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ppt_第1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ppt_第2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ppt_第3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ppt_第4页
闫古代诗歌训练指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训练指南,2012224,目录,答题规范表达,诗歌理解第三步:艺术手法的探讨,诗歌理解第二步:题材的分类,诗歌理解第一步:诗歌散文化,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一),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二),2010年高考诗歌一览(三),各地诗歌朝代选择,各地诗歌体裁选择,诗歌的内容及其他,诗歌理解第一步:诗歌散文化,检测学生是否理解了诗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诗歌的散文化。 要做好诗歌散文化,就必须了解诗歌的跳跃性及语言变形之特点。,诗歌的跳跃性,诗歌的特点跳跃性 诗的跳跃多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构成,动作之间没有持续性,只被一个情感线索维系着。 由此形成了诗歌的空白,留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诗歌跳跃性的形成,一、语言的跳跃。 诗歌语言以次序的变化来表现跳跃。如: 李白越中揽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正常的语言表达顺序应是: 浏览越国古城遗址-看到鹧鸪乱飞-想起越王战胜归来的两个场面。,二、意象跳跃 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形成的形象。意象的跳跃使意象之间产生空白,这种空白构成了诗歌的意境,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如: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看眼前之景(实写) 往事知多少对往事回忆(虚写) 形成第一次跳跃。 昨夜小楼又东风感现在之景(实写)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对往事回忆(虚写) 形成第二次跳跃 整首词意象总是从一端跳到另一端,这种跳跃拉长了物与物之间的距离,从而造成了一个广阔的审美空间,由眼前而故国,便产生一种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三、结构的跳跃 结构的跳跃表现为文中的间隔,也就是句与句之间的“断”,如: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试问卷帘人(问什么被省略)侍女的回答断了,直接跳跃到女主人的回答,显出女主人问的急促。(侍女的冷漠与女主人的不平静形成对比),诗歌语言的变形,读不懂诗歌,其中障碍之一便是语言的变形。 毕加索的女孩与小船 立体派追求一种几何形体的美,追求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它否定了从一个视点观察事物和表现事物的传统方法,把三度空间的画面归结成平面的两度空间的画面。,浅沙上 老是栖息着五色的鱼群 小鸟跳响在枝上 如琴键在起落 郑愁予小小的岛 语言的还原: 小鸟在树枝上跳跃-如同小鸟在琴键上跳跃-琴键发出声响,,古代诗歌语言的变形,一、词语的反常组合形成语言的变形 一般情况下,词语的反常组合表现为:,词序的倒装,词语的超常搭配,词序的倒装例说,崔颢黄鹤楼中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突出强调) 正常语序还原:汉阳树晴川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主语置后) 杜甫秋兴八首(其八)中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极具陌生感) 正常语序还原: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中的颈联:“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正常语序还原: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苏轼浣溪沙中的“簌簌衣巾落枣花” 正常语序为:衣巾簌簌落枣花(状语提前,凸显声音)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中的“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状语置后) 正常语序为:妾凭短墙弄青梅,君傍垂杨骑白马。 李白玉阶怨之三四句:“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正常语序:却下水晶帘,望玲珑秋月。 崔护题都城南庄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在两句诗里词序的错乱,杜甫秋兴八首(其一)中的“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秋高急暮砧” 此句无法还原。 散文表达:秋高气爽的傍晚,白帝城处处响起急急的砧声,如在催促人们快拿起剪刀尺子来赶制寒衣。,词语的超常搭配,指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虽有悖于生活逻辑,却合乎艺术逻辑,从而获取了诗意的真实。此类变形语言,极富表现力,往往能绝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独特的感受与体验,给诗歌增添无穷韵味,古代的诗论家,常谓之“无理而妙”。,超常搭配例说,岑参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的颔联:“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 “孤灯”怎能点燃“客梦”?“寒杵”又何以捣出“乡愁”? 散文表达:旅途中独对孤灯,引动了行客的思归之梦;阵阵捣衣的杵声,摧人心腑,惹起了诗人思乡的愁绪。,清代诗人王猷定螺川早发的颔联:“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散文表达:俯视长江,那江水滔滔,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更远的梦乡;划动的短棹好像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 营造出空阔渺远的意境,句子的反常组合,逆挽法 “用逆挽法,句法倍觉生动,故为名句。所谓逆挽者,倒拍本题,先入正位,叙现在事,写当下景,而后转溯从前,追叙以往,以反衬相形,因不用平笔顺拖,而用逆笔倒挽,故名。”(朱庭珍筱园诗话) 欧阳修的戏答元珍之首联:“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因果倒装),诗歌阅读的元认知,1.诗歌写了什么? 叙事、写景、抒情、说理 2.诗歌要表达怎样的感情或思想? 如果是表达感情,便要确定感情是喜悦的还是悲伤的。(这一点对于鉴赏诗歌至关重要) 例说:客至 3.这样的感情或思想是如何表达的? 一般考虑两种方式:直接表达感情(直抒胸臆)还是间接表达感情(借景、借物、借典故、借对方),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离呼取尽余杯。 南北皆春水,群鸥日日来。花径缘客扫,蓬门为君开。盘飧无兼味,樽酒只旧醅。相对邻翁饮,隔离尽余杯。,如何迅速确定诗歌的情感,快速确定诗歌情感的方式之一便是要弄清古人诗歌的写作范围。 