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中央财政简表1010.doc_第1页
药学中央财政简表1010.doc_第2页
药学中央财政简表1010.doc_第3页
药学中央财政简表1010.doc_第4页
药学中央财政简表1010.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3:编号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信息表专业名称 药学 专业代码 630301 学校名称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学校代码 13780 学校举办单位 漯河市人民政府 学校所在地 河南省 (省份) 漯河市 (地市)填表日期 2011 年 10 月 10 日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一年九月填 报 要 求一、请按本信息表格式,通过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专业建设发展”专栏如实填报后提交;二、本信息表按专业填报,同一学校不同申报专业须分别填报;三、本信息表封面“编号”栏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填写;四、网上填报提交截止日期:2011年10月14日。1. 申报学校基本情况1-1基本信息学校名称1 若同时使用两个以上校名的请一并填写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所在地区河南省漯河市启用现在校名时间2004年5月举 办 方省级政府 地市级政府行业 企业 其他建校时间2 指学校独立设置并具有举办高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004年5月学校性质公办 公办民助建校基础3 指高等职业学校的前身,即合并或升格前的学校漯河市卫生学校通信地址河南省漯河市大学路148号邮 编462002学校网址法人代表信息姓 名宋国华职 务姓 名办公室电 真办公室电话手 子邮箱手 机联系人信 息姓 名王福青职 务姓 名办公室电 真办公室电话手 子邮箱手 机1-2基本状态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人)普高起点8055全日制普通中职在校生人数(人)0中职起点8561全日制五年一贯制4 指高等职业学校招收初中毕业生进行五年制培养,且整体设计并在本校系统实施5年培养方案的办学形式在校生人数(人)1746其它5 指普高、中职以外的在校生类型或来源非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注册人数(人)12432010年度非全日制培训量(人日)6 按培训量计算,1人每参加1天的培训计为1人日97518教职工总数(人)24862010年度非全日制培训主要类型专业岗位技术培训专任教师数(人)707现有专业数(个)10已招生专业中“三校生”7 职高、技校、中专学生的统称专业数(个)32011年招生专业数(个)10五年制专业数(个)5全日制普通高职招生就业相关数据2009年2010年2011年招生人数(人)普通高中招生247528732707“三校生”对口招生1399897“32”8 指五年制高职中,前三年在中等职业学校、后两年在高等职业学校举办的教育形式招生342639554272五年一贯制第4学年838618314其它5新生报到数/录取数(报到率)6299/7124 (88.4%)7186/7725 (93.0%)7371/7897 (93.3%)毕业生人数(人)294944476711初次就业率9 以每年9月份各省教育行政(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公布数据为准85.93%87.86%86.05%助学金覆盖率/奖学金覆盖率28.45%/30%25.97%/30%20.87%/30%贫困生比例/低收入家庭比例10 依据本地(校)贫困生、低收入家庭的标准填写12.58%/32.71%14.56%/29.76%13.27%/24.19%(续1)1-3办学经费本省高职生均经费基本标准11 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填报,分专业类填写;若本省未制定此标准,则填“无”(元)无本省高职生均学费标准12 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和其他收入,分项填写(元)无本省高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13 按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名称分项填写(元)无项目 年份2008年2009年2010年总收入14 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万元)7403.9512192.0215209.53其中学费总收入(万元)5807.8272608267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万元)1536.844746.735654.19其中:地方财政专项投入15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万元)1.中职助学金191.9100.269.42.助贷贴息及风险补偿金59.6280.89843.困难学生临时补贴22.722.64.特别资助政策资金2.45.高校食堂及贫困生伙食补贴33.546.励志奖学金89.8147.51507.国家助学金202.8314.81009.18.临床实训基地资金759.国家助学贷款奖补专项资金17.24.910.中职免学费资金32.611.高校应届毕业生应征入伍义务兵役学费64.5412.双汇助学金1113.第三批职教攻坚计划财政代补资金37.914.老校区体育场改造190.75其他收入59.29185.29288.34总支出(万元)10882.7623752.6617516.1其中征地(万元)6060.472087.52房屋建设(万元)2578.698872.685773.01设备采购(万元)792.21457.24756.3日常教学11 由学校根据省教育厅财务部门提供的数据填报,分专业类填写;若本省未制定此标准,则填“无”12 包括学费总收入、财政预算内拨款总额和其他收入,分项填写13 按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名称分项填写14 包括实验实习费、教学仪器维修费、教学差旅费、资料讲义费、体育维持费和聘请兼职教师费等15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总额(万元)/生均(元)505.95/418924.79/619905.48/514教学研究(万元)133.8494.1880.56师资建设(万元)975.76674.45458.8制度建设(万元)4.8218.113.88图书购置(万元)81.9122.23170.54贷款余额(万元)21381490019550资产负债率(%)39.76%52%46%(续1)1-4产学合作工作机构名称校企合作办公室成立时间2005年12月成立时间2005年12月成立时间2005年12月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家)167签订合作协议的企业数(家)167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100%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100%2010年度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41222010年度合作企业接收就业学生数(人)41222010年度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的技术服务费(万元)2062010年度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的技术服务费(万元)206产 学 合 作的主要形式订单培养、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教学、医院(行业)接收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就业、企业(医院)对学校捐赠设备、学校为医院(行业)提供技术服务及员工培训、校院共同建设实训基地1-5发展规划所 在 地 区重点发展产业农业、食品工业、医疗卫生学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学生规模(人)20000专业规模(个)20学校发展类型定位综合 一产为主 二产为主 生产性服务业为主 生活性服务业为主重点建设项目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改革工程; 临床医学、药学、口腔医学等特色专业建设; 科研与科技开发; 师资队伍建设; 医疗卫生服务。