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大学学报征稿、排版规则西北大学学报前身为创刊于1913年7月1日的学丛,是我国创刊较早的综合性大学学 报之一。其间,经历了西北大学周刊(1924)、西大学报(193903193911)、 西北大学(1943111219440215)等刊的发展,大多系文、理合刊。1957年9月正 式分为西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两种版本。其间于1959年12月停刊。1962 年校应期间出版了校庆专辑系列后再度停刊。1974年1月再度复刊后,一直延续至今。自195 7年开始重新按年编卷。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文科版)是主要反映西北大学文科各院、系、 所科研成果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其办刊宗旨为:立足国内外科学发展前沿,展 示西部人文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应用研究,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它以西部大开 发研究为特色,主要发表哲学、法学、新闻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历史学、文学、语言 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文科大学教师 、研究生、大学生及中等专业学校文科师生,以及广大社会科学爱好者。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理科版)是反映西北大学理、工科各系、所科研成 果的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承担着贮存和传播科技信息,发现、培养科技人才, 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繁荣科学,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水平的社 会使命。办刊宗旨为:立足世界科学发展前沿,展示大西北科技文化风采;兼顾理论探索与 应用开发,崇尚学术争鸣与创新求实。它以地学、化学、生命科学为特色,主要发表数学、 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地理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工程学和科学技术史等基础研 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读者对象主要是科技工作者、理工科大学教师和研究生、大 学生及中等专业学校理工科教师,以及科学史工作者等。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以下简称网络版)的宗旨、任务、发表范围与印刷版相 同。标准化、规范化是实现学报编排现代化、提高学报质量的基础。为了开发学报的社会功能, 便于学术信息的收集、存贮、处理、加工、检索、利用、交流和传播,特制定本规则。 本规则是依据已颁布的国家标准和法规,参照国际标准,并结合本刊工作的实践制定而成的 。它规定了本刊的征稿规则、编辑规则、编排格式和其他基本要求。1 征稿要求1.1 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来稿务必论点明确,文字精练,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不超过6 000字,必 须包括(按顺序):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政编码、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 国图书资料分类号(简称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及英文信息(题名、作者姓名、单位 、摘要和关键词)。来稿如为英文稿(作者一般须有3年国外学历),请在正文前附英文摘要和 关键词,文末附中文摘要、关键词和分类号。请在文稿首页地脚处依次注明该文属何种基金 资助(并注明批准编号)、交稿日期。交稿时请附第一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 族可略),籍贯(省县或市),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及联系方式。2) 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摘要须用第三人称被动语态撰写,并符合英语语法规范 。3) 来稿请用计算机打印稿(欢迎提供北大方正排版之磁盘文件)。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 国家标准的规定。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 标的字母、数码和符号,其位置高低应有明显区别;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符号,请在第一 次出现时用铅笔注明。4) 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一般不超过6幅)。插图切勿过大,宽度一般不超过8 cm(半栏) 或16 cm(通栏),请用计算机绘图(矢量图或高点阵图)。图中文字、符号应与正文一致,中 英文字体均为小五宋,出硫酸纸镜像图。照片要黑白清晰,层次分明。文稿中须留出插图的 位置,并贴复印件。5) 参考文献只选最主要的列入,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宜引用。文献序号按其在文中出现先 后编排。文献如为HT5H专著HT,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序号作者(中、外 文均姓前名后,名可缩写,3人以下全录,3人以上只列3人,后加“等”字).书名M.出 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如为HT5H期刊HT,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序号 作者.题目J.