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题卷第七、八单元练习卢建平 2014/12/91、从国际关系及外交环境的角度来看,新中国成立后最艰难和危险的是什么时期:A建国初期 B50年代中后期C60年代末70年代初 D80年代末2、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20世纪60年代由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建立的国际政治集团B其目的是为了谋求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主权和发展C推动了国际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制约作用3、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三大外交政策,其中“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体现的是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独立自主和不结盟4、1954年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规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导两国之间关系,并感到如果这些原则运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同年的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也同意以这些原则指导两国之间的关系。并认为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以上材料反映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处理中国与印度、缅甸的关系有利于和平协商和解决彼此间存在的问题,维护地区和平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的国家关系,推动双边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利于促进经济全球化,建立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平等、和平地发展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的范例。A. B. C. D. 5、2008年5月初,国家主席胡锦涛访日期间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牢记历史不是为了报仇。 2007年12月27日应我国政府邀请,日本首相福田康夫对我国正式访问。访问期间,中日双方就东海问题达成四点共识,就加强气候变化科技合作发表联合声明,中日政治和经济合作关系之所以能进入一个新阶段,从根本上说,是因为A中日两国的国家力量势均力敌B中日两国都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C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符合双方共同利益D中日两国开始进入以合作取代竞争的新时代6、20世纪70年代初,新中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的原因不包括 A结束了“文革”内乱,中国国际形象提升 B中国实力增强,外交政策灵活 C第三世界力量增长,国际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D美苏争霸的影响7、温家宝总理访问非洲时曾说:“非洲人民对我们有功。”这里的“功”主要是指A支援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 B支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C支援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斗争 D支援我国国内经济建设8、中美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尼克松访问中国 邓小平访问美国美国开始承认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 美国接受中美建交三原则 A B C D9、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26届联大 D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上海峰会10、1950年除夕,上海新民报报道,“毛主席和斯大林给我们带来了过年礼物,教我们全国人民在大年夜欢欢喜喜高高兴兴过个年。”文中的“礼物”指的是A苏共将派代表到西柏坡 B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苏联支持中国抗美援朝 D苏联援助中国实施一五计划11、“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12、以下握手照片不能反映外交礼仪的是 A.毛泽东与尼克松 B.邓小平与欧共体主席 C.江泽民与董建华特首 D. 胡锦涛与布什13、“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 “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政治、经济方面的混乱状况形成鲜明反差的是:外交成就捷报频传。下列词语符合新中国七十年代外交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一线连片”B.“扫庐请客”、“安贫乐交”、“柳暗花明”C“左右开弓”、“韬光养晦”、“和而不同”D.“化敌为友”、“跨洋握手”、“三分天下”14、1971 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官方交流B.高层互访C.以民促官D.经贸引路15、对下列两幅图片表述错误的是: (尼克松访华时送给毛泽东的瓷塑“和平之鸟”) A这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外交方面重大成就的代表 B“和平之鸟”和楚辞集注是中美、中日建交的信物 C这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 D该局面的出现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16、20世纪50年代中期不结盟运动兴起,其最初的目的在于 A推翻殖民统治,形成多极格局 B促进本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C摆脱美苏控制,维护民族独立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17、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 B C D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是,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中所说的“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指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雅尔塔体系 C欧洲嗣家的联合 D多极化趋势 19、对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正确理解是 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 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 为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条件 争取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扩大国际影响ABCD 20. 1988年元旦,日本产经新闻载文指出:“世界将由某一个国家取代美国而负起牵引世界经济的责任。日本有责任应该主动地为世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发挥最大的力量。”对上述言论理解最准确的是A日本意欲取代美国,领导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B日本开始谋求经济大国基础上的政治大国地位C日本力求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D主张由日美两国分担领导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重任21、新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建设性作用,下列不能体现这一作用的是A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B首倡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脑会晤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首倡不结盟运动22、在2006年底于北京召开的中日共同研究历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两国学者对中日两千多年的交往史,对近代发生的不幸历史以及战后半个多世纪中日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共同研究。下列关于不同时期中日关系发展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有古代中日关系历经了由友好交往到敌对战争的转变近代中国遭受的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都是其推行既定方针的结果二战后日本追随美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峙时期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发展ABCD23.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美、日、中、俄以及欧盟五大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A相互竞争、相互制约 B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C联合斗争、利益一致 D平等互利、力量均衡24(2009安徽文综高考)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通过的宣言指出:“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然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这句话中“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是 A互相妥协 B. 