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报告.doc_第1页
2007年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报告.doc_第2页
2007年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报告.doc_第3页
2007年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报告.doc_第4页
2007年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7年度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报告来源:海关统计资讯网 发表时间:2008-06-27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迅速扩大 国内农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农业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基础性产业。自2004年起,每一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涉及到“三农”问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解决好“三农”问题的战略意图,有效推动了国内现代农业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一个大农业的概念,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农产品贸易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农产品在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间的流动性提高,将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和加深,国内农业与世界农业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贸易也进入新阶段。但从目前的情况看,入世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推动作用被贸易壁垒等明显削弱,而农产品进口的冲击作用迅速加强,国内农业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第一部分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入世后的六年期间(2002-2007),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总值每年都跨越一个百亿美元阶梯。到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775.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占当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3.6%。其中出口366亿美元,增长18%;进口首次突破400亿美元,达到409.7亿美元,增长28.1%。一、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形势发生逆转,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 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进口贸易发展呈现明显的不平衡性,入世后的六年间农产品的出口额净增246.4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20.5%;而同期,农产品的进口额净增309.8亿美元,年平均增幅为26.5%,增幅明显高于出口。 农产品的出口、进口贸易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农产品贸易逆差的出现。200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项下还保持了33.1亿美元的顺差,2003年农产品进口猛增导致当年的农产品贸易出现4.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到2004年贸易逆差激增到84.9亿美元,2005、2006两年的贸易逆差迅速萎缩,但2007年农产品的贸易逆差再次扩大到了43.7亿美元,逆差比上一年(下同)净增34.1亿美元,增长3.6倍。二、农产品的一般贸易进出口全面高出加工贸易 2007年农产品贸易仍是以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为主,两种贸易方式的进出口总额合计占农产品进出口总额9成以上。我国农产品的一般贸易不论从规模上还是增速上均高出加工贸易。2007年我国农产品一般贸易进出口579.5亿美元,增长26.8%,高出当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速3.7个百分点,占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74.7%,比上一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一般贸易方式出口的农产品279.8亿美元,增长19.2%,占当年出口总值的76.5%;进口299.7亿美元,增长34.9%,占当年进口总值的73.1%。农产品一般贸易项下出现贸易逆差19.9亿美元。受农产品商品性质特点决定,以及国家加大对加工贸易的政策调整力度,农产品加工贸易发展增速缓慢。2007年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134.6亿美元,增幅仅为8.5%,低于当年农产品进出口增速14.6个百分点,仅占当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17.4%,比2006年的比重萎缩2.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75.6亿美元,增长13.4%;进口59亿美元,增长2.7%。农产品加工贸易项下实现贸易顺差16.6亿美元。保税区仓储进出口贸易位列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之后,累计进出口39.6亿美元,增长33.4%,增长速度相对较快。保税仓库进出口和边境小额贸易规模双双突破十亿美元,分别进出口10.8亿美元、10亿美元,分别增长13.5%、13.8%(表1)。三、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占据主体地位,私营企业取代国有企业的位置 2007年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农产品352.5亿美元,增长30.8%,比农产品贸易的整体增幅高出7.7个百分点,占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45.4%,比上一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的农产品贸易连续多年保持了稳定快速的发展势头,2006年我国私营企业的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已经与国有企业基本相当。