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巢”中小学生受教育问题的现状调查.doc_第1页
农村“空巢”中小学生受教育问题的现状调查.doc_第2页
农村“空巢”中小学生受教育问题的现状调查.doc_第3页
农村“空巢”中小学生受教育问题的现状调查.doc_第4页
农村“空巢”中小学生受教育问题的现状调查.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中小学“空巢”学生受教育问题的现状调查结题报告一、 问题的提出:(一)背景:由于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许多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在这支庞大的打工族后面,有一个数量很大的特殊群体“空巢”中小学生。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直接监护,思想有一定的问题,学习多数不好。成为学校“问题学生”的主要来源。(二)目的意义:“空巢”学生在农村已成为比较大的一支队伍,这部分同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头脑聪明,极有可能向两极发展,要么很好,要么会给社会造成危害,因此,关心他们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对他们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便于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本课题旨在弥补“空巢”学生的教育空缺,使其形成完美的人格素养,真正成为建设祖国,挑战未来的合格人才。二、 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对象是本镇中小学的“空巢”学生。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用编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案例剖析法:(通过个别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及成长经历)经验总结法:(整理资料,汇总各方面的情况,探讨研究学生的教育方法及对策)。三、 调查结果(一)问卷调查:本次调查范围主要是从我镇中小学的588名“空巢”学生,从中随机抽查300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表一:“空巢”学生的家庭情况:项目家庭成员经济状况家庭情况3人4人5人6人7人优越良好一般较差人数13213523100255917343百分比44%45%8%3%3%8%20%58%14%表二:“空巢”学生的学习状况:学习情况优良一般较差特差人数1546749570百分比5%15%25%32%23%表三:“空巢”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上网打架奢侈消费其它行为无人数33341267136百分比11%11%42%27%12%表四:“空巢”学生的性格性格类型外向内向孤僻其他人数2814010329百分比9%47%34%10%表五:“空巢”学生的家长是否只顾挣钱而顾不上教育子女家长是否只顾挣钱顾不上教育子女是否人数40260百分比13%87%表六:“空巢”学生的父母是否只管挣钱不管子女家长是否只管挣钱不管子女是否人数40260百分比13%87%表七:“空巢”学生的父母是否认识到对子女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对子女受教育的认识严格要求子女认真学习只让学校代管,听之任之人数24951百分比83%51%表八:“空巢”学生是否只能由父母管,临时监护人管不了“空巢”学生是否只由父母管是否人数41253百分比13%87%表九:“空巢”学生每月零花钱数量(元)用钱金额30元以下305050100100120120元以上人数16416516315百分比5%14%22%54%0.5%表十:“空巢”学生的父母每月务工收入家长收入(元)500100010001500150020002000以上不知道人数141061163232百分比4%35%39%11%11%表十一:“空巢”学生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项目通过电话教育(次)委托监护教育(人)回家教育(次)时间半月一月二月没有半月一月二月没有半年一年一年半二年人数11248201201064019135245844174百分比37%16%7%40%35%13%6%45%8%19%15%58%表十二:“空巢”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空巢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初中以下初中高中及以上人数270184110百分比48%33%19%(二)案例剖析:个案一刘某:男,四年级学生。父母在他三年级时去山西打工,他被寄养在伯父家中。之前他学习成绩突出,品行优良,自从父母外出后,他逐渐与社会上闲散人员在一起抽烟、喝酒,还参与打群仗。在学校也不学习,成绩急剧下降。学校领导、教师多次找其谈话,并与其伯父,父母联系共同教育,效果不明显,最后由其父母带走。个案二徐某:男,八年级学生。他头脑聪明,是班里的佼佼者。自从父母去济南打工后,就被寄养在舅舅家中。开始还能认真学习。随着经济收入的丰厚,他贪图吃、喝、玩、乐,成绩一落千丈。每周生活费达50元,一般学生每周也不超过20元。对徐某来讲,每周除了吃饭等正常开支外,还能节余近30元。这部分钱多数用来买烟或下馆子喝酒,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致使04年10月发生了打群仗事件,幸亏被及时制止,尚未发生严重后果。