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孤立的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实例.doc_第1页
非孤立的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实例.doc_第2页
非孤立的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实例.doc_第3页
非孤立的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实例.doc_第4页
非孤立的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实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孤立的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雷击损害风险评估实例【作者】周震南京气象学院【指导老师】邹天晴苏州市防雷中心【摘要】分析一遭受过雷击的单位(一个非孤立建筑物内的电子设备遭损坏)的损害原因,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简述其防雷措施,并分析其改造后的风险。在经过一个雷雨季节的考验后,验证该风险评估以及防雷改造工程的实际效果,提出一些在评估中注意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关键字】非孤立建筑电子信息系统防雷风险评估实例引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大量先进的通讯、计算机、控制及测量等微电子系统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中,而微电子设备的高度集成化,其低工作电平和小工作电流的特点,同时又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耐过电压、过电流的能力差等致命弱点,一旦建筑物受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发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雷电电磁脉冲会通过供电线、通信线、接收天线、金属管道和空间辐射等途径侵入建筑物内,威胁室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工作。如果防护不当,这些雷害轻则使电子设备失灵,重则使电子设备永久性损坏,严重时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对于类此建筑物除了具备防直击雷的措施外,还应具备防雷电电磁脉冲的措施。要确定合理有效的防雷电电磁脉冲的措施,就必须对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计算,做出准确的风险评估。位于平坦地区的孤立建筑物的风险评估,有很多的实例可供评估者参考。对于非孤立的建筑物内电子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在计算时需要考虑周围建筑与地形对其的影响,因为这些因素将会影响到对截收面积e的计算等。以下将讨论苏州迅达电梯有限公司网络中心电子信息系统的风险评估,简述所采取的防雷措施,然后分析按该措施改造后的风险,论述雷击风险评估对方雷工程设计的意义,并验证防雷工程的实际效果。为雷击风险评估在防雷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一、雷击损害原因分析苏州讯达电梯有限公司的网络中心,在去年两次遭受雷电电磁脉冲袭击,损坏了两台HUB和一台SWITCH交换设备,造成了网络系统故障,影响了公司正常工作的开展。根据现场勘察及防雷中心的检测报告表明,该中心已经具有防直击雷措施,直击雷防护措施合格,设备的损坏主要是感应雷造成。该公司厂区面积比较大,内部有河流通过,上有架空高压线,周围环境较为空旷,雷电环境较差。计算机网络是由光缆和非屏蔽双绞线构成。造成网络中心电子设备损坏、误动作及设备寿命下降,有以下几个方面:、该建筑遭受直击雷袭击所引起的损坏。、附近相关的建筑物遭雷击,雷电过电压通过线路的传导引入。、雷电通过供电线路的感应而引入系统电源导致设备损坏。、雷电通过通信线路的感应而传入系统损坏设备。二、计算机中心的雷击风险评估网络中心在办公楼二楼,办公楼高米,占地面积长米,宽米,东西走向。办公楼是由钢筋混凝土构筑,位于平坦地区。在距办公楼北侧15米处,有一高10米的厂房,所以办公楼是非孤立的。