2007年私营企业的农产品贸易增幅明显优于国有企业,全年贸易总额突破二百亿美元,进出口累计203.1亿美元,增长26.5%,私营企业取代国有企业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第二大的企业类型。2007年我国国有企业的农产品贸易扭转了2006年下降的局面,出现正向的增长,但增幅仍比农产品的整体增幅低了11.9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全年的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181.7亿美元,增长11.2%,比上一年提高了19.8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农产品进出口规模小、增速低,进出口仅37.8亿美元,增长4.1%(表2)。表22007年我国主要企业类型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表企业类型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外商投资企业352.5155.5197.030.815.845.8私营企业203.1116.386.826.523.331.1国有企业181.779.5102.211.218.26.4集体企业37.814.423.44.11.75.7四、我国农产品贸易国别集中度高 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合计超过60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83.1%。2007年美国继续占据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的位置,中美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总值达到135.1亿美元,增长18.9%;其中自美国进口农产品91.3亿美元,增长20.3%。对美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7.5亿美元。2007年东盟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二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为110.2亿美元,增长37.7%,高出农产品贸易整体增幅14.6个百分点。2007年日本虽然退居我国第三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但其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来源地。当年中日农产品贸易额为87.3亿美元,小幅增长1.3%,是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中最低的,实现贸易顺差79.5亿美元。2007年中欧农产品贸易额紧随日本之后,当年进出口82.7亿美元,增长26.2%。在农产品进口的拉动下,我国与阿根廷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现了倍增,阿根廷也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地(表3)。表32007年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表国家(地区)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逆(顺)差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美国135.143.891.318.916.020.3-47.5东盟110.239.370.937.728.843.1-31.6日本87.383.43.91.31.6-4.579.5欧盟82.754.828.026.223.930.826.8阿根廷52.00.251.8114.980.7115.1-51.6巴西49.41.248.227.141.226.8-47.0韩国39.036.03.024.924.430.233.0香港31.330.50.814.714.430.829.7澳大利亚30.64.526.114.024.112.5-21.6俄罗斯联邦26.712.214.422.638.311.9-2.2五、国内各省市开展农产品贸易的地区差异显著 2007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在农产品贸易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东部地区在农产品贸易的规模上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其中仅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山东,5个省市)农产品贸易的总值就达到319.8亿美元,占全国农产品贸易总值的4成以上;中部、西部地区农产品贸易的合计仅占到全国农产品贸易总值的11.9%,其中两地区农产品出口合计占全国的比重为16.3%,进口合计占7.9%。2007年我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大省,其农产品贸易额也都排名前列。其中,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158.7亿美元,增长12.5%,占当年全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20.5%,进出口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各省市的榜首。当年,广东省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亦突破百亿美元,进出口103.9亿美元,位列全国第二,增长20.9%。江苏、北京和上海三个省市的农产品进出口总值分列第三、四、五位,其进出口总值分别为72.3亿美元、64.7亿美元和63.6亿美元,分别增长36.6%、15.3%和45.2%,其中,上海市农产品贸易的增幅在各主要的省市中列第一位。2007年我国共有13个省市的农产品贸易值超过10亿美元,但其中仅有西部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中部地区的河南位列其中,分别列11位、13位(表4)。表4 200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主要省市统计表省市金额(亿美元)比上年增减(%)进出口出口进口进出口出口进口山东158.792.466.312.514.210.3广东103.941.462.520.97.631.7江苏72.316.456.036.618.543.0北京64.720.244.515.357.22.9上海63.612.651.045.219.453.5浙江55.029.325.723.29.044.8辽宁46.930.716.225.027.320.8福建44.227.516.719.914.030.9天津27.47.420.034.110.445.7河北22.29.412.829.511.946.4广西壮族自治区16.54.611.925.322.126.6吉林12.28.83.416.610.237.5河南10.44.95.515.14.326.8六、主要的出口农产品表现各异,蔬菜、水海产品和畜产品出口增速较慢,水果、谷物及谷物粉出口猛增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产品生产和输出国,受贸易壁垒、人民币升值、全球原料性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007年我国水海产品的出口仅有微幅增长。