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1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第一课时)课型 预习交流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记住本课重点字词。 2、能辨析论题和论点。 3、知道“格物致知”的含义及这种精神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习重点:能辨析论题和论点。知道“格物致知”的含义及这种精神对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学习难点:能辨析论题和论点。学习过程:【知识链接】1、了解作者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36年1月27日出生于美国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亲在密执安大学念书,后来到台湾大学任教。青少年时期,丁肇中是在祖国大陆和台湾度过的,在国内念完 小学和中学后,到美国密执安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1963年以福特基金研究生的身分到瑞士日内瓦欧州核研究中心从事原子弹的研究工作,1964年回到美国,担任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讲师,第二年提升为助理教授。1969年提升为物理学教授。1977年被委任为核仪器与方法编辑委员会委员,也是美国、意大利等地物理学会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2、写作背景本文是作者在被暸望周刊授予“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时的一篇发言稿,节选时省略的内容是:“我非常荣幸地接受瞭望周刊授予我的情系中华征文特别荣誉奖。我父亲是受中国传统教育长大的。我受的教育的一部分是传统教育,一部分是西方教育。缅怀我的父亲,我写了怀念这篇文章。”一、自主学习,读课文,解决字词1、 生字正音。 丁肇中( ) 嘹望( ) 授予( ) 彷徨 ( ) 儒家( ) 埋没( )2、 词语解释。授予: 彷徨: 清谈: 袖手旁观:二、速读课文,看你能否抓住文章主要信息。 1、本文论述的话题是什么?2、本文作者的观点(文章的论点)是什么?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2、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局面?3、传统的中国教育所讲的“格物致知”与作者所提倡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致的?造成这样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加以证明的?4、实验精神在科学上有重要作用,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证明的?5、为什么今天还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6、除了在研究学术方面需要格物致知的精神外,作者认为在哪方面也是不可少的? 教学反思:一、导入:大学生迷路谈起。引起我们怎样的思考呢?3、“格物致知”注释补充格:推究。致:获得。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意谓推究事物,方能获得事物的知识。宋洪迈容斋随笔旧序:“因命纹梓,播之方舆,以弘博雅之君子,而凡志于格物致知者,资之亦可以穷天下之理云。”严复原强:“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中国成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 二、1话题怎么样学习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