2 申报专业基本情况2-1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现状专业名称药学专业代码630301专业所属大类医药卫生大类专业所属二级类药学专业特点17 指专业建设背景与发展特点,详见文件附件一“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基本要求”(单选)产业支撑型 人才紧缺型 特色引领型国际合作型 其他 专业开办时间2005是否跨省招生是2011年实际招生数(人)1612011年新生报到率(%)93.02011年毕业生人数(人)1382011年初次就业率(%)89.86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人数(人)471“订单”培养人数(人)40专任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8 课时数,指2010-2011学年,学校的专任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825/4692兼职专业教师数/课时数19 课时数,指2010-2011学年,学校的兼职专业教师为本专业承担的课时总数95/392理论教学占教学总学时的比例46%校内实践教学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31%生产性实训占实践教学总学时的比例69%在校期间生均独立操作实训设备时间(小时)246现有实训设备总值(万元)284.3现有实训仪器设备(台套)147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20 指单价5万元的仪器设备总值(万元)39.8其中大型实训仪器设备(台套)5毕业前半年顶岗实习比例100%职业资格证书21 指与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相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1获取比例86%主要职业资格证书主要名称/等级/获取比例1西药药剂员/高级/60%2GMP自检员/30%3/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企业负责生产实训和毕业实习合作企业数5主要合作企业名称方汇药业大参林医药公司天方药业新源药业合作起始时间2007200720082007合作主要内容和形式实习实训/技术服务实习实训/技术服务实习实训实习实训企业参与教学(人/课时)6/19207/22406/19203/6842010年度接收实习实训学生(人月)220280240802010年度接收半年顶岗实习学生数(人)22282482010年度接收就业学生数(人)68802010年度学校为企业培训员工(人日)494285企业向学校捐赠或投入总额(万元)企业向学校(准)捐赠设备总值(万元)38.3企业的专项投入(万元)/项目类型/(续2)2-1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现状生源类型普高生“三校生”“3+2”教育五年一贯制其他 在本校学习时间(年)332502011年实际招生人数(人)114047002011年新生报到数/录取数(报到率)106/114(92.02%)44/47(93.6%)002011年毕业生人数(人)10968150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人)3581371420“订单”培养人数(人)1000002011年初次就业率989.91%100%87.50%86.67%0初次就业对口率22 指毕业生初次就业时,从事专业标准所描述主要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的比例97.95%100%100%92.30%0主要就业岗位药士药士药士药士平均起薪额23 指毕业生就业后第一个月的工资(元/月)15001500150015002010年年底就业率96.26%090.48%96.43%0毕业一年后平均月薪(元)2000200020002000毕业一年后转岗率24 指就业一年后,不从事专业标准所描述主要就业岗位的毕业生人数比例1.94%0000专业群相关专业1药学专业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2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3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4核心专业省重点建设 行业重点建设 其他 2-2 已列入重点建设专业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示范校建设 骨干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资源库建设2示范校建设 骨干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资源库建设省重点建设专业1药学专业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省特色专业 2药学专业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3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示范校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其他 行业重点建设专业1 22-3 建设目标与实施方案(包括专业建设目标、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等,不超过2000字):一、专业建设目标通过二年建设,结合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深化理论和实训融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渐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打造专兼结合、团结务实、乐于进取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形成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为一体,设备齐全,资源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使本专业在省内同类专业具有较高影响力和知名度。二、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药学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职业技能,同时具备一定医学理论知识,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在各级医疗单位、药品零售企业、药品生产企业从事药物制剂生产、药品检验、各种药物剂型的使用、管理、销售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性专门人才。三、教学质量目标(一)知识目标掌握:1.必需的社会科学知识、数理化基础理论、医学基础与专业基础知识。2.药品调剂与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3.药物制剂的制备及药品检验的基本知识。4.药品营销的基本知识与方法。5.药事管理法规及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6.现代信息技术及计算机实际应用的基本知识。(二)能力目标具有:1.不断获取新知识、学习新技术和创新能力。2.独立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调剂、药品检验、药品营销与OTC药物的发售等工作的能力。3.计算机实际应用及借助工具书阅读本专业英文文献和相关资料的能力。4.良好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三)素质目标具备:1.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职业素质。2.诚实守信、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3.扎根基层,为基层药学事业贡献终身的理念。四、监测指标监测指标课程合格率英语应用A级通过率计算机(文管二级)等级获取率双证书获取率第一志愿上线率新生报到率就业率基层就业率药剂士一年后通过率用人单位满意度%99.58095901009095655090五、建设实施步骤与内容(一)创新理论和实践融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渐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由政府主导,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合作,建立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互渗透又相对独立的“专业认知实践基本技能训练药学综合实验实训岗位技能培训、顶岗实习” 理论和实践融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的“渐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校院企合作的组织体系和机制建设为重点,形成校企(院)合作全方位、工学结合深层次、教学做合一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校企合作培养体系,进一步探索并实施药物制剂方向的“订单”教育。