该地区的雷击大地密度为g=1.8109次年(公里),土壤电阻率100m。建筑物的内容物为普通材料,防火措施仅是某种“小型消防设备”。建筑物内部只有无屏蔽的电缆。入户电源线是埋地低压电缆,进线长度400米。计算机通讯线路是由双绞线和光缆共同组成。入户的电话线为埋地电缆,进线长度600米。该楼有防直击雷的LPS。为了决定是否需要雷电电磁脉冲防护以及决定所需提供的保护措施,损害风险安如下方法计算:损害类型及损害成因:可能出现并应加以考虑的损害:人身伤亡不涉及文化及社会价值的物品损失由于该中心以经具备了防直击雷措施,并且没有易然易爆物,主要遭受的是电子设备的损失,所以在此只讨论第四类损害:不涉及文化及社会价值的物品损失。这些损害的成因有:1由直接雷电闪击引致的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2直接雷电闪击引致着火或爆炸3直接雷电闪击下设备上的过电压4间接雷电闪击下设备上的过电压5间接雷电闪击下由过电压引致着火或爆炸2.雷电闪击次数2.1直击雷闪击次数d=ged为建筑物遭直接雷击的年平均次数,g为大地年闪击密度,e为建筑物有效截收面积。2.1.1 g=1.8109次年(公里)2,该值是由苏州市年的闪电定位仪的监测资料计算而来。2.1.2 计算e对于孤立的建筑物,等效截收面积e是由通过建筑物顶部并建筑物相接触的一条斜率为的直线,围绕与建筑的接触点旋转,该直线与地面的交点构成的边界线所包围的面积。现该办公楼北面15米有一高10米的厂房,3(H+Hs)=3*18=5415,则截收面积受到影响。 则办公楼北面的有效截收面积的边界延伸到与厂房距离为Xs的地方。 Xs=d+3(Hs-H)/2=25+3(15-7)/2=24.5mAe30*8+7*3(8*2+30)+21/2+(30+7*3*2)(25-24.5)=1934.37=0.001934372 由公式(1)直击雷闪击次数Nd为:Nd=Ng*Ae=1.8109*0.001934373.5*10-3次/每年22 间接雷电闪击的次数间接雷电闪击次数包括建筑物附近的雷电闪击次数以及作用于入户设施上的雷电闪击次数。Ni=Nn+Nk2.2.1 邻近雷电闪击次数Nn=Ng*Ag=1.8109*0.037306=0.6755743540.0676次/年其中:Ag=30*8+2*(100*30)+2*(100*8)+*100-Ae=37305.630.0373062周围大地的截收面积Ae是环绕建筑物的这样一块面积,当雷击该面积大地时能引起大地电位的局部增加,此增加的电位可能影响建筑物或影响入户的设施。周围大地的截收面积延伸至与建筑物距离为Ds出的边界上,Ds单位为米,数值上等于土壤电阻率,最大数值为米。周围大地的截收面积Ag可用这样的边界线所围的面积与建筑物的有效截收面积之差来估算。Nm=Ng*Am=1.8109*0.8213061.487次/年其中:Am=30*8+2*(500*30)+2*(500*8)+*500-Ae0.8213062Am是建筑物周围的这样一块面积,当雷击该面积大地时产生的电磁场可能通过与电子信息系统直接耦合而影响电子系统。该面积可延伸至距建筑物500米的最大界限范围。用于临近雷击磁效应评估的周围大地的截收面积Am可用这样的边界线所围的面积与建筑物的有效截收面积之差来估算。2.2.2 作用于一个入户设施上的雷电闪击次数Nk=Ng*AkAk该设施的影响面积设施的影星面积包括两部分:Ask入户设施的接收面积(电源线、通讯线或信号线)Aak通过设施而与所考虑建筑相连的相邻建筑的有效截收面积Ak=Ask+Aak 表1:电源线设施的有效截收面积电源线设施的类型有效截收面积(注1及注2)m低压架空电缆2000*L高压架空电缆(至现场变电站)500*L低压埋地线缆2*Ds*L高压埋地电缆0.1*Ds*L注(1): L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至电源网络的第一个分支点或至相邻建筑物的长度,单位为米,最大值为1000米.当L值不知时,应取L=1000米。 (2):Ds单位为米,数值上等于土壤电阻率(),最大为500米。数据线类型有效截收面积(注1及注2)m架空信号线2000*L埋地信号线2*Ds*L无金属铠装或无金属芯线的光纤电缆0注(1):L是线路从所考虑建筑物之网络的第一个分支点或至相邻建筑物的长度,单位为米,最大值为1000米。当L值不知时,应取L=1000米。(2)Ds单位为米,数值上等于土壤电阻率(),最大为500米。表2: 通讯线路的有效截收面积埋地低压电源电缆的影响面积A1为:A1=2Ds(L-Ds)10-6=2*100(400-100)10-6=0.062低压埋地电话线的影响面积A为:A=2Ds(L-Ds)10-6=2*100(600-100)10-6=0.12计算机网络架空信号线的影响面积A为: A3=2000*L*10-6=2000*80*10-6=0.162则入户设施的影响面积Ask为:Ask=A1+A2+A3=0.322相邻的相关的建筑物的接收面积Aak为: Aak=90*70+15*3(70*2+90)+452/2+24.5(90+15*3*2)=337770.033782则作用于一个入户设施上的雷电闪击次数Nk为: Nk=Ng*Ak=Ng(Ask+Aak)=1.8109*0.353780.641次/年 则遭受间接雷闪击次数Ni为: Ni=Nm+Nk=1.487+0.641=2.128次/年3.