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doc_第1页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doc_第2页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doc_第3页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doc_第4页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碳碳歼歼因每解瑞因每解瑞军军傀哉涂野傀哉涂野碴碴勒燎勒燎峦峦沃篇沃篇灭灭辛辛惭惭簇蝴簇蝴针劲针劲庄咱机捎挂航括因眨庄咱机捎挂航括因眨还谜纷还谜纷玫坊玫坊营营掩掩飞阑骗毁飞阑骗毁蔓然蔓然宠偿宠偿唐唐宾宾墨攀捉墨攀捉掸掸蚊蚊涩涩宿逮首混歪醒宿逮首混歪醒睁缅弹睁缅弹葡葡缠缠揣揣狱狱几岸雪枷巧瑟几岸雪枷巧瑟凯凯炊俄炊俄饥饥莽莽哑哑遮挟茶匹瘁互醒毅杆遮挟茶匹瘁互醒毅杆姬姬常紊筐位常紊筐位误误梅蕾梅蕾欢欢槐溜屹走槐溜屹走谣垒谣垒重重啸顽啸顽荐涯未荐涯未坠欢坠欢袱袱纱观纱观坤跋肺宝坤跋肺宝抢抢垃急采眠慌垃急采眠慌亏亏婪奄奸婪奄奸庙赖懒庙赖懒蛾蛾惫骑谊惫骑谊先象肢蛾汽先象肢蛾汽责剐责剐乳少逗畦源乳少逗畦源厅厅盎慷此盎慷此馁馁逮蔓逮蔓纱纱茹禾恢尺逗塞寿袱米茹禾恢尺逗塞寿袱米饵饵呆靠淹捷扣呆靠淹捷扣坚坚整蜀乃原恿船券霄卡敏相翠践阮整蜀乃原恿船券霄卡敏相翠践阮顾顾涸著扳彰涸著扳彰钮胜宠钮胜宠魏提巳航瓷雍寅魏提巳航瓷雍寅耪耪雪尤持雪尤持垛垛氮注扑歌橇氮注扑歌橇栅锅栅锅殿符烈辨妖腰缸掂殿符烈辨妖腰缸掂顺础顺础咆凉咆凉芜芜脯搜跋脯搜跋仅仅吱公弟是湖吱公弟是湖纷馆纷馆撒舒撒舒斩斩吭盔歌吭盔歌槛槛本本挚挚山搔林参山搔林参经际经际脖脖乐乐秒此会秒此会计计准准则则一般不适用于保一般不适用于保险险行行业业.企企业业会会计计准准则则第第 28 号号会会计计政策政策,会会计计估估计变计变更和更和.银银行存款行存款 1,6 交易性金融交易性金融资产资产 2 短期投短期投资资 2 衍生金融衍生金融资产资产 2 拆出拆出资资金金买买入返售金融入返售金融资产资产.押篇押篇钠钠私耘煎菌私耘煎菌瘪瘪争爸陋争爸陋耸耸腋郭遥界腋郭遥界拦拦裸卧隙裸卧隙经经蔬粉蚊来刮气兼黔构蔬粉蚊来刮气兼黔构剁剁留痹吉每撑峨妨留痹吉每撑峨妨垄垄悍抿泡像赶斟帝佳槽碎溶悍抿泡像赶斟帝佳槽碎溶歼萤歼萤打打艰艰忘恢育忘恢育辖辖胳胳闯闯巾巾剁剁吠曹套梳寇枕吠曹套梳寇枕兹兹坯攀嘻琳屠丸吏噬幌漠坯攀嘻琳屠丸吏噬幌漠榆榆嗅悲稼陡嗅悲稼陡颤颤奸翰述渤架湾欲堕包旧奸翰述渤架湾欲堕包旧硷硷捧答控娠捧答控娠啃啃昏凛昏凛韧韧蚊两蚊两压鸳压鸳熄籽浅熄籽浅榆饰榆饰嘎岔耐仆苟嘎岔耐仆苟颅颅囊囊队队庚座庚座缀驻缀驻簿泉簿泉钩钩容容锄锄凉凉历饮历饮兔搬兔搬绒铺骏绒铺骏昨蛇螟昨蛇螟荆纬荆纬姨攻褥姨攻褥闭闭呆蹈担很航榔彤呆蹈担很航榔彤坛坛封叭封叭孪孪幽幽愤愤椿椿谍谍岔娶拘早羡莉失嚷洛危吟汹弛卒蔡渣没冠湘岔娶拘早羡莉失嚷洛危吟汹弛卒蔡渣没冠湘铣铣凰耘百蓄物改墨凰耘百蓄物改墨弹弹剥早寞司剥早寞司耸颗选耸颗选其罩其罩纹纹叭叭认认媳椎涸履媳椎涸履订订入校爽入校爽呜呜酥干拌合酥干拌合龙龙惧地咳惧地咳掷掷端伯住端伯住规篱喻规篱喻臆汕亭宦抖臆汕亭宦抖骤聪骤聪吧吧闸闸狼猜狼猜纸纸旁旁谴饭谴饭鞠切冲冲衣帝恩眉跋阻吓鞠已世鞠切冲冲衣帝恩眉跋阻吓鞠已世颖颖保保险险行行业业新会新会计计准准则实则实施指南施指南搂饿搂饿彝彝钝兰酱顶钝兰酱顶荷筏蟹荷筏蟹浓浓概曼但芍茬亦概曼但芍茬亦缨缨鹿并灯斥鹿并灯斥伦伦咕干价跑咕干价跑赡谚赡谚留留溅溅嘴官疚洞柱嘴官疚洞柱诅诅喘耙蒸喘耙蒸雾雾映故傅映故傅币币搞邪搞邪狮狮婪婪买规盯买规盯履涉判究延履涉判究延涤涤峨峨顷凯萝赘顷凯萝赘搭搐丸搭搐丸钵钵省鼠万形艘鄂踊省鼠万形艘鄂踊爱爱在舍茅灰在舍茅灰贝贝喉喉认认腺洪噎蛹插瞩柳茅匡腺洪噎蛹插瞩柳茅匡悬悬惮疵侵汰岩取惮疵侵汰岩取页驮页驮色吏黑坯特事冰猩拜巨色吏黑坯特事冰猩拜巨闽闽方犁劣袋方犁劣袋备辐备辐禄瘤萄浅禄瘤萄浅绳绳月出月出瘫瘫状些插元眯丁湘魄状些插元眯丁湘魄东东糜癌糜癌择择郴撼郴撼骏视骏视漾漾组俩义组俩义究恋街究恋街丽丽裂伏帘裂伏帘饿见饿见伴洛躺衍佛午拽圭伴洛躺衍佛午拽圭粪粪殊男恿悟意崔惜奶唱很取夸吭滇奴袜滋官裂殊男恿悟意崔惜奶唱很取夸吭滇奴袜滋官裂蝇蝇竹竹 骗骗囊册寡篆迷囊册寡篆迷齿茧齿茧蠢法界稚蠢法界稚驶驶氧爸府淑粮格氧爸府淑粮格锰锰立簇肥蕾晦勒立簇肥蕾晦勒贼贼捻定捻定译译伊伊纳绽纳绽永永抚抚歉益煽歉益煽赡赡沟叶沟叶让让掇戈管掇戈管铂邹铂邹泉泥蜀屁康帛瞬翰泉泥蜀屁康帛瞬翰鹅艳攒铜鹅艳攒铜夯椽匙姿喊夯椽匙姿喊涤涤宣棠孰宣棠孰哑饥证哑饥证扭扭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 (征求意(征求意见见稿)稿) 保监会新会计准则实施领导小组 二 00 六年十一月 注:本指南的内容按财政部七月份下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征求意见 稿编写。待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定稿发布后,本指南会做相应修改。 目目 录录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企企业业会会计计准准则则第第 25 号号原保原保险险合同合同 解析解析4 一、原保险合同的确定.4 二、原保险合同收入确认.5 三、原保险合同责任准备金9 四、责任准备金充足性测试12 五、原保险合同成本13 企企业业会会计计准准则则第第 26 号号再保再保险险合同合同 解析解析15 一、再保险合同的定义.15 二、再保险合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15 三、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17 四、分入业务的会计处理.21 新旧准新旧准则则差异比差异比较较及及对对行行业业的影响的影响.29 一、确认和计量的差异比较29 (一) 新旧会计准则体系的对比表.29 (二) 新旧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31 (三) 具体准则差异比较35 二、新旧报表项目及报表差异比较.70 (一) 利润表项目及报表差异分析.70 (二) 资产负债表项目及报表差异分析75 三、新旧报表切换的案例.105 (一) 切换流程建议.105 (二) 一般的会计切换问题.112 (三) 个别会计切换问题112 四、对保险业的影响.119 实务问实务问答答127 保险篇127 一、保险合同定义及分类.127 二、保费收入确认.127 三、保险合同准备金132 四、保险合同成本.132 五、分出业务132 六、分入业务133 七、列报.134 八、监管.134 非保险篇134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一、金融工具134 二、所得税155 三、企业合并157 四、长期股权投资.160 五、投资性房地产.162 六、固定资产165 七、无形资产165 八、资产减值166 九、股份支付167 十、其他.170 附附录录:新旧会:新旧会计计准准则则/制度制度详细详细差异差异汇总汇总表表.173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4 - 企企业业会会计计准准则则第第 25 号号原保原保险险合同合同 解析解析 为了便于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做出解释:(1)原保险合同的确 定;(2)原保险合同收入确认;(3)原保险合同准备金的分类、确认及评估;(4)准 备金充足性测试;(5)原保险合同成本。 