肝阳药,石决明,来源: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盘鲍及羊鲍、澳洲鲍、耳鲍、白鲍等的贝壳。 性能:咸,寒。归肝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疾,翳障,视物昏花。 用量用法:1030克。打碎先煎;外用火煅。,珍珠母,来源:蚌科动物三角帆蚌、褶纹冠蚌地蚌壳,或珍珠贝科动物珍珠贝、马氏珍珠贝等贝类动物贝壳的珍珠层。 性能: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心安神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目赤肿痛,视物昏花 3、惊悸失眠,心神不宁,牡蛎 来源:牡蛎科动物长牡蛎、大连湾牡蛎或近江牡蛎的贝壳。 性能:咸、涩,微寒。归肝、肾经。 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常与龙骨配伍。 2、瘰疬、痰核、癥瘕积聚常配玄参、浙贝母同用。 3、滑脱诸症,主要为肝肾亏虚的下元不固之证,如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及虚汗、出血等。 4、胃痛泛酸常配海螵蛸、瓦楞子等同用。,代赭石 来源:氧化物刚玉族赤铁矿的矿石。 性能:苦,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应用: 1、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呕吐、呃逆、嗳气等证常配旋覆花同用。 3、气逆喘息。 4、血热吐衄,崩漏等。 用量用法:1030克,打碎先煎。平肝、降逆生用,止血煅用。 注意:孕妇慎用;含微量砷,不可久服。,刺蒺藜 来源: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实。 性能:苦、辛,平。归肝经。 功用:疏肝疏肝,祛风明目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肝郁气滞,胸胁胀痛及妇女乳胀、乳汁不通;肝经风热的目赤翳障;风疹瘙痒、白癜风等。 用量用法:610克。,珍珠 来源:珍珠被科动物马氏珍珠贝、蚌科动物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等动物贝壳内形成的珍珠。 性能:甘、咸,寒。归心、肝经。 功用:安神定惊、明目退翳、解毒生肌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风、癫痫;目赤翳障,视物不清;口舌生疮、疮疡肿毒、溃疡不敛。 用量用法:0.10.3克,入丸散;外用适量。,二、息风止痉药,羚羊角 来源: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 性能:咸,寒。归肝、心经。 功效:平肝息风,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以热盛风动者为宜。 2、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3、肝火上炎,目赤头痛。 4、温热病高热神昏,热毒 发斑。 用量用法:13克,另煎2小时以上;研末服0.3 0.6克。,钩藤 来源: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欧钩藤、毛钩藤、华钩藤等的带钩茎枝。 性能: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效:息风止痉,清热平肝。 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多用于热盛动风,其他如破伤风、癫痫等也可用。 2、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 其他:可用于中风头痛眩晕者、风热头痛、麻疹不透、小儿夜啼等。 用量用法:312克,后下,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天麻 来源:兰科植物天麻的块茎。 性能:甘,平。归肝经。 功效: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应用: 1、肝风内动,惊痫抽搐。 2、肝阳上亢,眩晕头痛。为止眩晕之良药。 3、肢麻痉挛抽搐,风湿痹痛。 用量用法:312克。研末1 2克。,地龙 来源:巨蚓科动物参环毛蚓、缟蚯蚓的全体。 性能:咸,寒。归肝、脾、膀胱经。 功效:清热息风,通络,平喘,利尿。 应用: 1、高热惊痫,癫狂。 2、气虚血滞,半身不遂如:补阳还五汤 3、痹证。 4、肺热哮喘。 5、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 用量用法:515克。研末3 4克;鲜品20 40克。,全蝎 来源: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全体。 