(二)构建“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建立以专业必备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职业素质为核心的专业平台课程模块和不同职业方向模块课程相结合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构建医院药学和药物制剂两个职业方向模块课程。加强3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力争建成12门省级精品课程。编写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药学专业校本教材4部。参编完成8部普通高等教育药学高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购置药物制剂GMP实训教学仿真软件。(三)创建“集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为一体”的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 继续实施学校、行业、企业三方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即学校提供场地、人才,企业和医院提供设备、技术及资金,共建一个“融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为一体”的药学专业实训基地。按照职业方向规划和功能要求,建设具有良好职业环境和设备、功能齐全仿真的药物制剂实训基地(模拟GMP车间)、药学服务实训基地(模拟药房药库)2个实训基地。再开辟2家社会药店和3家制药企业作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培养基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的监控、监督、管理等一系列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实训基地科学规范有序运行。 (四)打造“结构合理、业务精湛、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依托校企合作优势,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担任药学专业专业课的理论和实践教学;通过加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培训,强化行业专家积极参与教学的意识,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建立专业课教师激励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突出的专业教学团队。到2013年底,重点培养医院药学方向专业带头人1人、药物制剂方向专业带头人1人(校外),专业骨干教师6名,三年内“双师素质”教师达到80%。继续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形成专业实训课由高技能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最终构建一支结构合理、实践技能过硬、教学能力突出、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五)进一步拓宽社会服务功能,与学校、企业、医院合作开展社会服务 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社会服务职能,以河南省豫健医药高职集团为平台,利用药学团队多名成员在行业及社会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优势,面向行业及社会提供适宜的医药卫生服务项目和新技术开发。充分开展药学教育服务,为行业(企业)职工提供周期性的继续教育培训、资格考试培训、“西药药剂员”(高级)和“药品GMP自检员”培训等,每年培训不少于600人次。 2-4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包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的主要办法,建设目标实现的组织、人员、经费、政策保障及质量控制等,不超过2000字):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一)建立由政府主导,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构;(二)制定完善的工学结合管理制度,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二、采取的主要办法(一)明确学校、企业与政府三方在校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和利益关系。政府应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进行协调和支持,学校应主动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围绕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培养人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利用企业提供的便利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完善学校、企业与政府共同参与的校企合作共建机制。一是动力机制。制定具有一定特色、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共建的一系列政策制度,明确引导、支持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体现各方利益的主体性。二是调控机制。学校建立根据市场、企业变化随时适应、调整的专业与课程共建机制,主动适应变化调整专业与课程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教学内容方法等,其途径是建立起社会需求调查决策调整适应的机制。三是保障机制。明晰各方责权利,使合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防止短期行为,把握合作各方的关键环节,使三方建立并能够有效地推进校企合作与交流。四是评价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保证工学结合持续、健康发展,构建有利于推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环境。(三)强化政府对企业责任意识的引导。一是企业要积极推动高职教育从以就业导向向企业需求为导向的转变,推动学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和企业办学。二是充分利用学校的社会资源进行培训,使之成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选择。三是政府行业协会要主动接受企业和员工就培训所提出的咨询,并协调学校与企业在教学安排上的矛盾。四是企业要以主人翁精神来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人才竞争力意识,形成互动、双赢的校企合作体制。(四)加强学校在校企合作共建中的作用。一是学校要建立校企合作共建所需要的职能部门,寻找合作企业和合作项目,进行跟踪式服务,及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的障碍,推动合作项目顺利展开。同时通过各种政策倾斜,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为双方架起产学合作的桥梁,为产学合作教育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大力推进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基地共建以及“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共建等改革项目。(五)促进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与提升。通过争取项目,形成团队,整合学校创新资源,建立产学战略性合作,以项目带动和引领,以团队构筑核心竞争力,以战略性合作加强校企双方深度融合与提升。