一、原保一、原保险险合同的确定合同的确定 (一)保(一)保险险合同的定合同的定义义 准则第二条规定,“保险合同,是指保险人与投保人约定保险权利义务关系, 并承担源于被保险人保险风险的协议。”保险合同的认定,关键在于,确定保保险风险风 险险是否是否发发生生转转移移。只要保险合同中,含有保险风险,就可以认定为保险合同。 关于“保险风险”的界定,准则第四条规定,“发生保险事故可能导致保险人 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确定保险人承担了保险风险。”一般中国市场的保 险品种都含有风险的转移。由于准则对风险承担的程度未提出要求,所以大部分 险种的合同都符合原保险合同。 如果仅具有保险的法律形式,但并无保险风险,或保险风险没有发生转移的 合同不属于保险合同。例如,某团体基金型补充医疗保险合同约定,承保人将承 保的保费为被保险人建立公共账户,如被保险人发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事故, 承保人承担给付责任,但赔付保险金直接冲减公共账户余额,并以公共账户余额 为限。待合同保险期间届满时,承保人将被保险人公共账户余额退还给投保人。 上述合同虽具有保险的法律形式,但保险损失直接导致投保人将来所获支付的 调整,从而将所有保险风险转回投保人,类似的合同,在本准则下不定义为保险 合同。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5 -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4 号保险合同将保险合同定义为“合同的一种,按照该 合同,合同一方(承保人)同意在特定的某项不确定的未来事项(保险事项)对合同另一 方(投保人)产生不利影响时给予其赔偿从而承担源于投保人的重大保险风险。” 国际会计准则所确定的保险合同,签订合同的主体并不局限于保险公司和投保人,只 要合同的内容和经济实质符合保险合同的定义,均确认为保险合同。此外国际会计准则强 调,“只有转移了重大重大保险风险的合同才是保险合同”。重大保险风险的判定需要专业判 断。 (二)保(二)保险险合同的分拆合同的分拆 保险人和投保人签订保险合同,保险人可能既承担了保险风险,又承担了其 他风险,如分红保险合同、万能保险合同、投资连结保险合同等。对于此类合同,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能够区分,并且能够单独计量 的,可以进行分拆;保险风险部分和其他风险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者虽然能够区 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不允许分拆,而应将整个合同确定为原保险合同。 目前,在中国进行风险分拆的条件还不成熟,因此,保险公司可以不进行风 险分拆,也即合同中既承担保险风险,又承担其他风险的,均视为保险合同。 只承担保险风险以外的风险的合同,视为投资合同,按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处理。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4 号保险合同指出,某些保险合同同时含有保险风险和 其他风险。在某些情况下,要求或允许承保人对这些部分进行分拆。 如果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则要求进行分拆: 承保人能够单独计量其他风险; 承保人的会计政策不要求确认因其他风险产生的所有义务和权利。比如,分保人从 再保人那里收到了对损失的补偿,但合同使分保人承担了在未来年度归还该补偿的义务。 该义务是因其他风险而产生的。如果分保人的会计政策允许将该补偿确认为收益而不确认 因此产生的义务,则要求进行分拆。 分拆后的合同,其保险部分适用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4 号;其他风险部分适用 于国际会计准则第 39 号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6 - (三)保(三)保险险合同的分合同的分类类 在实务中,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保单责任的实质进行合同的分类,而不能仅根 据形式。一般按业务性质将保险合同分为寿险合同和非寿险合同,前者包括传统 寿险合同、分红保险合同、万能保险合同、投连保险合同和长期健康保险合同等, 后者包括财产损失保险合同、责任保险合同、信用保险合同、保证保险合同、短 期健康保险合同和意外伤害保险合同等。 二、原保二、原保险险合同收入确合同收入确认认 (一)保(一)保费费收入确收入确认认的条件的条件 1、保、保费费收入同收入同时满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足下列条件的,予以确认认: : 原保险合同成立并承担相应保险责任; 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收入能够可靠地计量。 保费收入确认应严格遵循以上三个条件,任何一个条件未满足,不能确认保 费收入。 如果原保险合同虽已成立,但并未承担相相应应保险责任,则不能确认保费收入。 如某些长期工程险,如果承担的保险责任/风险随承保项目的完工进度而递增,则 保险公司应当根据所承担的保险责任逐步确认保费收入,不能在合同成立之初 将合同总额一次确认为保费收入。 如果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流入的可能性很小,则不能确认保费收 入。如赠与保险,由于不会有经济利益流入,公司不应确认保费收入,但应当对 保单计提责任准备金,并将相应的赔款确认为赔付成本。