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傈僳族刀杆艺术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1页
腾冲傈僳族刀杆艺术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2页
腾冲傈僳族刀杆艺术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腾冲傈僳族刀杆艺术调查报告一、基本概况腾冲位于云南西部边陲,是古西南丝绸之路在国内的最后一站,是我国通往缅甸、印度、巴基斯坦等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要冲,是中原文化在国内的最后一个“桥头堡”,素有“极边第一城”的美誉。全县国土面积5845平方公里,国境线长148.075公里。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使腾冲成为云南著名的商贸口岸和历史文化名城。中原文化、南诏文化、异域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腾越文化”。县内人文景观众多,有蜀身毒道遗址,有浓缩了汉文化精华的黉学和文昌宫,有见证腾冲对外开放历程的英国领事馆,有保存比较完整的滇西抗战纪念馆国殇墓园,有独树一帜的和顺及绮罗民居建筑群,有被誉为“中国乡村第一”的和顺图书馆。涌现了云南辛亥革命起义领袖张文光、民国元老李根源、抗日县长张问德、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艾思奇等一大批知名人士,文化、旅游资源存量十分丰富。1995年被国家文化部、人事部授予“全国文化模范县”称号。二、傈僳族刀杆艺术基本情况傈僳族是少数民族中最具特色的民族之一,他们勤劳勇敢、能歌善舞。刀杆节是傈僳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传说起源于明正统年间。当时,滇西边境常被境外部族骚扰、侵犯。朝庭派兵部尚书王骥领兵西征,击败来犯之敌。随后,王尚书带领人民安边设卡,同时把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授给当地人民,使边防巩固、人民安居乐业,深得傈僳族的信赖和敬仰。王尚书班师回朝后,被奸臣毒害,他的冤魂上了天,被封为“白马将军”。傈僳族人民为了纪念他抗敌安边的功绩,便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刀杆节”,用“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英勇气概,祭奠英灵,激励后代继承先辈光荣传统,抵御外侮,保家卫国(图一)。每年二月初七傍晚,傈僳山寨铓锣声声,鞭炮齐鸣。身着盛装、环佩叮铛的傈僳族妇女,头缠包头,肩挎长刀的傈僳族汉子,从四面八方涌向刀杆场。此时,场地中央已经堆好了一人多高的一堆栗木柴。天黑了,香僮或本村最年长者把柴堆点燃,熊熊的篝火映红了天际,人们弹起小三弦,在“嗄头”的带领下,围着火塘,边歌边舞(图二)。不久,柴火变成了通红的炭火,金焰窜跳、青烟蒸腾,热浪燎人,令人望而生畏。头缠红巾的傈僳族香僮们,手舞足蹈,跃入火塘,忽而弹起,忽而扑落,忽而立地飞旋,忽而翻滚前进,动作潇洒,干净利落,赤足落处,火星四溅(图三)。有的香僮可以手捧炭火洗脸(图四)、可以把通红的火炭放入口中咀嚼,技艺高超者,还可以手持烧红的铁链,绕颈擦背,缠腰挽腿。经过一番折腾,通红的火塘,被勇士们的脚板踩得灰飞烟灭,而他们的手脚,却没有半点烫伤的痕迹,且浑身上下,毫发未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整个场面,惊心动魄,叹为观止。此时,围在火堂边观看的傈僳族群众,不论男女老少,再次自然而然地围拢起来,在嘎头歌声的引领下,喝碗同心酒,唱响傈僳歌,跳起三弦舞。在傈僳族村寨,人们几乎个个能唱会跳,曲不离口,弦不离手。傈僳族民间舞蹈主要有跳嘎和三弦舞两种,跳嘎是溶歌舞为一体的文艺形式,喜庆、丧葬和起房盖屋必跳此舞。队形为圆圈舞,由嘎头(领队)领舞、领唱,边唱边跳,无乐器伴奏。唱词一般是祖辈流传的、具有特定含义的叙事长诗。三弦舞以小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它乐器还有竹笛、口弦、决列等,队形可横、可纵,也可成圆圈。每逢节日喜庆,村村寨寨、男女老少,都要沐浴盛装,踏节起舞,往往以酒助兴,直到大汗淋淋,筋疲力尽才罢,有时还甚至通宵达旦。三弦舞动作矫健有力,活泼多变,既热情奔放,又深沉稳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二月初八一大早,男人们在刀杆场上竖起了一架二十多米高的刀杆,刀杆上结结实实地捆绑着72把磨得锋利雪亮的钢刀。刀把左右错开,刀口一律向上。刀把上扎有红、绿、白、黄、蓝五彩纸花,每朵花下扎有一张甲马纸符,接受了火海洗礼的香僮们来到刀杆下,经过跳神、焚香祭拜等仪式,双手接过傈僳少女敬来的米酒,喝下半杯,将另一半倒在地上,敬献“白马将军”。为向观众证明长刀的锋利,攀登前还要用绸布验刀,香僮们也要亮出脚掌,让观众们验证。随着几声震天动地的炮响,香僮们赤足徒手,在毫无保险的情况下攀上了刀杆(图五)。他们个个动作敏捷,身轻如燕,技艺高超而娴熟。每个人都那么稳沉镇静,双手握刀,双脚踩刀,赤脚与刀锋抗衡。他们依次而上,到达杆顶后,每个人都要念四句祈求神灵保佑的吉利词。分别向东、南、西、北四方掷下预测吉凶的旗子。