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文献如为HT5H 论文集HT中析出的论文,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序号作者.题名A.论文 集主编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文献如为HT5H国家标准 HT,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文献如为HT5H 专利HT,按下列格式(含标点)书写: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 :专利号,出版日期.;文献如为HT5H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HT,按下列格式(含标点 )书写: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 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1.2 特别约定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校外稿件必须为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社科 版和网络版略降),稿件要求递交两份,其中一份隐去作者信息(姓名、单位等);电子文档 可通过电子邮件传来。电子邮箱分别为:(社科);( 理科版);(网络版)。来稿一律不退,如6个月内未接到录用通知,作者 可自行处理。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学术期刊(光 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系统科技期刊群”和“中国期刊网”, 有关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印刷版稿酬一笔支付。如作者不同意通过某媒体发表者,请在来稿 首页注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2 清样校对、稿酬和样本赠送2.1 稿件清样由作者负责按原稿校对两次,编辑负责校对4次。所使用的校对符号必须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使用法。作者如对清样进行修改,必须经过责任 编辑的同意。原稿交由学校档案馆永久保存。2.2 来稿一经发表,按照国家版权局1999年4月颁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和西北大 学有关规定支付稿酬。2.3 文稿一经发表,赠送刊物两本,并代印单行本30份(单行本收工本费)。2.4 不拟刊用的文稿,不负责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半年内未接采用通知,可另行处理 。3 编排版式3.1 本刊采用国际通行的大16开本,幅面为210 mm297 mm,正文双栏横排。3.2 每期页码文科版为176页,理科版为128页,均包括目次页。4 封 页4.1 封1标注中文刊名全称: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及英文刊名全称Journal of N orthwest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及英文刊名全称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西 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网络版)及英文刊名全称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Online)。另外,还有出版年、期次,国际刊号和中国刊号(文:ISSN 10002731 ,CN611011/C,理:ISSN 1000274,CN611072/N及CODENHPHPAQ码,用四号黑体字 印在右上角。条形码印在封面的左下角,条的方向与书脊平行。4.2 封2一般为编委会名单,封3一般为征稿简则,封4一般刊登学术报道、图版报道,或为 版权页。4.3 版权页可置于封4,亦可置于卷首页或目次页,视具体情况变动。其内容包括:中、英 文及汉语拼音刊名全称、出版年、卷次、期次(总期次)、出版日期、主办单位、主编和副主 编姓名、编辑者、出版者及地址、邮政编码、印刷者、发行者、订购处、国际刊号、国内统 一刊号、邮发代号和定价等事项。每期标明创刊年(1913年)。4.4 书脊标明中文刊名全称、出版年、卷次、期次。5 目次页5.1 中、英文目次页版头分别标注刊名的中、英文全称、出版年月、卷次、期次(含总期数 ),下注出版日期。英文目次用要目(MAIN CONTENTS)。5.2 中文目次表中列出每期学报全部文稿的题名、作者姓名和起始页码,题名和作者姓名 之间用3连点相连,页码用圆括号包括,作者在3人以上者署出前3名作者,后加“等”字(英 文用et al)。5.3 题名与文稿一致,分专栏排列。同一专栏的文稿按页码顺序排列。5.4 英文目次页只列出论文和研究简报的题名(即要目:MAIN CONTENTS)、作者姓名和起始 页码。国内作者姓名采用汉语拼音,姓前名后,姓和名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 复姓连写。5.5 中文目次页末尾给出期刊出版参数(包括中国刊号、创刊年、幅面、开本、总页码、文 种、总价、印数、论文篇数、出版年月等);英文目次页末尾给出出版日期(如2004年6月25 日出版:Published in June 25,2004)。6 页码和书眉6.1 页码是每期学报正文的连续编码,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每卷连续编排(文科版、网络版 每期单独编码)。6.2 篇首页书眉标注刊徽、刊名中、英文全称、出版年、月、卷次、期次,页次用暗码。 非篇首页的双页书眉标注中文刊名全称、卷次和页码;单页书眉标注作者(多于1人可略为第 一作者,后加“等”字)、题名、期次和页码。文科版只标注篇首页。7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7.1 收稿日期是编辑部收到文稿的日期,必要时加注修改稿收到日期,年、月、日标注采 用全数字表示。7.2 收稿日期用新5宋排在篇首页地脚位置,并用10个字长的正线与正文分开。7.3 基金项目包括基金下达单位名称、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多个项目时可全部列出,中 间用分号隔开。