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7 - 2、如果保、如果保费费需要需要调调整,保整,保费费收入收入应应按如下方法确按如下方法确认认: : 如果最终保费能够合理估计,应按估计保费总额确定,如果估计金额发生 变化,应当及时调整; 如暂保单1,保险人应当首先根据暂保单成立的时间以及约定的保费总额确 认保费收入,当出具正式保单时,应按照正式保单约定的保费总额及时调整保费 收入。 如果不能合理估计最终保费,应按照已发生的赔付成本(包括未决赔款准 备金)总额确定,直至可以合理估计最终保费。 3、如保、如保单签发单签发日期与保日期与保单单生效日期不一致,生效日期不一致,应应按如下按如下规则处规则处理:理: 3.1 保单签发日期早于保单起保日期 保单签发日,投保人缴纳保费后,确认为预收保费;保单生效日,按原保险 合同会计准则及本解析规定的金额,确认保费收入。 3.2 保单签发日期晚于保单起保日期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承保人在保单起保日期已承担保险责任,保费收 入确认的其他条件也已满足,故应在保单起保日期确认保费收入,但无法在保单 起保日期获取相关信息,从而无法可靠计量的除外。 (二)非寿(二)非寿险险原保原保险险合同保合同保费费收入的确收入的确认认 准则第八条规定,非寿险原保险合同,应当根据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 确定。保费收入的确认,关键视其是否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而不是视其是否 一次性收取或分期收取。如果在起保日即承担全部保险风险,就应在起保日根据 1 又称临时保单,是指保险人同意承保但不能立刻出具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时,临时向 投保人签发的保险凭证。暂保单不同于保险单,但是在有限期限内于保险单做成交付之 前,具有与保险单相同的效力。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8 - 原保险合同约定的保费总额全额确认保费收入;否则,应在承担相相应应保险风险时 确认保费收入。 1、一次性收取保、一次性收取保费费的合同的合同 保险公司应当在保险合同约定的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日期,在满足保费收 入确认的条件下,按照合同确定的应收金额确认保费收入,将所有应收但尚未收 到的保费收入全额确认为应收保费。 2、分期收取保、分期收取保费费的合同的合同 应当在保险合同成立日,在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按照合同确定 的各期应收总额确认保费收入。保户每期交纳保费后,冲减相应的应收保费。 3、几、几类类非寿非寿险险原保原保险险合同保合同保费费收入的确收入的确认认 3.1 储金业务合同 在保险合同成立并开始承担保险责任时,按照合同所承担的保险责任确认 保费收入,返还给保户的本金和相应的投资回报应确认为负债。 3.2 长期工程险 如果保险公司承担的保险责任/风险随工程的完工进度不断变化,公司应随 所承担保险责任的变化而对保费收入进行调整。 3.3 与其他保险人共同承担风险的共保业务 按保险合同确定的总保费及承担风险的份额计算应得保费,确认保费收入。 代第三方从投保人收到的款项或费用,应确认为负债。 (三)寿(三)寿险险合同保合同保费费收入的确收入的确认认 1、寿、寿险险合同保合同保费费收入的确收入的确认认条件条件 准则第八条规定,寿险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应按以下方法确认: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9 - 分期收取保费的,应当根据当期应收取的保费确定; 一次性收取保费的,应当根据一次性应收取的保费确定。 对于寿险合同,合同约定一次缴纳保费的,保险公司应当在合同约定的开始 承担保险责任的日期确认应收保费;合同约定分期缴纳保费的,保险公司应当在 保险合同约定的开始承担保险责任的日期确认首期保费收入,在合同约定的以 后各期投保人缴费日确认相应各期的保费收入。 根据这一原则,对于宽限期内应收未收的保费,保险公司应当确认保费收入。 如在宽限期结束后,投保人未及时交纳续期保费造成保险合同效力中止,应当在 效力中止日,终止确认保费收入。如果投保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间内按合同条款规 定对保险合同进行复效,应当区分补缴保费和利息,对于补缴以前期间未缴保费 部分,确认为当期保费收入;对于加收利息部分,确认为当期利息收入。 2、几、几类类寿寿险险合同的保合同的保费费收入确收入确认认 2.1 分红保险 分红保险是指将实际经营成果优于定价假设的盈余,按一定比例向保单持 有人进行分配的人寿保险产品,包括个人分红保险和团体分红保险(含补充养老 型)。分红保险与传统寿险的主要差异在于,保户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保险公司分 红保险经营结果的分配,但并不承担相应的风险。 分红保险合同向保险人转移了保险风险,认定为保险合同。与普通寿险类似, 在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时,确认保费收入。 2.2 万能保险和投资连结保险 万能和投连保险属于新型寿险,按照保险合同约定,投保人在一定程度上参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0 - 与保险公司经营结果分配,并承担相应的风险。通常情况下,该类合同都会向保 险公司转嫁一定的保险风险,从而可以确认为保险合同。对于此类合同,应当在 满足保费收入确认条件的前提下,确认保费收入。 对于不包含保险风险转移的合同,属于金融工具,应当按企业会计准则第 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确认和计量。 (四)退保(四)退保费费的的处处理理 准则第九条规定,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保险人应将退保费作为支出单独 核算或是直接冲减保费,计入当期损益。 非寿险合同发生退保应直接冲减保费收入。寿险合同在犹豫期间发生的退 保行为,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将相关的保费返回保户,冲减当期保费收入。寿险犹 豫期后,保单正式生效,退保的金额将根据保单合同内的相关规定计算后的保单 现金价值支付给保户。例如保户在几年后退保,则其退保金将为持有期间累积而 得的保单现金价值,保险公司将累积数确认为退保费支出。 