互相竞争 C互相合作 D互相对峙25. 1958年的一位德国商人宣称:“无论是拿破仑的欧洲还是希特勒的欧洲,都不是最佳的解决办法。”他意在A反对欧洲走向统一B反对武力统一欧洲C反对欧洲对外扩张D反对美苏干涉欧洲26.环球时报记者报道:2006年5月13日,韩国和朝鲜决定,中断半个多世界的南北铁路大动脉即西部的“京义线”和东部的“东海线”于当月25日进行试运行。造成当年朝韩南北铁路大动脉中断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 A韩国和朝鲜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 B朝鲜半岛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C美苏“冷战”局面产生的影响D韩国和朝鲜经济发展差距巨大27. 1939年以前,德国一直奉行区别于英美的政治制度,20世纪50年代开始,德国决定把德国变成“欧洲的德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德国的统一使普鲁士获得政治优势 B纳粹势力为自己的专制寻找历史依据C德国在战后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 D欧洲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28. 2010年以来世界局势动荡,朝韩由于延坪岛炮击事件关系紧张,泰柬边境发生冲突,突尼斯、埃及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利比亚、巴林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等。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评述正确的是A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B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C民族、领土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D当今世界是美、欧、中、日、俄共同主导的多极化世界29. 某班同学在对东欧剧变的研究性学习中提出:德国通过剧变完成了民族的统一,结束了分裂状态。因此,对东欧剧变不能一概否定。这一观点A否定了东欧剧变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挫折B没有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洞察历史C是一种没有是非观念的落后史观 D站在客观的角度审视东欧剧变的历史评价30. 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下列与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图一1945年 图二 1965年 图三 1989年A德国的分裂导致冷战的发生 B柏林墙的修建促进了多极化趋势出现C苏联解体后德国终于实现了统一 D德国的统一有利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31.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与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32.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 B C D33. 1961年9月,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中写道:“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唯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决、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唯一基础。”下列对此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A不结盟运动主张以和平共处原则解决国际问题 B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D不结盟运动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34(2009高考海南单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美国先后推出了援助希腊、土耳其计划(后称“杜鲁门主义”)和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这两个计划的相同之处是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色彩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社会矛盾35. (2010高考安徽文综22题)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36(08天津文综)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来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响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1961年柏林危机 B 苏伊士运河战争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37(2009高考江苏单科)1961年,赫鲁晓夫在同美国记者苏兹贝格谈话时说道:“如果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分歧克服了,如果它们之间建立了和平合作的关系,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有助于加强世界和平。”这段话实质上反映了 A美苏军事角逐势均力敌 B美苏开始由对抗走向对话 C苏联试图同美国合作主宰世界 D苏联积极谋求世界和平稳定38. (08广东文基)二战后欧洲一体化的政治目的是 对付苏联威胁 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抵消美国优势 准备武装解放东欧 A. B. C. D.39(08广东单科)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极格局的削弱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40(08山东文综)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41(08北京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西欧国家之间维持了60多年的和平局面,其主要原因有:经济一体化发展 政治联合加强 法德实现和平 民族矛盾消除A B C D42(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 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的开端 B促使美国承认美日平等伙伴关系 C提高了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 D标志着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43(2009高考上海单科)世界上第一个由民族国家走向超国家共同体的是A欧盟 B石油输出国组织C东盟 D北美自由贸易区44(2009高考宁夏辽宁文综)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协作的世界 D欧俄均衡的世界45(2010年高考全国卷文综22题)1951年,欧洲六国签订建立煤钢共同体的条约,规定其最高机构为共同体的总体利益而行使职责,不接受任何政府和组织发出的指示,其委员实行招聘制,由各国政府协商一致后任命。这表明,该共同体是A.政府之间的合作 B.独立于政府的能源组织C.企业之间的联合 D.独立于政府的经济组织46(2009高考海南单科)1950年,法国外交部长舒曼对法、德即将开展的合作说,今后“在法,德之间发生的战争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在物质上不再可能“。舒曼在此所说的合作主要是指A 矿业资源互补 B 人力资源共享C 科学技术交流 D消除贸易壁垒47(2010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厦门大学《建筑功能材料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五邑大学《生物检测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消费者行为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环保项目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考核试卷
- 碳素材料在核燃料处理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灯具配件物流与仓储管理考核试卷
- 石油开采业的行业协会与组织合作考核试卷
- 玉米加工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考核试卷
- 智能驱蚊手环驱蚊效果考核试卷
- 林业副产品在化学品制造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1套
- 树木移植的施工方案
- 四川大学自主招生个人陈述语言风格范文
- 5.2《稻》教案-【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教学(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
- 人工智能在智能安防中的应用
- ORP-数值对反渗透装置的影响
- 小王子英文介绍课件
- 法律服务行业智能合同审查方案
- 2025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公共管理学笔记
- 地铁隧道应力释放孔设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