7.4 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 位(注至校级)、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具体研究方向。8 题 名8.1 题名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文稿内容的逻辑组合,应便于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 ,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用副题名。题名用2黑居中排;副题名用3黑另行起排,前加 破折号;研究简报、学术动态题名用3黑居中排。8.2 题名尽量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词、字符、代号和公式等。8.3 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一般不宜超过10个实词,采用4黑体,实词第1字母 大写居中排。9 作者署名9.1 作者署名是作者文责自负的表示和拥有版权的声明。作者署名用4仿(文科版用4号行楷 )居中置于题名下方;工作单位、邮码、地址、第1作者年龄、性别及职称用小5宋并加圆括 号排在作者署名的下方。9.2 多单位作者的文稿,在署名的右上角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单位顺序;第2单位以后的工作 单位等项目置于第1单位后。9.3 英文署名用4宋居中排于题名下方,工作单位、邮码、城市名用小5宋并加圆括号置于 作者署名下方,多单位作者的标注同中文。9.4 署名为团体作者,执笔人用小5宋标注于篇首页“收稿日期”下方。简讯等短文作者标 注于文末,用5黑加圆括号。10 摘 要10.1 摘要是对全文内容准确概括而不加注释或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尽量反映文章的主要信 息。摘要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写成指示 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理科版采用结构式摘要)。摘要应具有相对独立性,一般不分段,不 用图表、化学结构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也不宜采用正文中的图、表、公式和参考文 献的序号。如必须采用非标准的术语、缩写词和符号等,均应在第1次出现时予以说明。中 文摘要的篇幅要求报道性的文字在300字以内,用5楷排在作者署名下方。10.2 文章末尾须附有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内容相互对应。篇幅一般不超过250个单词。 采用被动语态表达,谓语动词一般用现在或过去时。排印时注意英语转行规则。10.3 文科版“摘要”的写作,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 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 ,是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是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因此, 要求力避类似这样的用语: 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什么问题; 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个人 的独到见解等。 文科版英文摘要,约80个英文单词。不一定直译中文摘要,英文表述的内容可以有所不同; 英文摘要应更简明,概括一下文章大致讲什么内容即可。11 关键词11.1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主题内容的词、词组或术语。每篇文章38个为宜。11.2 关键词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对使用频率较高而又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 、新技术中的词、词组或术语,也可作为自由词标注。关键词用5楷排在摘要下方,每1词间 用分号。在英文摘要下方标注与中文关键词相互对应的英文关键词。12 中国图书分类号简称分类号,是中国图书资料分类的标记符号。一般要求按照论文所涉及的学科类别,从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第4版)或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4版)中选出。其标记应力求简 明易记,书写方便,易于使用,用5楷排在关键词下方。13 正 文13.1 文 字13.1.1 正文是文稿的核心,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层次分明,合乎逻辑,简练可读。13.1.2 分层标题应简短明确,以不超过15字为宜,题末不用标点符号。各级层次标题都要 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组结构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 一致。各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下圆点“.”相隔。最末 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如1,2.1,3.1.4等,一律左顶格,后空1个字长,再写标题。13.1.3 文科版学报采用汉字与阿拉伯数学混用式5级标题层次,即(一二三)(一)(二)(三)(12 3)(1)(2)(3)()(1级) (2级)(3级)(4级)(5级)第1级标题居中4黑体;第2级空2字另行5黑体;第3级空2字与楷体,后空1字接排;第4级空2 字与正文字体一致接排;第5级标题一般采用文中接连排形式。第4,5级多用于提练不出标 题时使用。13.1.4 发排的文稿,务求数据、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用字、用词、标点符号等准确无误 。13.1.5 每篇文章连续编码,避免跳页。13.1.6 论文正文一律用5宋排。