损害概率的计算3.1损害类型: 不涉及文化及社会价值的物品损失对第四类损害,应考虑、及损害成因。在考虑到所涉及的各种不同损害起因(及)后,计算直接雷击引致的损害概率:Pfd=Pt(P1+P2+P3+P4)=KtPt(K1P1+K2P2+K3P3+K4P4)=0.9*10-310-2*0.05+10-2*0.05+1+1=0.0018009=1.8009*10-3Pod=1-(1-P2)(1-P3)=1-(1-0.0005)(1-1)=1直接雷电闪击的损害次数为:Fd=A+D=NdPfd+NdPod=3.5*10-3*1.8009*10-3+3.5*10-3*13.5063*10-3式中: Pfd直接雷电闪击下由于着火或爆炸引起的损害概率。 Pod直接雷闪击下有设备上的过电压引起的损害概率。间接雷击的损害次数: Fi=B+B+C+E+E+G式中:B=NnPtP3=0.0676*0.9*10-3*19.64*10-4 B=NmPtP2=1.487*0.9*10-3*10-2*0.05=6.69*10-7 C=Pt(N1P31+N2P32+N3P33)= 0.9*10-3*(0.109*1+0.181*1+0.290*1)=5.22*10-4 E=NnP3=0.0676*1=6.76*10-2 E=NmP2=1.487*10-2*0.05=7.39*10-4 G=N1P31+N2P32+N3P33=5.8*10-1则间接雷击的损害次数为:Fi=9.64*10-4+6.69*10-7+5.22*10-4+6.76*10-2+7.39*10-4+5.8*10-1=0.6498256690.6498次/年 取可接受的风险Ra=10-3,=1得出:Fa=Ra/=10-3Fd=3.5063*10-310-3 , Fi=1.0110-3由于该建筑物已经具有防直击雷措施,可以通过为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安装SPD,减小P3及P4,来降低Fd和Fi。所涉及的各个份损害概率:t引发着火或爆炸的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1金属装置上的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2建筑物内部电器装置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3入户设施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4入户的外部导电部分(ECP)上危险火花放电的概率。相应的与值参照表3表6,其中建筑物材料特性或其内容物的特性或建筑物材料特性及内容物特性Pt防护措施Kt易爆1小型消防设备0.9易燃10-1建筑设施1)0.7普通10-3自动化装置2)0.6非易燃10-5应急消防队0.51) 防火墙、防火门、防火地板、安全疏散路线。2) 火警探测系统。表3:与引起着火、爆炸的直接雷电闪击相关的损害概率Pt值及与防雷措施相关的Kt值表4:损害概率值P1=P2建筑物类型P1=P2砖、石或木(即非导电材料)且无LPS1间隔为10米至20米的钢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立柱或保护级别为-级的LPS0.1至0.2间隔为3米至6米的钢框架或钢筋混凝土立柱或保护级别为 -级的LPS0.05至0.08无窗或占总墙体面积小于20%的小型窗户的金属里面或钢筋混凝土墙0.005至0.01防护措施K1及K2全部为无屏蔽电缆,无特殊的走项措施,未试图避免构成环路1采用屏蔽电缆或避免构成环路10-1至10-2既采用屏蔽电缆又避免构成环路10-2至10-3无金属的光缆0注:1、考虑到屏蔽的有效性或避免构成回路的有效性,因此,给出范围的数值。 2、若采用不同的电缆,为了简化,只取K1的最大值。 3、若在同一内部装置上采用了不同的防护措施,总的缩减系数是相关缩减系数的乘积。表5:与为了减小P1=P2概率而采用的防护措施相关的K1、K2 (K1=K2)值表6:与用以减小概率P3及P4的防护措施相关的K3及K4数值防护措施K3防护措施K4入口处无预防措施1设施入口处安装SPD10-3隔离变压器10-1设施入口处安装SPD10-110-3取决于SPD类型及其安装细节与建筑物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0屏蔽层双端接地10-110-3取决于屏蔽层质量、电缆数及长度无金属的光缆0注:1、如果在同一个入户设施上提供了不同的防护措施,总的缩减系数是各相关缩减系数之乘积。