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的转化型抢劫罪.docx_第1页
浅谈我国的转化型抢劫罪.docx_第2页
浅谈我国的转化型抢劫罪.docx_第3页
浅谈我国的转化型抢劫罪.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我国的转化型抢劫罪 摘要:本文指出,现今社会,因为日渐繁荣的经济活动,抢劫罪行为随着社会的贫富差距不同,人们的价值观点也混乱不同多元化,因此财产侵犯的犯罪行为日益猖獗不断的增加。从而日常生活中,因先行行为盗窃、诈骗和抢夺转化为抢劫的案例也日益增多。此类犯罪行为是具有严重性的危害社会,同时具有较大的随机性的危害结果。因此该犯罪行为成了我国刑法重点防范以及打击的对象,在我国刑法规则中此类犯罪行为被称为转化型抢劫罪。 关键词:转化型抢劫罪 诈骗 抢夺 暴力 盗窃 转化型抢劫罪是一种法律拟制来的抢劫罪,由此可见其的特殊之处。转化型抢劫罪不是立法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它是由于社会现状、时代发展、法制进步一系列的原因而确立的。我国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263条的规定定罪处罚。本文试从转化型抢劫罪适用的立法比较、成立条件、客观条件、主体、主观条件以及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进行探讨。 一、转化型抢劫罪的立法比较 从立法的技巧上、条文的设置上看,大陆法系因有制定法的传统立法技术高,条文细密、严谨,而英美法系则仰仗判例,立法技术多显简单,条文也较粗疏。 从有关事后抢劫罪的条文设置上看,大陆法系多在一般抢劫罪之后另设条单独规定成立事后抢劫罪的情形。如德国在第252条、日本在第238条、韩国在第335条专门作了规定。英美法系关于抢劫罪并未明确区分,事后抢劫罪大多是包容在强盗罪的条文中的。 从事后抢劫罪成立的前提条件来看,在大陆法系中,日本和我国澳门地区限于强盗犯,德国和韩国限于强盗时,我国台湾地区限于强盗或者抢夺,也就是说日本、我国澳门地区要求前提行为构成犯罪,德国、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并不要求前提行为构成犯罪。从美、英等国的情况来看,盗窃无所谓前提行为问题,先实施盗窃后实施暴力或先实施暴力再实施盗窃的,都成立盗窃罪。 从事后抢劫罪转化的时空条件看,意大利刑法要求立即,德国、我国台湾地区刑法要求当场,我国澳门地区要求是现行犯,日本、韩国法典中未作要求。 从事后抢劫罪转化的主观条件看,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要求出于防止财物的夺回,或者逃避逮捕或者毁灭罪证,德国刑法典要求出于保持占有,意大利刑法要求出于保护占有或免受处罚。只有出于上述目的,才能成立事后抢劫罪。 从事后抢劫罪转化的客观条件看德国、日本、韩国、我国台湾地区和我国澳门地区的刑法典中对施加的暴力未作任何限制,但德国刑法典中要求威胁是对生命或身体具体现实危险的威胁。意大利刑法则从施加暴力时行为人采用的手段、施加暴力时的人数,暴力的强度等方面作出了细致的规定。 二、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1)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 我们如何才能将某种行为方式或行为模式评价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呢?这就必须要求盗窃、抢夺、诈骗的行为和暴力、以暴力相胁迫之间具备密切的联系,从形式上来看,两者的这种联系一般都是通过实施这两种行为的时间、场所和距离上的远近所来决定的。时空条件和行为条件是成立转化型抢劫罪的客观条件,时空条件就是指这种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是在当场进行实施的,行为条件就是指进行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由于我国刑法的第263条规定的基本抢劫罪在犯罪客观方面也要求当场劫取财物,此当场与转化型抢劫罪的当场有何种区别,这是我们认识转化型抢劫罪必须注意的问题。 当场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定义为就在那个地方和那个时候,强调地点的固定与时间的急迫。根据这一解释,抢劫罪中的当场的含义似乎应该理解为实施暴力、胁迫行为并立即夺取财物。而这种理解过于狭窄,当场的核心含义表现为时间、场所上应有的密接性。现在通说的观点与德、日等国的判例和通说的主张相接近,因而具有可取性。我国司法实践也是坚持通说,即当场就是指实施盗窃、抢夺、诈骗行为的行为现场和行为人刚刚一离开行为现场就被他人及时的发觉并且立即被他人追捕中的场所。 笔者认为,刑法之所以用一专门条文(即第269条)特别地规定转化型抢劫罪,首先是社会观念在起作用,而不是刑法理论的必然。一般的观念把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后实施暴力视为盗窃、诈骗过程中的暴力,因此转化犯要求实施暴力的现场与前罪现场空间上不能相隔太远,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一般说来,行为人从实施前一个罪的行为现场到逃跑被抓捕这样子的一个连续发展的时空进程之内都是转化型抢劫的当场。 我们也就可以这样认为,三个轻罪即盗窃、诈骗、抢夺和以暴力相威胁、使用暴力之间要求必须存在当场的关联性。当场具体可以分为三类:空间上的当场、时间上的当场和持续追捕现场。 (2)转化型抢劫罪的主观条件 犯罪行为人以实施暴力威胁达到目的的抢劫罪行为与转化型抢劫罪行为是不一样的,前者是因强行抢劫公私财物达到目的,而后者却是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这个时候,必须调查查明被告人以实施暴是相威胁的目的就显得非常之重要。