当年水海产品出口47.5亿美元,增长0.1%。蔬菜同样也是遭受贸易壁垒严重的品种。我国蔬菜生产气候得天独厚、物种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加入世贸组织更是给国产蔬菜进入在国际市场提供了机会,但由于蔬菜出口屡屡遭遇以绿色壁垒为代表的贸易壁垒,正常出口受到严重影响。2007年我国蔬菜出口42.2亿美元,增长6%。我国畜产品出口也面临着与水海产品、蔬菜相似的问题,2007年出口40.4亿美元,增长8.3%,上述3类农产品的出口增幅均比农产品出口的整体增幅低。苹果、柑橘等国产水果品种仍保持了较强的出口优势,直接带动我国水果的出口。2007年国产水果出口37.5亿美元,增长51.4%。其中,苹果汁、苹果和橘橙是重要的出口水果品种,分别出口12.4亿美元、5.1亿美元和2.1亿美元,分别增长1.1倍、37.6%和49.6%,合计占我国水果出口总值的52.3%。在国际市场粮食价格高企的刺激下,2007年我国粮食出口规模迅速扩大,共出口粮食(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谷物及谷物粉,不含大豆)986.4万吨,价值21.9亿美元,分别增长63%和89.6%,当年的粮食净出口量超过800万吨。在我国人口仍在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减少的背景下,国内粮食净出口规模过大,不利于稳定国内粮食价格。七、原料性质的农产品在进口中占有主导地位 国内油脂、纺织服装加工行业快速发展,对上游原料需求旺盛,直接拉动了大豆、棉花和羊毛等农产品的大规模进口。大豆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品种,2007年进口量突破3000万吨、价值超过100亿美元,全年累计进口大豆3082万吨,价值114.7亿美元,分别增长9.1%、53.2%。2007年国产棉花产量突破700万吨,供应能力提高,同时对棉花进口的配额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加之配额外棉花进口关税计算方式改为滑准税,使国内外棉花价差进一步缩小,国产棉花替代作用加强,直接导致进口棉花的下降。当年棉花进口246万吨,价值34.8亿美元,分别下降32.5%、28.5%。目前我国羊毛年加工量已达40余万吨(净毛),约占全球产量1/3,羊毛初级生产加工量达世界第一。而我国每年自产羊毛仅10多万吨,需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2007年我国羊毛进口31.1万吨、价值17.9亿美元,分别增长11.9%和42%。 在国内居民消费需求提高的刺激下,食用植物油、禽类产品的进口猛增。2007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838.3万吨,价值62.4亿美元,分别增长25.2%和97.9%。进口禽肉及制品80.4万吨,价值9.5亿美元,分别增长36.4%和1倍。随着我国与东盟之间“早期收获”方案的实施,以及祖国大陆对原产于台湾地区的15种鲜水果的进口实施零关税, 2007年我国鲜干水果及坚果进口继续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受国产粮食、食糖替代作用的加强,2007年我国进口粮食、食糖的规模出现萎缩,同期乳品的进口量也出现了下降。2007年我国主要的进口农产品品种中,除食糖因为全球产量大增而导致进口价格下降以外,其余的进口价格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上涨,其中大豆、食用植物油、禽肉及制品、乳品和粮食的进口价格涨幅均超过了4成(表5)。2007年我国农产品贸易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的进出口合计超过600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值的83.1%。2007年美国继续占据我国第一大农产品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地的位置,中美双边的农产品贸易总值达到135.1亿美元,增长18.9%;其中自美国进口农产品91.3亿美元,增长20.3%。对美农产品贸易逆差为47.5亿美元。2007年东盟取代日本成为我国第二大的农产品贸易伙伴,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额为110.2亿美元,增长37.7%,高出农产品贸易整体增幅14.6个百分点。2007年日本虽然退居我国第三大农产品贸易伙伴,但其仍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市场,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农产品贸易顺差来源地。当年中日农产品贸易额为87.3亿美元,小幅增长1.3%,是前10位的贸易国家(地区)中最低的,实现贸易顺差79.5亿美元。2007年中欧农产品贸易额紧随日本之后,当年进出口82.7亿美元,增长26.2%。在农产品进口的拉动下,我国与阿根廷之间的农产品贸易实现了倍增,阿根廷也成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地(表3)。第二部分 国内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入世以来,我国政府认真履行了入世承诺,农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下调,农产品进口配额等管制措施逐步取消,大量农产品更加便利的进入我国市场,已经对我国农业造成冲击;同时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我国农产品在产品质量、质检体系等方面与国际接轨缓慢,使我国农产品出口受阻。一、农产品出口方面 (一) 食品农产品安全问题突出国内农业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国家限制使用的兽药农药、激素甚至是剧毒农药被滥用;个别生产企业对农产品的加工处理不当;农产品检验检疫体系短时期无法实现国际接轨,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额的增长、发达国家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食品农产品存在的安全问题逐渐暴露。“欧盟食品和饲料类快速预警系统”(RASFF)对我国产品发布预警及信息通报次数逐年增多,“毒韭菜”、“毒粉丝”、“多宝鱼事件”、“毒饺子”等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不断发生,“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频繁发生。2007年美国借食品安全问题禁止我国鲶鱼等5种水海产品入境,欧盟启动了对我国进口人工养殖海产品的审查,韩国也因为类似原因禁止我国34家水产养殖企业向韩国出口鱼类等水产品。