个案三李某:女,七年级学生。父母长年在山西打工,由姥姥带管,她平时好玩,不思进取,爱好集“痞子文学”,穿着奇装异服。由于“爱好广泛”,与许多类似的同学结成了“好朋友”,后来发展成与本班另一“空巢”学生谈起了恋爱,且极为大胆,公然在教室搂搂抱抱,学校领导老师多次教育无果,只好由其监护人领回管教。个案四张某:男、七年级学生。父母在青岛打工,他被寄养在姨妈家里。平时姨妈下地干活,他自己在家用电话与朋友聊天,一聊就是半天,致使电话费急剧上涨。周六周日谎称回校学习,其实是到网吧打游戏。被学校发现后,他表示痛改前非,目前表现尚可。四、 结果分析:1、“空巢”学生的家庭成员众多且为贫困户从表一中看出,问卷调查“空巢”学生中的300名同学中,家庭成员是3人的有19户,占被调查人数的5%;家庭成员是4人的占被调查人数的44%;家庭成员是5人的有70户占被调查人数的23%;家庭成员是6人的有63户,占被调查人数的21%;家庭成员是7人的有15户占被调查人数的5%。经济状况良好的有59户约占被调查人数的20%;经济状况一般的占被调查人数的61%;经济状况较差的约占被调查人数的14%。这些学生就生活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水平底下的环境中,种种不利的因素严重影响这些学生的健康成长。2、“空巢”学生学习水平低下,受教育状况问题严重从表二中看出,被调查的300人中,学习成绩优秀的有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学习成绩良好的有52人约占被调查人数的17%;学习成绩一般的占78%。由此可见“空巢”学生的受教育状况不容忽视。3、“空巢”学生的不良行为较多表三调查的300名学生中,迷恋上网的有33人占11%;经常打架的约占11%;乱花钱的占42%;有其他违纪违规的约占27%;表现好的有36人占12%。有的学生甚至偷看黄碟、参与赌博等,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亲情的呵护与管制,缺乏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而导致的。这样极易使他们上当受骗,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空巢”学生的心理闭锁从表四中看出,被调查的300名空巢学生中,性格外向的只有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9%;而性格内向的则占47%;性格孤僻的有10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4%。在实地采访调查过程中,有不少性格孤僻的“空巢”学生,不愿意回答我们的提问,其临时监护人也说他们平时就这样,遇事埋在心里,不愿与人交流。他们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非常孤独,心理压抑对其身心健康极为不利。5、部分“空巢”学生的家长只顾挣钱顾不上教育子女从表五中看出,本校被调查的300名“空巢”学生中有49名学生家长顾不上教育孩子,占被调查人数的16%。这些学生因为长期脱离父母必要的教育管理,养成了懒散的生活习惯,不良嗜好也比较多。其中,这部分学生有30人迷恋上网,占上网人数的90%,打群仗、谈恋爱的也占多数。6、“空巢”学生的家长只管挣钱不管孩子的学习从表六中看出,对本镇300名“空巢”学生问卷调查中有40名学生的家长只管挣钱,不管子女。占被调查人数的13%,这些学生绝大部分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祖孙之间的代沟决定了他们对这些学生的放纵,因而这些学生一般不懂礼貌,爱讲粗话,花钱大手大脚,爱穿奇装异服。另一部分由叔父母、姨、姑等代为管理的更是无法无天,不让说一声,动不动就大发脾气,一不如意就大吵大闹。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来说,他们的失职行为,耽误了孩子的一生,正所谓赚了票子误了孩子!得不偿失。7、“空巢”学生的家长是否认识到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从表七中看出,被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有83%的家长对子女要求严格。仅有17%的家长放纵对子女的教育。他们总觉得自己年轻时生活的很辛苦,不能再让孩子受委屈。其结果会严重导致孩子不良行为的滋生蔓延,好在有大部分家长能意识到对其教育的重要性。8、学生是否只能由父母管,临时监护人管不了。对于这一问题在被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有41人属于只能由父母管,占13%。这些学生多数与临时监护人是隔代监护,由于存在代沟,他们之间难得交流沟通,致使这部分学生易产生不良行为,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9、“空巢”学生花费偏高。被调查的300名学生中,每月零花钱在30元以下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在3050元的占14%;50100元的占22%;花费在100120元之间的占54%。而在农村,一般学生每月的花费平均在20元左右。这一现象足以说明外出务工的家长大多数在物质方面尽力满足孩子的需要,使“空巢”学生成了学校的贵族,有个别家长还为孩子买手机。这种行为导致了学生贪图享受,吃喝玩乐。确实富了孩子,穷了教育。10、表十:学生家长的收入,平均收入在1500元左右。这些学生家长,大部分学历低,没特长,只能从事简单,粗重、危险的工种,收入不高,但1000多元,在农村已是比较高的收入。另外他们认为外出挣钱就是为了孩子,以前自己吃了很多苦,不能再让孩子受罪了,所以也舍得对孩子投入。他们以为多给孩子钱就是关爱孩子,这样做反而助长了孩子的不良习气。