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供求原理及其应用.doc_第1页
试论供求原理及其应用.doc_第2页
试论供求原理及其应用.doc_第3页
试论供求原理及其应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菜贱伤农”谈供求关系及其应用 摘要:菜贱伤农是我国流传甚广的一句成语,意思是粮食丰收了,农户的收入却反而减少了。推而广之,农业的好消息会使农民的坏消息吗?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它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如果让粮食的价格和产量由自发的供求关系来决定,那结果会是怎样的呢?我们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分析“菜贱伤农”的成因,并对如何解决这一长期困扰我国农村的经济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关键词:菜贱伤农 菜贵伤民 形成原因 问题克服正文:近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已经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抱怨的对象。可想而知,用于衡量食物支出在总收入中所占比重的恩格尔系数也是不断上升。走进菜市,听到的最多的就是“一百块能买到的菜越来越少了”。显然,菜价的大幅上涨,已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菜贵伤农”。这两者的历史循环不断上演,菜价高低重复,几乎看不到尽头。1 “菜贱伤农”的经济学原理分析济南曾有一名菜农面对遍地卖不出去的蔬菜选择上吊自杀,“菜贱伤农”的悲剧迅速继续上演。然而,从“蒜你狠”、“豆你玩”,到“姜你军”,“菜贵伤民”等现象也同样深深伤透了广大市民的心。“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怪圈,何解?这是微观经济里的经典,其实很简单,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供给与需求;二是弹性问题。当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认为,劳动创造价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决定供求,然后供求又影响价格。供求、价格、价值三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但起决定作用的是价值.关于供求对价格的影响作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区别供求平衡与不平衡两种情况进行了精辟的论述,他指出: 在供求平衡的条件下,决定社会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可由优、中、劣三种条件下的个别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数来决定,因而具有不同生产条件的生产者所占比重的变化,对价值量的确定会产生影响。蔬菜属于生活必需品,其价格会随着气候,时节的变化而变化。蔬菜的成长期较长,人们对蔬菜的需求较小会影响价格的涨跌。 另外还要注意的是,粮食需求线缺少弹性,也就是说,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是很敏感。当粮价下跌时,对粮食的需求量会增加,但增加得不是很多。其基本的道理在于,粮食是一种必需品,对粮食的需求最主要的是由对粮食的生理需求所决定的。蔬菜属于农产品,而农产品属于生活的必需品,其需求量因为价格变化引起的变动很小。如香烟的需求曲线缺乏弹性,因为上了瘾的烟客不会在乎价格的高低,所以价格的高低对香烟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再如:中国有句古语叫“谷贱伤农”,意思是丰收了,由于粮价的下跌,农民的收入减少。其原因就在于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价格弹性小。也就是说,人们不因为粮食便宜而多吃粮食,由于丰收了而造成粮价下跌,并不会使需求量同比例的增加,从而总收益减少,农民蒙受损失。不仅如此,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收入弹性也小,也就是说,人们收入提高了并不因此而增加粮食的消费。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时期出现把粮食和农产品毁掉的作法,究其原因也在于粮食这种产品的需求缺乏弹性,降价不会增加需求量的大幅度的增加,只会减少总收益,所以资本家把这些农产品毁掉反而会减少损失。2 “菜贱伤农”问题产生的原因1. 市场原因上一期菜价高涨,让种植该蔬菜的农民受益,使得种植该蔬菜的农民增多,种植面积加大,导致供大于求。当需求大于供给,菜价势必回落,甚至出现贱卖的情况,农民蒙受损失。于是当菜价较低时,导致菜农纷纷投上一期的价格较高的农产品,下一期该种产品就很可能又出现价格的回升甚至高涨。如此循环往复。过去菜价持续上涨增加了城镇消费的负担,政府加大了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与扶持。我国从1995年起开始实施的新一轮的“菜篮子”工程,其重要特点是“城乡共建”。这一工程的成果如下,1995年农业部公布全国23家首批定点鲜活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1996年“菜篮子”工程批发市场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始启动;1997年底,全国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发展到约4000家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心批发市场,连接生产基地和零售市场的稳定的“菜篮子”市场体系。目前“菜篮子”工程的成绩有目共睹我国居民的“菜篮子”已从长期短缺转变为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价格相对平稳,初步形成了买方市场;完成了蔬菜产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一个大规模,多品种的蔬菜产业形成,农民和消费者的基本情况都基本得到改善。然而,这样好大的工程,也存在其不足和弊端。 2.农产品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农产品供求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各级政府在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上存在缺陷。生鲜农产品的仓储体系薄弱,政府重视和支持不够。农副产品仓储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影响农副产品价格稳定的主要因素。而建立农副产品仓储平台,可帮助农户在菜价偏低时,以较低的价格存储。农业生产主体仍以小农户为主,小农户缺乏市场信息,决策盲目,往往“一哄而上,一哄而下”,菜农在蔬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行业信息预测与预警机制不完善,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也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此外,油价的不断飙升,运输成本加剧,中间费用的增加。虽然大量的蔬菜在田间地头的价格低的可怜,中国消费者对菜价跌幅的感受却并不完全同步。 三.“菜贱伤农”问题的解决措施首先,政府应建立农产品生产的风险基金,防止种植户的意外损失,建立农民根据农民损失的补偿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供销合同的订立,按合同生产,政府应灵活运用经济与行政手段,确保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建立风险基金的同时,适当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是农民的利益得到根本保护,确保农民实实在在的增收,保护好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真正实现供销两旺。其次,确保产销信息对称,拓宽发布渠道,引导农民根据市场变化种植蔬菜,避免跟风。政府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建立农产品种植的指导预警机制。小农生产模式已严重制约中国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效益提高和农民增收,寻找由“小农制”到“大农制”之路是当务之急。最后,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具体方法即推进“农超对接”,让菜农蔬菜直接进入超市,降低流通成本。菜贱伤农和菜贵伤民,表面上看是冲突的,其实实际上并不是冲突。我们看待这两个我问题不能合并起来考虑,应该分开思考。无论菜贱还是菜贵,都会对一部分人产生影响,这就需要市场的合理调节,把菜价调整到一个合理的价位,既不让菜农损失,也不会使物价过高。调解的途径的是:市场的宏观调控。另外政府的合理干预也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市场的干预是无形的,通过菜贵或者菜贱合理的调节菜的种植面积。政府的调节必须是有形的的,通过相关政策的出台,引导农民种植或者引导市场流通。 四.经济现象分析总结第一次接触到微观经济学觉得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可是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并不是如此。知识最终要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一直以来我也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菜贱伤农”这一问题的研究是我对供求原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作为一个来自农村来的孩子,对于农村的发展中产生经济问题我也十分关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走向城镇。城乡差距的加大,务农的人越来越少。于是出现“三农”问题。农民就是通过农产品的出售来增加收入,倘若“菜贱伤农”“谷贱伤农”那么农民一年的忙碌就意味着付诸东流。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的含义微观经济学通过对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