2、假定外来导电部件被等电位连接至建筑物的接地系统。三、防雷工程改造措施该计算机中心内主要是网络设备和程控交换设备,下面将分开讨论计算机中心的地网改造、电源系统改造、计算机网络和程控交换系统的改造措施。接地系统的改造由于雷电流最终是要通过大地释放掉,为此要求防雷设施都要有良好的接地。计算机机房电脑室内无防静电接地及接地电阻偏大,本次工程在电脑室内敷设等电位均压环,采用材料为404铜排,将室内设备接地、静电接地接至新设铜排上,并新设一组接地网与原有地网进行等电位连接。计算机中心的电源系统防过电压措施在配电房电力变压器的低压侧电源输出端,安装德国菲尼克斯的产品作为第一级防雷保护,选用德国PHOENIX FLT35/3+1CTRL-0.9/I型电源避雷器组合,该产品具有响应快、通流量大、残压低、节省成本、提高安全系数等优点。为了更好的抑制感应过电压和降低后级残压,分走剩余的雷电流,在三相电力线路引入计算机机房分配电柜前端选用有良好限压特性的PHOENIX产品VAL-MS 320单元(4片),提供第二级的保护,共有4套。因考虑电网波动问题,这里限压SPD最高持续工作电压选择320V,以达到提高保护设备的安全度。为了更好的抑制残压,在电源线路安装第三级过电压保护器:在计算机机房二楼电脑室UPS前端安装单相过电压保护器,产品型号为PT2-PE/S-230AC。 计算机网络的防过电压措施具体分析雷击造成计算机网络系统设备损坏的主要途经有以下几个方面:1)、雷电通过通信线路(如DDN、帧中继、X.25等专线)的感应而传入系统损坏设备2)、雷击建筑物或邻近地区雷电放电,从而导致建筑物内部计算机通信网络环路中由于空间电磁感应产生瞬态过电压造成损坏。3)、雷电通过供电线路的感应而引入系统电源导致设备损坏。4)、接地技术处理不当,引起地电位的反击。5)、 静电感应,产生瞬变电荷的反击。 根据该电脑室的具体情况,在HUB前端加装专线引入室内设备前端安装相应型号的过电压保护器,产品型号为:RJ45-24E共3台,ISDN专线共4条,产品型号为RJ45-ISDN/4S,共4台,在ADSL MODEM前端加装一台RJ45-ADSL/4S信号浪涌吸收装置。确保交换机、HUB、服务器及其它网络外围设备的安全。程控交换设备的防过电压措施室外电话线路在遭受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时,产生的过电压、过电流通过电话线路入侵室内设备,从而损坏室内设备。电脑室内配线架无保安单元,本次工程在程控电话线的外线引入端加装信号过电压保护器,产品型号为:LSA10G-230。四、经过防雷改造后的风险评估通过以上的防雷工程改造措施,减小了感应过电压与传导过电压的损害概率。电源系统的三级过电压保护降低了过电压从电力线侵入的概率。网络设备与程控交换设备的信号线加装的降低了过电压从信号线侵入的风险。而计算机中心的接地系统的改造使设备更加安全,降低了该建筑在直击雷接闪时接地点的电位,防止地电位的反击,设备间的等电位防止了设备间的反击,是雷电流更好的通过大地释放。该改造方案从雷电入侵的各条途径进行防范,层层设防,把雷电入侵的概率降到最低。但防雷毕竟不是万无一失的,我们只能尽量的降低其危险,下面对改造后的计算机中心进行风险评估,看他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安全度。经过防感应雷设计与施工后的风险评估1) 直接雷电闪击的损害次数 Pfd=Pt(P1+P2+P3+P4)=KtPt(K1P1+K2P2+K3P3+K4P4)=0.9*10-310-2*0.05+10-2*0.05+10-3+10-3=2.3*10-6Pod=1-(1-P2)(1-P3)=1-(1-0.0005)(1-10-3)=1.5*10-3直接雷电闪击的损害次数为:Fd=A+D=NdPfd+NdPod=3.5*10-3*2.3*10-6+3.5*10-3*1.5*10-3=5.25805*10-65.258*10-6 2) 间接雷击的损害次数 Fi=B+B+C+E+E+G式中:B=NnPtP3=0.0676*0.9*10-3*10-39.64*10-7 B=NmPtP2=1.487*0.9*10-3*10-2*0.05=6.69*10-7 C=Pt(N1P31+N2P32+N3P33)=0.9*10-3*(0.109*10-3+0.181*10-3+0.290*10-3)=5.22*10-7 E=NnP3=0.0676*10-3=6.76*10-5 E=NmP2=1.487*10-2*0.05=7.39*10-4 G=N1P31+N2P32+N3P33=5.8*10-4则间接雷击的损害次数为:Fi=9.64*10-7+6.69*10-7+5.22*10-7+6.76*10-5+7.39*10-4+5.8*10-4=1.388755*10-31.39*10-3次/年对比一下: 未作防护时 防雷改造后 直接雷击的损害次数 3.5063*10-3 5.258*10-6 间接雷击的损害次数 0.6498 1.39*10-3可以看出防雷工程的改造效果是很显著的,、对风险值的影响是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中的主要因素,这两个概率比其他概率值要高数个数量级,加装SPD对概率1、没有影响,但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小了、 。