因为古人生活的单纯性与其情感表达的开放性(很少写私密的不可捕捉的个人体验)决定了古人写作诗歌时所选取的范围。离别、战争、田园、仕途失意、羁旅(在路上)、考古等占了古代诗人的大部分时间。,古诗的大致题材,1.怀人思乡诗 2.赠友送别诗 3.边塞征战诗 4.田园山水诗 5.咏史怀古诗 6.托物言志诗,7.忧国伤时诗 8.建功报国诗 9.人生际遇诗 10.闲适隐逸诗 11.生活杂感诗 12.即景抒情诗,“怀人思乡诗”的特点与鉴赏,“怀人思乡诗”一般与三类人相关:飘泊在外的游子、长年征战的将士、独守闺中的思妇。 “怀人思乡诗”特有的一些意象:大雁、望月、客居、佳节、羌笛、关山、春草等 “怀人思乡诗”抒写的主要情感包括:思念、离愁、哀怨、厌恶战争、渴望团聚。 “怀人思乡诗”抒写情感的方式:借景抒情、渲染烘托、虚实结合等。,蝶恋花 【宋】柳 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试从“景”与“情”的关系进行分析。 2.历来评家认为,这首词的点睛之笔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这两句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答1:“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伫倚”的结果却是“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草色烟光”之景却与“无言谁会”之情结为一体,徒自凭栏、希望成空。 答2:(1)从“不悔”入手结合全词分析坚贞(执着、挚诚等),意合即可;(2)从 “憔悴”入手,扣“春愁”分析“愁绪”(思归、思念等),意合即可。,“赠友送别诗”的特点与鉴赏,文字特征:一般会出现“送”、“别”、“赠”等字样。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杨柳”、“行舟”、“劳歌”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离别时的不舍和伤感,别后的孤寂和思念以及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以物喻人,或是心理刻画。,诗法家数曾作过如下归纳:“第一联叙题意趣;第二联说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说情景,或带思慕之情;第四联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谢亭送别 许 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这首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描写的是否同一时间的事?作者这样处理,表达了什么感情? 2.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作用有什么不同?,散文表达,唱罢了一曲送别的歌儿,你便解开了那远别的行舟,两岸是青山,满山是红叶,水呀,在急急地东流。当天色已晚,我醒来了,才知道人已远去, 而这时候,满天风雨,只有我一个人独自走下了那西楼!,答1:不是同一时间,中间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间隔。作者这样处理是为了强化送别的感伤,酒醒以后,才意识到朋友已经离得很远,倍感凄凉孤寂。 答2:前者描写红叶青山的美景是乐景衬哀情,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描写满天风雨是正面衬托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 “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边塞征战诗”的特点与鉴赏,边塞征战诗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与送别相关的“塞下”、“边城”、“烽火”、“羌笛”、“关山”、“月”、“大漠”等词语;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或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或是长年征战的艰辛和对家人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的抨击。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塞下曲六首(选一)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 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1)答案提示: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答案提示: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前三句写实,后一句是想象。,田园山水诗”的特点与鉴赏,“田园山水诗”的一些基本特征: 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家生活 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技巧特征:或融情于景,或比喻,或拟人,或夸张,或白描,或渲染,或动静结合,或远近结合,或视听结合。,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马致远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屏风又添铺翠。 这首曲子可谓“曲中有画”,视野开阔。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在曲中有何作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提示:除重点写“晴岚”外还写了花村、草店、晚霞、山色等景色;这些景色的作用是共同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景色优美、恬静清新的“山市晴岚”(山间暮景)图。这幅画面体现了作者恬淡平和、向往宁静的生活心态。,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寂寞独居,门扉紧掩,孤独的看着夕阳逐渐落下。夕照满山,鸟鹊还巢,行人归宅,柴扉紧掩。绿竹生长,红莲花瓣掉落在老叶上。渡口处升起袅袅炊烟,到处可以见到归家的采菱人。 ,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yansir,“咏史怀古诗”的特点与鉴赏,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或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或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统治昏庸和社会时弊,或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在技法上通常是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有以景衬情的,有古今对比的,有侧面烘托的,有用典的。,yansir,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yansir,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yansir,“托物言志诗”的特点与鉴赏,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既然是咏物诗,当然要写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不但形似,而且神似。