西方媒体对我国出口的食品质量问题大加渲染,贸易摩擦加剧,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又一个新的制约我国水海产品出口重要因素。(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针对农产品的贸易壁垒不断加强发达国家纷纷以健康、环保为由,利用绿色壁垒等不断抬高农产品的进口门坎。日本是我国的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也是我国农产品遭受贸易壁垒最为严重的市场。2006年日本对输日农产品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后,2007年又发布了年度进口食品监视指导计划,进一步加强对进口食品质量的监控。受此影响,2006年我国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增速仅为2.7%,2007年虽有所提高,但比整体增速仍有较大差距。欧盟和美国也相继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设置了多重障碍,如美国的最严谨的水产养殖规范(BAP)、欧盟的欧盟食品及饲料安全管理法规、欧盟关于食品污染物最高限量的新法规EC1881/2006号条例等。我国农产品在面临绿色壁垒的同时,也要应对经常受到反倾销的影响,近年我国众多的出口农产品如蜂蜜、大蒜、浓缩苹果汁、蘑菇罐头等都遭受过反倾销调查。贸易壁垒的存在,抬高了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门槛,增加了农产品的出口成本。二、农产品进口方面 (一)重要农产品品种进口规模逐步扩大,对国内经济安全产生影响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政府重点保护扶持的产业,而部分农产品进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对国内农业产生直接的冲击,大豆产业就是其中的典型。1996年前我国还是大豆的净出口国,1996年后大豆进口数量快速增长,我国从大豆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2003年大豆的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的产量,2007年大豆的进口量突破了3000万吨,达到国产大豆的产量2倍以上。进口大豆的涌入,严重冲击了国内农业,导致豆农的生产积极性受阻,部分豆农选择种植其它作物代替种植大豆,使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持续萎缩,国内市场对大豆进口的依赖程度加深。同时,国际跨国粮商利用大豆大做文章,大举在我国投资建厂和并购我国大豆油脂加工企业,目前已经控制了我国80%的原料采购权和60%的有效加工能力。(二) 进口缺乏“定价权利”,相关产业倍感压力我国农产品进口企业众多,采购较为分散,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我国在国际市场大量采购的农产品时,价格谈判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供应商凭借其掌握的“定价权”,操纵了大宗农产品的价格。近年来,大豆、棉花等农产品进口价格大幅波动,给我国的进口企业造成重大损失。2007年我国进口的农产品价格普遍上涨,部分重要品种增幅显著。受此影响,我国油脂、纺织服装、养殖等下游行业的成本提高,进一步加大了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责任编辑:youch自2007年农产品国际市场发生显著变化,特别是世界粮食供求偏紧,粮食库存不断下降以及粮食价格总体持续上涨。 1.大米小麦等主要粮食净出口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供求偏紧,一些主要粮食出口国采取某些限制粮食出口措施,进一步加剧了粮食供求紧张状况。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主要粮食进出口仍然保持净出口,特别是大米、小麦和玉米,这表明我国主要粮食品种的供给立足于国内生产,从而化解了世界粮食供求偏紧所带来的贸易压力。2.大豆食用植物油进口量巨大大豆和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继续增长,大豆进口突破3000万吨,进口食用植物油898万吨。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资料指出,2006-2007年度,我国大豆油进口量和消费量分别达到240万吨和863万吨,均跃居世界第一。我国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的进口量全部位列世界第一,这三大食用植物油进口总量占全球贸易量的18%,其中豆油进口量占全球豆油贸易总量的24%。3.农产品进出口额继续较快增长自2007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均是连续第8年增长,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已达775.9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23.1%,并创造出历史新记录。4.农产品进出口逆差明显增大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已经成为常态。2005年和2006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减小,但是2007年农产品进出口逆差又明显增加,逆差达到43.5亿美元。农产品贸易逆差值出现波动并有增加趋势,这既反映出国内资源和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同时也表明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和国际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我们应对国际局势并及时地进行调控的难度越来越大。5.优势农产品出口继续较快增长水果、蔬菜和水产品是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大类品种。虽然畜产品对外贸易仍为净进口,但是畜产品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额达40.5亿美元,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05%。6.农产品国际市场价格迅速攀升农产品价格迅速上涨是国内外市场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2007年国际市场小麦价格涨幅为112%,大豆价格涨幅为国为75.1%,玉米价格涨幅为47.3%。商务部公布的“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1-11月农产品进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24.6,农产品出口同比价格指数(派氏)为105.9,这显示了国际粮价对国内市场的拉动作用。