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过零丁洋》导学案.doc_第1页
《赤壁》《过零丁洋》导学案.doc_第2页
《赤壁》《过零丁洋》导学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壁过零丁洋导学案备课人: 王冬梅 备课时间: 2015年 10月 14日 课题30. 诗词五首 赤壁 过零丁洋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诗歌,形成积累。 2、掌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内涵。3、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意境。 学习重难点1、熟读并背诵诗歌,形成积累。 2、掌握诗歌内容,理解诗歌内涵。学习程序学习活动学法指导一、学习赤壁(一)作者介绍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二)写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认为周瑜胜利于侥幸,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慨叹。有情有致。 (三)作品简介这首诗是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作者经过赤壁(即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四)课前导学: 1、查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 2、反复诵读赤壁。(5) 课堂导学【作者背景介绍】【诵读诗文,朗读展示】(读) 1、指导朗读技巧方法:七绝有“二二三”和“二二二一”节奏。七言律诗有“二二三”也有“二二二一”节奏,同时,韵脚要读得响亮而稍长,读出诗歌的韵味。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学生练读,组内互读,小组齐读等 3、学生展示诵读(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掌握内容,感悟情感】(悟)1、赤壁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诗人什么情感。例:诗歌描写,抒发了【品味语言,感受意境】(品)1、 说说在赤壁中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进行赏析。品析诗句的方法:使用的修辞手法;诗句的内容,描绘的画面;诗句所抒发的情感;遣词造句等。【背诵诗歌,丰富积累】 二、学习过零丁洋(一)作者简介文天祥,南宋末期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民族英雄,初名云孙,字天祥。选中贡士后,换以天祥为名,改字履善。宝祐四年(1256年)中状元后再改字宋瑞,后因住过文山,而号文山。作品集有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文山全集。(二)写作背景1279年元军追击宋军路过零丁洋时,强迫文天祥写信劝降正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宋将张世杰,被他严词拒绝,并写下了这首咏志诗作为回答。文天祥以忠烈名传后世,受俘期间,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从容赴义,生平事迹被后世称许,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三)作品简介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4) 学习过零丁洋方法同上【课后检测】1、赤壁中发挥想象,从反面落笔谈论历史,抒发感慨的诗句是 , 。2、赤壁蕴含机遇造人的哲理,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 , 。3、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4、过零丁洋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