与作者所需表达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之间有一定得相似性。 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整体上说是托物言志,局部或拟人,或比喻,或正面描写,或侧面烘托等。,yansir,咏风 王勃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yansir,感时伤事类诗词鉴赏,何谓“感时伤事”? 指诗人在某种特定的心境下为时事而感伤。 如何鉴赏?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特点 二、了解作者的身世背景 三、了解这类诗歌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直抒胸臆,一些诗人面对世事的变迁,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 借古讽今,迫于时代压力,只能含蓄表达自己的观点。 托物言志,借对某一物象的描绘寄托自己在特定历史阶段自己对某一种情怀的坚守。 借景抒情,借助景物的描绘表达自己对世事的看法。,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这首词是南宋沦亡之后,作者隐居山林所作。 这是一首亡国的悲歌。作者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春感”的?,yansir,提示:1、以虚写实:上片写对故都凄凉情景的想象,下片回顾故国情景。2、今昔对照:上下片的情景对比;3、化用与用典。“春感”:对南宋故国表达深沉的怀念,对元统治者表示切齿的痛恨,抒发了亡国的深哀巨痛。,yansir,“建功报国诗”的特点与鉴赏,“建功报国诗” 的特征: 意象特征:一般会出现缅怀古代明君圣主、英雄豪杰的丰功伟业;也会出现国难当头、奸臣当道、昏君无能的社会现实;还有战乱、民生、北伐等相关字词; 情感特征:表达的是建功立业、安邦定国的雄心壮志,或抒写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愤懑和哀痛。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乐景哀情,或是对比衬托,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yansir,南园十三首(其五) 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表达主旨:投笔从戎、矢志报国的决心和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慨。 表达技巧:反衬,直抒胸臆。,yansir,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表达主旨:英雄迟暮、壮志未酬 表达技巧: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对比。,yansir,“人生际遇诗”的特点与鉴赏,“人生际遇诗” 主要是指那些遭遇仕途坎坷挫折的文人墨客对人生多艰、命途多舛、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作。 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情感特征:表达的或是人生多艰、命途多舛的悲叹,或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伤感,或是豁达大度、从容开阔的胸襟。 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yansir,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 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轼贬官黄州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重大打击,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面对政治祸患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并说说你对这种态度的看法。,yansir,上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快哉亭下以及远处的优美景象;下片先用特写的笔法描写亭前江面的明净和白头翁搏击风浪的场景,借此表达自己面对政治祸患和人生风浪的坦然自若;然后在结束之际指出,只有心存浩然之气,自然就能够领略到生命的快乐和惬意,由此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虽遭遇打击,却仍然豪迈豁达、乐观面对的态度和胸襟。,yansir,永遇乐落日熔金 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用较多的笔墨描写今昔元宵佳节的不同境况,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隐含其中的心情。,yansir,这是一首描写元宵灯节的词。但此词并非刻意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欢乐,而是通过眼下的元宵和过去的元宵的不同情境的对比,来抒发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词的上片“落日熔金,暮云合璧”、“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元宵佳节,融和天气”、“香车宝马”等都是极力渲染今年元宵佳节的繁华热闹,然而作者的心情却充满了迷茫和痛苦,国破家亡夫死,流离飘泊,潦倒落拓,寓居他乡,只得“谢他酒朋诗侣”;整个上片都是以乐景衬哀情。下片着重回忆“中州盛日”的元宵情境,“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生活安定,每到元宵,都是精心打扮,极态尽妍,游性酣浓;而“如今憔悴,风鬟雪鬓”,又从忆昔,转为伤今,面对他人的快乐,自己黯然神伤,“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种深沉的国破家亡的孤寂、哀痛之感油然而生。,yansir,“闲适隐逸诗”的特点与鉴赏,“闲适隐逸诗”主要是指因看惯了官场的勾心斗角和世俗社会的浑浊不堪,而退居田野乡间,与乡人为伍,与明月作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闲适隐逸诗”常见意象:田野山林、清风明月、野老隐者、松竹梅兰、龟鹤鹿兔、蓬门柴户、榆柳桑麻等。 “闲适隐逸诗”常见情感:平和安宁的氛围,悠闲详和的心态;美丽的乡村风光,浓郁的生活情趣;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热爱。 “闲适隐逸诗”常见技巧:或融情于景,或烘托渲染,或虚实结合,或视听兼备。语言质朴清新。,yansir,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试从内容和情感的角度分析鉴赏这首诗。 内容:既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的美丽风光,又叙说了农事的繁忙紧张和农家的辛勤劳作。 情感:抒写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农村生活情趣的赞美。,yansir,“生活杂感诗”的特点与鉴赏,“生活杂感诗”题材比较宽泛,它涉及到生活得每一个细节,因而它所表达的情感相对来说也多姿多彩。如果排除以上10类,那么,“生活杂感诗”的内容主要包括:对青春易逝、时光不再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对仕途失意、知音难觅的苦闷(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对告慰平生、欢愉人生的喜悦(如: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对忠贞爱情、诚挚友谊的赞美(如:秦观的鹊桥仙)等。 “生活杂感诗”的主要表达技巧是:借景抒情。,yansir,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yansir,(1)答案:一幅几枝鲜花的花瓣上沾着水珠楚楚堪怜的画面。不是为惜春伤怀。从两方面可以看出:一作者紧接着“数枝”句说:“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二在乌云密布、寒雨将至时,作者更关心的是“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2)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yansir,关于虚实的问题,当前之景为实,设想未来之景为虚 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设想酒醒梦回所见到的景象。晓风拂弱柳,残月挂枝头,这是虚写。词人设想的这种凄清的景象,为面前与恋人分别的场景平添了一层惜别感伤之情。,yansir,从己方的角度写为实,从对方的角度写为虚 这种写法与前一种似同实异。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对对方进行设想,不同之处在于后一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的,所以有人称之为对写法。如杜甫月夜的前四句:“今夜鄙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yansir,常见的运用“对写法”的诗词还有高适的除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欧阳修的踏莎行寸寸柔肠,盈盈粉泪。这样虚实结合,沟通了双方的情感,所以,有思念有愁苦有断肠之痛,也有温馨和慰藉。,yansir,客观之景为实,梦境、仙境、誓愿为虚 通过写梦境、仙境来抒发感情、表达理想的诗词,最有名的当数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常见的还有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汉乐府诗上邪。,yansir,诗歌情感表现的若干方法,1 移情入物 若将主观感情移入自然景物,即“人把他的环境人化了”(黑格尔美学),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物色带情”,西方美学家所说的“移情作用”。,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诗人把依恋之情移在柳、藤的缠系中、黄莺的歌唱中。不说自己情系旧家,难舍难弃,却说柳藤牵扯难分,黄莺频频啼叫惜别。,杜牧赠别二首(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惟觉尊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人似“无情”,烛却“多情”,烛俨然成了一对难以割舍的情人的化身。“不言人而言烛,衬笔绝佳”。烛既有芯(心),又有“成灰泪始干”的个性,今夜“替人垂泪”,既入物理,又入情理。烛耶?人耶?,2 细节描绘 描写典型真实的细节,最能因细而传真,由小而见大。一个精彩的细节往往是一首诗的闪光点、聚焦点。,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白居易禁中夜作书与元九: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五更宫漏初明夜,一点残灯欲灭时。,曲写情思,3 从对面写。这是唐人惯用手法,可收一石二鸟之效。 白居易邯郸至除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拂拭不去的思家之情,却偏不落自身,而落在家人对自己的思念。”心已神驰到彼,诗人对面飞来“。,4 从侧面写 施肩吾夜笛词:皎洁西楼月半斜,笛声寥亮人东家。却令灯下裁衣妇,误剪同心一片花。 若直写月下怀远,灯前念夫,便一览无余。作者从侧面迂回,写她裁制征衣时,在笛声的干扰下误剪成一片同心花,展示出思妇心飞沙场,情系征夫,已达痴迷的地步。,5 指桑说槐,即言此意彼。 朱庆余闺意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時无。 此诗”言此“为”闺意“,意彼是”上张水部“。,6 巧用比喻。比喻的妙用是”其言浅,其情深“。 钱珝未展芭蕉冷烛无烟绿蜡干, 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以冷烛喻芭蕉之状。 以绿蜡喻芭蕉之色。 以书札喻层层未展的芭蕉之心。 以未展芭蕉喻待字闺中的少女。,古诗问答模式解说,一、分析意境,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变式提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的画面(优美) 2、概括氛围特点(准确) 3、分析思想感情(具体),答题套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 )的画面,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从而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心情,心境)。,例析,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意境。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塞外辽远阔大、雄奇险峻的画面(衬托出边塞“孤城”之小),营造了一种雄阔、苍凉的氛围,表现了盛唐诗人广阔的胸襟。,二、分析表达技巧,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 1、指出用了何种手法(明确) 2、结合诗句解释手法(具体) 3、分析表达效果(具体),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请分析“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句 的艺术手法。 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把抽象的感情(无穷无尽的离愁)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迢迢不断的春水),(2)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3),三、分析语言特色,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 1、点明语言特色(明确,简练) 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具体) 3、分析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具体),答题套路 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 ),如( ),这种风格很好地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四、鉴赏语言(炼字),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提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含义(准确,结合诗句) 2、结合诗句描述景象(具体,展开联想)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