进一步提高合作层次,特别是加强技术开发方面的合作,逐步缩小学校运作机制和企业运作机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的差异。三、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措施成立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等人员组成的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领导小组和监督机构,负责项目的统筹设计和指导。(二)人员保障措施组成由行业专家和教学骨干共同组成的药学专业建设项目组,对项目任务进行分解和研究,并将阶段性研究成果用于指导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建设方案的调整,形成项目预期效果与研究成果同步,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为同类高职院校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和指导性理论依据。(三)制度保障措施1.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2.建立健全包括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制度,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都有规范的制度管理作支撑。(四)经费保障措施 该项目建设拟申请中央财政支持200万元,市政府投入200万元,行业企业投入2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000万元,总计1500万元建设资金。为确保资金合理使用,除按教育部、财政部相关规定进行严格管理外,学校制定专项财务管理制度严格监控该项目组织实施过程,认真分析论证资金使用预算方案,编制建设项目经费预算及分年度资金投入计划,保障项目正常、顺利进行。四、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建立项目负责、经费配套、管理监督、项目评价等规章制度;建立项目实施过程监控体系,根据项目建设方案,科学合理使用资金,确保项目进度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建立考核体系,将项目完成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建立运行监控系统,确保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中央财政支持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发展项目优质高效地全面落实完成。2-5 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一)建设进度建设项目2012年2013年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1.完善理论和实训相融合、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渐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2.完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3.在原有2门校级精品课程基础上,新建成12门校级精品课程。4.完善并实施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析与检测技术、药学基本职业技能技术2门校本实训教材。编写实用药物学基础实训教材。5.进一步完善课程专业必修课课程标准。编写医院药学和药物制剂方向的课程标准。1.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完善校院企合作培养体系。进一步探索并实施药物制剂方向的“订单”教育。2.进一步完善“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3.完善医院药学和药物制剂方向的课程标准,并组织实施。4.建成12门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5.完善实用药物学基础实训教材,并组织实施。6.购置药物制剂GMP实训教学仿真模拟软件。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1.改造现有的仿真实训室,形成药物制剂模拟GMP车间。2.参照社会药房标准,建成校内药学服务实训基地(中、西药房及药库)。3.在原有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基础上,再开辟2家药品生产企业、1家社会药房作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培养基地。4.进一步完善实验实训实习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1.进一步完善药物制剂模拟GMP车间,进一步完善校内药学服务实训基地(中、西药房及药库)的软硬件建设,具备教学、科研、生产、培训、鉴定、服务功能。2.新增1家药品生产企业、1家社会药房作为学生的实习就业培养基地。3.继续完善实验实训实习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完善实训实习考评办法。师资团队建设1.遴选1名校外药学专业带头人,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共同进行专业建设。2.培养专业骨干教师45名,提高教学和实践能力。3.对兼职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培训,提高教学能力。1.校外药学专业带头人与校内专业带头人一起负责专业建设与改革项目的实施;对专业改革与发展方向提出有建设性的方案。2.不断提高骨干教师专业实践工作能力。3.形成专业实训课程由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为行业(企业)职工提供周期性的专业知识培训、继续教育培训、资格考试培训等。每年定期面向学生和社会在职人员开展西药药剂员(高级)和药品GMP自检员培训。培训600人次以上。校内模拟药房开展社会人员的安全用药咨询等服务。2-5 建设进度及2012年、2013年预期绩效:(二)预期效果1.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学习与工作、实习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培养的毕业生交流沟通能力强,团队协作精神好,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普遍提高。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98以上,一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就业对口率达100。2.发挥专业示范和引领作用 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团队、实训基地、课程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专业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凸显。使专业建设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示范带动作用。3.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建设一个功能较为完善、先进的集教学、科研、培训、鉴定、服务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承担行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在职员工培训,学生的职业资格考试培训等,每年培训数量达到600人次以上。承担企业的应用技术研究、科研攻关和生产任务,为行业提供咨询服务,推动区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二)主要成果1.形成“校企(院)合作、实境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五个共建”即:共建人才培养方案、共建课程体系、共建师资队伍、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共建管理机制。2.构建“专业平台+职业方向”的课程体系,形成具有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特色的高职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3.建成校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