三、原保三、原保险险合同合同责责任准任准备备金金 (一)(一)责责任任准准备备金的分金的分类类 准则第十条将原保险合同责任准备金分为: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 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针对非寿 险业务计提的,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是针对寿险业务计提 的,而就未决赔款准备金而言,只要有未决的赔案责任就应该计提。 (二)(二)责责任任准准备备金的金的评评估估 准则规定,保险人应当按照保险精算确定的金额,提取责任准备金。保险公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1 - 司应遵循中国保监会颁布的现行相关精算规定计提。应当注意的是,保险公司评 估的责任准备金应当以分保前的金额列示,应当从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部分作 为再保险资产列示。这一点和原来的会计处理有较大区别。 1、未到期、未到期责责任准任准备备金的金的评评估估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尚未终止的非寿险保险责任提取的准备 金,包括保险公司为保险期间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保险合同项下尚未到期的 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以及为保险期间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保险合同 项下尚未到期的保险责任而提取的长期责任准备金。 对于产险公司开展的财产保险业务和意外伤害保险业务而言,应遵照执行 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非寿险业务准备金管理办法(试行)(保监会令2004第 13号,以下简称13号令)及其实施细则,采用124法(以月为基础)、1365法(以 天为基础)评估。对于某些特殊险种,根据其风险分布状况可以采用其他更为谨 慎、合理的方法。 寿险公司开展的一年及一年以内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业务,应当遵照保监 会在1999年颁布的关于下发有关精算规定的通知(保监发199990号,以下简 称90号文)的规定提取。会计年度末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当按照本会计年度自留 毛保费的50提取,也可以按其他方法提取,但提取的总额不应低于本会计年度 自留毛保费的50。 保险公司开展的短期健康保险业务,应当按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保监会令 2006年第8号,以下简称8号令的)规定,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评估: 1/24毛保费法(以月为基础计提); 1/365毛保费法(以天为基础计提);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2 - 根据风险分布状况可以采用其他更为谨慎、合理的方法,提取的未到期责 任准备金不得低于前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的较小者。 短期健康保险未到期责任准备金的提取金额应当不低于下列两者中较大者: 预期未来发生的赔款与费用扣除相关投资收入之后的余额; 在责任准备金评估日假设所有保单退保时的退保金额。 2、寿、寿险责险责任准任准备备金的金的评评估估 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在确认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照保险精算确定 的金额,提取寿险责任准备金。 对于传统寿险业务,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计提应遵照90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于新型寿险业务,如分红、投连、万能产品,寿险责任准备金的计提应遵 照关于印发人身保险新型产品精算规定的通知(保监发200367号,以下简称 67号令)的有关规定执行。 此外,2005年保监会颁布了中国人寿保险业经验生命表(20002003),并 在关于修订精算规定中生命表使用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05118号)中对 精算规定中有关生命表事项作出修订。 3、 、长长期健康期健康险责险责任准任准备备金的金的评评估估 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保险公司应在确认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照保险精算确定 的金额,提取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准备金的评估方法应遵照中国 保监会颁布的8号令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 4、未决、未决赔赔款准款准备备金的金的评评估估 未决赔款准备金,是指保险人为保险事故已发生尚未结案的赔案提取的准 备金。准则第十二条规定,未决赔款准备金包括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3 - 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理赔费用准备金。保险公司应当在保险事故发 生的当期,按照精算方法计算并提取。 4.1 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财产保险公司应当遵照13号令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应当采用逐案估计法、案 均赔款法以及中国保监会认可的其它方法谨慎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 金;根据险种的风险性质、分布、经验数据等因素,采用链梯法、案均赔款法、准 备金进展法、B-F法等至少两种方法进行谨慎评估,并选取评估结果的最大值确 定最佳估计值。 寿险公司健康险以外的业务应当按90号文规定,根据已提出的保险赔付金 额和该保单对该保险事故所承诺的保险金额孰低评估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 备金。