论文的标题排2黑,第1层次标题排4黑,第2层次标题排5黑 ,第3层次标题排5楷。13.2 表13.2.1 本刊采用要图不要表,要表不要图的原则,即应避免图与表或文字表述的重复。表 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13.2.2 表一般须有表序与表题。每篇文稿的表序应连续编号。表题要简明确切,末尾不加 标点符号。文中仅有1表者,在表题前亦应加“表1”字样。表序、表题用5黑居中排,表内 文字用小5宋。表序与表题间空1字长。13.2.3 表的结构应简洁,具有自明性,尽可能采用3线表,必要时可加辅助线。内容用小5 宋排。13.2.4 表中各栏都应标注量和相应的单位。若相邻栏内的单位相同,可合并标注。若所有 栏或大多数栏内的计量单位相同,可将相同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同的单位标注在有关 栏内。13.2.5 表内数字须上下对齐。相邻栏内的数字如内容相同,不能用“同上”、“同左”和 其他类似用词,就一一重新标注。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 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13.2.6 表中需说明的事项,可用简练的文字附注于底线下方,用小5宋排。13.2.7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或表序号后见表。表若卧排,应项左底右,即双页表顶向 切口,单页向订口。如需转下页续排,应在续表上方居中标注“续表”,表头不应省略。 跨页的表均为双页跨单页排列。13.3 图13.3.1 图要精选,切忌与文字和表的表述重复。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表及文字 所述的一致。13.3.2 图应有图序和图题。每篇文稿的图序应连续编号,仅有1图者,亦应在图题前加“ 图1”字样。图题应简短准确,末尾不加句号。图序与图题间空1个字长,用小5宋居中排在 图的下方。图注用小5宋排在图题下方。13.3.3 图应精心设计与绘制,线条清晰,精细均匀,主辅线分明,布局合理,比例适当, 大小适中。图中文字与符号一律植字,缩尺后的字号大小在6宋和小5宋之间。13.3.4 曲线图坐标的量和单位符号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并沿轴居中横排,横坐标 的标目自左而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曲线图右侧的纵坐标,标注方法同左侧。13.3.5 照片要求图像清晰、层次分明、反差适中,不要有污迹或折痕,一般不采用彩色照片。13.3.6 图应随文排,一般先见文字(或图序号)后见图。图若卧排,应顶左底右,即双页图 顶向切口,单页顶向订口。13.3.7 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且须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稿的作者、题名和所在页码。13.4 数学式和反应式13.4.1 文稿中重要的或后文中须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和化学反应式另行起排,并用阿拉伯数 字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加圆括号,排在版心顶右侧。13.4.2 较长的公式转行时,首先在“=”、“”、“”、“”等处,其次在“” 、“-”、“”、“”等运算符号处,化学方程式在反应方向符号“”、“”处转 行,式中的反应条件用小5宋字体标注。13.4.3 在不引起误解的前提下,叠排分式尽量写成卧排分式(如1/a)或负数幂(如a -1),少用叠式。13.4.4 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和数学式等的编排,应遵 守有关规定;结构式中化学键与数学中符号应严格区别,如单键“”与减号“-”,双键 “”与等号“=”,分枝键“ ”或“”与小于号“”或远小于号“”等不应混淆 。13.5 量和单位13.5.1 本刊严格执行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以及中华人民 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全国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等文件的规定,并执行GB31 00310286量和单位中的有关条款。13.5.2 量的符号,一律采用斜体。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的符号的右侧用上、下角标作 为识别标志,其中以量符号和表示变动性数字字母作角标时用斜体;其他角标(包括数字)都 用正体。13.5.3 单位的符号,一律用正体,并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和我国规定的SI单位并用的单位的 拉丁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空长1/4汉字长(1/2或阿拉伯数字长)。13.5.4 图表中用符号表示数值的量和单位时,用量与单位的比值表示,如m/kg,C B/molL-1。13.5.5 指数、对数和三角函数中的变量等,都应是数、数值或量的无量纲组合,如压强的 对数应写为ln(P/Pa)。13.5.6 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下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 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13.5.7 词头不得单独或重叠使用,如m不得写成;pF不得写成F等。13.5.8 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用词头。如kJ/mol不得写成J/mmol等。13.5.9 不能把ppm,pphm,ppb等缩写字作单位使用。13.6 数 字13.6.1 数字应按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等中央7个部委于1987年1月1日联合颁布的关 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书写。凡是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采用。