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构建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_第1页
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构建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_第2页
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构建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_第3页
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构建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_第4页
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构建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教育新课改对构建家庭教育观的影响与实践研究”第二阶段研究总结报告新世纪的家庭教育应注重为孩子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教会孩子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使孩子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发现,由于越来越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许多年轻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愈加强烈,他们不惜花费大量财力和精力。特别是到中学阶段更是如此。迫切希望学生能考上一所重点中学,直至考上一个好大学,然而却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这又以思想教育的削弱最为突出。这种只注重“一半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问题:没有责任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不会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缺乏与别人交往的技巧,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不懂得与他人分享;对别人缺乏同情心;任性;胆小、退缩、缺乏自信心等等。主要表现有:自私、虚荣、嫉妒心强、迷恋网络、出走、心理封闭、迷恋武侠或言情小说、早恋、逆反心理严重、自卑等等。针对这些情况开展了家庭教育第二阶段研究。 一、第二阶段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家庭教育是我们生活中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现代家庭与家庭教育,随着现代社会变迁,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家庭德育又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德育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从社会性来看,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以婚姻为基础和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社会最微小的细胞。家庭,既是个人最早接触的社会化单位,也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石。作为小学生不久的将来他们将走向社会,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个人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高低将决定我们这个社会的价值取向、社会的发展进步。 从现实来看,对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身心发育会发生较大变化,思想处于转型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的重要时期。家庭教育对他们的成长将起到重要作用,且这种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因此,很有必要对家庭教育进行研究,特别是德育方面的研究,从而给学校教育以启发和辅助,互相帮助,相互协调,共同培养他们成人成材。 二、 研究方案: 调查学生:作为小学生,他们是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的,他们也认识到需要老师和家长给予指导。因此,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学生都是受教育的主体。家长或者是教育工作者,都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心理状况,了解他们需求。了解他们需要指导的方面,这样才能使教育有的放矢。 指导家长:通过对家长的知道,使家长了解在对学生的教育时的方法和措施;了解他们成功的教育方法和存在的问题,增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性。调查方式:个别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 查阅资料:通过资料的查阅,了解目前家庭教育研究的前沿领域,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指导我们的研究。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二阶段主要是研究家庭教育的规律;原则;内容;方法。小学生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信息反馈与阶段小结: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加以补充和完善。 总结报告:在经过前面的过程后,对研究的成果形成总结报告。 三、第二阶段研究的成果: (一)家庭德育的策略: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他有着自身的规律、原则、内容和方法。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规律。 小学生是未成人的人。小学生的问题,大多数也是小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主要还得由作为家长的成人来帮助解决。家长的职责,就是解决中学生中出现的一个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解决中学生的问题呢?为此,做家长的常常急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殊不知,寻求方法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解决小学生的问题,也应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规律。 发现问题。对小学生的问题,同样要及时发现,若不及时发现,小问题可能会变成大问题,小错会酿成大错。对小学生第一次流露出不良思想,第一次对异性好奇,第一次进游戏房,第一次对家长流露反感做家长的如能敏锐地察觉到每一个“第一次”,后面的事情也许就好办多了。因为,纠正不良行为和培养良好习惯一样,“第一次”是关键。 分析问题。分析小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产生在小学生身上的问题,原因大多不是单一的。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小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 解决问题。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小学生家庭德育的内容 (二)家庭教育的内容 人们常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个家庭,就像有机体上的一个个的小细胞。把家庭比作社会的细胞,有两层主要含义。一是强调没有家庭就没有社会。因为任何有机体,如果没有组成它们的细胞,那么这个有机体就无生命可言了。所以,家庭虽然只是组成社会的最小的组织,但家庭却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组织。由于家庭的社会功能决定了家庭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德的形成、个性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家庭教育的内容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规范教育。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的体现。小学生行为规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内容之一。 2个性品质教育。家庭教育更注重个性化。新世纪家庭教育以道德为核心,重在培养人的创造性,同时,更加关注小学生个性化的培养,强调生存交往能力是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小学生也要学会生存、共处和做人能力,其中,以培养做人能力为核心。 3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内涵为“指向人的德性培养的教育”。从传统来看,主要包括传统美德教育和伦理道德教育。而新世纪的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比,在体系、内容上都应有所突破,培养健康心理,提倡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成为题中要义。4、心理及生理健康教育。(三) 家庭教育的原则 1.处理好教育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原则。小学生的身心以及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虽还未完全成熟,但有了一定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因此,应该明确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而家长是教育的客体。