可以看出,建筑物内的电子信息系统的雷击损害主要来自于入户设施的过电压引入,所以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对入户设施安装SPD或进行接地。苏州讯达电梯是去年八月二十八日遭受的雷击,这天苏州地区共发生419次闪击,最大雷电流16KA。随后作了防感应雷改造。从2003年8月28日到2003年12月31日止苏州地区发生了4487次雷电闪击最大雷电流32.7KA。时段2003-8-28资料2003年8月28日-2003年12月31日雷电流 (安培)全市全市正闪负闪小计占合计%正闪负闪小计占合计%600-99938296715.99 817305112225.01 1000-19991074615336.52 78718597221.66 2000-299956227818.62 6428572716.20 3000-39993984711.22 4924653811.99 4000-4999261276.44 319123317.38 5000-5999121133.10 244162605.79 6000-699991102.39 153101633.63 7000-79996061.43 883912.03 8000-89998192.15 643671.49 9000-99991010.24 571581.29 100008081.91 15261583.52 合计310109419100.00 38156724487100.00 由于没有2004年的闪电定位仪资料,现无法统计2004年1月1日至今的具体雷电资料。至今为止苏州讯达电梯有限公司在防雷改造后还未出现过雷击事故。五、评估中的几个问题和发展的方向在风险计算重的几个问题:)、关于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的取值问题GB50057-94中,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Ng是采用公式 Ng=0.024Td1. 3来计算。在IEC61024-1-1中采用Ng=0.04Td1. 25来计算。可以看出,两者有着很大的区别,使用那个更为准确呢?我认为使用雷暴日来计算年平均雷击大地密度是不合理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这两个公式其数学模型的建立主要是依赖于经验。其数学模型没有可靠的推导和明确的物理意义,只是根据经验写出来的。取得数据的地区不同,统计出来的经验公式的参数也不同,以及统计数据的完整性和时间长度都将影响其准确程度。GB和IEC的两个公式有很大的差别,体现了这种经验公式是不准确的。2、GB和IEC的两个公式对于各不同地区都不具备推广性。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地理位置、地形以及环境。这些因素决定了即使两个地区有相同的雷暴日数,雷击密度也会有差异,而且差异会很大。所以不适用于广大的不同地区。3、最根本的问题是雷暴日与雷击大地密度这两个量没有必然联系。一个雷暴日可以有很多次雷击,也可以有一两次的雷击,可以有大强度的雷击,也可以有低强度的雷击。多雷暴日地区可以在一个雷暴日中只有少数几次雷击,少雷暴日地区也可以在一个雷暴日中有次数较多的雷击。雷暴日与雷击密度没有必然联系。4、雷暴日的定义存在很多解释。在气象界,习惯于把跟雷电活动相伴的天气称作雷暴。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新近(1996)公布的大气科学名词中作了如下定义:雷暴(thunderstorm)是指“由于强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在地面观测中仅指伴有雷鸣和闪电的天气现象”。按照世界气象组织给出的定义,在本站听到雷声的观测日叫做雷暴日。闪电定位仪问世以来,特别是组建起闪电探测网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利用闪电探测网取得的闪电资料,作为判断有无雷暴及其伴随天气现象的重要资料之一。HSSW96与HSSW97对雷暴日的定义:(1)无雷暴日:在12402340 UTC期间,ANETZ各站无近距离闪电报告;(2)雷暴日:在12402340 UTC期间,至少有一个ANETZ站有近距离闪电报告。