13.6.2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0世纪90年代,1986 年10月1日,3时20分。本刊规定年、月、日、时采用全数字式表示法。如1986年10月1日写 成:19861001;3时20分38.5秒写成:032038.5。13.6.3 年份不能简写,如1988年不能写作88年,19501988年不能写作195088年。13.6.4 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年号纪年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民国38年(1949年)、昭和16年(1 941年)。13.6.5 记数与计量(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约数等)均用阿拉伯数字。例如 :4.5倍,34.05%,31,东经12350等。13.6.6 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不能移行。小数点或后若超过4位数(包括4位数)不 用千分撇“”,应从小数点起向左或向右每3位之间空出1/4字长的位置。5位以上的数字 ,尾数零多的,可改写为以万、亿作单位的数。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 万、千万、十亿、百亿、千亿作单位(千克、千米等不在此列),也可采用乘以10n的 写法。13.6.7 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的“0”。数值的有效数字应全部写出。如“1.500,1.75 0,2.000”,不能写作“1.5,1.75,2”。13.6.8 参数与偏差范围的表示a.数值范围:5至10写作510;31038103不能写作38103。b.百分数范围:20%50%不能写成2050%。c.具有相同单位的量值范围1.5 mA3.6 mA可写成1.53.6 mA。d.偏差范围:(251),不可写成251;(100+0.5-0.1)mm,不可写成1 00 mm+0.5 mm-0.1mm或100+0.5 mm-0.1mm。13.6.9 附带尺寸单位的数值相乘,按下排方式写:50 cm80 cm100 cm或外形尺寸L. b.n,cm:5080100,不可写成5080100 cm或5080100 cm3。13.6.10 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使用阿拉伯 数字。13.6.11 排版时,阿拉伯数字两字占1字长,1位数占1字长。13.6.12 汉字数字的使用a.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组,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如:二倍体、三角 形、一元二次方程、四氧化三铁、七上八下、十字接头等。b.相邻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用汉字数字,且数字间不加标点,如三四岁、七八 十种、一千七八百元、五六万套、十之八九等。c.我国清朝以前(含清朝)以及非公历的历史纪年要使用汉字。如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186 0年11月2日)、八月十五中秋节等。13.7 外文字母的编排方法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黑白体、大小写和上下角标的表示,易混淆者应在发排稿上 予以标明。13.7.1 外文正体的使用场合 计量单位和SI词头符号; 数学式中的运算符号和缩写号,如微分号d,偏微分号, 有限增量符号,极限lim,行列式det,极大值max等; 特殊常数符号,如圆周率,自 然对数的底e,虚数单位i(电工中常用j); 量符号中为区别其他量而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 非量符号和变动性数字符号角标,如势能Ep,宏观总数tot,转置矩阵 AT等; 仪器、元件、样品等的型号、代号; 生物学中表示拉丁文学名的定名人 和亚族以上(含亚族)的拉丁文学名; 用作序号的拉丁字母,如附录A,附录B。13.7.2 外文斜体的使用场合 用字母代表的数,一般函数以及统计学符号,如x,y;ABC;f(x);概率 P,均数+x; 量符号和量符号中代表量或变动性数字的角标字母,如体积 V,雷诺数Re;能谱角截面,E;能量Ei(i=1,2,3);Xn ; 矢量和张量符号用黑斜体或白斜体上加单箭头(矢量)和双箭头(张量); 生物学 中属以下(含属)的拉丁文学名; 化学中表示旋光性、分子构型、构象、取代基位置等的 符号,如左端l,外消旋dl,邻位o,对位p,顺叠构象sp ,双键的顺异构z,反式trans等。13.7.3 化学元素与核素的符号 化学元素符号均为正体,且首字母大写; 核素的核子数(质量数)必须标注在元素符号 的左上角,如14N不能写成N14或N14; 分子中核素的原子数应标注在核素符 号的右下角,如 14N2; 质子数(原子序数)可在左下角下注明如82Pb; 对于离子态,应将 离子价和符号“+”或“-”标于右上角,如Mg2-和PO3-4,不宜写成Mg- 2g和PO-34或Mg+和PO-4-; 对于电子受激态和核受 激态,可用量号“*”表示于右上角如NO*和110Ag*。13.7.4 外文大写的使用场合物理量单位的名称来源于人名的,其符号的第一个字母;化学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人的 名字;父名和姓的第一个字母;附在中译名后的外文专有名词和德文名词的第一个字母;等 等。13.7.5 外文小写的使用场合除来源于人名的物理量单位外的一般单位符号;法国人、德国人姓名中的附加词,附在中译 名后的普通名词原文(德文除外);等等。13.8 汉字和标点符号13.8.1 文稿中的汉字采用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19 88年1月26日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特殊需要除外,严禁使用繁体字 、旧体字和其他错别字。13.8.2 标点符号的用法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于1990 年3月修订发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本刊建议: 省略号用2个3连点,其后不必写“ 等”字;在数学式中只用1个3连点; 外文字母、阿拉伯数字、百分号等并列时,它们之 间一律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波浪号“”用于表示数值范围; 一字线“” 用于表示起止或范围等; 半字线“”用于中、外文表示复合名词等; 两字线“ ”用于注释、同义词及意思的转折和引伸等; 外文中的标点符号应遵循外文的习惯用法 ; 外文的缩写和转行应遵循有关规定。