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知识体系及经典例题(1-6课).doc_第1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知识体系及经典例题(1-6课).doc_第2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知识体系及经典例题(1-6课).doc_第3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知识体系及经典例题(1-6课).doc_第4页
《生活与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知识体系及经典例题(1-6课).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活与哲学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唯物论与认识论部分)一、知识体系:唯物论部分: 1、自然界是物质的 物质的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1)世界统一于物质 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 物质的运动又是有规律的。 起源: 能动的认识世界(2)意识的本质 生理基础: (3)意识的能动作用 内容: 能动的改造世界认识论部分 定义: 真理的定义、最基本属性: (1)实践 特征: (2)真理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追求真理是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二、唯物论部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要求:人们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要以承认自然的客观性为前提,尊重自然规律,保护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人类社会社会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即: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都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二)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C、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方法论要求: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夸大意识功能的唯意志论。主观主义表现为经验主义、教条主义。、运用举例: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各地发展经济也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为什么要“以德治国”(诚信);为什么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要求: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方法论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实际条件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举例:经济发展中要自觉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价值规律等;我国入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神舟五号”;探月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基因工程;天气预报;人工降雨等。5、 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6、 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和暂时的,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三、认识论部分(一)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及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认识和谬误对人们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方法论要求:(1)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2)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正确对待错误。(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割裂的,它们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辨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和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部分。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方法论基础。四、例题:1、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事业,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和长远发展。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决策。从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答: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要求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着指导作用,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有助于我国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2、“世界给我l6天,我给世界5000年”2008年奥运会的熊熊圣火在北京燃烧l6天,北京将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5000年的灿烂文化,为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精神增添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内涵。请运用辩证唯物论,说明如何通过北京奥运会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答:(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立足国情,了解奥运、了解文化、了解历史。(2)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方面,在展现内容上,对传统文化要进行选择,挖掘传统文化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展现方式上,大胆创意、精心策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展示方案,并以此为指导,周密组织,科学实施。3、材料一:由于几十年来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87亿吨地表水随之流失,湿地面积由上世纪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材料二2008年9月26日,中国航天员顺利实现太空行走。此外,在2009年至2012年,我国还将发射目标飞行器,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为未来建立永久太空站打下基础。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答:(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材料一中由于大规模开发北大荒,致使黑龙江平原生态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材料二中神七发射并实行太空行走以及实现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都体现了这一点。4、材料一:随着地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全球气候变暖、飓风频频登陆、非洲洪水泛滥、美国南方龙卷风肆虐。人类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二:2008年春运高峰期间,冰雪给中国南方带来巨大灾难:交通中断,部分地区断水断电,严重影响国计民生。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救灾第一线,制定周密的计划;全国军民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生产自救,重建家园,万众一心,取得抗灾救灾重大胜利。结合材料l、材料2说明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答:从材料1可见,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频发与人类没有从根本上尊重客观规律有关。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人类如果违背了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地球生态环境恶化就是客观规律对人类的惩罚。材料2说明,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中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拯救计划,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生产自救,重建家园,最终取得了抗灾救灾的重大胜利。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革命的热情和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5、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党一直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再次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环境问题的正视,更是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这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的。体现了实践是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