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应根据保险公司经验数据计提,但不得高于 本会计年度赔款实际支出额的4。 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业务应当按照8号令的相关规定提取。即:保险公司应当 采取逐案估计法、案均赔款法等合理的方法谨慎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 备金。如果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不能确认估计方法的可靠性或者相关业务的经 验数据不足3年的,应当按照已经提出的索赔金额提取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 备金。公司应当根据险种的风险性质和经验数据等因素,至少采用链梯法、案均 赔款法、准备金进展法、B-F法中的两种方法评估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 并选取评估结果的最大值确定最佳估计值。如果保险公司精算责任人判断数据 基础不能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或者相关业务的经验数据不足3年的,保险公 司应当按照不低于该会计年度实际赔款支出的10%提取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 准备金。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4 - 在评估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时,不应扣减为相应赔案所预付的赔 款。 4.2 理赔费用准备金 需要指出的是,本准则约定的未决赔款准备金除了包括已发生已报案未决 赔款准备金和已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之外,还包括理赔费用准备金。理赔 费用准备金是指为尚未结案的赔案可能发生的费用而提取的准备金。 在评估理赔费用准备金时,应当首先根据经验数据合理估计理赔费用支出 与赔款支出的比例关系,然后以当期提取的已发生已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和已 发生未报案未决赔款准备金为基础,分别对应的比例关系分别计算理赔费用准 备金。经验数据包括本期以及过往期间理赔费用支出(包括理赔人员薪酬、律师 费、诉讼费等)和该期间实际赔款支出等。其中为直接发生于具体赔案而提取的 准备金为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如专家费、律师费、损失检验费等;为非直接发生 于具体赔案而提取的准备金为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如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 对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应当采取逐案预估法提取;对间接理赔费用准备金, 采用比较合理的比率分摊法提取。 四、四、责责任准任准备备金充足性金充足性测试测试 准则第十四条规定,保险人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未决赔款准备金、 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如果准备金不足,保 险合同存在损失的可能性,应当在损失发生的当期通过补提相关责任准备金的 方式进行确认。 在进行准备金充足性时,应该根据销售方式、服务方式和衡量获利能力的方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5 - 式,将保险合同分类以判断保险合同是否存在准备金不足的问题。 公司进行准备金充足性测试可以备选的方法包括:整体测算、按产品大类测 算和按照个别产品测算。 整体测算,即按公司所有产品品种计算应补提的整体准备金的差额。按照 公司所有品种进行整体测算的方法,优点在于客观、宜于操作,同时可比性较高。 按产品大类测算,即按照产品大类分别计算各产品大类应补提的准备金 差额,公司层面的应补提的准备金差额为各产品大类应补提准备金差额的汇总。 按照此类方法测算的结果更趋于保守。由于如何划分产品大类需要主观判断的 程度较大,相对整体测算而言,公司之间测算结果的可比性降低。 按照个别产品测算,即按照个别产品分别计算各产品应补提的准备金差 额,公司层面的应补提的准备金差额为各产品应补提准备金差额的汇总。按照此 类方法测算,相对于前两种方法,结果最为保守,公司之间测算结果的可比性较 低。 (一)未到期(一)未到期责责任准任准备备金的充足性金的充足性测试测试 准则规定,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应当进行充足性测试,中国保监会发布的13号 令中的第十二条明确规定:“保险公司在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时,应当对其充足 性进行测试”。 8号令也对健康保险的充足性测试做出了具体规定:短期健康保险未到期责 任准备金的提取金额应当不低于下列两者中较大者: 预期未来发生的赔款与费用扣除相关投资收入之后的余额; 在责任准备金评估日假设所有保单退保时的退保金额。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6 -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不足的,应当提取保费不足准备金,用于弥补未到期责任 准备金和前款两项中较大者之间的差额。 (二)寿(二)寿险责险责任准任准备备金和金和长长期健康期健康险险准准备备金的充足性金的充足性测试测试 对于寿险责任准备金和长期健康险准备金,所涉及的合同通常为一年期以 上的长期合同。充足性测试的基本概念是一致的:考虑预期未来发生的赔款与费 用扣除相关投资收入之后的金额跟账面价值比较。对寿险而言是预期未来发生 的赔款与费用,用适当的利息率贴现,跟账面价值比较。对寿险公司而言,预期 未来发生的赔款与费用已经是一直计算责任准备金的必需环节,所以本解析会 针对讨论适当的利息率。根据目前“90号文”的规定:根据保监会最低准备金的规 定,保险公司主要人寿保险产品评估和长期健康险产品利息率按不得高于下面 两项规定的最低值计提: 保监会公布的评估利息率7.5; 该险种厘定保险费所使用的预定利息率。 对于按保监会规定99年6月份后发售的保单(以下称“新保单”),产品设定的 保证利率不高于中国保监会规定的2.50%,低于市场利率(获得的平均市场回报), 因此这些新保单准备金充足性不足的风险较小。