习惯上外文转行时应在适当音节(转行处)置一连 字符(即半字线),缩写词后加一黑圆点“”。14 致 谢14.1 致谢是作者对该文章的形成做过贡献的组织或个人予以感激的文字表达。其致谢的对 象可以为:合作单位、资助或支持的组织或企业、个人;协助完成研究工作和提供便利条件 的组织或个人;在研究工作中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 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其他应感谢的组织和个人。致谢的内容要实在,语言要诚 恳、恰当、简短。14.2 致谢的文字采用小5宋字,置于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与两者分别间隔1行排。14.3 论文通讯作者署于致谢后(如:本文通讯作者为)15 参考文献15.1 为了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 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列出的应确实是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且 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私人通信和未正式发表的文章,一般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欢迎使用本刊已发论文作为参考文献。15.2 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GB7714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 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标准的规定,本刊选用顺序编码制。15.3 顺序编码制是按文章正文部分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序号以方括号包 括,置于所标引部分的右上角。15.4 引用多篇文献时,只需将各篇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 如遇连续序号,可标注起迄序号。15.5 参考文献表中的每条文献著录项目应齐全,并且不用“同上”或“ibid”表示。15.6 文献的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时,只列前3位,后面加“等”字或相 应的外文“et al”;作者姓名之间不用“和”或“and”表示,而用“,”分开;中国 人和外国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可缩写,并省略“.”。正 文中的外国人姓名,不必做姓前名后处理。15.7 期刊的著录格式序号作者.题名.刊名(外文刊名可缩写,缩写后的首字母应大写),出版年份,卷号(期 号):起止页码.例1 1张兴群,段康民,颜日祥,等.西凤酒发酵窖中 酵母菌种群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23(2):133140. HT5HST5HZ例2HTST2NADKARM M A,NAIR C K K,PANDEY V N,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alphagalactosidase from corynebacterium murisepticum and mechanism of its inductionJ.J Gen APP Microbiol,1992,38(1):2324.15.8 专著的著录顺序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加标注).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1 8竺可桢.物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13;47;101104.例2 9德霍夫斯塔.禽病学.下册.第7版M.胡 祥壁译.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798799.例3 10TIMOSHENKO S P.Theogy of Plate and Shells.2nd edM.New York:McGraw Hill,1959.1736;1 0011 050.15.9 论文集的著录顺序序号作者.题名A.,等主编.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 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例1 3张全福,王里青.“百家争鸣”与理工科学报编 辑工作A.郑福寿主编.学报编辑论丛.第2集C.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1.14.例2 4DUPONT B.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 in s 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with an unrelated MLC compatible donorA.WHIT E H J,SMITH R,ed.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So ciety for Esperimental HematologyC.Houston: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xperim ental Hematology,1974.4446.15.10 学位论文的著录顺序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例1 1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 北京大学数学系,1983.