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import policy; comparative advantage; tariff; tariff quota;【中文摘要】我国是农业大国,入世后面临的国际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政策根据WTO农业协议的要求作了很大调整,随着贸易保护政策空间的缩小,可用的贸易保护也就成了日益稀缺的资源,因此研究进口贸易政策的保护效果,以此为今后政策的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提高边境保护的配置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定量识别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入世后农产品进口贸易政策的保护效应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探讨了开放条件下农产品进口贸易保护应该遵循的原则,根据一些专家的研究和我国国情,本文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保护比较合理的准则是有选择地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即大部分产品按照比较优势进行保护,但要关注敏感产品的进口。根据这一原则,本文利用大量详实而准确的数据,分析了入世三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实际变动状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进口贸易政策的保护效果:把关税税率与比较优势相对应,分析关税结构的合理性;依据关税有效保护理论分析了关税的名义保护率和有效保护率;对于关税配额政策从配额量和配额完成率两方面进行了检验,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目前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使进口贸易保护政策这一稀缺资源.【英文摘要】Agriculture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country. After the entrance of WTO, a great of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ld trade environment and the agricultural import policy has been adjusted according with WTO rule.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WTO, the analysis of import policy is getting more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distribution and give the reference to the reform of the future policy.This paper adopts analytical way combining theoretic analysis with positive study, combining qu.一、投资现状 农业是外商直接投资最早的行业之一。1980年前后,广东省光明农场的养猪、广西南宁的菠萝种植、海南澄迈的油棕种植以及天津滨海养虾等项目就已经开始了(卢迈、于保平、赵燕,1999)。20世纪80年代的10年间,农业外商投资项目不到2000个,协议金额仅有约10亿美元。“八五”期间,中国农业利用外资规模迅速扩大,共有外商投资项目7101个,外资协议金额47.98亿美元。“九五”期间,外商直接投资农业部门的协议金额数量略有增加。 从协议金额的相对比重看,在19832001年间,农业利用外资协议金额占全国外商投资协议金额比重最高的也只有4.4%,最低年份仅为0.9%。这与农业在中国GDP中所占的比重形成鲜明的反差,如1998年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为18.0%,而该年农业利用外资的协议金额所占比重只有2.3%。显然,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相比,农业利用外资的数量显得非常少。与其他行业相比,农业利用外资的协议金额仅排在10个行业的第5位。 其次,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第一产业所占的比例长期徘徊在2%左右(2000年为2.37%),这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约20%的比重差异明显。当然,这里有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国际上统计外商直接投资时,第一产业一般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农、林、牧、渔业,另一部分为采矿、采石、采油业,而中国统计时将采掘业计入第二产业。但即使作统计上的纠正,如2000年中国采掘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企业)数为162个,协议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为50640万美元,农、林、牧、渔业和采掘业协议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98954万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19%,仍远远低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第一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 由此可见,不管是和其他行业比较,还是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较,中国农业的外商直接投资都显得很小。 二、影响分析 不可否认,外商直接投资给中国农业确实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1.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遏制某些弱质农业产业部门的成长弱质产业,即具有潜在动态比较优势的产业,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效应大,但是近期内尚不具备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一个国家的弱质产业近期内尚无能力与外资竞争,若对外商在该产业的直接投资不加以限制,外商直接投资极可能在该产业形成垄断,一个国家的该产业也就没有成长机会了。 2.外商直接投资可能造成农产品品牌无形资产的流失品牌是跨国公司谋取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关键。跨国公司在一个国家的直接投资中往往凭借巨大资本、技术、品牌、渠道、市场等优势迫使一个国家的企业转让品牌,并全力塑造自己的品牌。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加快和加深,一些农产品的品牌已经成为名牌,外商直接投资也可能故伎重演,不得不防。 3.