11、表十一:“空巢”学生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家长用打电话直接教育的方式:半月打一次电话的有37%,一个月打一次电话的约占16%。两个月打一次电话的约占7%,没有打电话的约占40%。监护人间接教育:半月一次的占被调查人数得5%,一月教育一次的约占13%,没有进行教育的约占45%。由于受时间及交通条件的限制,父母能回家教育子女的很少,只能靠打电话或让监护人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使这些学生得不到父母的亲情呵护,缺少温暖的家庭氛围,致使其性格孤僻,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12、“空巢”学生的家长多为低学历者。从表十二中看出,被调查得300名学生的家长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含文盲)约占被调查人数的45%;初中文化程度者约占3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者仅占25%,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农民文化意识不浓,不少人认为读书无用,只有赚钱才是唯一出路。这种思想直接子女学习的兴趣低下,所以,“空巢”学生受教育问题令人担忧。五、调查结论:从以上调查来看:“空巢”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1、 代管给“空巢”学生带来的不容忽视的问题。(1)教育难。由于家庭教育不健全,相当一部分“空巢”学生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怀,他们由祖辈或亲戚代管,年迈的祖辈大多是文盲,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缺乏教育的能力。而亲戚对他们的管理也不严,平时对他们较惯。这种落后的思想致使他们娇惯成性,性格孤僻,心理抑郁,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严重,必然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这种教育理念与认识的偏差,大大增加了对“空巢”学生管理教育的难度。(2)安全问题。“空巢”学生由于父母不在家,缺乏必要的管理,再加上他们年幼无知,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节假日时,他们就过度自由,或到水库游泳,或沉迷于网吧,甚至聚众赌博,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成为影响学生安全的一大隐患,“空巢”学生的安全问题,的确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社会问题。2、 缺乏父母关爱使学生造成多种不良心理。(1)、心理不健全:由于学生缺乏父母的必要的管理与关爱,致使部分“空巢”学生产生仇视心理,怨恨父母常年在外,自认为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对父母,教师,亲人、社会的管教产生逆反心理。(2)、性格内向,抑郁悲观。由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这些学生内心产生一种自卑感,不愿与人交流,常常封闭自己的心灵。别的同学的家长隔三差五来送饭,羡慕之余,便觉得自己生活没有意思,悲观失望。(3)、无心学习,贪图玩乐。“空巢”学生有巨大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部分心灵空虚的学生盲目寻找精神支柱。因而,有的拉帮结伙,有的喝酒打牌,整日游手好闲,贪图享乐。有的迷上了网络游戏,甚至有个别学生还浏览不健康网站,其危害程度可想而知。(4)、金钱至上 由于“空巢”学生过早地对钱的作用有了深刻体会,产生了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如今随着打工潮的兴起,他们崇拜金钱,渴望外出打工挣钱,致使本来很有潜力的学生,放弃了最初考大学的理想,而想辍学打工。还有的为了钱竟去打劫低年级的学生。(5)、情感淡薄。由于“空巢”学生长期得不到亲人的关爱,他们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他们与父母交流时主要话题就是要钱,父母成了他们的银行,殊不知金钱是填补不了亲情的缺失的。3、 家庭教育环境差。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辩别是非的能力低,正处于生理急速变化、心理发育不稳定的阶段。这一特点使他们特别需要父母的爱怜,渴望与父母谈心,父母的外出使之倍感孤独。放学回家,面对紧锁的大门,内心的孤独无法排谴。而在祖父母,外祖父母面前,感情不易沟通,很多观点不一致,而且祖辈们对他们包容过度,疼爱有加。即使有错,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几句,很难做到严厉的教训或耐心的教育。有的长辈不辩是非,偏袒孩子,助长了他们骄横跋扈的气焰。而在外务工的父母,忙于他们的工作,无暇顾及子女,内心觉得愧对孩子,便用金钱来弥补。在孩子用钱上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缺乏自控能力的学生,开始模仿大人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他们形成了生活追求享受、学习怕吃苦、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气。另外,节假日孩子去父母打工的所在地与父母团聚时,部分家长由于有了钱财,放肆赌博,一掷千金,给孩子带来了极坏的影响。极个别家长甚至也偷看黄碟,更是有害于学生。