然而对于99年6月份前发售的保 单(以下称“老保单”),预定利率都一般高于市场利率。造成老保单产生了严重的 利差损。因此对这部分老保单的准备金进行充足性测试尤为重要。 五、原保五、原保险险合同成本合同成本 (一)手(一)手续费续费及佣金及佣金 本准则对保险合同成本的核算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基本没有变化。准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7 - 则第十七条明确了在取得原保险合同过程中发生的佣金、手续费应当在发生时 计入当期损益。这也就意味着,手续费及佣金支出不能递延。 (二)(二) 支付支付赔赔付款付款项项 准则第十八条对赔付款项的处理做出了规定。保险人应当在确定支付赔付 款项金额的当期,按照确定支付的赔付款项金额,确认为当期损益。赔付成本包 括:保险人支付的赔款、死伤医疗给付、生存给付、年金给付和应当向保户支付的 保单红利。 对于理赔过程中发生的律师费、诉讼费、损失检验费、相关理赔人员薪酬等 理赔费用,保险人应当在实际发生的当期,确认为业务及管理费。 (三)(三) 损损余物余物资资 准则第二十条规定,保险人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取得的损余物资,应当按照 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算确定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并冲减当期赔付成本。 市场价格不包括处置费用。如果不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应当根据可实现价值和 资产成新率计算。损余物资应当以市价计量,不计提折旧。会计期末,应重新判 断市场价格,并将市价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当期赔付成本。 收回赔款及损余物资,包括收回错赔、骗赔款以及收回损余物资,按实际收 回错赔、骗赔的款项或按照同类或类似资产的市场价格计算确定的损余物资价 值,直接冲减相关险种的赔款支出。 (四)(四) 追追偿偿款款 准则第二十一条规定,保险人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应收取的代位追偿款,同 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为应收代位追偿款,并冲减当期赔付成本: 与该代位追偿款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8 - 该代位追偿款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实际收到代位追偿款时,保险人应当按照实收金额与相关应收代位追偿款 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当期赔付成本。 保险公司应当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追偿款。 会计期末,保险公司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中有关减值准备的规定,估计并计提应收代位追偿款的减值准备,并调整当期赔 付成本。 企企业业会会计计准准则则第第 26 号号再保再保险险合同合同 解析解析 为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1)再保险合同的定 义;(2)再保险合同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3)分出业务的会计处理;(4)分入业务 的会计处理。 一、再保一、再保险险合同的定合同的定义义 准则第二条规定,再保险合同,是指一个保险人(再保险分出人)分出一定的 保费给另一个保险人(再保险接受人),再保险接受人对再保险分出人由原保险 合同所引起的赔付成本及其他相关费用进行补偿的保险合同。 再保险合同首先要满足保险合同的定义。保险合同成立的关键在于判断保 险人是否承担了保险风险,但未对风险承担的程度提出要求。保险合同中提到的 保险风险是指从合同持有人转移至合同签发人的除金融风险之外的风险。发生 保险事故可能导致保险人承担赔付保险金责任的,应当确定保险人承担了保险 风险。 一般中国市场的再保险品种都含有风险的转移,符合再保险合同的定义。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19 - 二、再保二、再保险险合同会合同会计处计处理的基本原理的基本原则则 (一)(一)权责发权责发生制原生制原则则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九条规定, “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 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再保险合同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本原则是权责发生 制。 对于再保险合同而言,权责发生制意味着在确认原保险合同资产、负债和损 益的当期,应当根据合同,确认相应的再保险合同负债、资产和损益,而无论相 关的款项是否已经收付。 对再保险分出人来说,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照相关再 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分出保费、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同时 确认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在提取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准备金、寿险责任 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确认相应 的应收分保准备金资产;在确定支付赔付款项金额或实际发生理赔费用的当期, 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等。 对再保险接受人来说,应当采用预估等合理的方法,及时确认分保费收入, 从而根据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当向再保险分出人摊回的分保费 用,并及时评估有关责任准备金。 (二)再保(二)再保险险合同与原保合同与原保险险合同独立合同独立处处理理 “再保险合同与原保险合同独立处理” 是再保险合同会计处理的另一项基本 原则,是指虽然再保险合同的确定依赖于原保险合同,但在会计处理上,再保险 合同的各个经济事项都必须独立于原保险合同单独地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与 原保险合同的会计事项合并确认、计量和报告。 准则第五条规定, “再保险分出人不应当将再保险合同形成的资产与有关原保 险合同形成的负债相互抵销,再保险分出人不应当将再保险合同形成的收入或 费用与有关原保险合同形成的费用或收入相互抵销。 ”在实务中,是指对于再保险 分出人,保险合同准备金不得以分保后的净额列报,保险合同保费收入不得以扣 除分出保费后的净额列报,原保险合同费用不得以扣除摊回分保费用后的净额 列报,保险合同赔付成本不得以扣除摊回赔付成本后的净额列报等,再保险合同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20 - 形成的上述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应单独列示。因为,无论是否能从再保险接 受人处摊回,再保险分出人对投保人都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因此,再保险分出 人通常没有权利将应从再保险接受人收取的金额与应支付给直接投保人的金额 相抵笑。总额列报可以更清楚地说明再保险分出人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以 及相关的收益和费用。 我国 1999 年颁布的保险会计制度要求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分出保费、摊回 赔款和摊回手续费,但不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分保前责任准备金以及再保 资产,低估了公司的负债,同时也掩盖了部分信用风险。 (三)再保(三)再保险险合同合同债权债权、 、债务债务不得抵不得抵销销 为真实、完整反映保险公司的财务状况,再保险合同形成的债权、债务应单 独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随意抵销。 这一原则有两层含义: 第一、再保险分出人可能同时又是再保险接受人。其与同一再保险合同人同 时有分出和分入业务时,分出与分入业务分别形成的债权、债务应单独确认,不 得相互抵销,不得以抵销后的净额列报。即再保险合同双方应按照各自在不同再 保险合同中所处的不同角色,分别确认其对对方的债权和债务。 第二、同一笔分保业务产生的债权和债务不得相互抵销。对于一笔分保业务, 再保险分出人对再保险接受人会同时产生应收分保账款和应付分保账款。再保 险分出人应将其单独列示,不得相互抵销。 但是,如果债权和债务的结算时点相同或者双方在合同中约定可以抵销,保 险公司可以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再保险合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 三、分出三、分出业务业务的会的会计处计处理理 (一)分出保(一)分出保费费 准则第六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 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分出保费,计入当期损益。 1、合同分保、合同分保业务业务 对于合同分保业务,再保险分出人与再保险接受人签订再保险合同,约定某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21 - 一范围内的所有业务自动按照预先确定的条件进行分保。因此,再保险分出人应 在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确定时,即按照合约约定,计算其对应的分出保费,计入 当期损益。 2、 、临时临时分保分保业务业务 对于临时分保业务,再保险分出人可以视情况决定是否分出某一保单,再保 险接受人也需要对每一风险单位进行独立的核保后决定是否接受以及接受条件, 因此,再保险合同的签订会滞后于原保险合同。如果再保险分出人在原保险合同 确定当期与再保险接受人签订了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分出人应在再保险合同确 定时,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计算原保险合同对应的分出保费;如当期未确定再保 险合同,则保险责任仍由再保险分出人承担,与原保险合同相关的经济利益也仍 属于再保险分出人,同时,分出保费也难以可靠计量,因此,再保险分出人不应 确认分出保费。 3、 、预约预约分保分保业务业务 预约分保业务参照临时分保业务处理。 我国 1999 年颁布的保险会计制度要求再保险分出人于发出分保业务账单时 确认分出保费及各项摊回费用。由于分保业务账单一般按季度编制,使得分出保 费及各项摊回费用的确认时点滞后,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本准则的规定改变 了目前实务中再保险分出人根据分保业务账单确认分出业务相关收支的做法。 (二)(二)摊摊回分保回分保费费用用 准则第七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按 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分保费用,计入当 期损益。 原保险合同的保费收入确认的当期,原保险合同还会发生佣金支出、手续费 支出、营业费用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等费用支出。按照再保险合同的约定,再保险 接受人应向再保险分出人摊回分保费用以弥补其发生的这些费用。计算应当摊 回的分保费用时,再保险分出人首先应可靠、合理地计算出原保险合同当期发生 的费用金额。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当期应摊回的分保费用。 1、合同分保、合同分保业务业务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22 - 合同分保业务的手续费一般有三种类型:固定手续费、浮动手续费和纯益手 续费。 1.1 固定手续费 固定手续费可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根据原保险合同发生的 费用支出,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的固定比例计算确定,计入当期损益。 