司法实践中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行为人在实施盗窃过程中尚未取得财物而被发现,随后当场实施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抢行劫走财物。此种行为应直接认定为普通抢劫罪。这也就是张明楷教授所言正真的转化抢劫、刘明祥教授所言的突变抢劫。 如果罪犯供述其在主观上的目的两者兼而有之,或罪犯在情急之下进行实施了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而主观目的不明确,应如何认定呢?笔者认为,此时只要行为人没有放弃劫取财物,进而实施暴力,那就符合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应直接认定为普通型抢劫罪。 笔者认为,对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不能作过于狭窄的字面理解,实践中没有被告人会喊出这样的目的,其主观意图还是要通过其武力、护赃行为而体现。该转化犯不能要求行为人必须是实施极为典型的那种窝藏赃物、抗拒抓捕等行为,此时的重点在于针对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分析其行为的目的性。实际生活中,同盗窃等违法犯罪作斗争时,被害人往往处于弱势,犯罪嫌疑人反而更为嚣张,如果这种情况不认定为事后抢劫,就可能导致只有在警察或者保安人员实施的典型抓捕时才呈现转化的可能,这就偏离了立法的方向,使这类抢劫失去立法意义。 三、我国现行刑法的不足与完善 在上文中,笔者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探讨,从五个方面(即立法比较、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对转化型抢劫作了一个浅析。结合现如今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反映出我国现行刑法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笔者认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法条表述上显得不够严谨 对于我国刑法的第269条,根据字面意思的理解是这样的,行为人犯盗窃、诈骗、抢夺罪后,又实施几种行为或者说是附加几个条件后,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从上文的探讨中可以得知,三种罪理解为三种犯罪行为更为稳妥一些。所以,笔者认为,用实施盗窃、诈骗、抢夺行为来替代法条中的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会更加符合实际。 (2)转化型抢劫罪的前提条件可以适当的扩大 作为一种财产型的犯罪,同时也是财产型犯罪中作为恶劣的犯罪形式。仅仅规定三种前行为与三种主观心态有点不太足够,往往在很多金融犯罪中也会存在该类型的转化,但是刑法中未作规定,一般情况下都是想象竞合择一种或者是数罪并罚。所以,笔者认为,就现在不断发展的经济,可以再类型化一些行为来弥补现行法律可能存在的漏洞。 (3)在刑法的法条中应该明确规定转化型抢劫罪的主体不能包含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为相对无刑事责任能力。上文中也提到了两个理由去辨析关于转化型抢劫罪主体是否应该包括14周岁到16周岁的人。笔者的答案是否定的。这也是现在的通说观点,司法实践中也是这样去处理的。既然如此,就有这个必要在现行刑法中明确的指出这样一点。 每一部法律的出台,每一个法条的背后都有立法者的深思熟虑以及其存在的价值与必要性。转化型抢劫罪也不例外,作为法律拟制来的抢劫罪,作为一类比较特殊的抢劫罪,它既是对之前社会某些现状的限制,同时也是对将来一些类型的推测。这样说,并不是要求我们的法条超越国民的预测可能性,这样有违罪刑法定原则。笔者站在先人的肩膀上浅显粗糙的探讨了一下转化型抢劫罪,也是对刑法的一种热爱与忠诚。 注释: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参考.2014年.总第38期.第120页;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48页. 参考文献: 长孙无忌等撰.唐律疏议.中华书局.1983年版. 赵秉志.侵犯财产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张国轩.抢劫罪的定罪与量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刘艳红.转化型抢劫罪前提条件范围的实质解释.刑法论丛.第13卷. 马克昌.刑法学全书.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柏浪涛.刑法攻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年版. 王作富.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黄朝义.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之解释.刑法七十年之回顾与展望纪念文集(一).台湾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 赵秉志.侵犯财产罪疑难问题司法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金泽刚、张正新.抢劫罪详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年版. 刘明祥.财产罪比较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肖中华.论抢劫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法律科学.1998(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