总之,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不思进取,染上不良嗜好,是很自然的事了。4、 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由于社会、主管部门对学校老师教学的评估仍然主要看重分数,致使教师忙于抓教学质量,往往只关注成绩优良的学生,对问题学生不够重视,缺乏耐心和信心,而这些问题学生多数是“空巢”学生,自然这些学生也就成了学校教育的盲点。再加上现在设在教师面前的“高压线”也太多,学校教师不敢过于严厉要求学生。另外,学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而“空巢”学生的家长几乎不能与班主任沟通,有些班主任认为既然家长都不重视,自己又何必多操心呢。所以这部分学生更是有恃无恐,变本加厉,自暴自弃,恶性循环。5、 来自社会的影响(1)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也蔓延到了农村,有的“空巢”学生为了上网,饭也不舍得吃。由于父母无法监督,发现时已很难使之改正。(2)部分家长因赚了钱,给孩子买上VCD等,便于孩子学习外语,这一愿望很好,但是一些光盘经销商,惟利是图,不加选择地向他们出售碟子,致使少数空巢学生肆无忌惮,观看色情、暴力、凶杀影片。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毒害了他们的心灵,亦给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3)少数空巢学生的家长,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认为没有知识也能赚钱,因而放松了对孩子的要求,导致学生出现厌学逃学现象。六、应采取的教育措施对“空巢”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仅是学校的职责,还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配合,我们在作了以上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建议:(一)父母要充分认识教育后代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外出务工挣钱以改变家庭经济的状况,无可非议,但如果因赚钱而误了孩子的学习,将是自己的悲剧,失去的是无法用金钱弥补的。同样金钱也无法填补对孩子空缺的父爱和母爱,更不可能找回孩子失落的青春时光。因此,外出务工者尽量带孩子随身就读,或寄养在有一定教育能力的人家,外出后多与孩子电话交流,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动向,并时时给他们敲响警钟。还要多与孩子的监护人、班主任了解情况,掌握孩子的生活、学习状况。应尽可能地抽时间回家跟孩子见面,哪怕是只有一、两天。在与他们交谈时,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教他们学会做人,做到赚钱、教子两不误。另外要向他们介绍自己创业的艰辛,让他们明白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交流让孩子觉得父母好象就在身边一样,从而产生一种向上的精神力量,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做合格的中学生。(二)学校、老师应尽职尽责学校采取专门关爱“空巢”学生的措施。建立专门档案:将“空巢”学生登记造册,除记录他们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外,着重记录其思想状况。准确掌握“空巢”学生的基本情况,便于及时教育他们;学校建立专职的心理辅导教师,对家庭功能缺位的“空巢”子女也是很好的教育补偿。通过开展多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充实他们的生活,减少他们绝对的自由时间,尽量避免出现不良现象;班主任重点负责制:要多与之交流、谈心,给他们以更多的关注,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任课教师与学校领导实行责任帮扶制度:每位教师帮扶2至3名“空巢”学生。每学期末要安排帮扶教师与学生家长见面加强联系。周末领他们回家,让他们体会家庭的温暖,有效地避免了他们因周末孤独而发生不良行为。现在,他们大多远离了网吧,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三)社会的关爱未成年人是家庭中的成员,更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社会应为其健康成长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一是消除社会污染,公安、工商行政部门应严厉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的管理和整治,加强对社会闲散人员的管理、教育和监督。司法部门定期派人到学校为学生召开法制教育大会,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共同为“空巢”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二是媒体界应多报导“空巢“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正面广泛宣传教育,引导他们走上健康成长的道路。(四)政府作出有利的决策。“空巢“学生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加强对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