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安装了闪电探测仪,任何闪电的出现都被认为是一次雷暴出现。Reap(1986)定义:在6个小时内,在边长为47km的网格中,出现两个或更多云地闪电,才作为出现一次雷暴。使用雷暴日来计算雷击密度是不合理的。在有雷电监测设备的地区,不应使用雷暴日来计算雷击密度,应使用雷电监测资料来计算雷击密度,Ng=年雷击次数 / 该地区面积。2)、关于Nk计算中,入户线缆的影响面积包括:入户设施的截收面积(电源线、通讯现或信号线);通过设施而与所考虑建筑物相连的相邻建筑的有效截收面积两部分。在实际计算中应注意不要忽视第项。通过前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对于现今的大多数建筑物都具有防直击雷的LPS,入户设施引入过电压损害电子设备是电子设备遭感应雷袭击的主要途径。入户线缆的影响面积与进线方式、进线长度及土壤电阻率Ds密切相关。进线长度越长,Ds值约大,影响面积就越大。因此建议在建筑设计、施工时线缆最好采用屏蔽线,入户时最好采用穿管埋地的方式,布线时避免回路,充分考虑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关于建筑物周围大地的年平均雷击次数Nn、Nm以及建筑物周围大地的截收面积Ag、Am。Ag是当雷击该大地时,引起大地电位的局部抬高,此抬高的电位可能影响入户实施或建筑物,Nn=NgAg。当考虑了与雷电流的直接耦合,这就需考虑更远的截收面积Am,Nm=NgAm。在本次评估中,主要考虑的是计算机中心的大量电子设备,所以使用了Nm和Am。4)、关于建筑物的截收面积Ae的计算。在IEC中使用保护角方法,即建筑物四周的截收面积按其每侧高度的三倍外扩计算(即每侧的截收面积宽度为3h)。而在国标中采用的是滚球法,滚求半径的选取是个问题,并且其计算比较复杂。在计算Ae是应该充分考虑到周围建筑物对其的影响。在实际中,城市内建筑物的密度比较大,所以这个问题是不可忽视的。5)、关于IEC61662中计算所需要LPS的防护效率E。在标准中将Fd、Fi分开考虑,只提到了直击雷的防护效率E,因为不同等级的防雷建筑使用不同的滚球半径,在这里这个效率E是有实际价值的。对于Fi则没有计算E,我认为这是有理由的,并且是恰当的。在现今,很多建筑物都有防直击雷措施,绝大多数电子信息系统进行的是防感应雷的改造。在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中,计算所需要的防护效率E是没有实际价值的。在一些关于电子信息系统雷击风险评估的文章中,提出先计算所需的防护效率E,再划分电子信息系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选择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这些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电子系统能达到什么样的防护效率,是需要去进行计算,而且不同的电子系统及其所在的建筑物有其独特性,不同的评估体采用同样的防护措施所取得的防护效果是不同的。并且在实际的工程中,限于客观条件与因素,很多措施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灵活的采取防护措施。雷击风险评估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不应该先确定E,再去选择防护措施。而应该经过雷击风险评估后,针对起决定因素的损害因子,并根据客观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然后再去计算经过该防护措施改造后的风险,分析其改造的效果。今后风险评估的发展方向:)、可接受的风险值在涉及到第四类损害时,应该充分发挥用户的评估主体作用,可以相对较灵活的选择风险偏好度。)、调整评估体系,使评估体系清晰化、实用化和精确化。一种发展途径是以雷灾损害为中心,将人身伤亡与经济损失分开,其中经济损失分为直接损害和间接损害。)、评估参数的确定从经验取值向数值公式转变。以确定的建筑物属性参数、设备参数、土壤参数、雷电参数和周围环境参数等数值为基础,发展出一系列的评估参数的确定公式。雷击风险评估对明确雷电防护的必要性,指导防雷工程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并且有必要对已经完成的防雷工程进行效果评估。雷电灾害评估是十分有意义而且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建立雷击风险评估模型与体系必须实事求是,有科学的依据,摆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