有的香僮还要表演更加惊险的动作,双手抓稳杆头,双脚收缩向上翻转,悬空倒立(图六),矫健优美的身姿犹如山鹰展翅,蛟龙翱游。让人看着心惊肉跳,目不敢视。上刀杆是肉体和钢刀的对抗,是勇气和险阻的较量,是密传神功的展观,也是对人体极限的挑战。以“上刀山、下火海”为主要活动的刀杆节,展现了傈僳族人民勤劳朴实、勇敢顽强,拼搏向上的可贵的民族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誓死捍卫祖国安全和民族尊严,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英雄气概。然而,如此优秀的民族民俗节日,文革中,却被列入“封资修”,扣上“宣传帝王将相,大搞封建迷信”的帽子而被禁止。改革开放后,才重放异彩。八十年代初,腾冲恢复举办“刀杆节”,一下子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赶赴腾冲摄制了纪录片傈僳欢歌,向海内外发行,影响迅速扩大。1992年,腾冲傈僳族刀杆表演队,应邀赴海南省参加国际椰子节表演,同年,到沈阳参加和平区文化庙会表演,还被选拔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广场表演。1994年到杭州参加中华民俗风情艺术节表演,到武汉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艺术展演。1995年赴山东参加中华民俗风情艺术节表演,同年,还参加了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图七)。2000年5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红河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精品展播。9月,又赴河北参加石家庄“云南民族文化节”表演。在石家庄市及河北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傈僳族香僮个个身手不凡,技艺精湛,每到一处,无不引起轰动,观者云集,万人空巷。三、主要刀杆表演团队简介腾冲傈僳山寨表演队,是由个体私营老板王根才个人独资组建的,以展示傈僳族风俗风情为主体活动的文艺表演团队。有表演人员22人,其中傈僳族香僮3人。2004年9月正式开业营运,已表演数十场次,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要表演节目:傈僳族传统绝技上刀山、下火海表演,傈僳族三弦舞、情歌对唱、抢新娘、猜新娘,傈僳族三杯酒展演、傈僳族服饰展演、傈僳族传统生产生活实物展览、傈僳族风光风情照片展览、傈僳族传统手工艺制作演示等。该队是我县率先尝试市场化运作的公司制文艺展演团队。猴桥镇傈僳族刀杆表演队,由猴桥村、轮马村、胆扎村3支刀杆队组成,是我县实力最强的刀杆表演团队,拥有3架钢架刀杆,能进行“上刀山下火海”绝技表演的“香僮”多达10余人,个个身怀绝技,身手不凡,主要代表人物有余海旺(图八)、王兴褚(图九)、余廷胜、蔡万保、余海云等。其中余海旺和王兴褚最为著名,他俩是同门师兄弟,在工夫上可谓各有千秋,难分伯仲。至今从艺已近50年,走南闯北,大小表演数百场,即使晚间表演,也从未失手,创造了挑战人体极限的奇迹。“上刀山”时他们可以在刀杆顶上做各种高难度的表演,下火海时除在火塘中“洗火澡”的各种动作外,还可以咀嚼烧得通红的火炭,吞吃香火,用双手捧起火炭来洗火脸,技艺之高超、精湛,让人叹为观止。该队的刀杆表演恢复于1982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摄制了纪录片傈僳欢歌向海内外发行,影响迅速扩大。此后,刀杆队除每年农历二月初八(胆扎是三月初八)在村里参加刀杆节表演外,还先后到省内、保山、大理、昆明等地表演。1992年,应邀赴海南省海口市参加国际椰子节表演,接着又到辽宁省参加沈阳和平区文化庙会表演,同年还被选拔参加了第三届中国艺术节广场表演;1994年,应邀到杭州参加第中国民俗风情艺术节表演;1995年,应邀参加95蓬莱中华民族风俗风情艺术节表演;同年赴湖北武汉参加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获金奖。此外,还多次参加县里组织的文艺汇调演及其他大型文艺活动,深受各族群众喜爱。瑞滇镇联族村傈僳族刀杆表演队,队员来自水城、烧灰坝2个傈僳族社,有钢架刀杆1架。目前,队员中有能“上刀山下火海”的“香僮”5人,个个技艺高超娴熟,是腾冲较有实力的刀杆表演队。其核心人物麻占生,现年43岁,是腾冲傈僳族中技艺最高超的“香僮”之一,从艺20多年来,从未失手,表演时能嚼火炭,吞香火,洗火脸,还能耍弄烧得通红的链条等物。曾多次参加县内的大型文化活动,并参加了首届、第二届中国云南腾冲火山热海旅游节文艺表演。2000年5月,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红河杯”全国少数民族体育精品展播的节目录制表演;同年9月8日-10月8日,赴河北石家庄参加“云南民族文化节”表演,在石家庄市及河北周边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2001年12月,赴昆明参加“中国艺术在行动大观公园文化节”表演。中和乡桃树河傈僳族刀杆队,也是目前腾冲刀杆表演的重要力量,有钢架刀杆1架,能进行“上刀山下火海”绝技表演的“香僮”有余加保、余生林、余生周、余生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