农业的失业问题有可能伴随着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而显现外商直接投资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外资引入农业后,一方面带来了资本存量的扩大,从而增加了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就业。另一方面,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一种投资会通过乘数效应创造新的投资机会,造就新的农业产业,从而创造就业岗位。 外商直接投资的消极影响虽然不小,但并不是不可避免的,通过加强引导是可以趋利避害的。在引入外资要取其大者,看到坏处更不能忽视好处: 1.有助于提高农业原有要素的边际生产率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梅勒认为,投入农业的资源(资本、劳动、土地、技术等要素)之间具有互补性。即如果只有一种生产要素投入增加,而其他互补的生产要素不增加,那么,前者的边际产出就呈递减之势,农业总产出的增加也就十分有限。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土地等要素较为丰富,资本却极为稀缺,若要提高农业原有要素的生产率并增加农业总产出,就应该大大增加资本的投入。 中国农业近年趋于停滞的突出因素是投资不足,无论是粮食供求矛盾的解决,还是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改造还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按照国务院和农业部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2001年中国农业资本实际需求量为17000亿元,但因受财力所限,不可能筹措如此巨额的资本用于农业投资。要解决这一问题,除了进一步动员国内资本资源用于农业之外,引进外资亦不失为一种选择。 由此可见,外资投入农业部门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其数量上的意义。外资投入农业部门的数量不算太大,对于农业发展可能不会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其重要意义在于,农业部门已经成为可以吸取农业以外部门的资金,可以吸收国外(包括境外)资金。只有吸收大量资金,农业才能进行产业化,才能实现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才能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外商直接投资有助于发挥农业的关联投资效应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农业几乎构成了其他一切部门的投入部门,它的前向联系较强而后向联系很弱。外资引入农业后,其投资同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投资一样具有乘数作用。这种乘数作用会通过前向联系传散到农村其他产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通过农业的扩张引致农村非农产业的投资增加,进而引起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投资增加,从而带动农业部门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 3.外商直接投资会带来技术的示范和扩散效应外资引入农业部门不仅可以获得直接收益,还可以通过示范和扩散使农业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从而间接地在长期内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增长。外国资本带给农业部门先进的农业机械、高效杀虫剂、高质量化肥等物质手段会很快向四周扩散,有关部门和农民会用较低的成本替代昂贵的研制和发明成本,降低了提高农业生产力的成本,保证了农业生产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实现农业部门的长期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和专利知识引入,也会产生这种效应。外资的这种效应是其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又一表现形式。 此外,利用外资使沿海一些地方的农业逐步走上了贸工农一体化发展的道路。农业引资促进了现代生产体系的建立,培育了一批农业生产基地,带动了外向型农业发展,使农产品出口由量多值低的初级产品向着出口高附加值的制成品转变。还有利于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综合开发农业资源,促进农林牧渔各业的持久、稳定和协调发展,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技术含量,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引资加快了农业适应市场的步伐,促使农业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培养了一批创汇农业,使许多农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如果你认为本网转载的内容涉及侵权,请作品的作者尽快与我们联系。电话信息中心。 外商直接投资(FDI)-年度 更多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年度项目数(个)合同投资金额(亿美元)直接投资金额(亿美元)200923,435.00-918.04200827,514.00-952.53200737,871.00-783.39200641,473.001,982.16670.76200544,001.001,925.93638.05200443,664.001,565.88640.72200341,081.001,169.01561.40农业总产值 返回年度农林牧渔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亿元)指数(上年100)总产值(亿元)指数(上年100)总产值(亿元)指数(上年100)总产值(亿元)指数(上年100)总产值(亿元)指数(上年100)200960,361.01104.6030,611.07103.822,359.41107.1519,468.36105.805,626.44105.79200858,002.20105.7028,044.20104.802,152.90108.1020,583.60106.805,203.40106.00200748,893.00103.8624,658.10103.981,861.64106.9016,124.90102.284,457.52104.83200640,810.83105.4221,522.28105.391,610.81105.5812,083.86105.003,970.52105.99200539,450.89105.6619,613.37104.151,425.54103.1913,310.78107.844,016.12106.55200436,238.99107.4518,138.36108.501,327.12102.0012,173.80107.193,605.60106.05200329,691.80103.9