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 这种看法不同于对具体事物的具体看法,讲的不是具体事物的具体特点。 这种看法是从具体看法中概括出来的,是从特殊当中概括出来的普遍。,第一组问题,“黄浦江的水是咸的还是淡的?”“水的分子结构是什么?”这样的问题问的只是宇宙中某个具体事实,或某一条一般规律。 “水是万物的起源吗?”“宇宙有开端吗?”这样的问题则是就整个宇宙发问,它们超越我们能具体指出的东西。,“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人天生有体质差别吗?”当我们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没有把人和其他动物看作是不同的存在。人还只是一种生理的对象。 “人天生有智力差别吗?”“人天生就有道德差别吗?”当我们问这些问题的时候,人的特点出现了,人和动物不同,人有理性,人会思考,只有人才有“善”与“恶”。,第二组问题,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的半径是149597870公里。,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世界观不是“观世界”,而是把人包括在内,知道1+1=2是知识,知道1中包含两个0.5是知识,知道一个苹果可以切成两半是知识, 但是从中得出“独中有对”、“凡物莫不有对”,即一中包含二而且一可以分为二,这就是哲学智慧。,世界观是从特殊中概括出来的普遍,1.7米比1.6米高是知识,1.8米比1.7米高也是知识,可从中得出万物的高矮长短是相对的结论,就是一种哲学智慧。,哲学与世界观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二者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 哲学又不同于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表现,或者说,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自发的世界观人皆有之,从客观上看,世界上是互相联系的,所以在个别之中就存在着一般,这就为人们从个别之中认识普遍提供了可能。 从主观上看,凡是智力正常的人,包括小孩子在内,都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通过抽象的思维进行概括,从个别中认识一般,从特殊中认识普遍。 从主观与客观的联系来看,任何人都要通过实践活动与世界打交道,都会形成对世界以及人与周围世界观的看法。,儿童也会有哲学问题,朱熹:天之上何物? 南宋著名哲学家朱熹,小时候刚会说话,他父亲对他进行启蒙教育。他父亲指着天说“天也。”朱熹反问说:“天之上何物?” -宋史卷四三四,“陆九渊字子静。生三四岁,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忘寝食。” -宋史卷四三四,陆九渊的问题,怎么想象无限,波普尔8岁时听人说太阳系和空间是无限的,对此感到困惑不解。怎么可能想象一个无限的空间呢?但如果空间是有限的,空间外面又是什么呢?,梦境和实境的区别,蒂姆大约6岁,一边忙着舔一个罐头,一边问:“爸,我们怎么能肯定所有东西都不是一个梦呢?”,经验能证明知识的确切无疑吗?,乔丹5岁,他上床睡觉之前问母亲:“如果我8点上床,早晨7点起床,我怎么知道钟的短针只走了一圈?我非得不睡才知道吗?如果我稍微离开一会,说不定这只针就走了两次呢。”,美是什么?,有一个孩子问他爸爸:“为什么花蝴蝶好看,毛蝴蝶不好看?”,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2、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古代:哲学是知识的总汇亚里士多德 近代: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黑格尔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第一,普遍和特殊的对立统一。 第二,指导和基础的对立统一。,其一是“代替论” 。要求哲学给具体科学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提供现成的答案。 其二是“取消论”。认为哲学不仅没有用,而且会阻碍科学的发展,提出“科学就是哲学”、科学必须从哲学中“解放出来” 。,反对两种错误的倾向:,3、哲学是以最一般的范畴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哲学活动注重思考,提供说理。 哲学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在阶级社会中是有阶级性的。 从内容上看,在哲学体系中,不仅包括自然观,而且包括社会历史观和人生观。,附:哲学思维的特点,与科学、艺术和宗教相比,哲学活动的一大特点,是在哲学活动中,思维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观察、操作、体验、信仰等等。,(1)哲学观察与科学观察,科学家进行观察的目的,是尽可能用数据来记载某一经验现象。 哲学家的观察要着眼于大局,洞察人类的处境和历史趋势,或者着眼于细微之处,小中见大。,哲学用理性思维去批判、反思常识和科学的结论,用世界观、方法论的概念体系去把握世界。,用什么方法去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才有可能成功?即如何获得真理? 究竟是人的感性认识可靠还是理性认识可靠? 什么是判断人的认识可靠与否的标准?,1、计算机网络的普遍化会不会导致人类道德的沦丧呢? 2、电脑能否超过人脑?,哲学从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相互关系的角度把握世界,(2)哲学体验与艺术体验,哲学家同艺术家一样,也需要体验。但他同艺术家不同的地方在于,他要用语言文字并且是具有相当抽象程度的语言文字来表达这种体验。,哲学和宗教都回答关于世界观的一般问题,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哲学是以概念的逻辑的形式回答有关世界观的问题,它提供思考,注重说理。 而宗教则是树立偶像,提倡迷信和盲从,不讲道理。,(3)哲学信念与宗教信念,世界观与人生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意义和最终目的的看法和根本态度。 人生观和世界观是相互贯通的: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制约着人生观; 人生观对世界观具有强烈的影响,对人生持什么观点,抱什么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对整个世界的看法。,究竟什么是哲学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以最一般的范畴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总而言之,一句话,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都会面对思维与存在的问题。如: 学生: 教师: 学校: 农民: 工人: 医生:,处方与病情的关系,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教学计划与教学实际之间的关系,学校治学模式与学生的实际之间的关系,耕作收获的计划与耕作收获的实际之间的关系,做工的方法、步骤与做工的实际的关系,结论一:,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谁决定谁,是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结论二:,思维和存在的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划分唯心和唯物主义的标准是依据,A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B 对思维和存在二者有无同一性问题 的不同回答 C 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 不同回答 D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的不同 回答,哲学的主要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某位学者问一位民工。 “你是做什么的?家在哪里?追求什么?” 民工回答:“打工,家在深山里,追求富裕。你追求什么?” 学者说: “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你同意吗?谈谈你们的看法。,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 唯心主义认为,什么叫物质,蝴蝶,工蜂,蜜蜂,昆虫,动物,生物,太阳,月亮,客观实在,蜂王,猪,狗,花草,物质,物质:,凡是不依赖人们的感觉而存在、又能被人们认识的东西,都是物质。,一、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本原,2、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火生气,气生水,水生土,土又还原成火。,3、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 “五行”原指“五材”,即水、火、木、金、土。早期的“五行”说反映了人们对事物多样性及世界本原的认识。,水,木,火,土,金,火,金,木,土,水,相生,相克,1、17世纪法国哲学家伽森狄认为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原子是永恒运动的,虚空是原子运动的场所。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按一定次序结合的,不可分、不可灭的原子的总和。”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对物质的最高概括和认识成果。,(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2、伽森狄和霍尔巴赫是17、18世纪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关于物质的观点可以概括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世界上形形色色不同性质的事物和现象,都是原子的结合和分离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造成的。简言之: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科学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物理学领域电子的发现这一发现表明原子不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其中还有电子这一更小的微粒,而且电子可以随着自身速度变化而变化。,原子 1010m,原子核 1014m,核子 1015m,夸克(层子) 1017m,亚夸克 10?m,1、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 2、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根据。把物质归结于具体的物质形态,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1、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王守仁问弟子:什么是天地的心? 弟子说:人是天地之心。 王守仁问:什么是人的心? 弟子说:只是一个灵明。 王守仁解释说:我的灵明便天地鬼神的主宰。天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高?地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的深?鬼神没有我的灵明,谁去仰他吉凶灾祥? 弟子问:天地鬼神万物,千古见在,何没了我的灵明,便俱无了? 王守仁说:今看死的人,他这些精灵游散了,他的天地万物尚在何处?,存在就是被感知 一天,贝克莱和友人约翰生博士散步,讨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问题,不小心碰上了一块石头。 约翰生博士便问道:“在碰到这块石头、产生痛觉以前,它是否存在?”,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二)客观唯心主义,二、唯心主义,谁 决 定 谁 呢 ?,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1、物是观念的集合 2、上帝支配着地球上的万事万物 3、心外无物 4、存在就是被感知 5、我思故我在,辨 别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3、掩耳盗铃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5、心外无物,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第四中学2025年初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学前专业发展与教师职业道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东台市第七联盟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下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物理试题含解析
- 扬州中瑞酒店职业学院《软件测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流体力学土建类》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新洋第二实验校2025年初三第四次四校联考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松原职业技术学院《礼仪与文化专题》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宿州航空职业学院《多元数据分析》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影视艺术职业学院《跨文化交际英语(Ⅰ)》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调)武汉市2025届高中毕业生四月调研考试 语文试卷(含答案详解)
- 公司事故隐患内部报告奖励制度
-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一般单位消防安全建设标准
- 《北京市市级投资基金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 100道凑十法练习习题
- 2022年保安考试题库有答案
- (完整版)老人健康智能手环可行性分析报告 (1)
- 内蒙古高中毕业生学籍表毕业生登记表学年评语表成绩单身体健康检查表完整版高中档案文件
- 低钠血症鉴别诊断-杜斌PPT课件
-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测定实验数据表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