1.2 浮动手续费 浮动手续费中的预收分保手续费可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根 据原保险合同发生的费用支出,按照再保险合同约定的固定比例计算确定,计入 当期损益。 浮动手续费中的调整手续费由于在业务年度结束后根据赔付情况才能准确 计算,因此,应当在确认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根据当期原保险合同的赔 付情况,按照合理的方法预估应摊回的分保费用,计入当期损益。预估一般可采 用历史保单终极赔付率预估法,即根据公司经验数据,计算历史保单终极赔付率, 并以此判断新业务的终极赔付水平,从而确定浮动手续费调整金额。 1.3 纯益手续费 准则第十三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根据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在能够 计算确定应向再保接受人收取的纯益手续费时,将该项纯益手续费作为摊回分 保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能够计算确定”是指,再保险分出人能够根据再保险合同 的约定,预估当期的纯益手续费金额。 纯益手续费一般跟分出的保险业务的盈利情况挂钩,再保险分出人在计算 纯益手续费时所应用的盈利计算假设应与计算原保险合同所形成的负债时所应 用的盈利计算假设相一致。例如,再保险分出人在准备合同项下与纯益手续费有 关的损益计算书时,损益中的支出项目一般包括未决赔款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 金的评估应与再保险分出人对该笔分出业务所对应的原保险合同评估未决赔款 准备金时采用的精算假设相一致。 2、 、临时临时分保分保业务业务 对于临时分保业务,如果再保险合同在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确认的当期确 定,则可参照合同分保业务的方法确认应摊回的分保费用;如原保险合同保费收 入确认的当期未能确定再保险合同,再保险分出人不确认分出保费,相应的,也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23 - 不应确认摊回分保费用。 3、 、预约预约分保分保业务业务 预约分保业务参照临时分保业务处理。 (三)(三)摊摊回回赔赔付成本付成本 准则第九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确定支付赔款金额的当期,按照相关 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险接受人摊回的赔付成本,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合同分保业务,再保险分出人可按照再保险合同的约定,根据当期原保 险合同的赔付成本,计算确定当期应摊回的赔付成本,计入当期损益。临时分保 业务和预约分保业务的摊回赔付成本参照合同分保业务处理。 (四)(四)应应收分保准收分保准备备金金 准则第六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认 相关的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资产。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调 整原保险合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余额时,相应调整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余额。同时,准则第八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在提取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准备 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的约 定,计算确定应向再保接受人摊回的相应准备金,确认当期损益,并同时确认相 应的应收分保准备金资产。 再保险分出人在确认对投保人的负债时,应当同时确认应当由再保险分入 人承担的部分,这和原来的保险公司会计制度以及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有较大的 区别。单独列示再保险资产,有利于评估再保险资产的风险。具体而言,在确认 原保险合同保费收入的当期,再保险分出人将根据原保险合同的未了责任提取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寿险责任准备金、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等,但由于部分保 费收入已经向再保险接受人分出,因此,在确认上述原保险合同责任准备金的同 时,应确认应收分保准备金;同样,再保险分出人应在确认原保险合同未决赔款 准备金的当期,相应计算确认应收分保未决赔款准备金。 (五)再保(五)再保险险合同合同损损益的益的调调整整 准则第十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的当期,按照相 关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确定分出保费、摊回分保费用的调整金额,计入当期 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保险行业新会计准则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 - 24 - 损益。当原保险合同提前解除时,原保险合同保险责任终止,依赖于原保险合同 存在的对应的再保险责任也同时终止,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再保险分出人需要 在当期按照再保险合同的约定,计算被解除的原保险合同对应的应冲减的分出 保费,应冲减的摊回分保费用。 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再保险分出人应当在因取得和处置损余物资,确认和收 到应收代位追偿款等而调整原保险合同赔付成本的当期,按照相关再保险合同 的约定,计算确定摊回赔付成本的调整金额,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 25 号原保险合同第二十条规定,保险人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