性能:辛,平;有毒。归肝经。 功用: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寒热各种原因的肝风抽搐;疮疡肿毒、瘰疬、脱疽;顽固性头痛、痹痛等。 用量用法:3 6克。研末0.6 1克。 注意:用量不可过大。,蜈蚣 来源: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全体。 性能: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用: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各种原因的惊厥抽搐;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疮疡肿毒、瘰疬、脱疽、毒蛇咬伤;顽固性头痛、痹痛等。 用量用法:35克;研末0.6 1克。 按:本品功用与全蝎相似,但作用及毒性均强于全蝎。,僵蚕 来源:蚕蛾科昆虫家蚕的幼虫在未吐丝前感染白僵菌而死的全体。 性能:咸、辛,平。归肝、肺经。 功用: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惊痫抽搐,尤宜于痰热动风;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风热头痛、咽喉肿痛、风疹瘙痒;瘰疬、痰核、疮痈等。 用量用法:510克;研末1 1.5克。祛风热生用,其他制用。,治风剂,概 念, 组成:以辛散祛风药或熄风止痉药为主; 作用:疏散外风,平熄内风。 治证:风病。 外生(外受风邪而致) 外风证(中风)。 *风病 内生( “肝风内动”、“风从内生”) 内风证(类中风)。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病机十九条 * 风邪致病的特性: “善行而数变”(起病急、发展迅速); “风性主动”(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 “风为百病之长”(证型:风热、风寒、风湿、风痰等),分类与适应证,1.疏散外风 用治外风证。 外受风邪,邪气留滞于肌腠、经络、骨节等部位而致。 * 侵犯肌表:头痛,恶风,发热等表证(解表剂); * 循经上犯头目:头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头风); 风 * 中于经络:口眼歪斜,手足不能运动 (中风); * 与湿热相搏于肌肤:皮肤瘙痒、湿疹(风疹); 邪 * 与寒湿痹阻于肌肉、筋骨、关节:肢体挛痛、麻木,关 节屈伸不利(风湿痹证)(参见祛湿剂); * 挟痰阻滞于头面经络:口眼歪斜(风瘫); * 风毒痰阻于肢体经络:口噤不开,手足拘急,角弓反张 (破伤风),2.平熄内风 用治内风证(风从内生 肝风内动)。,* 表现特点: a.一般见:眩晕、震颤、四肢抽搐(手足蠕动) b.重则见:突然晕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 半身不遂。 * 热极动风 肝经邪热炽盛,引动肝风: 高热,抽搐,痉厥 肝 * 肝阳上亢 肝肾阴虚,阳亢化风; 风 眩晕头痛,中风昏倒,半身不遂; 内 * 阴虚风动 肝肾阴亏、虚风内动; 动 筋脉拘挛,手足瘛疭,震颤 * 血虚生风 血虚风动; 眩晕,手足蠕动,使 用 注 意 1.治风之法首辨风病的类型,外风宜疏散,内风宜 平熄;外风与内风兼夹者,立法用方,应该分清 主次,全面照顾。 2.风病每多兼夹它邪,故治宜针对具体病证的兼夹 配伍相应的药物,如与祛痰、清热、化湿、活血 诸药配合,以提高疗效。 3.疏散外风剂,药多辛燥,易伤阴津,凡阴津不足 者慎用。,川芎茶调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川芎 荆芥 白芷 羌活 甘草 细辛 防风 薄荷叶 【功效】疏风止痛,偏正头痛,巔顶头痛,目眩 风邪循经上犯头目; 微有恶寒,发热,鼻塞,脉浮 风邪外袭。 太阳经 后脑部连及颈项疼痛; 少阳经 两侧太阳穴疼痛; 阳明经 前额、眉棱骨疼痛: 厥阴经 巔顶头痛。 【病机】风邪循经上犯头目 头痛。 【治法】疏风止痛。 * 汪昂:“头痛必用风药者,以巔顶之上,惟风药 可到也”。(医方集解),主 治:风邪头痛或头风头痛证。,风邪 侵犯,君:川芎 祛风通络而止痛; 善治少阳经、厥阴经头痛。 臣:羌活 善治太阳经头痛 白芷 善治阳明经头痛 疏风散寒而止痛 ; 细辛 治少阴经头痛。 佐:荆芥、防风 辛散上行,疏风止痛; 薄荷 清利头目; 茶叶 清上降下 苦寒上以清利头目; (绿茶) 苦降以制诸风药之温燥升散。 使:甘草 调和诸药。 * 配伍要点:川芎 + 羌活 + 白芷的作用特点。,方 解,1.本方药多辛香温燥,祛风邪、止头痛止力较强,宜用 于外感风邪头痛、头风头痛而偏于风寒者;可治诸经 头痛。 2.辨证要点:偏正头痛,巔顶头痛,目眩,脉浮。 3.临证加减: 兼呕吐者 + 苏叶、生姜; 风热头痛,去细辛 + 菊花、蔓荆子、钩藤; 头痛日久不愈者 + 全蝎、僵蚕、桃仁、红花。 4.本方 + 菊花、僵蚕 菊花茶调散; 功效:祛风止痛,清利头目; 主治:风热上扰之头晕目眩,偏正头痛。 5.