家庭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家长起主导作用,引导和帮助小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充分发挥他们内在的动力,进一步完善人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完成德育赋予家长的任务。 2.处理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一致性原则。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我们的孩子能否在明天的较量中取胜,取决于今天的教育。社会在发展进步,教育也在发展,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观念都在发生变革,三者在小学生教育过程中的关系也在调整。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家庭作为孩子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又该如何与学校协调一致呢? 教育是培养人的。但有家长在培养方向及怎样培养上存在着一些误区。首先是教育观念上的误区:一些家长也以为作业做得越多,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越好,结果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其次是成才观念上的误区:将分数作为惟一的尺子衡量孩子的学业,把考上大学当作成才的惟一出路。一直以来,人们认为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是教育孩子的主体,而家庭只是起“配合”学校教好孩子的作用。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不太懂得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认知规律,不注重教育方法的科学性,有的还不理解学校所采用的教育手段的意义,只是一味盲目地“望子成龙”。有的家长甚至连自身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常常把孩子往学校一扔了事,学校有什么“吩咐”就照做,认为这样就算当好了家长。事实上,教好孩子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事。家长应该认识到,家长也是教育的主体,这在德育方面更为突出。因此家庭教育要与学校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3.把握家庭教育适度原则。凡事都有一个度。所谓度,就是界限,就是限度,就是俗话所说的分寸。做每一件事,都必须遵循这件事情的规律。遵循了规律,做得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会成功;不遵循规律,无论做得过头还是不到位,不是画蛇添足就是吃力不讨好,都是好心办坏事,都不会如愿,只会适得其反。家庭德育这件事同样如此。为人父母者也应认真严格地把握住家庭德育的度。怎样才能把握家庭教育的度呢?有几点必须注意。 教育目标不宜过高。目标是做一件事预期达到的标准。家长对学生教育的目标定得过高,学生做不到,家长在指导时恐怕也难胜任。目标过高,必然强人所难,强人所难必然产生逼迫与逆反的矛盾冲突,学生被逼肯定不高兴,家长也会把自己逼得焦躁不安,甚至发狂,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了!对学生的适度期望是必要的。能挑千斤担不挑九百九,同样,揠苗助长也不会丰收。适度的家庭教育目标,一定是孩子跳一跳可以够得到的,也一定是家长自身的条件能胜任的。 家长还应注意教养态度不宜过分,过严过溺都会有弊病;教育方法不宜过旧,一味地命令、灌输不利于亲子之间(教学之间)的沟通融洽,也不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4.坚持实效性原则。教育要讲究实效,家庭教育也是如此。一味的说教,空洞的理论是难以有实效的。现在的中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快,比较注重实际效果,所以,家庭教育既要有大道理,又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能让学生有实际感受,这样效果会好些。 5.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德育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有着不以人们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只有按照有关的规律办事,取得实效才有可能。家庭德育有哪些“序”可以遵循呢?一是针对性,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不致对牛弹琴,隔靴搔痒。二是适切性,不要生搬硬套,枯燥说教。三是层次性。中学生也有年龄高低,根据认识能力的强弱,家庭德育内容有各不相同的侧面,因而家庭德育在各个时期要有不同的层次,切忌一刀切。四是持续性。人的认识总是由渐变到突变,呈螺旋形上升的走向,有时甚至会出现反复,企望毕其功于一役,想起来就进行,或时断时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零敲碎打,东一榔头西一棒,都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形象性、多样性、随机性等等,也都是家庭教育所应当注意的“序”。 (四)家庭教育的方法 1. 家庭环境熏陶法。家庭是社会的天然细胞,家庭环境是中学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生活的家庭对他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心理上、思想上的或是在直接的学习上,家庭的环境对他们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效应。作为家长应该营造一个良好家庭育人环境,要求学生做到的家长更应该带头做到;家庭成员处于平等地位,家庭的重大决策也让学生参与。这样就会产生一个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若对自己、对学生有两套不同的行为标准:晚上回家,学生必须做功课,而自己则以看电视、打麻将为主;孩子绝不可以撒谎、骂人,而自己则可以天马行空、出口成“脏”。或是独断专行,学生在家庭仅处于服从,等待。然而,影响学生的不仅仅是父母直接对学生的谆谆教导,更重要的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和自然流露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通常,我们刻意地、有意识地要求、培养孩子的种种努力,会被自己不经意间的自我放纵而轻易抹去。因而,这样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人生态度所产生间接的积极影响,是极其深刻而久远的。 2言传(教)与身教法。在家庭教育中,言传(言教)就是通过语言对子女进行教育。它是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言传(教)有很多具体的形式,如:聊天或谈心、说服孩子做某事、口头布置任务、同孩子通信、留言、立家规等。身教,就是家长为子女做出榜样和示范来教育孩子、带动孩子的教育方法。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做到,并用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引导孩子。 3聆听与沟通法。言传(言教)时,有时会出现这种情况: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比学生了解的更多的事实,知道更多的道理,为了学生好嘛,理应说得多一些,家里变成了家长的“一言堂”,不管学生的感觉和想法。但当学生出现了问题时,则手足无措,老是问学生“你怎么啦?”“为什么不舒服?”等问题。结果呢,家长抱怨学生不听话,学生埋怨家长不理解自己。 问题出在家长没有掌握聆听与沟通的技巧。 积极聆听,所谓积极聆听,是由家长主动地反馈自己所听到的信息,让学生明白不仅家长听到了,而且真正理解了学生的谈话内容,所表达的真正意思。当学生向家长诉说自己遇到的困难或挫折时,家长要积极地聆听,弄清学生的真实想法,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并以此为契机,与学生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真正朋友。 4. 鼓励(表扬)与惩罚(引导)法。小学生也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是对小学生进行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因此,重视和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的方法和前提。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家庭教育中应该坚持鼓励、正面教育为主,批评与惩罚为辅。坚持以鼓励、正面教育为主,就是要充分肯定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和进步,特别是在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方面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时,哪怕一点点,都应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正面引导,就是引导他们用积极向上的一面去克服其消极面,减少缺点和错误。对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要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表扬和鼓励。惩罚引导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这种方法不可滥用。它主要是当学生出现不良言行时运用。但这种方法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而是要把批评惩罚和教育引导相结合。同时,适度的惩罚也让学生明白失误的代价,这更能磨炼学生,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