例2 2CAIRNS R B.Infared Specfroscopic Studies on Solid OxygenD.Berkeley:Univ of California,1985.15.11 专利的著录顺序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1 2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法P.中国专 利:881056073,19890726.15.12 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例1 2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5.13 网上下载或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 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例1 1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 程的进展EB/OL./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0 6/19981004.例2 2万锦 .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 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15.1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例1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15.15 “注”与“参考文献”的区别1) “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注码,放右上角,注文放当页 底。2) “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或者指虽未直接引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 和论文的意思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3) 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序号后加圆 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15.16 译 著使用外文原文献时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 ,多少页”等等。序号国名或地区(用六边形括号)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 年.15.17 古典文献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 文中“孔子独立郭东门。”1(史记孔子世家) 文末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15.18 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 专著 论文集 报纸文章 期刊文章 学位论文 标 准专刊词典资料电子文献文献类型标识 M C N J D S P Z EB/OL;DB/CD16 注 释16.1 解释题名、作者及某些内容,可用注释,但不宜过多。能在文章内用括号注释的,尽 量不单独列出。16.2 不随文列出的注释、标注符号应注在需要注释的词、词组或文句的右上角。标注符号 可加半个圆括号的阿拉伯数字1),2),只有1个注释,可标注符号“ ”,如 1); 。16.3 不随文列出的注释内容用小5宋置于该页地脚,并用10个字长正线与正文隔开。16.4 表的注释一般注于表的底线下,图的注释一般注于图题下,各条注释之间用“;”隔 开。16.5 属于国家、省、(地)市等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课题以及企事业单位资助、协作的课题 ,应在篇首页地脚注明资助基金名称和批号。17 总目次17.1 每年最后一期末尾列出全年的总目次,不编入正文页码。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一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语文园地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1《礼物》教学设计 冀教版
- 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案(部编版)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第一课时教案
- 九年级体育 第17周 第34次课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下科学教案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青岛版
-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学期 第十二课画图软件使用技巧 教学设计
- 2024兵器装备集团中国长安春季校园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九年级物理上册 11.1怎样才叫做功教学设计 (新版)粤教沪版
- 三年级数学上册 二 千克和克第1课时 认识千克教学设计 苏教版
- 川09J139 居住建筑油烟气集中排放建筑构造(DBJT20-65)
- 浙江工商大学论文答辩汇报通用ppt模板
- 2023年北京市高中力学竞赛决赛试题
- 2023届湖北省武汉市高三毕业生4月调考英语试卷及参考答案
- SMT失效模式分析PFMEA
- LY/T 2638-2016华北落叶松种子园营建技术规程
- GB/T 35856-2018飞机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和耐电压试验方法
- GB/T 29602-2013固体饮料
- GB/T 26774-2011车辆运输车通用技术条件
- 留置胃管的试题及答案
- 供货保障方案及措施范文(7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