014,870.10100.501,239.90106.909,538.80107.303,137.60105.30200227,390.80104.9014,931.50103.901,033.50107.108,454.60106.002,971.10106.10200126,179.60104.2014,462.80103.60938.8099.307,963.10106.302,815.00103.90200024,915.80103.6013,873.60101.40936.50105.407,393.10106.302,712.60106.50199924,519.10104.7014,106.20104.30886.30103.206,997.60104.602,529.00107.20199824,541.90106.0014,241.90104.90851.30102.907,025.80107.402,422.90108.80199723,788.40106.7013,852.50104.50817.80103.306,835.40110.102,282.70111.50199622,353.70109.4013,539.80107.80778.00105.706,015.50111.402,020.40114.00199520,340.90110.9011,884.60107.90709.90105.006,045.00114.801,701.30119.40199415,750.50108.609,169.20103.20611.10108.904,672.00116.701,298.20120.00199310,995.50107.806,605.10105.20494.00108.003,014.40110.80882.00118.4019929,084.70106.405,588.00104.20422.60107.702,460.50108.80613.50115.3019918,157.00103.705,146.40100.90367.90108.002,159.20108.80483.50107.6019907,662.10107.604,954.30108.00330.30103.101,967.00107.00410.60110.00月份当月(亿美元)同比增长环比增长累计(亿美元)同比增长2011年02月份7832.20 %-22.23 %178.2327.09 %2011年01月份100.323.40 %-28.53 %100.323.40 %2010年12月份140.3315.98 %44.61 %1057.417.45 %2010年11月份97.0438.17 %26.63 %917.0717.73 %2010年10月份76.637.86 %-8.60 %820.0315.71 %2010年09月份83.846.14 %10.29 %743.416.60 %2010年08月份76.021.38 %9.79 %659.5618.06 %2010年07月份69.2429.20 %-44.65 %583.5420.65 %2010年06月份125.139.60 %53.84 %514.3919.60 %2010年05月份81.3227.48 %10.70 %389.2114.31 %2010年04月份73.4624.70 %-22.00 %307.8911.28 %2010年03月份94.1812.08 %59.76 %234.437.65 %2010年02月份58.951.06 %-27.48 %140.244.86 %2010年01月份81.297.79 %-32.82 %81.297.79 %2009年12月份121103.00 %72.29 %900.3-2.60 %2009年11月份70.2331.91 %-1.08 %778.9-8.90 %2009年10月份715.70 %-10.12 %708.67-12.60 %2009年09月份78.9918.90 %5.33 %637.67-14.30 %2009年08月份74.997.00 %39.91 %558.68-17.50 %2009年07月份53.6-35.70 %-40.19 %483.69-20.30 %2009年06月份89.61-6.76 %40.48 %430.09-17.90 %2009年05月份63.79-17.80 %8.30 %340.48-20.40 %2009年04月份58.9-22.50 %-29.91 %276.7-21.00 %2009年03月份84.03-9.50 %44.06 %217.77-20.56 %2009年02月份58.33-18.51 %-22.65 %133.74-26.23 %2009年01月份75.41-32.67 %26.15 %75.41-32.67 %2008年12月份59.78-5.73 %12.33 %923.9523.58 %2008年11月份53.22-36.52 %0.00 %864.1826.29 %2008年10月份53.220.00 %-19.87 %810.9635.06 %2008年09月份66.4221.60 %-5.22 %743.7439.85 %2008年08月份70.0820.38 %-15.93 %677.3241.60 %2008年07月份83.3632.50 %-21.43 %607.2444.54 %2008年06月份106.10.00 %36.71 %523.8845.55 %2008年05月份77.6137.94 %2.08 %427.7854.97 %2008年04月份76.030.00 %-18.12 %350.1759.32 %2008年03月份92.8639.60 %34.02 %274.1561.26 %2008年02月份69.2938.31 %-38.13 %181.28浅谈临沂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大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之间还停留在以产品买卖关系为基础的较低层次的产销合作上,没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企业返利于农户的很少。“订单农业”由于受市场行情变化和企业、农户信用程度的限制,很不规范,产、加、销脱节现象仍然比较突出。 2.运作机制不完善。多数合作经济组织只是初级联合,极不稳定。由于受追逐各自利益最大化影响,各方只顾眼前利益,发挥不了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章程不健全,农户和合作社的责权利关系不够清晰,组织化程度不高,发展规模小,辐射带动面小,经济实力弱,结合层次低,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不强,内部运行机制不够规范。 3.龙头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从龙头企业加工产品来看,多是附加值低的粗加工产品,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制品少,知名品牌更少。从龙头企业的规模看,大多数农业龙头企业存在资金不足、规模不够大、机制不完善、科技含量低等问题。 4.基地建设滞后。产业规模小而分散,很难形成种、养大户,客观上制约了产业化发展,不利于规模的形成和基地的发展。产业化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发展还不平衡,部分乡镇尚未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基地。 5.优惠政策落实难。一些政策操作性不强,对政策的实施对象和主体不够明确。一些政策由于涉及部门利益,落实起来比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