现代用治:血管或神经性头痛、慢性鼻炎、鼻窦炎之 头痛属于风邪上犯者。,运 用,牵正散 (杨氏家藏方),【组成】 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并生用,各等分 【功效】 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 风痰阻滞经络之中风,口眼喎斜证。,君:白附子 祛风化痰解痉,善祛头面部之风痰。 臣:僵蚕 治风止痉,化痰散结; 全蝎 熄风镇痉,搜风通络。 佐:热酒 宣通血脉,引药上达病所。 * 诸药相合,祛风、化痰、通络、止痉力强。 *配伍要点:祛风化痰药 + 虫类搜风活络药。,方解,1. 本方为治中风口眼喎斜的常用方, 但其药性辛燥,宜于风痰偏寒者。 2. 辨证要点:卒然口眼喎斜,舌淡苔白。 3. 现代运用: 面神经 急性期 + 防风、白芷、白芥子、天南星; 麻 痹 慢性期 + 当归、黄芪、川芎、地龙。 三叉神经痛 + 全蝎、蜈蚣。 4. 服用法: a.散剂 + 热酒送服;或汤剂煎服; b. 散剂 + 热酒调敷患侧;或药渣趁热外敷; c. 配合针灸治疗,疗效更快。,运用,镇 肝 熄 风 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 怀牛膝 生代赭石 生龙骨 生牡蛎 生龟板 生杭芍 玄参 天冬 川楝子 生麦芽 茵陈 甘草 【功效】镇肝息风,滋阴潜阳 【主治】阴虚阳亢,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肝肾阴虚(水不涵木) 本虚 肝阳上亢而化风 标实 风阳上旋,气血逆上,病 机,君:怀牛膝 重用之引血下行以降折亢阳; 补益肝肾。 镇肝逆以平肝阳; 臣:生赭石 降气镇逆 降胃气以止噫气; 平肝潜阳; 佐:生龟板 滋阴益肾,潜阳熄风; 白芍 滋阴柔肝而熄风; 玄参、天冬 滋阴以制阳,壮水以涵木 茵陈 清肝泄热,疏发少阳之气; 川楝子 行气疏肝,苦寒泄热; 麦芽 主生发条达,能“顺肝木之性” 以舒达肝 气; 使:甘草 益胃和中,调和诸药。,方 解,1. 本方重在镇潜熄风,兼能滋阴、疏肝。 为治阴虚阳亢,气血逆上之类中风证 的常用有效方剂。临证不论中风前、 中风时、中风后凡属肝阳化风者,均 可运用。 2. 辨证要点: 头目眩晕,脑中热痛,心中烦热,脉弦长有力。 3.临证加减: 头痛甚者 + 菊花、夏枯草、钩藤; 肾虚甚者 + 熟地黄、山萸肉、鳖甲; 有痰者 + 胆南星、贝母。 4.滋阴潜阳:指用滋阴养液药与潜阳熄风药配伍,功能滋 养肝肾,平肝潜阳而熄风,用治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肝风内动病证的一种治法。方如。,运 用,运用 续,5. 现代用治: 原发性髙血压病、脑血管意外、甲状腺机能亢进、 血管性头痛、眩晕综合征、癫痫小发作、癔病性 晕厥、神经官能症、月经前期紧张症属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者。 6.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降压作用。,天麻钩藤饮 中医内科杂病正治新义),【组成】 天麻 钩藤 石决明 山栀 黄芩 川牛膝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功效】平肝息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肾不足,肝阳偏亢,肝风挾热上扰,君:天麻 熄风止痉,平肝潜阳; 钩藤 熄风止痉,清热平肝; 臣:石决明 平肝潜阳,清肝益阴; 川牛膝 入血分而性降泄,引血下行,直折亢 阳; 佐:益母草 活血通络,兼以清热、利水; 山栀子、黄芩 清泄肝热,热去则神安; 桑寄生、杜仲 补益肝肾;(降血压); 夜交藤、朱茯神 宁心安神。,方 解,运用,1.辨证要点: 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肝经实火或湿热所致之头痛,不宜使用。 2.临证加减: 肝肾阴虚甚者,去益母草 + 白芍、菊花; 肝阳上亢,风痰内扰之癫痫 + 石菖蒲、胆南星、菊花。 3.现代用治: 高血压病、血管性头痛、脑血栓形成、脑出血、脑梗死、面神经痉挛、更年期综合征、高血脂症、颈椎病、耳源 性眩晕等属肝阳上亢者。 4.现代研究:本方具有镇痛、镇静、催眠、抗惊厥、降压、改善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大定风珠 (温病条辨),【组成】 生白芍 阿胶 生龟板 干地黄 麻仁 五味子 生牡蛎 麦冬 鳖甲 炙甘草 鸡子黄 【功效】滋阴息风 【主治】阴虚风动证,君:鸡子黄 滋阴润燥,养血熄风; 阿胶 补肝血,滋肾阴。 臣:干地黄、麦冬 滋阴养液,柔肝熄风; 胡麻仁 补肝肾,润五脏; 五味子 尤善收敛耗散之真气; 白芍 酸甘化阴,滋阴柔肝, 炙甘草 缓急舒筋; 佐:龟板、鳖甲 滋阴潜阳,平肝熄风; 牡蛎 平肝潜阳,以助熄风; 使(兼):炙甘草 和中调药。,方解,1.本方重在滋阴潜阳熄风,为滋阴熄风法的代表方。凡 真阴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