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doc_第1页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doc_第2页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doc_第3页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doc_第4页
古诗词鉴赏《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君子绝交,怨而不怒: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摘 要:本文通过结合相关史实,介绍,分析了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作者纳兰性德的生平和诗文的风格特点,同时,对木诗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字句的意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等方面解释了诗文,对于提高我们古典诗词鉴赏的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关键词:纳兰容若 典故 绝交词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也许我们对这首诗不熟悉,但是这首诗里的前两句想必人尽皆知吧,“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这是很多年轻人喜欢用来描写爱情的句子,那么对于这首诗中的情感和作者纳兰容若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一、关于纳兰容若历代文学,大都说唐诗、宋词,然至于清代词人,在当今能够名世的也只有一个了,那就是本诗的作者,纳兰容若。纳兰容若的词风,可谓南唐后主李煜的传人,直抒胸臆,独发灵性。王国维有评:“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习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要想更加深刻的理解纳兰容若的词风以及本诗,那就得对纳兰容若的身世做一次寻根。纳兰容若,原名纳兰成德,后来为避东宫太子之讳,改为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其祖于清初入关,战功彪炳,其父明珠,是康熙朝权倾一时的首辅之臣,也正是他给了容若这个家中长男以人见人羡的贵公子的出身和精英级的满、汉两种传统的教育。这种天生的富贵造就了纳兰容若一副贵公子的气质与风骨,所以,容若的词也带有了这种“贵族气”。诗歌,就其精神意义来讲,是高贵的,它需要高贵的声音和高贵的情怀,在这层意义上,纳兰容若非常符合贵族的标准。王国维的那句话说纳兰词之所以高妙绝伦,正因为“未染汉人习气”,其实王国维的话应该这样理解:纳兰容若兼具了汉文化的深厚修养和满人的质朴天真,正是质胜文则史,文胜质则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容若天资聪颖,博通经史,工书法,擅丹青,又精骑射,十七为诸生,十八举乡试,二十二岁殿试赐进士出身,后晋升一等侍卫,常伴康熙出巡边塞,三十一岁时因寒疾而死。就其生平看来他也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然而容若就是一个情深不寿的典型,仅仅活到三十一岁,他的死就像钱塘苏小小给人的感觉一样,说不清的惆怅。二、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赏析快乐和感动往往来自于不求甚解,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比如一句我们经常用以自励的话:“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觉得这才是君子气概,但在论语里,原文还是有下半句的:“言必信,行必果,小人哉”,如果再往下看:“抑亦可以为次矣”,这就是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虽然都是不怎么样的小人,但也不算太糟糕,也凑合算了吧。现在,这首容若最著名的木兰花令也有相似的情况在。“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如果只读这最感人肺腑的头一句,必然以为这是一首情诗,也必然会把这一句抄录在心里,作为一则亘古而永恒的爱情箴言。容若这句词的魅力在于:他直指人心地写出了一种爱情世界里的普世情怀。尽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词题“拟古决绝词”,首先点名了这首词是“拟古”,也就是说,作者要模拟古诗的风格和题材写一首。容若这回拟古拟的“决绝词”便可见于宋书-乐志所引的白头吟:“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意思是:我的心明明白白、透透亮亮,听说你现在脚踩两只船,所以我来跟你一刀两断。注意这个这个主题:“绝交”。这可不是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是毅然决然的分手。那么,容若突然也来这么一首拟古决绝词是要与哪位女子决绝呢?我们需要再看一首诗: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明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唐代张籍的一首名诗,全诗是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表白的口吻:你知道我是有丈夫的,但是你还送我一双明珠。我对你的情谊非常感动,便把明珠系在了我的衣服上。但是,我家并不是小户人家,我丈夫也不是贩夫走卒,我虽然知道你对我好,但我誓死要与丈夫同生死。明珠还给你好了,只恨我们认识的太晚。末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千古传为名句,但是、这首诗,通篇男女之情,实际却和男女之情毫无关系。这首诗的题目是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当时,藩镇李师道四处笼人,渐成与中央政府形成分庭抗礼之势,张籍也是个名人,也在李师道的笼络之列,于是,张籍便写了这首诗作为对李师道的婉拒,借节妇的口吻表白心迹: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这辈子是跟定中央政府了这便是诗词字离骚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以男女之情寄托别样情怀。所以,容若的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未必就是在写男女之情事的。这首诗,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绵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画扇,引自汉成帝时,班班婕妤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写下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白雪。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扇子材质精良,“出入君怀袖”自是形影不离,但秋天总会到的,等秋风一起,扇子再好也被扔在一边。这就是秋风画扇的典之所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说人与人之间,若始终如初见时那么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就好了。下面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也是用典,出处就在谢朓的同王主簿怨情: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相逢永荼蘼,辞宠悲团扇。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谢朓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正是前面提过的班婕妤的故事。这首诗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一语之所本。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反而说我变的太快了。下片继续用典,“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长恨歌中有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个长生殿就在骊山华清宫,这便是“骊山语罢清宵半”的来源。“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的“薄幸锦衣郎”说的还是唐明皇,“比翼连枝当日愿”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约誓时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容若的意思应该是:虽然故人变了心,往日难再,但好歹过去我们也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以过去的山盟海誓对比现在的故人变心,似有痛楚,似有责备。但我们始终无法说清楚容若的这首词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泛泛而谈。也许这是他一位故友的绝交词,也许只是泛泛而论的交友之道。但以容若为词独抒灵性的主张,前者更容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