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1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2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3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4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部分自然地理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单项选择题(2018苏北四市联考)图1为澳大利亚某著名花岗岩景观图(岩石由表及里、层层风化剥离脱落),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1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2中()A甲B乙C丙 D丁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BCD解析:1.B2.A第1题,花岗岩属于侵入岩,由岩浆侵入地壳,冷却凝固而成的,乙是侵入岩,丁是喷出岩。第2题,该景观的形成是风化的结果,图中是外力作用,最终形成沉积物,所以选。是变质作用,表示固结成岩作用,表示冷却凝固作用。“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回答34题。3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4图中新月形沙丘()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 B14月移动速度快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 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解析:3.D4.A第3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A错;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C错;“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D对。选D。第4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A对、B错;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C错;该地降水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D错。选A。(2018江苏省仪征中学学情检测)下图为西藏米林县雅鲁藏布江某河段沙丘景观,该处河道弯曲,河谷中夏季云雾缭绕,冬季风力强劲,沙丘自谷底沿山坡逐渐爬升。读图完成56题。5该河段爬升沙丘属于()A洪积地貌 B风蚀地貌C风积地貌 D冰蚀地貌6对该河段水文特征推测合理的是()A水位季节变化小 B夏季河流含沙量大C流量大,水流湍急 D常年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解析:5.C6.B第5题,沙丘为风积地貌。该处河谷冬季风力强劲,使沙尘从谷底向山坡爬升,形成爬升沙丘。第6题,该河段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河流汛期在夏季,水位的季节变化大;此处河道弯曲,水流则缓慢;青藏高原海拔高,地下水埋藏深,对河流的补给量较少。该河段夏季流量大,沙丘缺乏植被保护,故夏季河水含沙量较大。(2018无锡期末)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其花岗岩峰丛地貌奇特,主峰天柱峰如巨柱擎天(图甲),飞来峰(图乙)上飞来石如天外来客(图丙)。据此完成78题。7飞来石来自于()A冰川漂砾 B火山弹C陨石 D花岗岩风化8天柱峰的形成过程是()A沉积断裂抬升B侵入隆起侵蚀C板块碰撞挤压火山喷发D沉积褶皱背斜成山解析:7.D8.B第7题,安徽天柱山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组成,花岗岩由岩浆侵入而形成,后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受外力风化而形成“飞来石”。第8题,天柱峰岩石由花岗岩组成,花岗岩是侵入岩,因此天柱峰的形成首先是岩浆侵入,形成岩石(花岗岩),然后再经地壳抬升至地表受外力风化、侵蚀而形成。二、双项选择题(2018江苏联考)仙安石林位于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七百多米高的仙安岭上,属于罕见的热带喀斯特剑状、针状石林。下图为海南省沿109E的地形剖面及岩石构成示意图。完成910题。9组成仙安石林的岩石的成因及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分别是()A外力作用 B流水侵蚀C冷却凝固 D变质作用10图中显示()A图示区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B没有地壳运动的痕迹C五指山上能找到生物的化石D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解析:9.AB10.AD第9题,组成仙安石林的岩石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是外力作用而形成的,A对;仙安石林形态成针状、剑状的原因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B对。故选A、B。第10题,图中的地形剖面图显示,图示区域地势中间高四周低,A对;图中有地势起伏的状态,有属于侵入岩的花岗岩出露地表的状态,说明该区域发生过地壳运动,B错;图中信息显示,五指山区域的主要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不会有生物化石存在,C错;该区域有花岗岩和玄武岩分布,说明历史上岩浆活动频繁,D对。故选A、D。(2018南京六校联考)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112题。11该河谷()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C甲处可能位于河流的凸岸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12图中()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B处地层断裂下陷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解析:11.BC12.AC第11题,图中信息显示该河谷沉积物深厚,该河谷比较宽,不可能位于河流的上游,A错。图中沉积岩层向上拱起,属于背斜构造,B对。甲岸有大量沉积物,符合凸岸沉积的规律,C对。由于不确定河流流向,所以不能确定左岸和右岸,D错。第12题,是沉积岩,越往下越老,故形成最早;是沉积物,最后沉积,A对。图中沉积物位于侵蚀面上,没有断层发育,故B错。图中沉积岩层形成背斜是地壳运动造成的,C对。甲地位于平均洪水位以下,易发生洪涝灾害,不适合聚落的发展。三、综合题13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A、B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处还是B处好?_。理由是_。(2)某勘探队在C处钻探获得黏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_,其理由是什么?(3)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为什么?(4)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河口三角洲堆积地形,其成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处位于河流的凹岸,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河床深,适合建港。第(2)题,流水堆积与水流速度有关,随水流速度减小,大的颗粒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C处初为河口下游,后为河口上游,所以沉积物越向上颗粒越大。第(3)题,小岛D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的左岸相连,因为该河位于北半球,河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南岸侵蚀,北岸则泥沙堆积。第(4)题,河流的下游常常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沙堤等堆积地形,其成因是河流带来的泥沙,在流速减缓及海潮的顶托下泥沙沉积而形成的;其地形特征是地势低平,河汊纵横交错。答案:(1)A处A处是河流的凹岸,侵蚀作用强,是主流深水处(2)砾石、砂、粉砂、黏土流水沉积的特点是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C处初为河口下游,后为河口上游,所以沉积物是越向上部,颗粒越大。(3)北岸。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道水流的主流偏向右侧的南岸,北侧因水流减少而出现泥沙淤积。(4)因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平缓,河水流速减慢,河流所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前方堆积而成。14(2018扬州测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四大景观名扬天下。图1为黄山市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材料二图2中虚线箭头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与水循环的关系。A、B、C、D表示三大类岩石和岩浆,表示内力作用,甲、乙、丙示意海陆间循环的主要环节。(1)按成因分类,花岗岩、页岩分别属于图2中的_、_(填字母)。甲、丙表示的环节分别是_、_。(2)黄山奇峰怪石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有_。(3)图1显示该地区曾发生过三次岩浆活动,先后形成的岩石分别是()A斑状花岗岩、花岗岩、玄武玢岩B花岗岩、玄武玢岩、斑状花岗岩C斑状花岗岩、玄武玢岩、花岗岩D玄武玢岩、花岗岩、斑状花岗岩(4)甲、乙、丙对黄山四大景观形成的主要作用有_。解析:第(1)题,分析图2,D为岩浆,A为岩浆岩,因表示内力作用,所以B为沉积岩,C为变质岩。花岗岩、页岩分别属于岩浆岩和沉积岩。图2中的水循环环节甲为水汽输送,乙为降水,丙则是径流输送。第(2)题,黄山岩体以岩浆岩为主,经岩浆活动后受内力抬升,再在外力的风化和侵蚀作用下形成奇峰怪石。第(3)题,图中花岗岩侵入到斑状花岗岩之中,因此花岗岩形成于斑状花岗岩之后。花岗岩没有侵入砾岩、页岩之中,说明砾岩、页岩形成于花岗岩侵入后,但是玄武玢岩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